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卒中患者诱发电位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健 刘建民 +1 位作者 刘勇 周竹娟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46-849,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诱发电位改变特点,评价其对于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诱发电位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Barthel指数、GlasgowPittsburgh...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诱发电位改变特点,评价其对于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诱发电位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Barthel指数、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25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1)幕下脑出血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率显著高于幕上脑出血患者(P<0.01),后循环脑梗死患者VEP异常率显著高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P<0.01);脑出血患者VEPP100峰潜伏期与其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2)脑卒中患者听觉诱发电位(BAEP)Ⅰ、Ⅲ、Ⅴ波峰潜伏期和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较正常对照显著延长(P<0.01);幕下脑出血和后循环脑梗死患者BAEPⅤ波峰潜伏期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BAEPⅤ波峰潜伏期与其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BAEPⅤ波峰潜伏期与其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呈负相关(P<0.01)。(3)脑卒中患者刺激正中神经引出的体感诱发电位(SEP)P15、N20、P25和P40峰潜伏期较正常对照显著延长(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SEPN20峰潜伏期与其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中国卒中量表 BARTHEL指数 Glasgow-Pittsburgh昏迷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建民 周竹娟 郑健 《西部医学》 2009年第10期1702-1704,共3页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探讨其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检测经颅多谱勒,并与2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CS)评...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探讨其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检测经颅多谱勒,并与2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CS)评分。结果各型脑卒中患者经颅多谱勒测定的平均血流速度(Vm)表现明显异常。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病后5~12d时Vm显著增高(P<0.01)。脑出血患者发病后12d内,病灶侧和健侧Vm均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d内,病灶侧Vm显著降低(P<0.01),健侧Vm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发病后5~12d,两侧Vm均显著增高(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发病后4d内Vm值与CS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经颅多谱勒改变与病变性质有关,反映不同性质病变引起的脑血管阻力和脑血流改变,经颅多谱勒监测对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TCD) 中国卒中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与神经功能恢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清华 吕文佳 +1 位作者 赵培 李方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206-206,共1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08/2003-08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包括扩血管、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组还同时应用氟西...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08/2003-08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包括扩血管、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组还同时应用氟西汀20~40mg/d口服,对照组相应剂量的安慰剂(维生素B6)口服。在发病7d内,发病后1,3个月时进行3次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中国卒中量表评定,两量表评分越低说明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越好。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中国卒中量表评分在发病后1,3个月时低于对照组(16.17±7.13,9.65±6.46,21.95±7.26,15.55±7.05,P<0.01)。②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在发病后1,3个月时低于对照组(15.65±5.56,9.74±5.64,19.87±5.65,15.85±6.42,P<0.01)。③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中国卒中量表的减分率呈正相关(1个月时r=0.74,P<0.05;3个月时r=0.83,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改善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恢复 中患者 抑郁症状 汉密顿抑郁量 中国卒中量表评分 中后抑郁 内科药物治疗 神经功能改善 精神病医院 神经营养剂 对照组 治疗组 发病后 抑郁患者 驻马店市 评定 0.05 扩血管 受神经 氟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推拿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16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筱媛 郝媌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4期1681-1683,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推拿治疗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3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对照组15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推拿治疗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31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对照组15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睡眠率及睡眠时间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睡眠率及睡眠时间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电针联合推拿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疗效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后睡眠障碍 电针 推拿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 中国卒中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脑化瘀汤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仁堂 宋孝祖 张玉镇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8期70-74,共5页
目的:观察安脑化瘀汤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及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等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此基... 目的:观察安脑化瘀汤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及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等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安脑化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2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血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4%,对照组为78.5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HCT、Fi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3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1β、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IL-1β、I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脑化瘀汤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ACI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机体血流变学状态及炎症反应,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及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安脑化瘀汤 丹参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炎症因子 中国卒中量表
原文传递
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Lindegaard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燕锋 吕雅飞 盛义平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0期140-144,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Lindegaard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法舒地尔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对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Lindegaard指数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法舒地尔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醒脑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意识状态[Glasgow昏迷评分(GCS)]、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血流参数[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VICA-Vm)、Lindegaard指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浆内皮素-1 (ET-1)、一氧化氮(NO)]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G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CA-Vm、VICA-Vm、Lindegaard指数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上述3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T-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醒脑汤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CVS患者,可明显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有效调节颅内外血流速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活血醒脑汤 法舒地尔 中国卒中量表 GLASGOW昏迷评分 Lindegaard指数 血管内皮功能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焱 逯琴 赵晓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6期658-659,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巴氏指数(BI)...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治疗。两组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分别进行巴氏指数(BI)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评定,并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丹参酮ⅡA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周后CSS和BI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SOD活性均升高,MDA含量均降低(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丹参酮ⅡA治疗期间无明显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酮ⅡA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中国卒中量表 巴氏指数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2例急性脑梗死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李丹 周国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28期39-39,41,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记分法评分。结果高压氧治疗组CSS评分下降和BI增高较对照...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10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综合治疗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50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记分法评分。结果高压氧治疗组CSS评分下降和BI增高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压氧 中国卒中量表 BARTHE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的临床监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孙静洁 石正洪 罗福明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栓形成(CT)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LPA在CT的发生以及病情演变过程中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作用,为临床抗血小板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比色法监测30例CT患者病后24 h内、7、21 d...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栓形成(CT)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LPA在CT的发生以及病情演变过程中反映血小板活化状态的作用,为临床抗血小板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比色法监测30例CT患者病后24 h内、7、21 d的血浆LPA浓度,并与20名健康人作对照。CT患者在发病24 h内同时测定血脂水平并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分别对CT患者发病24 h以内的血浆LPA水平、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T患者发病24 h内血浆LPA含量明显升高(P<0.01);发病7 d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发病21 dC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24 h内血浆LPA浓度与CSS评分呈正相关(r=0.523,P<0.01)。发病后24 h内血浆LPA浓度与血清LDL无显著相关性(r=0.282,P>0.05)。结论CT患者急性期血浆LPA水平升高,而后随着病情的稳定、好转,血浆LPA水平逐渐下降,至发病3周时LPA指标接近于正常水平。发病24 h内LPA浓度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血浆LPA的变化反映了脑血栓形成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可作为CT性脑梗死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的标记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血浆溶血磷脂酸 中国卒中量表 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前进 付跃高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02-103,109,共3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脑梗死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进展型脑梗死于发病后6小时至一周内根据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和肢体肌力分级判定,相关因素由综合调查表记录并进行单因索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脑梗死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进展型脑梗死于发病后6小时至一周内根据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和肢体肌力分级判定,相关因素由综合调查表记录并进行单因索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最重要的因素为空腹血糖,高密脂蛋白,CSS评分,自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结论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中风及相关因素分析对预后估计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系统 进展型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中国卒中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桥梗塞体积与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燕 李昊 +1 位作者 张晖 汪剑威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1期22-23,31,共3页
目的探讨脑桥梗塞患者脑桥梗塞体积与患病3个月后预后情况的关联性及脑桥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30例脑桥梗塞患者,按照头颅核磁及发病时间显示结果,分为超急性期(3-6h)6N,急性期(7-72h)14例,亚急性期(9... 目的探讨脑桥梗塞患者脑桥梗塞体积与患病3个月后预后情况的关联性及脑桥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30例脑桥梗塞患者,按照头颅核磁及发病时间显示结果,分为超急性期(3-6h)6N,急性期(7-72h)14例,亚急性期(94—336h)10例。30例急性脑桥梗塞均行头颅MRI检查,并对其病灶位置分布、神经系统体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指标进行分析。同时在其头颅核磁弥散加权成像(DWI)上测量脑桥梗塞体积量值,结合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系统评估患者入院第1天情况和3个月的情况。3个月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结果患病各期患者的脑桥梗塞体积与入院时所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9,0.95,0.92,P〈0.01),脑桥梗塞体积与患者预后3个月评分呈正相关(r=0.87,0.89,0.91,P〈0.01)。结论脑桥梗塞体积的大小与入院1d内所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密切相关,也与病后3个月预后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其预后的单变量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梗塞体积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中国卒中量表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病人血液中铁蛋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12
作者 张继中 张钦昌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9年第8期110-111,共2页
目的:拟通过观察不同水平铁蛋白的脑出血病人的恢复程度,以寻找可以判断脑出血预后的血清学指标。方法:将134例脑出血病人根据铁蛋白水平分为组,分别观察各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然后将各组结果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血清铁蛋白... 目的:拟通过观察不同水平铁蛋白的脑出血病人的恢复程度,以寻找可以判断脑出血预后的血清学指标。方法:将134例脑出血病人根据铁蛋白水平分为组,分别观察各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然后将各组结果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血清铁蛋白水平高的病人与低的病人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恢复的幅度较小,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脑出血病人血清铁蛋白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脑出血病人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诊断 中国卒中量表 血清 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MBI、CSS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卓健伟 杨理坤 +2 位作者 朱洁 陈卫良 王玉海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8期3582-3586,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术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接诊的126例CSDH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术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接诊的126例CSDH术后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钻孔引流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均持续用药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人S100B蛋白(S-100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MBI、CSS评分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SE、S-100B、CRP、TNF-α、I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高于对照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CSDH患者患术后炎症反应,提高MBI、CSS评分,降低复发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阿托伐他汀 炎症 改良BARTHEL指数 中国卒中量表
原文传递
CSS和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马亮 杨玲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5-8,共4页
探讨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01-2021.06收治确诊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 探讨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01-2021.06收治确诊的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后30 d的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6例和预后不良组26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CSS、NIHSS评分差异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分析CSS、NIHSS评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包括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CSS、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S评分在Cutoff值为17时,NIHSS评分在Cutoff值为10时,CSS与NIHS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两者预测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CSS与NIHSS联合预测模型,在Cutoff值为0.49时,联合预测模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明显高于单独的CSS、NIHSS预测效能(P<0.05)。结论 CSS与NIHSS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两者联合预测的临床价值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卒中量表 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量 急性脑梗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