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农业文献述论 被引量:4
1
作者 高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91-394,共4页
古代农业文献是指古代论述农业生产及与农业生产有直接关系的知识著作,其历代记载多为"农家条目,至为芜杂"。以此,结合近现代古代农业文献整理,以古代文献中的农业记载为主线,揭示了古代农业文献分布的情况,并对古代农业文献... 古代农业文献是指古代论述农业生产及与农业生产有直接关系的知识著作,其历代记载多为"农家条目,至为芜杂"。以此,结合近现代古代农业文献整理,以古代文献中的农业记载为主线,揭示了古代农业文献分布的情况,并对古代农业文献的价值进行分析,指出古代农业文献不仅是研究中国文明史所必须利用的资料,同时也是促进今天的经济、文化发展所必须借鉴的宝贵文字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文献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以来我国古代农业文献的整理与利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冯风 赵海星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3年第1期46-49,59,共5页
建国以来 ,我国图书馆界和科技界共同努力 ,对古代农业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清理编目和科学系统的发掘整理。编制出版了多种类型的专业工具书 ;形成了南北四大古代农业文献收藏中心 ;在古为今用 ,为科学研究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献 农业文献 文献整理 编目 工具书编辑 科研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淡古代农业文献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3
作者 杨福云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1年第6期88-89,共2页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自古就有着极为丰富的古代农业文献 ,这些宝贵遗产是我们今天建设现代化强国所必须珍视、利用、借鉴的。本文从民族自信心、农业技术。
关键词 大学生 中国 古代 农业文献 教育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举办《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览》
4
作者 古为农 《农业考古》 1983年第1期221-221,共1页
上海农业展览馆筹办的《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展览》已经在上海正式对外展出。这个展览是根据历史文献结合出土文物,参照江西省博物馆、山东省农展馆等举办的兄弟省同类型展览内容编制的。内容分概况、原始社会农业、奴隶社会农业... 上海农业展览馆筹办的《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展览》已经在上海正式对外展出。这个展览是根据历史文献结合出土文物,参照江西省博物馆、山东省农展馆等举办的兄弟省同类型展览内容编制的。内容分概况、原始社会农业、奴隶社会农业、封建社会农业四部份形象而系统地介绍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自展出以来,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郊区各县社纷纷组织基层干部和群众前来参观,接受教育。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农业 科学技术成就 农业展览馆 历史文献 辉煌成就 出土文物 省博物馆 内容编制 原始社会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展览》谈历史类博物馆陈列的几个问题
5
作者 徐成淇 《南方文物》 1983年第4期48-51,57,共5页
《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展览》是一个运用文物、标本、古农机具复原模型,以及文献史料、图片、绘画、图表、雕塑等形象地介绍我国古代农业的发生、发展和伟大成就的中型农业科技发展史展览。这个展览自一九七九年展出以来,引起了农... 《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展览》是一个运用文物、标本、古农机具复原模型,以及文献史料、图片、绘画、图表、雕塑等形象地介绍我国古代农业的发生、发展和伟大成就的中型农业科技发展史展览。这个展览自一九七九年展出以来,引起了农学、史学、经济学界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和重视,并深受广大衣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农业 科学技术成就 历史类 历史文物 博物馆建设 学界专家 农业现代化 苏州博物馆 文献史料 基层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家勉抢救性搜藏中国古农书的事迹及其贡献述略
6
作者 徐雁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文章通过追溯中国古农史研究专家梁家勉的成才历程,及其与农学史、图书馆的结缘,探析了其中国古农书情意的成因,重点回望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下叶至六十年代上叶的十年间,梁家勉为华南农学院图书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用心搜购、悉心... 文章通过追溯中国古农史研究专家梁家勉的成才历程,及其与农学史、图书馆的结缘,探析了其中国古农书情意的成因,重点回望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下叶至六十年代上叶的十年间,梁家勉为华南农学院图书馆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用心搜购、悉心典藏、尽心保护和热心利用中国农史古书的具体事迹,阐述了其抢救性搜藏和整理保护中国古农书的非凡贡献,探析了其所作所为的历史文献学内涵和意义。并据史料揭示,1946年夏,梁先生应广东省立图书馆之邀,为其广东文献室整理有关古籍和地方文献三个月。竣工后,为该室撰写有多副联语,是为馆史之佚闻,可补人文之掌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家勉 中国古农书 华南农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 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览》在北京展出
7
《南方文物》 1980年第3期56-57,共2页
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与江西省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展览》,经国家农委邀请,于七月一日起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正式展出。 展览根据文献史料,结合全国各地考古发现,运用照片、绘画、文物、模型、雕塑等,形象生... 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与江西省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展览》,经国家农委邀请,于七月一日起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正式展出。 展览根据文献史料,结合全国各地考古发现,运用照片、绘画、文物、模型、雕塑等,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农业 科技成就 全国农业展览馆 科学技术成就 科学技术协会 历史博物馆 文献史料 农业工具 农业生产力 世界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古籍目录》误收宋代洪刍《老圃集》 被引量:3
8
作者 倪根金 《古今农业》 2016年第3期115-115,共1页
由张芳先生等编撰的《中国农业古籍目录》是目前收录中国古代农业古籍最多的一本工具书,一册在手,十分方便学者查找相关农业历史文献,功德无量。
关键词 中国农业古籍目录》 宋代 误收 古代农业 历史文献 工具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考古》与中国农业考古学——为《农业考古》创刊五周年作
9
作者 姚公骞 《农业考古》 1986年第1期1-4,共4页
我国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约在新石器时代的初期,先民们就开始了农耕生活。到了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我们从磁山一裴李岗文化的大量遗存中,可以看到它已有了初步发展,足证我们的祖先至迟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前便已过着农耕生活,至今有近八千年... 我国农业具有悠久的历史,约在新石器时代的初期,先民们就开始了农耕生活。到了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我们从磁山一裴李岗文化的大量遗存中,可以看到它已有了初步发展,足证我们的祖先至迟在公元前五千多年前便已过着农耕生活,至今有近八千年的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我国在很长时期里,一直把“以农立国”,作为治国之本。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辛勤耕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无论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和传世的有关农业生产的大量实物,或是现存的有关农学的古代文献,都是极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其中包含着具有深厚历史基础的优良传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历史的长时期里,我国的农业和农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考古学 新石器时代 农耕生活 优良传统 古代文献 农业生产 中国农业 以农立国 裴李岗文化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土壤科学》获奖
10
作者 古为农 《农业考古》 1982年第1期161-161,共1页
江西省农业大学王云森教授所著《中国古代土壤科学》已于1980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根据古代文献和有关出土文物资料,对我国古代土壤科学成就进行总结;阐述了中国劳动人民认土、用土、改土、养土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 土壤科学 中国古代 我国古代 科学出版社 江西省 古代文献 出土文物 农业大学 科学成就 成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科学技术史研究的蓬勃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直民 《中国农史》 1985年第3期55-63,共9页
一、历史的回顾农业生产技术的渊源尽管可以上溯到成千上万年,但是农业史、农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还是本世纪初才面世的。什么是“农业史”、“农学史”?起初大家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E·米韦斯在研究、概括了欧洲一些知名... 一、历史的回顾农业生产技术的渊源尽管可以上溯到成千上万年,但是农业史、农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还是本世纪初才面世的。什么是“农业史”、“农学史”?起初大家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E·米韦斯在研究、概括了欧洲一些知名学者对这两个词汇使用上的区别以后,作出了比较清楚的解释。米韦斯认为,农学史是农业史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史 中国农书 我国古代 历史文献 农业考古 研究成果 日本学者 五十年代 生产工具 科技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八世纪以前的中亚农业问题——以塔里木盆地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2
12
作者 宫崎纯一 白玉美 《农业考古》 1987年第1期83-89,共7页
前言在中亚绿洲诸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中,八世纪以前的农业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其生产、产品流通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尚不明了。这是因为,以往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和考察,往往仅集中在塔里木盆地的吐鲁番地区和西突厥斯坦的粟特地区,而忽视... 前言在中亚绿洲诸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中,八世纪以前的农业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其生产、产品流通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尚不明了。这是因为,以往对这个问题的论述和考察,往往仅集中在塔里木盆地的吐鲁番地区和西突厥斯坦的粟特地区,而忽视了焉耆、库车、喀什、和田等地区。本文拟首先回顾一下过去有关中亚农业问题的研究,再结合中国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对塔里木盆地的农业问题作一综合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问题 吐鲁番地区 绿洲城市 中亚地区 农业生产 考古发现 小麦 世纪初 游牧民 中国古代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情报室如何为科学技术服务
13
作者 丁兆华 《新疆社会科学信息》 2002年第1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农机情报 科学技术 中国 文献资料 资料搜集 农业机械化 文献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考古学文献目录(1993年上)
14
作者 楼宇栋 《文博》 1995年第4期94-111,共18页
1981年至1984年陕西考古学文献目录已载本刊1985年第4期,1985年的载本刊1986年第5期,1986年的载1987年第5期,1987年的载本刊1988年第5期,1988年的载本刊1989年第4期、1989年的载本刊1990年第4、6两期,1990年的载本刊1991年的第5、6两期,... 1981年至1984年陕西考古学文献目录已载本刊1985年第4期,1985年的载本刊1986年第5期,1986年的载1987年第5期,1987年的载本刊1988年第5期,1988年的载本刊1989年第4期、1989年的载本刊1990年第4、6两期,1990年的载本刊1991年的第5、6两期,1991年的载本刊1992年第5、6两期,1992年的载本刊1995年的第1期.今编发1993年目录,并补入往年漏编篇目.为便利读者查阅,1900年至1986年的陕西考古学文献目录已载入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北五省(区)考古学文献目录》一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3年 农业考古 中国文物 考古学文献 中国考古学 文物保护 大学学报 1992年 中国古代 郑州商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明清历史文献看中国蝗灾治理机制
15
作者 姜忠杰 潘彬彬 《文史知识》 2024年第9期124-128,共5页
蝗灾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面临的一项严重的自然灾害,至明清时期,朝廷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治蝗机制,收到一定成效。明代特别是中前期对蝗灾的治理较为重视。在继承前代蝗灾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明代治蝗机制进一步完善,设置了一些治蝗的组... 蝗灾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面临的一项严重的自然灾害,至明清时期,朝廷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治蝗机制,收到一定成效。明代特别是中前期对蝗灾的治理较为重视。在继承前代蝗灾治理机制的基础上,明代治蝗机制进一步完善,设置了一些治蝗的组织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蝗 蝗灾 治理机制 中国古代农业 自然灾害 明清历史文献 明代
原文传递
农田水利灌溉的模式及节水技术研究——评《农田水利基础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丽珠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I0006-I0006,共1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模式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如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中的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反映了中国古代先进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正是得益于较为完备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中国古...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发展模式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如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其中的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反映了中国古代先进的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正是得益于较为完备的农田水利灌溉体系,中国古代文明才有辉煌灿烂的基础。当前,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历史、环境、人为等因素限制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此,中国农业发展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构建农田水利灌溉新模式,并将先进节水技术应用于农业。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农田水利基础理论与应用》内容全面,结构完整,理论讲述详细,案例选取适当,对研究农田水利灌溉模式及节水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模式 农田水利灌溉 都江堰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文明 节水技术 文献出版社 农业大国 案例选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夫妻合葬墓 被引量:16
17
作者 太田有子 杨凌 《华夏考古》 1989年第4期103-110,共8页
一、序在中国古代,一旦结合为夫妻,无论阴世阳间永不分离。这种夫妻观念和冥界观念起源于何时?中国古代合葬墓的产生为此提供了研究线索。自殷商以来,中国古代的墓葬多数为竖穴木椁墓的单人葬;不过在这种传统保守习惯极强的墓葬制度中,... 一、序在中国古代,一旦结合为夫妻,无论阴世阳间永不分离。这种夫妻观念和冥界观念起源于何时?中国古代合葬墓的产生为此提供了研究线索。自殷商以来,中国古代的墓葬多数为竖穴木椁墓的单人葬;不过在这种传统保守习惯极强的墓葬制度中,一种新型的、夫妻共同埋葬的合葬墓出现了。这一变化被认为是传统墓制的一大变革,夫妻合葬则明显倾向于夫妻一体观的意识。因此,本文试就中国古代夫妻合葬墓作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葬墓 中国古代 西汉中期 夫妻观 墓葬 文献史料 统治阶层 随葬品 西汉初期
原文传递
夏代音乐研究的补缺之作——评《夏代音乐研究》
18
作者 罗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4-164,共1页
我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夏代音乐以其悠久的历史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谢丹、冯志飞、张放所著的《夏代音乐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年4月1日出版)一书从音乐流失问题入手,对夏代音乐的流传、夏代的声乐、乐器、乐舞,以... 我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夏代音乐以其悠久的历史成为中国古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谢丹、冯志飞、张放所著的《夏代音乐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年4月1日出版)一书从音乐流失问题入手,对夏代音乐的流传、夏代的声乐、乐器、乐舞,以及夏代音乐管理展开了详细讲解。作者查阅丰富的典籍文献,结合一手考古资料等,重点讲解了夏代的声乐及乐器,还补充了中国古代音乐研究中有关夏代音乐研究缺失的部分,具有极高的创新价值和重要的参考意义。梳理音乐历史,形式新颖。该书首先通过史料及典籍对夏代历史进行简述,论证了夏代音乐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从讲述大禹和涂山当地女子成婚的《涂山歌》到描写周代早期农业生产情况和农民生活情况的《国风·豳风·七月》,作者通过叙述十三首音乐作品内容,充分描绘出了一个朝代从建立到兴盛再到衰败的全部过程。该书在讲述夏代音乐的同时将夏代历史完美地融于其中,形式十分新颖,给予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音乐 农业生产情况 典籍文献 涂山 音乐作品 必要性及可行性 研究缺失 大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忆丁颖二三事
19
作者 林枫林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388-389,共2页
今年是丁颖教授逝世二十周年。丁颖教授生前曾任中国农科院及华南农学院院长。他对中国农史的研究着意较早,不惟大力倡导,支持后学,且孜孜矻矻,穷源竟委,下过不少功夫。最近,华南农学院农史研究室梁家勉研究员,忆述不少丁院长关怀农史... 今年是丁颖教授逝世二十周年。丁颖教授生前曾任中国农科院及华南农学院院长。他对中国农史的研究着意较早,不惟大力倡导,支持后学,且孜孜矻矻,穷源竟委,下过不少功夫。最近,华南农学院农史研究室梁家勉研究员,忆述不少丁院长关怀农史事业的佳话,笔者深受感动,爰志其一二,以饷读者,并借表景仰之忱。一九五五年,华南农学院图书馆馆长梁家勉,在馆内辟设“中国古代农业文献专藏”,当时的丁颖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史研究 学院院长 农学院 华南 古农书 农业文献 图书馆馆长 中国古代 中国农科院 工作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业图书馆》编辑出版计划
20
《农业图书馆》 1983年第1期26-,共1页
一、宗旨本刊是中国农业图书馆协会会刊(暂定为不定期内部刊物)。是农业图书馆(室)研究业务工作,探讨学术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对读者传递农业情报、农业文献知识的园地。二、性质本刊主要面向全国农业图书馆(室)及农业文献工作者;也可给... 一、宗旨本刊是中国农业图书馆协会会刊(暂定为不定期内部刊物)。是农业图书馆(室)研究业务工作,探讨学术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对读者传递农业情报、农业文献知识的园地。二、性质本刊主要面向全国农业图书馆(室)及农业文献工作者;也可给农业科技人员及农业院校师生参阅。是学术性、知识性与情报性兼顾的农业刊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师生 图书馆() 农业科技人员 出版计划 文献知识 图书馆协会 内部刊物 中国农业 编委委员 国内外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