1
|
《新中国未来记》叙事模式分析 |
陶宇佳
|
《艺术科技》
|
2024 |
0 |
|
2
|
论《新中国未来记》对古典小说的继承与突破 |
肖鹏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小说作为“革命”——重读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 |
王德威
王吉
陈逢玥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4 |
10
|
|
4
|
向着“未来”前进——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新解 |
贾立元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5
|
人本宪政:中国未来的宪政走向 |
李先伦
张子礼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6
|
放飞体育梦想:青少年运动与中国未来——“南京青奥会:青少年·运动·未来”论坛综述 |
刘米娜
|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7
|
中国未来学校体育的基本特征 |
张颂岐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3
|
|
8
|
晚清新小说的开山之作——重评《新中国未来记》 |
欧阳健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89 |
4
|
|
9
|
从《新中国未来记》来看梁启超对政治小说的选择与接受 |
曹亚明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0
|
“生态文明”与世界历史谱系中的“中国未来”——兼论J.B.柯布院士的生态文明观 |
曹典顺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从《新中国未来记》看梁启超由士向知识分子的转型 |
汤克勤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2
|
论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的二重结构及其意义 |
罗义华
|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13
|
中国未来教育的十大危机 |
何博传
|
《未来与发展》
|
1985 |
1
|
|
14
|
《新中国未来记》研究回顾与展望 |
邓文华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2021 |
1
|
|
15
|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多少土地红利支撑 |
党国英
|
《国土资源》
|
2015 |
1
|
|
16
|
民生建设与中国未来 |
陈光金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11 |
0 |
|
17
|
黑暗中的迷茫与追寻——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对民族救亡路径的探索 |
袁德娟
|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8
|
大融合发展战略:中国未来发展的新战略 |
于新东
|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
2013 |
0 |
|
19
|
可持续发展: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选择──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
严立冬
|
《理论月刊》
CSSCI
|
1997 |
0 |
|
20
|
中国未来学发展历史、现状及思考 |
孙建光
孙予涵
|
《未来与发展》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