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当代中国新闻学
1
作者 杨保军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建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新闻学,是事关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问题。新闻学的理论性,是指主体通过“新闻学术”的方式对新闻现象、新闻实践的把握特性;新闻学的实践性,是指新闻学根源于新闻实践、又可以回归新闻实践... 建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新闻学,是事关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问题。新闻学的理论性,是指主体通过“新闻学术”的方式对新闻现象、新闻实践的把握特性;新闻学的实践性,是指新闻学根源于新闻实践、又可以回归新闻实践的特性。理论与实践是人们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但又可以互补的方式,新闻理论是理论,新闻实践是实践,它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存在,但理论可以把握实践,实践可以运用理论,能够达到认识论、实践论上的统一;而要实践二者的统一,既要全面准确认识新闻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内涵,更要高度重视新闻学的实践性,还要特别注意在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互相尊重、相向而行,即不仅是新闻理论向新闻实践靠近,新闻实践也要向新闻理论靠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新闻 理论性 实践性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关系与知识:202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述评
2
作者 张志安 陈经伟 《青年记者》 2025年第1期17-26,共10页
基于对202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文献的回顾,尝试梳理出相关研究的整体脉络与主要特征。通过“技术之基”“关系之变”“知识之体”三个逻辑递进的主题,本年度的中国新闻学研究展现出知识生产的结构图谱,主要聚焦于8个核心议题确立中国新闻... 基于对202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文献的回顾,尝试梳理出相关研究的整体脉络与主要特征。通过“技术之基”“关系之变”“知识之体”三个逻辑递进的主题,本年度的中国新闻学研究展现出知识生产的结构图谱,主要聚焦于8个核心议题确立中国新闻学对技术环境变迁、关系维度转换与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任务的学术推进:新技术的激扰动能、数字新闻学与平台社会、技术底座中的理论探索、新闻学的新关系视阈、新闻学元概念的重返与再造、新新闻生态中的主体与创新路径、自主知识体系、现实体用。进而指出,中国新闻学已逐渐走出中西二元的对立语境,未来的发展需要接续中国新闻学传统,不断廓清与深化中国新闻学的结构性位置与视野,“以中国为方法”回应本土语境上生发的实践变革与价值依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 新闻理论 数字新闻 新闻创新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新闻的内容特征与传播创新——以第33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作品为例
3
作者 于磊 《传媒》 2025年第2期62-64,共3页
互联网的崛起、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各类智能技术的应用,促使全球新闻业快速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平台为基础设施的技术媒介持续嵌入日常生活,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新闻业都面临沦为“沙漠上的布道者”的风险,数字化转型成为其必由之路。... 互联网的崛起、社交媒体的普及以及各类智能技术的应用,促使全球新闻业快速进入数字化时代。以平台为基础设施的技术媒介持续嵌入日常生活,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传统新闻业都面临沦为“沙漠上的布道者”的风险,数字化转型成为其必由之路。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生产与传播的风向标,获奖的新闻作品不仅具有专业的权威性,更具有实践的导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 数字化转型 社交媒体 传播创新 短视频 基础设施 数字化时代 新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获奖作品典型特征分析——以第31—33届新闻摄影获奖作品为例
4
作者 曹凤宇 李晶晶 《视听》 2025年第4期72-75,共4页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对第31—33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类获奖作品进行归纳梳理发现,在主题特征上,新闻摄影类获奖作品以党性原则为前提,主题向多领域延伸;在内容特征上,新闻摄影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使得摄影作品能够...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对第31—33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类获奖作品进行归纳梳理发现,在主题特征上,新闻摄影类获奖作品以党性原则为前提,主题向多领域延伸;在内容特征上,新闻摄影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使得摄影作品能够定格瞬间、扩展空间和延伸时间;在价值特征上,摄影记者秉持真实性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用照片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 新闻摄影 典型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奖的难与易——从数据看第34届中国新闻奖
5
作者 朱建华 《城市党报研究》 2025年第1期8-11,15,共5页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认识和了解中国新闻奖是参评中国新闻奖的基础。获中国新闻奖有一定难度,但难与易又是相对的。本文对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出的373件获奖作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媒介属性看新媒体作品最多,从奖项设置...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认识和了解中国新闻奖是参评中国新闻奖的基础。获中国新闻奖有一定难度,但难与易又是相对的。本文对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出的373件获奖作品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媒介属性看新媒体作品最多,从奖项设置看融合报道获奖比例最高,从媒体级别看省级媒体获奖最多,从参评渠道看省级记协是主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 统计分析 奖项设置 参评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事新闻的叙事研究和策略分析——以第28—3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为例
6
作者 沈嵘娟 《全媒体探索》 2025年第1期64-66,共3页
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军事新闻的叙事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从第28届至第34届中国新闻奖中军事新闻作品的总体情况来看,主题多以军事要闻、重大历史题材和人物故事为主,在叙事策略中注重叙事思维的转变、叙事节奏的把握和叙事方式... 在媒体融合大背景下,军事新闻的叙事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从第28届至第34届中国新闻奖中军事新闻作品的总体情况来看,主题多以军事要闻、重大历史题材和人物故事为主,在叙事策略中注重叙事思维的转变、叙事节奏的把握和叙事方式的创新,这为军事新闻更好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利用跨平台的匹配和互动化的传播策略,军事新闻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报道 融合新闻 中国新闻 内容呈现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流媒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近三届中国新闻奖应用创新奖研究
7
作者 王拓 《城市党报研究》 2025年第2期15-19,共5页
如何抓住技术红利赋能社会治理,如何有效缓解社会转型与传媒改革带来的行业危机感,如何寻求多元利益诉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平衡,成为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以近三届中国新闻奖应用创新奖18件作品为研究对象,从数字赋... 如何抓住技术红利赋能社会治理,如何有效缓解社会转型与传媒改革带来的行业危机感,如何寻求多元利益诉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平衡,成为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必须面临的问题。本文以近三届中国新闻奖应用创新奖18件作品为研究对象,从数字赋能、多元参与和情感动员三个角度探析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媒介治理的实践与理论体系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媒体 中国新闻 社会治理 技术赋能 多元参与 情感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动践行新闻“四力” 守好地方舆论主阵地——第34届中国新闻奖地市媒体获奖情况分析报告
8
作者 孔维敏 方勇华 宋程程 《中国地市报人》 2025年第1期45-49,共5页
第34届中国新闻奖结果于2024年11月7日揭晓,全国共373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75件、二等奖109件、三等奖185件。在20个参评项目中,国际传播获奖比例最高,占到了总获奖数的10.19%;重大主题报道、消息这两个类别的获奖比例也占... 第34届中国新闻奖结果于2024年11月7日揭晓,全国共373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4件、一等奖75件、二等奖109件、三等奖185件。在20个参评项目中,国际传播获奖比例最高,占到了总获奖数的10.19%;重大主题报道、消息这两个类别的获奖比例也占到了将近10%;新闻漫画、副刊作品、应用创新这三个类别的获奖比例最低,仅1.61%(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 重大主题报道 新闻漫画 获奖情况 分析报告 获奖比例 应用创新 参评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史料在新闻史研究中的重要价值——评《中国新闻史史料学》
9
作者 香莲 《传媒》 2025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新闻史的发展轨迹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文化传承的历程。因此,新闻史研究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史料无疑进行新闻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石。新闻史料可谓是历史的“见证者”,是记录新闻传... 新闻史的发展轨迹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文化传承的历程。因此,新闻史研究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史料无疑进行新闻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石。新闻史料可谓是历史的“见证者”,是记录新闻传播活动、反映新闻事业发展历程的珍贵资料。从古代的邸报到近现代的报纸、广播、电视,再到当代的数字媒体,新闻史料的形式随着社会及媒介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 新闻事业发展 新闻传播活动 媒介技术 新闻史研究 文化传承 史料学 邸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概念”的来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保军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细胞,自主概念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自主概念,主要是指由当代中国新闻学知识共同体提出的具有原初界定权、解释权的原创性概念。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前提是构建起自主的新... 概念是构建知识体系的细胞,自主概念是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当代中国新闻学的自主概念,主要是指由当代中国新闻学知识共同体提出的具有原初界定权、解释权的原创性概念。构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前提是构建起自主的新闻学概念体系。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概念(体系)有自身的来源渠道:在知识生产主体上,它主要是由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体提出的;在客观对象上,它主要是对当代中国新闻实践方式、实践观念的反映和呈现。除此之外,自主概念也来源于对世界各种类型新闻学概念的反思批判、吸收借鉴与改造转化,来源于对其他学科概念的迁移、转换与运用。这些来源渠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为源源不断、与时俱进的自主概念创造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也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创造与更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新闻 自主概念(体系) 概念来源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三大体系”呈现方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保军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0,23,共8页
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一个知识生产、知识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呈现、传播、传承的过程。在“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知识体系”之间,知识体系是总体性的存在,“三大体系”则是知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方... 构建自主的知识体系,既是一个知识生产、知识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呈现、传播、传承的过程。在“三大体系(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与“知识体系”之间,知识体系是总体性的存在,“三大体系”则是知识体系的具体体现和落实方式。就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与新闻学“三大体系”之间的基本关系而言,“三大体系”是知识体系的总体性呈现方式。学科体系是知识体系分支结构化的呈现方式;学术体系是知识体系主导性的理论化呈现方式;话语体系是知识体系系统的表达性呈现方式。因而,构建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目标与构建新闻学“三大体系”的目标本质上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新闻 自主知识体系 三大体系 呈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呈现方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保军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3,共9页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实践指向,决定了自主知识体系必然要呈现在实践领域。文章认为,实践呈现方式是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且具有终极呈现的意义。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呈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 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实践指向,决定了自主知识体系必然要呈现在实践领域。文章认为,实践呈现方式是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呈现的重要方式之一,且具有终极呈现的意义。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呈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呈现或体现于国家层面的新闻路线、方针、政策中;呈现或实现于国家层面的新闻制度规范中;呈现或体现于所有新闻实践主体的新闻实践观念中;呈现或实现于所有新闻活动主体直接感性的新闻实践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新闻 自主知识体系 实践呈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与创新:中国新闻业务研究的实践前沿探索——基于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业务论文获奖作品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红波 何苗苗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新闻业务研究论文反映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业务领域实际问题的深入探索与积极思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对推动新闻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第33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业务研究获奖论文为例,分析我国新闻业务领域关注的前沿热点问题,期... 新闻业务研究论文反映了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业务领域实际问题的深入探索与积极思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对推动新闻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第33届中国新闻奖新闻业务研究获奖论文为例,分析我国新闻业务领域关注的前沿热点问题,期望对新闻业务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 新闻业务研究 新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路径探究——以“中国新闻史”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庄廷江 《传媒论坛》 2024年第9期75-77,共3页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教学目标建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四个维度探讨了“中国新闻史”以思政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从教学目标建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效果评价四个维度探讨了“中国新闻史”以思政教育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路径,以期“中国新闻史”教学能够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产生协同效应,形成同心同向的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史”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创新路径——以第33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为例
15
作者 罗朋 李心雨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94-97,共4页
新媒体时代,如何借助新媒体传播技术与平台开展有效的国际传播,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中国新闻奖作为行业风向标,其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标示着中国国际传播最高水准,代表中国国际传播的规律与特点,一直起着传达导向... 新媒体时代,如何借助新媒体传播技术与平台开展有效的国际传播,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中国新闻奖作为行业风向标,其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标示着中国国际传播最高水准,代表中国国际传播的规律与特点,一直起着传达导向、示范引导作用。第33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获奖作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话语体系、叙事方式、传播特色,有着独特的创新实践,鉴于此,国际传播可以从“构建话语体系,消解文化壁垒;革新叙事方式,提升传播效能;发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向世界传播中国故事”方面走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新闻 新媒体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与国际双重视角下如何讲好边疆故事——以第20-32届中国新闻奖中新疆题材获奖作品为例
16
作者 刘福利 刘婷婷 《全媒体探索》 2024年第5期69-72,共4页
区域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地区具有多民族、多文化以及作为政治边界的特点,因此边疆故事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新疆为例,分析第20—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涉及新疆议题的报道内容和报道特点,并从国内与国际两个视... 区域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地区具有多民族、多文化以及作为政治边界的特点,因此边疆故事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新疆为例,分析第20—3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涉及新疆议题的报道内容和报道特点,并从国内与国际两个视角分析讲好边疆故事的意义与策略。从国际视角看,部分报道驳斥了美西方的涉疆言论,后期应更加注重对周边国家展开传播;从国内视角看,边疆故事可以增进其他省份受众对边疆地区的了解,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故事 中国新闻 对外传播 中华民族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话语视角下融合新闻作品叙事分析——以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作品为例
17
作者 高红波 衡鑫 《声屏世界》 2024年第10期19-22,共4页
融合报道作为媒体融合的时代产物,其叙事方式随着社会文化、时代变迁、受众需求、技术演进的发展而经历不断的创新演进。文章对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获奖作品进行分析,从多模态话语视阈下多角度探析其叙事模式,旨在为融合报道... 融合报道作为媒体融合的时代产物,其叙事方式随着社会文化、时代变迁、受众需求、技术演进的发展而经历不断的创新演进。文章对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获奖作品进行分析,从多模态话语视阈下多角度探析其叙事模式,旨在为融合报道作品在新时代下的新闻叙事方式提供一定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 中国新闻 融合报道 新闻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情传播·视听震撼·贴近群众:融媒体作品创新传播进路研究——基于第28至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获奖作品的案例分析
18
作者 陈明 李剑娅 《融媒》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2018年,中国新闻奖增设了媒体融合类奖项,这说明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媒体作品已经逐渐成为各级媒体关注的重点类型。通过分析第28至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类获奖作品,梳理出我国融媒体作品未来发展的创作路径:合理使用共情传播手段,打... 2018年,中国新闻奖增设了媒体融合类奖项,这说明在媒体融合背景下,融媒体作品已经逐渐成为各级媒体关注的重点类型。通过分析第28至32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类获奖作品,梳理出我国融媒体作品未来发展的创作路径:合理使用共情传播手段,打造共情内容,强化传播感染力;发挥非线性叙事结构优势,提升传播效果;内容贴近群众,展现主流媒体的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 融合报道 融媒体 共情传播 非线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融合视域下讲好湖北故事——第33届中国新闻奖湖北媒体获奖作品的特点分析
19
作者 吴玉兰 许静雯 《新闻前哨》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本文通过对第33届中国新闻奖湖北媒体12件获奖作品展开评析,总结其四大特点:一是媒介载体突出融合传播,彰显主流媒体传播影响力;二是应时而动精心策划,讲好湖北生态故事;三是以建...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本文通过对第33届中国新闻奖湖北媒体12件获奖作品展开评析,总结其四大特点:一是媒介载体突出融合传播,彰显主流媒体传播影响力;二是应时而动精心策划,讲好湖北生态故事;三是以建设性舆论监督凸显媒体社会责任;四是践行“四力”打造精品。本文以点带面地探寻优秀新闻作品的生产策略与写作特色,以期为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 新闻策划 建设性新闻“四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