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0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菲律宾作家黎萨尔与20世纪中国文坛 被引量:2
1
作者 孟昭毅 郑宁人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黎萨尔是菲律宾具有中国汉族血统的著名作家,他因临刑前写的“绝命诗”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反抗精神而受到鲁迅的重视。他因此成为自20世纪初就在中国产生影响的亚洲作家,这种影响因为其“绝命诗”的中译问题而和中国的6位作家产生了各... 黎萨尔是菲律宾具有中国汉族血统的著名作家,他因临刑前写的“绝命诗”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反抗精神而受到鲁迅的重视。他因此成为自20世纪初就在中国产生影响的亚洲作家,这种影响因为其“绝命诗”的中译问题而和中国的6位作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系,与中国现当代文坛结下近一个世纪的不解之缘。本文梳理分析了其中详细的过程以及深刻的社会原因,为中国和菲律宾两国之间的文化文学交流增添最新的研究成果,促进中菲两国人民之间更深层的了解与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黎萨尔 中国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主义在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传播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73-79,共7页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思潮,它是与世纪末的颓废主义和神秘主义一起传入中国的,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论文以本世纪二十年代末至抗战前夕为时限,通过对具体作家的翻译介绍、理论研究和创作活动的梳理,描述了这一...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思潮,它是与世纪末的颓废主义和神秘主义一起传入中国的,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论文以本世纪二十年代末至抗战前夕为时限,通过对具体作家的翻译介绍、理论研究和创作活动的梳理,描述了这一时期象征主义在中国文坛传播的历史轨迹,从中透视象征主义对三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义 奥尼尔 三十年代 中国文坛 艾略特 颓废主义 波德莱尔 法国象征派 象征主义者 梁宗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批评的表扬化倾向——从《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说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治国 《鄂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5期31-34,46,共5页
《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是一部振聋发聩的文学批评佳作。它以理性品格、批判精神对当下文坛症候的尖锐抨击,既是对“酷评”的否定,也是对“谀评”的反拨。“表扬化”倾向是当下文学批评的突出病象之一。其实质是放弃批判,反映出批评家... 《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是一部振聋发聩的文学批评佳作。它以理性品格、批判精神对当下文坛症候的尖锐抨击,既是对“酷评”的否定,也是对“谀评”的反拨。“表扬化”倾向是当下文学批评的突出病象之一。其实质是放弃批判,反映出批评家执业水平的低下、人文精神的缺失、职业道德的沦落,必将导致真正文学批评的死亡。因而,对其作现象批判和根源探询,对挽救和振兴文学批评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博士直击中国文坛 文学批评“表扬化” 放弃批判 人文精神缺失 批评的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艾略特在中国文坛的接受与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冬华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9-72,共4页
T.S.艾略特的文学成就是世界性的,他的诗论和诗歌不仅征服了西方国家,就连远隔重洋的中国也受之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艾略特风潮,开始翻译、研究其文论和诗歌,并以此作为借鉴,进行我国的文论建设和诗歌创作。即使在现在... T.S.艾略特的文学成就是世界性的,他的诗论和诗歌不仅征服了西方国家,就连远隔重洋的中国也受之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坛出现艾略特风潮,开始翻译、研究其文论和诗歌,并以此作为借鉴,进行我国的文论建设和诗歌创作。即使在现在,艾略特坚持回归"传统"的诗学仍对我们解决当下文论建设困境有着重大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接受与影响 中国文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浩然:中国文坛一个独特现象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弘 《小康》 2008年第4期76-79,共4页
浩然是中国文坛一个独特的现象和风景。有关他的是是非非,并未随着他的离世而消失。
关键词 中国文坛 浩然 作家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如何是其所是?——当下中国文坛的“身体”理论及实践
6
作者 张永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2-135,共4页
“身体”是当下文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诸多领域的热门话题,有的学者甚至打出了“身体转向”的口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重新审视文坛“身体理论”及其实践不仅必要,且别有深味。葛红兵是国内最早提出“身体写作”概念并将其运用到... “身体”是当下文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诸多领域的热门话题,有的学者甚至打出了“身体转向”的口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重新审视文坛“身体理论”及其实践不仅必要,且别有深味。葛红兵是国内最早提出“身体写作”概念并将其运用到文学本体论研究和小说批评中的理论家,同时他还是一个锐意探索身体奥秘的作家。其“身体”理论在写作、评论和理论创建等三个向度上都有展开,经历了晚生代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中国文坛 “身体写作” 小说批评 本体论研究 身体理论 政治学 社会学 理论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中国文坛”的建立及崩盘
7
作者 古远清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87,共7页
"自由中国文坛"的建立,靠官方出资的"中国文艺协会"等文艺社团主控,另靠清除左翼文学、培养自己的文艺新军和在报刊中安插"忠贞之士"掌权等一系列铁腕措施奏效。1991年当局正式宣布"动员戡乱时期临... "自由中国文坛"的建立,靠官方出资的"中国文艺协会"等文艺社团主控,另靠清除左翼文学、培养自己的文艺新军和在报刊中安插"忠贞之士"掌权等一系列铁腕措施奏效。1991年当局正式宣布"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作废,这使高扬反共文学的"自由中国文坛"的存在失去了根基。两岸文学汇流,尤其是大陆作家的作品在台湾大举登陆,又使"自由中国文坛"腹背受敌,加速终结"自由中国文坛"统治的合法性,促使国民党主控的文艺路线加速解体。这一点,其实是整个台湾文学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可靠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中国文坛 战斗文艺 台湾文学 解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今中国文坛的泛现代文学现象
8
作者 王一川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7-41,共5页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扩大,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文化现象在我国文艺领域也已相继产生,并有扩展之势。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我国具有怎样的特点,对社会主义文艺会...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扩大,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这种文化现象在我国文艺领域也已相继产生,并有扩展之势。这种“后现代主义”文化在我国具有怎样的特点,对社会主义文艺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文化策略?就这些问题,本刊于10月24日邀请在京的部分中青年理论工作者进行座谈,并形成这组笔谈,现予发表,以期对推进文艺理论研究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中国文坛 “后现代主义” 文化现象 文化语境 社会主义文艺 文艺理论研究 现代资本主义 文化策略 文化本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观察中国文坛变化
9
作者 杨嘉 《出版参考》 2009年第10期20-20,共1页
《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4月分正式面世,这一从2003年起开始推出的有关中国文情的宏观考察报告,5年间已连续出版了5种。在文化环境日益复杂,文学自身不断变异的情况下,成为读者概要了解文学与文坛所必读。
关键词 中国文坛 情报 考察报告 连续出版 文化环境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坛上最“刻薄”的夫妻档——钱钟书与杨绛比较谈
10
作者 王冬云 《阅读与写作》 2011年第6期45-46,共2页
自占至今,中国作家多有对其书中人物进行讽刺、挖苦性地写作,暴露其可笑、可鄙的灵魂。男作家不在少数,女作家虽凤毛麟角,但并非绝无仅有,但他们都是单打独斗、孤军作战,男单或女单高手。而钱钟书与杨绛二位先生在这方面却珠联璧... 自占至今,中国作家多有对其书中人物进行讽刺、挖苦性地写作,暴露其可笑、可鄙的灵魂。男作家不在少数,女作家虽凤毛麟角,但并非绝无仅有,但他们都是单打独斗、孤军作战,男单或女单高手。而钱钟书与杨绛二位先生在这方面却珠联璧合,夫唱妇随,成就了“混合双打”的冠军,只不过钱先生打击的对象指向女性,杨先生以牙还牙,将男人弄个遍体鳞伤、体无完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中国文坛 杨绛 夫妻 中国作家 男作家 女作家 讽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坛钩沉 被引量:2
11
作者 秦贤次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6,共4页
2006年9月,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华文学史料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联合召开的史料问题与百年中国文学转捩点学术研讨会在开封举行,这里发表的一组短文,是从会议发言中选出的。如果说两年前在河南大学召开的现代文学文... 2006年9月,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华文学史料学会近现代文学分会联合召开的史料问题与百年中国文学转捩点学术研讨会在开封举行,这里发表的一组短文,是从会议发言中选出的。如果说两年前在河南大学召开的现代文学文献问题学术研讨会,对重视文献问题的呼吁几乎还是会议关注的中心话语;那么,两年后召开的这次会议,着重点已不再彰显不同论点的交锋,而是着重展示从事近现代文学基础性研究工作的实绩。这些研究者所做的工作,成绩也许并不显眼,但却是认真的,切实的。他们寂寞而孤独地思考着、辨析着,同时也享受着学术发现的乐趣。这组文章还收录了美国学者夏志清先生等人的文字,显示了重视文献问题已日益成为海内外近现代文学研究者的共识。这组文章再次证明,文献不仅是近现代文学研究的基础,而且可以帮助人们走出褊狭的研究视角,进而生发学术、成就学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坛 30年代 钩沉 系主任 戴望舒 浦江清 研究生 朱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的日语佚文《中国文坛闲话》 被引量:2
12
作者 伊藤德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3,96,共5页
周作人日语文章写得很好,他的《西山小品》就是其中之一。这篇作品创作于1921年他在西山养病期间,本来是用日语写的。后来他自己把它翻译成中文,发表在《小说月报》上。1919年他访问日本宫崎的新村以后,就同武者小路实笃等新村同人一直... 周作人日语文章写得很好,他的《西山小品》就是其中之一。这篇作品创作于1921年他在西山养病期间,本来是用日语写的。后来他自己把它翻译成中文,发表在《小说月报》上。1919年他访问日本宫崎的新村以后,就同武者小路实笃等新村同人一直保有联系,联系时用日语。而且武者小路实笃等曾再三找他写东西。周作人有时候也会把自己的中文作品翻译成日文寄给他们。所以我们现在看到他的好几篇文本登载于《生长的星群》、《新村》等日文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文章 周作人 中国文坛 武者小路实笃 闲话 佚文 《小说月报》 作品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2以来中国文坛两大热点争鸣一瞥 被引量:1
13
作者 阿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51-54,共4页
历史将铭记下1992年的辉煌,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如东风春雨,催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勃勃生机。伴随着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文学界热点迭出。其中,尤以防“左”反“左”和文学与市场经济这两个... 历史将铭记下1992年的辉煌,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的召开,如东风春雨,催动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勃勃生机。伴随着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文学界热点迭出。其中,尤以防“左”反“左”和文学与市场经济这两个带根本性的热点最为引人注目。因为它们昭示着中国文学世纪末的走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生产力 作家评论 文艺界 中国文坛 1992年 文艺体制改革 文学艺术 反“左” 防“左” 文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坛
14
作者 葛宝祥 王莉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9-120,共2页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坛葛宝祥,王莉娅一、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后现代主义,作为术语可追溯到西班牙诗人弗里德里科·德·奥尼兹(FredericodeOnis)于1943年编著《西班牙和美洲西班牙诗选》之时...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中国文坛葛宝祥,王莉娅一、后现代主义的历史渊源及发展后现代主义,作为术语可追溯到西班牙诗人弗里德里科·德·奥尼兹(FredericodeOnis)于1943年编著《西班牙和美洲西班牙诗选》之时,他发现人选诗人对现代主义的逆动而首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当代中国 中国文化传统 “误读” 中国文坛 后现代主义小说 深层文化意识 中国当代 文学艺术的真实性 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争论与建设:2006年中国文坛过眼录
15
作者 蔡莉莉 《社会科学论坛》 2007年第1期82-91,共10页
关键词 中国文坛 争论 知名作家 “80后” 文学评论家 “权力” 《兄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20世纪末中国文坛的文化价值走向
16
作者 段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3期59-61,共3页
90年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在一些关键性的范畴有相当大的“转向”,在话语上有相当程度的“转型”。学者们以80年代对历史和传统的审视,进入到对我和自我时代的审视。话语转型是社会变迁的一种体现,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研究和清理90年... 90年代的文化价值观念在一些关键性的范畴有相当大的“转向”,在话语上有相当程度的“转型”。学者们以80年代对历史和传统的审视,进入到对我和自我时代的审视。话语转型是社会变迁的一种体现,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原因。研究和清理90年代文化价值走向,能为我们提供知识,复予前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坛 自我时代审视 文化价值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主义在四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传播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晓东 《中国文学研究》 1996年第3期66-71,共6页
本文对象征主义在四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传播进行了梳理,认为象征主义在四十年中国文坛的传播使中国文学在反拨上世纪末法国象征派颓废主义影响的同时,把象征表现的诗艺与更广阔的视域相综合,藉此获得了对中国所进行着的当代历史更丰富... 本文对象征主义在四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传播进行了梳理,认为象征主义在四十年中国文坛的传播使中国文学在反拨上世纪末法国象征派颓废主义影响的同时,把象征表现的诗艺与更广阔的视域相综合,藉此获得了对中国所进行着的当代历史更丰富和更深刻的概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主义 四十年代 中国文坛 影响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滞间的窘迫——新近几年中国文坛状况的双向分析与批判
18
作者 宋生贵 《齐鲁学刊》 CSSCI 1990年第1期41-46,共6页
一近几年,特别是自1987年以来,人们对中国文学的现存状况议论纷纷,诸如“轰动效应”的有无及其意义,文学是否真的“疲软”了下来,文坛是否落寞或形成颓势,等等。事实上,绝大多数论争者的思路是相近或相同的。
关键词 通俗文学 中国文坛 作品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 期待视界 作家 审美时尚 存在价值 审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学活动“动力过程”的双向分析与批判——兼及中国文坛现状
19
作者 宋生贵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8-82,共5页
1 发轫于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西方“接受美学”,为人们探测文学世界的内蕴拓宽了新的视角。它确立了读者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关注读者与“本文”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存在于历时与共时态的阅读接受中。接受美学的... 1 发轫于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西方“接受美学”,为人们探测文学世界的内蕴拓宽了新的视角。它确立了读者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关注读者与“本文”之间的关系,并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存在于历时与共时态的阅读接受中。接受美学的出现之所以让人耳目一新并易于接受,正是因为相对其它注重以作品本身为对象进行关于文学的价值评判,或以作品为基点评价作家与创作的理论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活动 动力过程 分析与批判 文学作品 中国文坛 读者群体 期待视界 “纯文学” 作家 审美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主角
20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20-121,共2页
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主角部元宝在《文学报》1995年11月23日以《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主角》为题,发表对九十年代青年作家的判断,他认为,八九十年代崭露头角的一批青年作家,如格非、余华、苏童、王朔、孙甘露、北村、李冯,刁斗、... 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主角部元宝在《文学报》1995年11月23日以《世纪末中国文坛的主角》为题,发表对九十年代青年作家的判断,他认为,八九十年代崭露头角的一批青年作家,如格非、余华、苏童、王朔、孙甘露、北村、李冯,刁斗、朱文、须兰、吕新、张、韩东、何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坛 世纪末 《呼喊与细雨》 市民社会 文化选择 精英知识分子 八九十年代 作家 小说观念 价值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