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1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要论》:一部诗词鉴赏学新作
1
作者 阎福玲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60-160,共1页
中国古典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想,凝聚着古代先贤圣哲诗性的人生智慧,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王昕博士所著的《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要论》结合大量的鉴赏作品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述古典诗词鉴赏的... 中国古典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想,凝聚着古代先贤圣哲诗性的人生智慧,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王昕博士所著的《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要论》结合大量的鉴赏作品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述古典诗词鉴赏的理论知识与路径方法,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此著糅合诗学理论、鉴赏方法、诗词阐释为一体,融通并举,纲举目张,初步构建了古典诗词鉴赏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诗词鉴赏 诗学理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生智慧 鉴赏方法 精神追求 古代先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互文重构——兼评张智中的《英文阅读与古诗英译》
2
作者 冯全功 《外国语文研究》 2025年第1期47-57,共11页
文学翻译中的互文重构指译者在翻译一部作品时通过对其他作品的借鉴与引用在目的语文化中建立了新的互文关系的现象,旨在增强译文语言的表现力,提高译文本身的可接受性与艺术感染力。本文通过评介张智中的新著《英文阅读与古诗英译》,... 文学翻译中的互文重构指译者在翻译一部作品时通过对其他作品的借鉴与引用在目的语文化中建立了新的互文关系的现象,旨在增强译文语言的表现力,提高译文本身的可接受性与艺术感染力。本文通过评介张智中的新著《英文阅读与古诗英译》,主要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互文重构现象,包括互文重构的文本表现、互文来源、动态生成、修辞原则与应用范围。互文重构有利于亲近译文读者,对中国文学“走出去”不无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文学翻译 互文重构 《英文阅读与古诗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传播的机遇、挑战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英姿 朱立颖 《文学与文化》 CSSCI 2024年第2期16-23,共8页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数智技术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也随之发生变革。在数智产品多模态、更灵活、非主流学习方式流行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传播也面临内容参差不齐、传播者和教育...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数智技术应用于国际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也随之发生变革。在数智产品多模态、更灵活、非主流学习方式流行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中的中国古典诗词传播也面临内容参差不齐、传播者和教育者数智素养不足等挑战。本文认为,通过选取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和题材的古典诗词,采用立体化、多层次的呈现方式等路径,可实现数智化时代古典诗词更有效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国际中文教育 中国古典诗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饰文化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绎中的运用——评《服饰与演艺》
4
作者 严雅萍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I0003-I0004,共2页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文化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与艺术表现的载体。在璀璨夺目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中,服饰文化同样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诗词歌曲...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文化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与艺术表现的载体。在璀璨夺目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中,服饰文化同样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诗词歌曲的演绎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服饰文化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中的运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便善于通过服饰来描绘人物、抒发情感、表达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 服饰文化 文化传承 身份地位 抒发情感 璀璨夺目 文化内涵 远古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在电影艺术手法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曹沁繁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8-112,共5页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通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已形成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相较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运用更含蓄、更优美、更易产生共鸣的方法...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通过千百年的传承发展已形成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国电影艺术发展。相较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运用更含蓄、更优美、更易产生共鸣的方法与电影艺术手法链接。创作者们通过探寻中国古典诗词可运用于电影艺术的方面,从而创作出更加本土化,更加民族化,更有时代性,更有中国特色的作品,也通过电影这一媒介促使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智慧走向世界,能够进一步展现中国古典诗词文化和中国电影价值。中国电影本土化创作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而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运用又能将电影与中华文化相结合,因此本文结合分析国内近年来优秀的国内电影,对中国古典诗词意象表达的实例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中国古典诗词意象在电影中的运用的普遍规律与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电影艺术手法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融合的创新传播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浩鑫 丁雪 郭琼梅 《黄河之声》 2024年第3期164-167,共4页
中国古典诗词是历代文人政治、文化、思想的结晶,传递了中国古代的民风民俗、政治理念。文章针对中国古典诗词在传承与发扬中显现出的低迷状态,基于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融合的内在动因和传播策略。研究发现,... 中国古典诗词是历代文人政治、文化、思想的结晶,传递了中国古代的民风民俗、政治理念。文章针对中国古典诗词在传承与发扬中显现出的低迷状态,基于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探讨了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融合的内在动因和传播策略。研究发现,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存在起源、形式及功能等方面的共通之处;二者相融合的创新传播策略包括融媒体资源开发利用、主流媒体创造传播氛围和打造多元化古诗词音乐。这些策略迎合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自信力及融媒体背景下的教育宗旨。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能够推动中国古典古诗词的传承与发扬,实现古诗词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力古典诗词文化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音乐融合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与现代解读
7
作者 陆青 张静 +1 位作者 冯娇 王福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11期016-019,共4页
中国古典诗词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交媒体为古典诗词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为古典诗词的传播开辟了不一样的路径,使得诗词在视觉... 中国古典诗词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迅速发展起来的社交媒体为古典诗词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短视频平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为古典诗词的传播开辟了不一样的路径,使得诗词在视觉与听觉上带给受众更为生动直观的体验。但是碎片化传播的社交媒体也使得诗词深层次解读被忽视。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路径、现代解读与传统意义的碰撞以及社交媒体对古典诗词传播的正负面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古典诗词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社交媒体 传播 现代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特性及其英译策略
8
作者 尤佳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中国古典诗词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还具有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等审美特性。将古典诗词翻译成外语,不仅能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还能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由于汉语和英语在句法结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 中国古典诗词不仅具有丰富的内涵,还具有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等审美特性。将古典诗词翻译成外语,不仅能够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理解,还能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由于汉语和英语在句法结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英译中国古典诗词时,译者需要综合运用直译与意译、文化背景补充、音韵模拟、形式再现等多种策略,有效传达古典诗词的审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审美特性 英文翻译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美学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 歌曲演唱
9
作者 李帅龙 张利华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第2期78-80,共3页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声乐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进行艺术化的诠释,是歌者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文章将从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关键点与策略。首先,歌者需要全面了解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 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声乐艺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其进行艺术化的诠释,是歌者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文章将从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关键点与策略。首先,歌者需要全面了解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内涵和特点,掌握其在东西方美学理念交融碰撞中的艺术形象塑造。其次,歌者应注重多维度的表演,结合新时代审美体系的驱动来处理作品,同时把握细节、善用技巧、投入情感、诠释风格,从而提升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视角 中国古典诗词 艺术歌曲 演唱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10
作者 谭智林 《艺术家》 2024年第9期104-106,共3页
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保证教学曲目的科学合理以及和学情的高度契合。尤其对于刚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在于如何保证学生气息的稳定性、对声音的控制力,以及如何使其在音乐演唱方面能形成较好的艺术品位... 在高校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保证教学曲目的科学合理以及和学情的高度契合。尤其对于刚开始接触音乐学习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教学重点应在于如何保证学生气息的稳定性、对声音的控制力,以及如何使其在音乐演唱方面能形成较好的艺术品位。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风格优雅、语言精致、内涵深厚的特点,同时其声域不宽,演唱时不过度追求音量大小,偏重把握歌曲的风格。将其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的训练曲目,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还可以使其形成较好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艺术气质。学生通过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学习,能够解决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歌词咬字、音色塑造、风格把握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音乐教学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 风格把握 民族音乐 音色塑造 艺术气质 音量大小 艺术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中国古典诗词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艺术性
11
作者 林艳萍 《剧影月报》 2024年第6期72-74,共3页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音乐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声乐作品作为诗词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与钢琴伴奏的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些声乐作品中,...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音乐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声乐作品作为诗词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与钢琴伴奏的结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在这些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艺术性体现在织体的多样性、声部的层次感以及与声乐的情感互补上。本文将从历史发展、艺术性分析以及现代创新三个维度,探讨中国古典诗词声乐作品中钢琴伴奏的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琴伴奏 中国古典诗词 音乐领域 表现形式 艺术性分析 声乐作品 层次感 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典诗词对青年大学生就业观的内在提升路径研究
12
作者 吴孙玉笑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7期129-132,共4页
诗意带来文运,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青年大学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承担着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但同时也容易受到竞争压力大和快节奏生活的影响,产生迷茫、焦... 诗意带来文运,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青年大学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承担着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但同时也容易受到竞争压力大和快节奏生活的影响,产生迷茫、焦虑的情绪。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做好高校青年大学生就业工作尤为重要,提高大学生就业观是推进高质量就业的黄金钥匙和重要纽扣。该文分析了古典诗词对大学生就业观的重要意义,帮助大学生通过中国古典诗词从历史文脉中汲取精神力量,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就业观 青年大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质量就业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声唱法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中的实践
13
作者 吴芃 《魅力湖南》 2024年第4期0056-0058,共3页
以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为主的声乐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艺术性,歌唱家开始使用美声唱法等对古典诗词进行创新演绎。基于此,文章以美声唱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美声唱法混合发声、共鸣效... 以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为主的声乐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艺术性,歌唱家开始使用美声唱法等对古典诗词进行创新演绎。基于此,文章以美声唱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美声唱法混合发声、共鸣效果、胸腹联合呼吸三个艺术特点,从五个不同方面对美声唱法在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叙述,以期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为演唱者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声唱法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 演唱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情感隐喻及其英译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冯全功 李琳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7年第3期57-64,共8页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寄情于物,借物抒情,出现了很多生动的情感隐喻表达。文章主要以愁、相思、爱情为目的域的隐喻表达及其英译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1)大多情感隐喻表达可归在"情感是液体""情感是植物"和"情感是...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寄情于物,借物抒情,出现了很多生动的情感隐喻表达。文章主要以愁、相思、爱情为目的域的隐喻表达及其英译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1)大多情感隐喻表达可归在"情感是液体""情感是植物"和"情感是实体"的概念隐喻之下,其中后者的隐喻机制往往通过反常的搭配实现;2)译者基本上再现了中西具有较强认知通约性的隐喻表达,包括源域或显或隐地投射向目的域的主要特征,从而建构出与原文相似的审美解读空间;3)针对文化个性较强的象征型隐喻表达,译者有时也会对之进行稍加解释;4)译者还会偶尔增添或删除一些隐喻表达,其中增添的审美效果往往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情感隐喻 源域 目的域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中地理景观信息及其旅游地理意义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岷 张柏 《人文地理》 CSSCI 1994年第2期10-14,共5页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晶,其中充满了大量的优美地理景观信息,这些地理景观大多成为现代旅游风景。本文对这些地理景观信息加以分析,提出其地域类型并探讨其旅游地理意义。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地理景观信息 地域类型 旅游地理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 被引量:22
16
作者 赵彦春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1-36,72,共7页
综观中国译坛,在英语格律诗的汉译方面关于“体现”原作格律的问题,基本上已无争议。经过我国译界前辈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译作,如黄杲炘选译的《英语爱情诗一百首》尤为可人。而在汉语格律诗英译方... 综观中国译坛,在英语格律诗的汉译方面关于“体现”原作格律的问题,基本上已无争议。经过我国译界前辈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涌现出一大批成功的译作,如黄杲炘选译的《英语爱情诗一百首》尤为可人。而在汉语格律诗英译方面,尚无一致的意见,理想的译作亦不多。至今在英美国家流行的中国古典诗的译文绝大多数是无韵体,或是韵体译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无韵体 译文 中诗英译 英语格律诗 文化释义 译法 金缕衣 诗词英译 语言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疏漏,还是有意回避?——与屈光先生《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识流》商榷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剑 周秀荣 《湖北社会科学》 2003年第3期35-37,共3页
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核心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催生了现代心理学的产生,而且对西方意识流文学具有发生学的意义,在用西方意识流文学理论观照中国古典诗词时,不应对“无意识”和“性本能”命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只能说中国古典... 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核心的“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催生了现代心理学的产生,而且对西方意识流文学具有发生学的意义,在用西方意识流文学理论观照中国古典诗词时,不应对“无意识”和“性本能”命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只能说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大量意识流表现技巧的运用,但不能说中国古典诗词中有意识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流 无意识 性本能 意识流小说 中国古典诗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听觉意象 被引量:10
18
作者 廖国伟 《东岳论丛》 CSSCI 1999年第6期112-115,共4页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听觉意象同视觉意象一样,都是诗人构筑意境、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种种听觉意象作为融合着民族心理性格,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和丰富的情感意味的艺术意象,它具有类型性、集体共识性、虚拟性、情景性、...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听觉意象同视觉意象一样,都是诗人构筑意境、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种种听觉意象作为融合着民族心理性格,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和丰富的情感意味的艺术意象,它具有类型性、集体共识性、虚拟性、情景性、寓意性、象征性和视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听觉意象 想象性 象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的显化现象 被引量:9
19
作者 冯全功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7-107,共11页
中国古典诗词体裁特殊、言简意赅,中西语言、文化、思维、诗学等方面又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国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有很多显化现象。本文将这些显化现象总结为四类,即句法显化、语用显化、思维显化和意境显化,涉及人称、数量、时体、典故... 中国古典诗词体裁特殊、言简意赅,中西语言、文化、思维、诗学等方面又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国古典诗词英译过程中有很多显化现象。本文将这些显化现象总结为四类,即句法显化、语用显化、思维显化和意境显化,涉及人称、数量、时体、典故、专名、逻辑、比兴、意象、情志等多个方面。显化主要通过在译文中增添相关表述或副文本信息实现,适宜的显化有助于传达原诗的意境,提高译文本身的审美价值与可接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词 英译 显化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似性翻译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研究——以李煜词作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庆明 吴永莉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07-512,共6页
以李煜词作为例,运用象似性原则对不同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象似性理论对诗歌翻译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诗歌翻译过程中采用象似性的切入点有助于原文形式及其附加义的再现和传递,从而实现"形神皆似"的理想翻译效果。
关键词 象似性原则 中国古典诗词 李煜词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