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9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与创新实践研究
1
作者 袁元 周晓唯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2期33-45,共13页
国民经济学源于西方,并在中国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文章首先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对西方和中国的国民经济学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均孕育于一国的社会形态和经济体制的演进之中;从发展... 国民经济学源于西方,并在中国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文章首先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对西方和中国的国民经济学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表明,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均孕育于一国的社会形态和经济体制的演进之中;从发展战略和规划与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主线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实践进行历史分析,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内嵌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与尊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中需要动态调整的重要关系等理论发展规律。最后,基于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地位与经济发展实践指导地位不匹配的现实背景,提出了统一中国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方向、明确中国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内核、应对其他经济学的理论挑战、凸显中国国民经济学学科的引领性等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中国国民经济学 战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跟随、同步、引领——文献追踪再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四十年开放改革之旅
2
作者 高敏雪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6,共14页
本期笔谈专栏刊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敏雪教授总结中国国民经济核算40年开放改革的“引入、跟随、同步、引领”历程。
关键词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 统计科学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专栏刊登 跟随 四十年 引领 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小组为本党之基本组织”——中国国民党退台后的基层党务组织及其运作实态(1952—1969)
3
作者 郝天豪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6,共13页
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内地时期,基层组织素来虚弱,退台改造结束时明确以小组代替区分部作为其基本组织。蒋介石重视小组的地位,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国民党员的“第二家庭”和国民党在群众中的工作站,成为连接国民党中央与基层组织、组织与党员... 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内地时期,基层组织素来虚弱,退台改造结束时明确以小组代替区分部作为其基本组织。蒋介石重视小组的地位,力图将其打造成为国民党员的“第二家庭”和国民党在群众中的工作站,成为连接国民党中央与基层组织、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的枢纽,小组制度逐步趋于完善。小组划编强调特殊性和实用性,小组规模始终保持在规定范围内。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小组组长职务乏人问津,小组会议或难以召开,或流于形式,小组工作有名无实。这表明国民党退台后的基层组织虽较中国内地时期有所改观,但依然疲软,难以在台湾地区“生根”。国民党小组制度设计与实际运作的落差,也折射出蒋介石的治党理念与该党组织体制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 党小组 台湾地区 基层组织 蒋介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民党退台后的党员训练制度及其成效初探
4
作者 郝天豪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3期73-84,共12页
国民党败退台湾地区后,颇为重视党员训练工作,并在改造结束后将党员训练从吸纳工作中分离出来,单独办理。从1953年的《党员训练工作纲领》到1958年的《训练工作纲领》,直至1970年代,国民党的党员训练制度未有根本上的变化。作为一项日... 国民党败退台湾地区后,颇为重视党员训练工作,并在改造结束后将党员训练从吸纳工作中分离出来,单独办理。从1953年的《党员训练工作纲领》到1958年的《训练工作纲领》,直至1970年代,国民党的党员训练制度未有根本上的变化。作为一项日常党务工作,党员训练的主要内容有实施入党人及党员基本训练,研读蒋介石讲词和国民党重要文件,举行小组专题讨论、时事座谈及研究中共发展态势,编发党员训练教材等。这对于国民党的组织发展不能说没有成绩,但囿于多方面的因素,党员训练工作流于形式,训练成效要打折扣,以致该党组织发展理念未能真正贯彻到底,组织力量依然薄弱,难以发挥工作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 台湾地区 党员训练 组织发展 蒋介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共(布)、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1921—1949年党员吸收机制分析
5
作者 王杰 《西部学刊》 2024年第9期30-33,共4页
党员吸收机制决定着一党党员的质量与数量,处理好质量和数量间的矛盾,决定着党组织的纯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俄共(布)的建党方式作为国共两党学习的模板,以“制度吸收为主,战时征收为辅”的方式党吸收党员,同时以进行“重新登记”的... 党员吸收机制决定着一党党员的质量与数量,处理好质量和数量间的矛盾,决定着党组织的纯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俄共(布)的建党方式作为国共两党学习的模板,以“制度吸收为主,战时征收为辅”的方式党吸收党员,同时以进行“重新登记”的方式完成自我革新。中国国民党“改组”后,效仿俄共(布)的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等建立党员吸收机制,但存在要求不具体、实施不严格、泛滥式吸收党员、组织约束力不足等问题,蒋介石等右派发动的“清党”,使国民党遭受严重创伤。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制度上、形式上借鉴俄共(布)的党员吸收机制,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对其进行完善,依据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来推进党的组织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共(布) 中国国民 中国共产党 党员吸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朝鲜民族革命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朴英姬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9-85,共7页
关键词 朝鲜民族 中国国民 革命党 韩国临时政府 韩国独立运动 蒋介石 黄埔军校 力行社 三民主义 中国国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中国国民主要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54
7
作者 杨俊峰 冯子健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关键词 中国国民 主要死亡原因 死因顺位 200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民幸福统计研究十年简史 被引量:14
8
作者 林洪 孙求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3,共7页
本文回顾了10年来中国国民幸福统计研究的历程,对国民幸福统计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国国民幸福 统计研究 统计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读书日前夕审视中国国民阅读 被引量:8
9
作者 朱健桦 王鹤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4-68,共5页
中国人不读书是否已成定论? 一段时间以来.国人不读书已经成为谈论阅读问题的“众口一词”。无论是读书调查得到的阅读率,还是出版业一直在感叹的销售业绩,都用很多数字来证明读书人数之少、读书风气之差。追究其原因.无非是泛泛... 中国人不读书是否已成定论? 一段时间以来.国人不读书已经成为谈论阅读问题的“众口一词”。无论是读书调查得到的阅读率,还是出版业一直在感叹的销售业绩,都用很多数字来证明读书人数之少、读书风气之差。追究其原因.无非是泛泛的几种解释。不过欲想对中国人不读书这个情况下定论的话,可能还需要深思熟虑一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人 阅读率 中国国民 世界 中国 销售业绩 读书风气 出版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旁观·比较·自省:近代中外人士三重视野下的中国国民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俞祖华 赵慧峰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217,共6页
近代中外人士对中国国民性有以下三类言说:启蒙思想家以批判的目光对中国国民性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着力针砭国民劣根性;外国观察家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中国国民性的评说;还有中外人士以西方民族性、日本民族性为参照对中外国民性的比较与... 近代中外人士对中国国民性有以下三类言说:启蒙思想家以批判的目光对中国国民性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着力针砭国民劣根性;外国观察家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中国国民性的评说;还有中外人士以西方民族性、日本民族性为参照对中外国民性的比较与对中国国民性的照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 民族反省 中日比较 中国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中国国民权益保护的国际法思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孔小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99,共5页
全球化导致海外国民保护的客观需求迅增,国际法的人本化趋势促进了国际层面个人权益保护的发展,中国政府的职能调整在外交领域促生"外交为民"理念,需要有效承担海外国民权益保护的重任。外国人待遇是确定海外国民权益的国际... 全球化导致海外国民保护的客观需求迅增,国际法的人本化趋势促进了国际层面个人权益保护的发展,中国政府的职能调整在外交领域促生"外交为民"理念,需要有效承担海外国民权益保护的重任。外国人待遇是确定海外国民权益的国际法基础,属人管辖是国籍国保护在外国民的国际法依据。海外中国国民权益保护的途径首先是受害人用尽当地救济,其次是起到预防与协助作用的领事保护,而外交保护、国际人权保护只是补充救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国民保护 用尽当地救济 领事保护 外交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研究》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勇 蒋萍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27,共8页
2014年,《统计研究》创刊30周年。30年来,《统计研究》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见证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历程。本文以《统计研究》创刊30年发表的国民经济核算文章为研究对象,从实践工作... 2014年,《统计研究》创刊30周年。30年来,《统计研究》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见证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历程。本文以《统计研究》创刊30年发表的国民经济核算文章为研究对象,从实践工作、理论研究、对外展示、人才成长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统计研究》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研究》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 3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民党“党国”体制述评 被引量:16
13
作者 江沛 迟晓静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5,共9页
在西方政党政治潮流及苏俄体制的影响下,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形成了一套颇有特色的“党治”理念,为此后中国国民党执政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初步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党国”体制。1927年4月,伴随着南京国民政... 在西方政党政治潮流及苏俄体制的影响下,中国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形成了一套颇有特色的“党治”理念,为此后中国国民党执政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初步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党国”体制。1927年4月,伴随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和全国统一,中国国民党继续实施其“党国”体制。“党国”体制的核心在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国民党,以党的意识形态作为治国的基本原则,以“党政双轨制”的权力管理体系作为自上而下的行政运作模式。这一独具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既是西方政党政治理念特别是苏俄政党体制进入中国政坛的结果,也是传统中国政治文化与西方现代政党体制及理念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理念与利益的分化,“党国”体制不仅形成了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模式的重大变革,成为中国国民党统治体系内党、政、军利益纷争的根源,也由于党、政两条管理系统并存且关系滞碍而导致行政成本倍增,进而演变为中国国民党政治制度上的一大顽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 党国体制 “党政双轨制” 孙中山 苏俄政党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民是否具有“大国心态”? 被引量:4
14
作者 蒋海洋 《人民论坛》 2007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大国心态 中国国民 电视记录片 国际关系 中国现代 文化形象 研究院 自信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民群体意识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关系考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克森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关于中国国民群体意识是“内聚”还是“内耗”,中华民族凝聚力强还是弱,这是一个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通过群体交互行为的交叉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群体意识强,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是一个基本结论,但其作为社会整合的条件是... 关于中国国民群体意识是“内聚”还是“内耗”,中华民族凝聚力强还是弱,这是一个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通过群体交互行为的交叉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人的群体意识强,中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是一个基本结论,但其作为社会整合的条件是脆弱的,它依靠的是外在的压力和内部绝对权威的刚性统治,只要外在压力一解除,绝对权威一辞世,动乱就有可能到来,权威和动乱构成平衡社会发展的两个砝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群体意识 中华民族凝聚力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刍议 被引量:2
16
作者 向书坚 赵乐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2-125,共4页
经过 10年的发展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即将颁布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 0 0 2 )》相对于 1992年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无论是在基本框架、账户体系、主要指标、统计分类等方面 ... 经过 10年的发展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即将颁布实施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 0 0 2 )》相对于 1992年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方案》无论是在基本框架、账户体系、主要指标、统计分类等方面 ,还是在理论上的系统性、应用上的可操作性、资料的使用价值以及国际可比性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 0 0 2 )》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机构部门 SNA 市场经济 修订内容 国民账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国民禁烟会与清末禁烟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长年 《青海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国民禁烟会 禁烟运动 清朝末年 禁烟组织 英国 历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民性真的存在吗 被引量:6
18
作者 冯玉文 李宜蓬 《船山学刊》 2006年第1期153-154,共2页
国民性及国民性改造一度成为学界的关注焦点,本文结合国民性的概念,运用哲学、社会学理论,从中国国民性提出的时效性和功利性、阐释的片面性和精英性、研究的狭隘性和僵化性几方面证明:中国国民性存在与否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国民 国民性改造 社会学理论 关注焦点 功利性 时效性 精英性 片面性 狭隘性 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训政前期中国国民党党组织构架的特质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湘波 叶利军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9-124,共6页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党治体制仍然存在,不过经过了改造。要研究1927-1937年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的制度规定及其运作规律,必须首先弄清中国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及其原则。中国国民党党组织有4个特点:即党组织网络的特征;党的组织原则...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党治体制仍然存在,不过经过了改造。要研究1927-1937年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的制度规定及其运作规律,必须首先弄清中国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及其原则。中国国民党党组织有4个特点:即党组织网络的特征;党的组织原则实行事实上的集权制;党务干部名义上的任期制实质上的终身制:党内派系林立之下党政体制运作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民 集权制 任期制 终身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民食物构成的选择 被引量:1
20
作者 原华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53-57,共5页
庞大的人口群体,农业和经济的限制,乃至全球谷物市场的有限性,制约着中国向肉类偏倚型食物构成的转变。中国国民食物构成的调整,应以适度增加脂肪,较显著提高动物类食品的比重为目标。在压缩猪肉生产,增加牛、羊肉比例的基础上,... 庞大的人口群体,农业和经济的限制,乃至全球谷物市场的有限性,制约着中国向肉类偏倚型食物构成的转变。中国国民食物构成的调整,应以适度增加脂肪,较显著提高动物类食品的比重为目标。在压缩猪肉生产,增加牛、羊肉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发展肉类,大力发展奶类的生产结构调整,则是实现选择目标的战略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构成 中国国民 动物类食品 食物类型 动物性食品 食物结构 谷物市场 猪肉生产 蛋白质 中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