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比较眼光书写新诗的历史——读陆耀东《中国新诗史》有感
1
作者 邹建军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1-46,共6页
《中国新诗史》第三卷叙述了中国现代新诗第三个十年的历史,以大量的作家作品分析来确定各位诗人与各个流派的诗史地位,是一部精到的、深刻的、全面的历史。论文通过第八章关于冯至《十四行集》的论述,来探讨作者在文学史叙述上所形成... 《中国新诗史》第三卷叙述了中国现代新诗第三个十年的历史,以大量的作家作品分析来确定各位诗人与各个流派的诗史地位,是一部精到的、深刻的、全面的历史。论文通过第八章关于冯至《十四行集》的论述,来探讨作者在文学史叙述上所形成的特点,以及在学术观念与学术方法上所形成的优势。比较的眼光与历史的方法是其文学史叙述之所以达到很高境界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作者给我们最大的学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史 第三卷 比较文学 历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个流派——谈刘半农的《初期白话诗稿》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奔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18-19,共2页
刘半农是我国新诗发展期的功臣。他一手抓创作,一手抓理论。新诗从一九一七年一月至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夕,一般称为白话诗。刘半农是最早整理白话诗的人,他选的《初期白话诗稿》,宣布了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个流派的出现。当兹半农先生一... 刘半农是我国新诗发展期的功臣。他一手抓创作,一手抓理论。新诗从一九一七年一月至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前夕,一般称为白话诗。刘半农是最早整理白话诗的人,他选的《初期白话诗稿》,宣布了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个流派的出现。当兹半农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之际,特发表大陆和台湾几位著名学者诗人们的纪念文字,以示对先驱者的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白话诗稿 刘半农 中国新诗史 陈衡哲 诗体大解放 一九 复古派 九首 山水诗 艺术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有幸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论中国新诗史上的艾青
3
作者 方远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5-85,94,共12页
艾青,这位中国诗坛上的泰斗,已经以他那博大深邃的诗作,在中国新诗史上立下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对于艾青诗作思想与艺术诸方面的特点,诗评家们已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本文论及艾青,想取一个略为与众不同的角度——将艾青置放在中国新... 艾青,这位中国诗坛上的泰斗,已经以他那博大深邃的诗作,在中国新诗史上立下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对于艾青诗作思想与艺术诸方面的特点,诗评家们已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本文论及艾青,想取一个略为与众不同的角度——将艾青置放在中国新诗前三十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确定这位杰出诗人的“艺术喷发期”在新诗发展史上的具体座标,并由此探寻艾青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中国新诗史 中国诗坛 诗评家 诗歌流派 诗发展 中国诗歌会 现代主义诗歌 诗派 象征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诗史中的“梦”与“镜”——细读废名的《妆台》
4
作者 胡晋 《中外诗歌研究》 2023年第4期40-44,共5页
发端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白话新诗,在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多个诗学浪潮。20世纪30年代,以象征派和现代派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引领了新一次美学观念的变革。早期的白话诗由于需要突显极端的自由而显得缺少诗美,新月派由于对格律形式的... 发端于五四时期的中国白话新诗,在其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经历了多个诗学浪潮。20世纪30年代,以象征派和现代派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引领了新一次美学观念的变革。早期的白话诗由于需要突显极端的自由而显得缺少诗美,新月派由于对格律形式的追求而显得逐渐僵化,现代派对两种形式进行了融合和调整,但难免也给传统的研究者和广大的读者带来了一种陌生性,使诗歌变得难以读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史 诗歌流派 白话 象征派 废名 月派 诗美 白话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耀东先生和他的《中国新诗史》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卫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2-216,共5页
2015年夏天,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陆耀东先生的《中国新诗史》第三卷。研读过陆先生《中国新诗史》头两卷的读者也许会纳闷,第一卷出版于2005年,第二卷出版于2009年,2010年4月27日陆先生因病去世。为何五年后,第三卷才于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5年夏天,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陆耀东先生的《中国新诗史》第三卷。研读过陆先生《中国新诗史》头两卷的读者也许会纳闷,第一卷出版于2005年,第二卷出版于2009年,2010年4月27日陆先生因病去世。为何五年后,第三卷才于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一陆耀东先生生于1930年,青少年时期先后就读于邵阳简易师范和湖南省第六师范学校。1951年入武汉大学,1955年毕业,留校任刘绶松先生的助手。不久,王瑶先生组织全国高校教授集体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陆先生跟随导师刘先生前往北京。王瑶先生组织编写的这部文学史并没有顺利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史 陆耀东 中国现代文学史 刘绶 诗人群 艾青 诗歌理论 冯至 徐志摩 戴望舒
原文传递
论郑敏在中国新诗史上的位置
6
作者 张桃洲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8,共6页
1949年4月,郑敏的《诗集:一九四二—一九四七》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的一种,由上海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彼时,她已经远赴美国,进入布朗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很久后才收到寄自国内的诗集样书。这部收录了郑敏发表在《明日... 1949年4月,郑敏的《诗集:一九四二—一九四七》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的一种,由上海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彼时,她已经远赴美国,进入布朗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硕士学位,很久后才收到寄自国内的诗集样书。这部收录了郑敏发表在《明日文艺》《大公报星期文艺》《中国新诗》等报刊上62首诗作的诗集,是她漫长诗歌生涯的起点,看起来不过一薄薄的小册,却奠定了她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史 文学丛刊 郑敏 布朗大学 中国诗》 大公报 文学硕士学位 文化生活出版社
原文传递
传播接受与中国新诗史的重构
7
作者 方长安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4期57-58,共2页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新兴的现代白话新诗就进入史家视野,中国文学史著作开始叙述新诗。一百年来不同时期的文学史家,依据自己的史、诗立场,构建出不同特征的新诗发生发展史,提供了认识百年新诗的不同路径与方法。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部...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新兴的现代白话新诗就进入史家视野,中国文学史著作开始叙述新诗。一百年来不同时期的文学史家,依据自己的史、诗立场,构建出不同特征的新诗发生发展史,提供了认识百年新诗的不同路径与方法。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部重视传播接受现象、引人传播接受概念的新诗史,使得新诗史对新诗历史本相的还原大打折扣。正因为此,本文提出重返创作与传播历史空间,从传播接受维度重建新诗史的问题,对重构的理由、重构原则、具体路径进行论述,阐释重构过程中应审慎处理的关系范畴,并揭示重构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史 白话 文学史家 百年 关系范畴 传播接受 历史本相 路径与方法
原文传递
谈文学史的写作特性——以《中国当代新诗史》大陆诗歌部分的修订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冯雷 《泰山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5-9,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批史论著作及其修订版。重“写”文学史,最终要落实到文本纂写环节上来,即体现为一种文本活动。因而写作的特性在直接决定了文学史的不真实性的同时,也赋予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批史论著作及其修订版。重“写”文学史,最终要落实到文本纂写环节上来,即体现为一种文本活动。因而写作的特性在直接决定了文学史的不真实性的同时,也赋予了其修改的可能。本文通过《中国当代新诗史》前后版本的比较,从变动当中着重探讨文学史写作问题中所包含的时间(当代)与历史、文学与历史之间的矛盾,并由此深入到文学史观的高度来回望当下的文学史写作,以兹为文学史尤其是诗歌史的写作提出一些可供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史 修订版 历史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诗歌史视域下的徐志摩——以陆耀东《中国新诗史》第一卷(1916—1949)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安琪 《厦门文学》 2015年第7期68-70,共3页
获邀参加徐志摩诗歌创作研讨会,第一反应是抽出书架上陆耀东先生的《中国新诗史》第一卷(1916—1949),陆先生是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专家,门下弟子龙泉明、张中良、程光炜、罗振亚、汪剑钊、吴投文等也均有赫赫成果。
关键词 中国新诗史 徐志摩 诗歌史 视域 现代 创作研讨会 诗歌研究 现当代
原文传递
一部原生态的现代诗歌史——评沈用大《中国新诗史(1918-1949)》
10
作者 周逢琴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2008年第2期185-191,共7页
与其他文类的文学史相比,诗歌史的写作显得更为私人化一些,几乎未见有哪一部现代诗歌史是由多人合作完成。这一方面是与诗歌本身的特征有关,个性鲜明的诗歌往往人言人殊,多人合写可能会有严重分歧;另一方面也与作者的素质有关,能全身心... 与其他文类的文学史相比,诗歌史的写作显得更为私人化一些,几乎未见有哪一部现代诗歌史是由多人合作完成。这一方面是与诗歌本身的特征有关,个性鲜明的诗歌往往人言人殊,多人合写可能会有严重分歧;另一方面也与作者的素质有关,能全身心投入诗歌史撰写的人,大多曾经钟情于诗歌写作,写诗的激情或许已经泯灭,结撰诗史却成了那份诗情的婉转寄托。诗人写诗歌史,可谓得天独厚,因为他能以心史证诗史,读者读史,能体会到它的独特的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史 中国新诗史 诗歌本身 诗歌写作 学史 现代诗歌 中国诗歌研究 人言人殊 孩儿塔 穆旦
原文传递
艾青:闪耀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名字
11
作者 卢茂新 杨佑兴 《绿叶》 1994年第6期43-43,共1页
从东四的十字路口下车,向北走,到十三条97号,这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两扇朱红色大门,青灰砖墙。门铃响后,开门迎接的是艾青夫人高瑛。她热情地把我们引进家中客厅里,艾青已坐在沙发上,他周围站满了年轻人。这位被国内外誉为"中国诗... 从东四的十字路口下车,向北走,到十三条97号,这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两扇朱红色大门,青灰砖墙。门铃响后,开门迎接的是艾青夫人高瑛。她热情地把我们引进家中客厅里,艾青已坐在沙发上,他周围站满了年轻人。这位被国内外誉为"中国诗坛泰斗"的老诗人,虽然被病痛折磨很久,神情也显得有些疲惫,但他那异于常人的硕大的额头和钢针般竖起花白的头发,仍然咄咄逼人地显示出昔日的风采。他以不同凡响的天赋和毅力,使他的创作热情和艺术生命保持着半个世纪之久,成为值得中国人民骄傲的享誉海内外的大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 中国新诗史 中国诗坛 高瑛 北京四合院 创作热情 朱红色 艺术生命 周良沛 东四
原文传递
《中国当代新诗史》新旧版本比较——以舒婷、顾城、北岛为例
12
作者 黄灿 《当代教育》 2009年第4期154-156,共3页
《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版)大陆部分的写作,是洪子诚对《中国当代新诗史》的一次大调整。修订版对舒婷、顾城、北岛三位诗人的重写,集中体现了洪子诚新的文学史观.以及他对文学史的思考和矛盾。
关键词 洪子诚 中国当代诗史舒婷 顾城 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决绝的“现代”——新诗史上穆旦的意蕴
13
作者 唐曦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8期7-9,共3页
如果要深入认识和实际把握穆旦这位杰出诗人在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意蕴,可以借助同属“中国新诗派”的袁可嘉在《我们底难题》一文中做出的十分富于洞见的论断:新文学运动实质上不但有着“题中应有之义”的“文学性”,更富于宏观意... 如果要深入认识和实际把握穆旦这位杰出诗人在中国新诗史上的“现代”意蕴,可以借助同属“中国新诗派”的袁可嘉在《我们底难题》一文中做出的十分富于洞见的论断:新文学运动实质上不但有着“题中应有之义”的“文学性”,更富于宏观意义上的“文化性”,某种程度上甚至“文化性”要超过“文学性”。由此出发,我们或许可以从更为宽广的“现代性”的文化维度去审视穆旦的价值,以便更好地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运动 中国新诗史 穆旦 袁可嘉 文化维度 杰出诗人 宏观意义 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郑敏在中国新诗史上的位置
14
作者 张桃洲 《新华文摘》 2022年第17期96-98,共3页
1949年4月,郑敏的《诗集:一九四二—一九四七》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的一种,由上海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这部收录了郑敏发表在《明日文艺》《大公报星期文艺》《中国新诗》等报刊上62首诗作的诗集,是她漫长诗歌生涯的起点,看起... 1949年4月,郑敏的《诗集:一九四二—一九四七》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的一种,由上海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这部收录了郑敏发表在《明日文艺》《大公报星期文艺》《中国新诗》等报刊上62首诗作的诗集,是她漫长诗歌生涯的起点,看起来不过一薄薄的小册,却奠定了她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史 文学丛刊 郑敏 中国诗》 大公报 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 诗集
原文传递
《新诗发展概况》的编写 被引量:6
15
作者 洪子诚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5-152,共8页
《新诗发展概况》是当代第一部具有新诗简史性质的文稿。它是当时政治文化情势的产物。当时各大学中文系的学术批判,普遍关注文学史问题,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集体科研,也集中在文学史的改写、重编上,目的是为新的观念、制度、价值体系合... 《新诗发展概况》是当代第一部具有新诗简史性质的文稿。它是当时政治文化情势的产物。当时各大学中文系的学术批判,普遍关注文学史问题,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集体科研,也集中在文学史的改写、重编上,目的是为新的观念、制度、价值体系合法性的确认提供保证。《新诗发展概况》的编写属于这一性质。《新诗发展概况》具有新诗史“草创”的意义,但在诗歌观念和叙述方式上,基本依循当时确立的文学史观念和意识形态规则;所体现的进入历史的方式,也基本是以先验性意识形态作为处理材料、评骘对象的前提。作为了解50年代诗歌观念、诗歌史编写、大学教育和学术体制的资料,将《新诗发展概况》、当时的相关资料以及编写者后来的“回顾”文章相参照,对中国新诗史的编撰史研究应该具有参考意义;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概况》本身产生的过程进行历史清理和反思,借此提出有关反思历史的视野和资源的、需要我们继续寻找和思考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发展概况》 诗歌观念 中国新诗史 中国诗编撰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和新诗发生
16
作者 方长安 黄艳灵 +7 位作者 王立扬 郑艳明 葛思思 周紫薇 阳思 李译闻 许仁浩 刘钰琪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34-41,共8页
主持人语:新诗已有百年历史,新诗人及其作品无以计数。如果说吟诗、作诗是传统中国人重要的精神生活方式,他们借诗歌抒怀遣兴,寄托家国情怀,那么,取代旧诗的新诗,则改变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情感表达习惯,白话自由体所承载、释放的审美意... 主持人语:新诗已有百年历史,新诗人及其作品无以计数。如果说吟诗、作诗是传统中国人重要的精神生活方式,他们借诗歌抒怀遣兴,寄托家国情怀,那么,取代旧诗的新诗,则改变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情感表达习惯,白话自由体所承载、释放的审美意识与趣味,让不少读者有种隔的感觉,因此一个世纪以来,诟病新诗的声音似乎从未间断。然而,新诗取代了旧诗成为中国诗歌的主流样式,则是不争的事实。毋庸置疑,"新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精神生活方式 诗歌理论 中国诗歌 自由体 审美意识 中国新诗史 家国 古典诗词 古典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臧克家对新诗艺术的贡献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文昌 《写作(中)》 1994年第10期8-9,共2页
在中国新诗史上,臧克家是屈指可数的优秀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内容丰富,色彩斑斓,或刻绘写实,或言志抒情;或以生活气息浓郁见长,或以情感真率取胜;或揭露讽刺入木三分,或蕴含哲理耐入寻味。他的诗大多精巧凝炼,同时也不乏博大雄踺之作;多... 在中国新诗史上,臧克家是屈指可数的优秀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内容丰富,色彩斑斓,或刻绘写实,或言志抒情;或以生活气息浓郁见长,或以情感真率取胜;或揭露讽刺入木三分,或蕴含哲理耐入寻味。他的诗大多精巧凝炼,同时也不乏博大雄踺之作;多以抒情短章广泛流传,也不乏洋洋洒洒的叙事长篇。论作风之严谨,技巧之圆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臧克家 中国新诗史 古典诗歌 艾青 大雄 苦吟 中国现代诗 七言绝句 现代派诗歌 爱情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前后的中国象征派诗——法国象征诗对中国象征诗影响研究之一 被引量:3
18
作者 陆文綪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8年第3期229-247,共19页
卢卡契说:“真正的影响永远是一种潜力的解放”。外来影响从来都不是单线输入,它总是沿着模仿、融合、升华、创造、认同的道路,改造着民族审美心理;同时又通过反叛性的继承、变形和嫁接术,用接受者的民族审美心理加以同化,使之成为本民... 卢卡契说:“真正的影响永远是一种潜力的解放”。外来影响从来都不是单线输入,它总是沿着模仿、融合、升华、创造、认同的道路,改造着民族审美心理;同时又通过反叛性的继承、变形和嫁接术,用接受者的民族审美心理加以同化,使之成为本民族的世界性新成果。我国古代就有“橘逾淮而北为枳”之说,文学的移植工作也有这个问题。当接受一种新的艺术品种时,只有为新的环境认同,才会结出甘美的果实。在中国新诗史上,凡开创一代新诗风或一新流派的代表诗人,从郭沫若、到闻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派 戴望舒 中国新诗史 卞之琳 瓦雷里 魏尔仑 诗歌流派 象征主义 现代诗歌 民族审美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学的困顿——中国当代诗歌史研究的学术误区 被引量:3
19
作者 傅元峰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4期27-31,共5页
由于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当下的诗歌现实正向更复杂的状态演进。诗歌研究界的诗歌观念亟待革新,重写诗歌史势在必行。当代新诗史仍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存在诸多误区。当代新诗史的书写大多依赖学术本能,依赖于诗歌流派和诗潮的推动力,诗... 由于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当下的诗歌现实正向更复杂的状态演进。诗歌研究界的诗歌观念亟待革新,重写诗歌史势在必行。当代新诗史仍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存在诸多误区。当代新诗史的书写大多依赖学术本能,依赖于诗歌流派和诗潮的推动力,诗歌的流派线索养成了诗史书写者史料发现的惰性。因时间推延而获得的编年时机,成为另一个诗史书写的应激性触点。由于民间存在被忽略,导致批评的虚妄、程式化的研究心理、对民间的误认或忽略等缺陷在新诗研究中普遍存在。另外,诗歌本体的迷失也促使诗评界形成了"诗人批评家"和"非诗人批评家"的身份区别。改善这种状况,需要诗评家进行深刻的学术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诗史 诗评论》 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的激情、学者的智慧——“九叶诗派”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07-308,共2页
“‘九叶诗群’没有其他新诗派那样有比较明显的宣言和主张,主要靠感受和影响……而走到一起来的。这种集结方式的‘现代’性,标志着整个诗群对诗的理解的一致性……也预示着整个诗群对诗的创造的丰富性。”“在思想艺术诸多方面的‘综... “‘九叶诗群’没有其他新诗派那样有比较明显的宣言和主张,主要靠感受和影响……而走到一起来的。这种集结方式的‘现代’性,标志着整个诗群对诗的理解的一致性……也预示着整个诗群对诗的创造的丰富性。”“在思想艺术诸多方面的‘综合’特点,从发生学意义上探源,首先体现在文化心态的构建上。”诗群的基本特征,可以在诗思复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诗派 诗派 思想艺术 诗艺 文化心态 复合化 诗创作 中国新诗史 诗形 文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