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理解“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宪法第129条对于中国宪政体系的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喻中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76,共5页
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是,在实践层面上,检察院实际履行的核心职能主要限于刑事司法。为了全面落实、严格实施宪法第129条,充分实现宪法第129条的宪政意义,有必要通过主权者的政治决断,让检察院走出刑事... 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但是,在实践层面上,检察院实际履行的核心职能主要限于刑事司法。为了全面落实、严格实施宪法第129条,充分实现宪法第129条的宪政意义,有必要通过主权者的政治决断,让检察院走出刑事司法机关的小天地,走向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的大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 法律监督机关 刑事司法机关 中国宪政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政之累——近代中国宪政文化的沉思 被引量:5
2
作者 王人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99-106,共8页
我们基本同意这样一种看法:西方的宪政是基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所内生的一种现象,是西方社会、文化自然演进的结果。它被称为 ClnintendedConseguence,即没有预期到的,没有想到的结果。人们通常说,宪政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合理的制度,是近代... 我们基本同意这样一种看法:西方的宪政是基于西方的文化传统所内生的一种现象,是西方社会、文化自然演进的结果。它被称为 ClnintendedConseguence,即没有预期到的,没有想到的结果。人们通常说,宪政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合理的制度,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但无可否认,这种制度是根植于西方深厚文化土壤之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宪政文化 中国宪政 西方文化 中国文化传统 孙中山 学习西方 近世中国 国家富强 严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宪政历史的三个阶段——兼论宪政的三种类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祥民 杨娴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8-132,共5页
人类的全部宪政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之相适应,也有三种类型的宪政,即君主立宪的宪政、共和宪政和人民宪政。中国的宪政史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实行过或尝试建立过这三种类型的宪政。中国的百年宪政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人类宪政通史... 人类的全部宪政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与之相适应,也有三种类型的宪政,即君主立宪的宪政、共和宪政和人民宪政。中国的宪政史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实行过或尝试建立过这三种类型的宪政。中国的百年宪政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人类宪政通史。中国宪政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宪政史的发展相对照存在“反常”的现象,这种“反常”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宪政类型 中国宪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势”和“理”:梁漱溟对中国宪政之道的范式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施建兴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24,共4页
堪称认真对待中国宪政问题的第一人——梁漱溟从"势"(外力)和"理"(内力)入手,精当地把握了宪政的本质和"真精神",批判指出了清末以来简单化的模仿、移植西方宪政不符合中国国情。他主张中国宪政之道应当... 堪称认真对待中国宪政问题的第一人——梁漱溟从"势"(外力)和"理"(内力)入手,精当地把握了宪政的本质和"真精神",批判指出了清末以来简单化的模仿、移植西方宪政不符合中国国情。他主张中国宪政之道应当从"自家开路来走"中西融通之路,逐步推演形成中国式的民主宪政。其关键在于政治习惯的现代重建,培育现代民主精神,完成中国社会基础的转型改造,形成"势"和"理"后,才能求得"真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中国宪政 范式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二宪法”与中国宪政转型——基于政治宪法学的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田飞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63-70,共8页
司法宪政主义以美国模式为典型,逐渐扩展为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宪法实施模式。中国"八二宪法"建立了宪法的政治实施模式,但未充分制度化与程序化。中国宪法学界效仿美国宪法学,以"齐玉苓案"为契机,推进"宪法... 司法宪政主义以美国模式为典型,逐渐扩展为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宪法实施模式。中国"八二宪法"建立了宪法的政治实施模式,但未充分制度化与程序化。中国宪法学界效仿美国宪法学,以"齐玉苓案"为契机,推进"宪法司法化",却遭遇根本性失败。通过对中国宪政模仿"司法宪政主义"的这次失败经验进行考察与分析,对相关思路与理论基础进行检讨,可将中国宪政转型的困境归结于中国宪法文本上的"政治宪法结构"。这一结构蕴涵着中国百年宪政进程的丰厚政治遗产,构成型塑中国宪法权力结构并直接决定基本权利之优先顺序与实现程度的"根本法"。中国宪政转型的真实命题可界定为如何促使这一"政治宪法结构"根据人民主权的根本原理获得理性化与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二宪法” 司法宪政主义 中国宪政转型 政治宪法结构 人民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中国宪政之路及社会生态障碍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纯柱 《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5-88,共4页
百年中国的宪政之路及其曲折历程,证明中国宪政制度的发展步履艰难。中国宪政发展中存在着皇权思想根深蒂固这一重要的政治生态障碍、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重要的经济生态障碍、近代中国没有成熟的市民社会这一社会环境障碍... 百年中国的宪政之路及其曲折历程,证明中国宪政制度的发展步履艰难。中国宪政发展中存在着皇权思想根深蒂固这一重要的政治生态障碍、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重要的经济生态障碍、近代中国没有成熟的市民社会这一社会环境障碍、自由个体特征受到过分的控制和打压这一民主生态障碍、教条主义和“图腾崇拜”这一思维方式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宪政 社会生态障碍 政治生态 经济生态 社会环境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入WTO对中国宪政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和平 《宁夏社会科学》 2001年第4期68-71,共4页
中国加入WTO后 ,对我国国体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国家主权的冲击上 ,其次表现在它能引起我国现行社会政治力量结构的潜在变化。另外 ,对我国宪政运作监督的影响 ,将主要集中在外部监督的强化方面。对宪法权利立法和保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中国加入WTO后 ,对我国国体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国家主权的冲击上 ,其次表现在它能引起我国现行社会政治力量结构的潜在变化。另外 ,对我国宪政运作监督的影响 ,将主要集中在外部监督的强化方面。对宪法权利立法和保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经济权利将成为主体和核心 ,精神权利保护将成为社会生活的热点。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中国宪政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地方自治与中国宪政的萌动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强奎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3-66,共4页
现代的民主宪政是由地方和中央的分权与制衡发展而来的。地方自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方面,是宪政中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具体体现。晚清在内忧外患之时实行地方自治有力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宪政的先河,对中国民主宪政的萌发具有深远的... 现代的民主宪政是由地方和中央的分权与制衡发展而来的。地方自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方面,是宪政中分权与制衡原则的具体体现。晚清在内忧外患之时实行地方自治有力地开启了中国现代宪政的先河,对中国民主宪政的萌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自治 中国宪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政文化与中国宪政模式的建设 被引量:3
9
作者 熊必军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5-42,共8页
民主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尽管宪政的文化基础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各国宪政模式的选择与确立无不建基于各国的本土文化传统之上。回顾百年中国宪政史,自晚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来到1982年的宪法颁布,中国前后有十... 民主宪政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尽管宪政的文化基础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但各国宪政模式的选择与确立无不建基于各国的本土文化传统之上。回顾百年中国宪政史,自晚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以来到1982年的宪法颁布,中国前后有十几部宪法,但这十几部宪法包括最近这部宪法都没有得到实施。然迄今宪政始终却未能在中华大地上实现。究其两者的原因,固有多端,然宪政文化之缺失乃为其深层次之原因。因此我们在推进当代中国宪政制度建设时,应当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宪政文化,改造传统文化,奠定宪政文化的文化基因;加强宪政理念的宣扬与宪政知识的传播,打造宪政制度实践的民情社会环境;推进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夯实宪政文化的经济基础;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和宪法精神,构建宪政文化的思想基础,以此来构建宪政文化进一步推进宪政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以及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制度 宪政文化 中国宪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宪政愿景下公民教育的创新之作——《宪法与公民教育——公民教育与中国宪政的未来》评介
10
作者 潘弘祥 李辰星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法律体系、法律制度的基础,是依法治国的前提。然而在我国政治实践中,宪法还未能树立起应有的权威。武汉大学江国华教授新著《宪法与公民教育——公民教育与中国完政的未来》(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法律体系、法律制度的基础,是依法治国的前提。然而在我国政治实践中,宪法还未能树立起应有的权威。武汉大学江国华教授新著《宪法与公民教育——公民教育与中国完政的未来》(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该著由导论和四编共十二章组成,达51万余字。作者在书中阐释了宪法与公民教育间多层次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其他国家开展公民教育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教育 中国宪政 宪法 武汉大学出版社 国家法律体系 评介 创新 政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的基点中寻找中国宪政的真知——评韩大元教授《1954年宪法与中国宪政》(第二版)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前红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88-192,共5页
关键词 1954年宪法 中国宪政 第二版 真知 基点 历史 中国学者 生活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钧儒与中国宪政民主》序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世佑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166-167,共2页
《沈钧儒与中国宪政民主》一书将沈钧儒与中国宪政民主历程结合起来考察,在沈钧儒研究中不失为颇具开创性意义的学术举动。作者帮助读者"知人",也在尽力论世,指出,西方原创性的宪政传统是"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中国... 《沈钧儒与中国宪政民主》一书将沈钧儒与中国宪政民主历程结合起来考察,在沈钧儒研究中不失为颇具开创性意义的学术举动。作者帮助读者"知人",也在尽力论世,指出,西方原创性的宪政传统是"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中国的宪政民主却是"富强为体,宪政为用",不同的文化范式与现实需求决定了中国宪政民主政治发展逻辑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钧儒与中国宪政民主》 陈水林 陈伟平 文化范式 宪政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宪政思想的特点——谈中国宪政构建中的本土情结与文化抵抗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贤平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5-17,共3页
一般认为,清末宪政运动是中国近代宪政史的开端。中国百年宪政构建的过程是西方宪政思想不断本土化和基督新教文化被逐步认同的过程,儒教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百年中国宪政的构建颇多挫折,但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是:本土情... 一般认为,清末宪政运动是中国近代宪政史的开端。中国百年宪政构建的过程是西方宪政思想不断本土化和基督新教文化被逐步认同的过程,儒教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百年中国宪政的构建颇多挫折,但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是:本土情结与文化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宪政思想 本土情结 文化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近代中国宪政发端的史学新作——《清末民初的代议制:从顺直谘议局到直隶省议会的个案考察》评介
14
作者 陆仁权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6-256,共1页
深入研究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近代政治制度与民主意识、政体样式与民生诉求以及近代社会思想文化体系,深刻揭示后发展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和经验教训,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思想武器和理论... 深入研究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近代政治制度与民主意识、政体样式与民生诉求以及近代社会思想文化体系,深刻揭示后发展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和经验教训,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思想武器和理论支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崇高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宪政 个案考察 清末民初 近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省议会 谘议局 代议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宪政之路》评析
15
作者 房保国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殷啸虎 《新中国宪政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蹒跚前行中的近代中国宪政——评张继良教授《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革研究》
16
作者 张志永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近代以来,在民族危机和内患频仍的严峻形势下,不同阶级、阶层、党派和政府不约而同地把立宪主义作为救国良方,先后制定了正式或非正式宪法文本多达10余个,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宪政运动,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发展进程。然而,... 近代以来,在民族危机和内患频仍的严峻形势下,不同阶级、阶层、党派和政府不约而同地把立宪主义作为救国良方,先后制定了正式或非正式宪法文本多达10余个,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宪政运动,极大地影响了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发展进程。然而,人们对近代宪政运动的研究远远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以来 中国政治 社会变革 中国宪政 教授 张继 社会发展进程 宪政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比较视域下近代中国宪政失败根源探析
17
作者 石晶 《东疆学刊》 CSSCI 2015年第3期79-83,共5页
近代中国和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府制度的过程是结合本国传统对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的临摹和改造,但却走向不同的制度演化路径。晚清政府虽然在宪政改革中创新了很多具体政治制度设施,但这些制度设施在实践中大多扭曲变形或虚有其表,使宪... 近代中国和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府制度的过程是结合本国传统对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的临摹和改造,但却走向不同的制度演化路径。晚清政府虽然在宪政改革中创新了很多具体政治制度设施,但这些制度设施在实践中大多扭曲变形或虚有其表,使宪政改革归于失败。而宪政改革中最为重要的立法机关——议会的建立,也因为对权力的崇拜与传统等级制观念的影响而未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比较视域 中国宪政 失败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宪政发展与政党推动
18
作者 王三秀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0-13,共4页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特性、政治地位以及宪政的本质要求决定了其在当今我国宪政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为了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党应把握我国宪政发展的基本走向 ,创立稳定的政治环境 ,适时地把党科学的改革政策上升为宪法规范 ,发挥...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特性、政治地位以及宪政的本质要求决定了其在当今我国宪政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为了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党应把握我国宪政发展的基本走向 ,创立稳定的政治环境 ,适时地把党科学的改革政策上升为宪法规范 ,发挥党在实现宪法中的带头作用 ,协调各种宪政推动力量等。同时 ,党还必须科学处理党的权威与宪法权威 ,政党推动与政府、公民推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宪政 发展 政党推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宪政的文化基础
19
作者 薛成有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27-128,共2页
通过对中国宪政历史和现状的考察,中国宪政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于宪法本身需要修改和完善,需要确立良好的宪法制度,而且在于中国宪政的文化基础尚需筑实。因为如果不能改良传统文化中的非法治思想,不能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和宪政道德,则很... 通过对中国宪政历史和现状的考察,中国宪政存在的问题不仅在于宪法本身需要修改和完善,需要确立良好的宪法制度,而且在于中国宪政的文化基础尚需筑实。因为如果不能改良传统文化中的非法治思想,不能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和宪政道德,则很难彻底地实现宪政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宪政 文化基础 法治精神 宪政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0世纪下半期中国宪政思维模式的演变
20
作者 周训芳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43-45,共3页
 20世纪下半期中国的宪政思维模式经过了从"正反两分法"到"多元一体化"的演变过程。建国初期,"正反两分法"宪政思维模式开始定型。20世纪后期形成的"多元一体化"的宪政思维模式,将成为21世纪...  20世纪下半期中国的宪政思维模式经过了从"正反两分法"到"多元一体化"的演变过程。建国初期,"正反两分法"宪政思维模式开始定型。20世纪后期形成的"多元一体化"的宪政思维模式,将成为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宪政 宪政思维模式 正反两分法 多元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