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其原因浅析
1
作者 廖良初 《云梦学刊》 1992年第1期26-30,共5页
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是震惊中外的一件大事。作为当时国际上唯一坚决支持中国抗战的苏联,对事变抱什么态度,这是当时事变的主要发动人张学良及中共中央和国民党南京政府所十分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是历来史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 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是震惊中外的一件大事。作为当时国际上唯一坚决支持中国抗战的苏联,对事变抱什么态度,这是当时事变的主要发动人张学良及中共中央和国民党南京政府所十分关注的问题。同样,也是历来史学工作者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就苏联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其原因作一浅析,以求教于史学前辈及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事变 苏联人 南京政府 中国抗战 史学工作者 日本法西斯 军事委员会 对日作战 中国事变 帝国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2
作者 肖敦理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1992年第3期72-74,20,共4页
中国人民经过8年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不少外国历史学家囿于轻视游击战争的成见。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军国主义 中国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战场 游击战争 总统罗斯福 中国远征军 日本军队 平型关战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作者 袁朴 《医学与社会》 1989年第1期31-34,共4页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4周年。战后以来,西方史学家对其国家在大战中地位和作用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不乏偏执之说,忽略、轻视中国抗战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拟从三个方面略作研究和说明,以正视听。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 中国抗战 中国战场 中国事变 太平洋战场 日本军队 张鼓峰战役 八年抗战 中国军民 中日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抗日战争对日本“南进”政策的牵制
4
作者 余茂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1991年第3期250-256,共7页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重要战场,在打败日本法西斯,夺取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战斗中,中国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直到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重要战场,在打败日本法西斯,夺取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战斗中,中国人民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九·一八事变”以后,直到日本帝国主义者投降为止,强有力地牵制着日军的主力,使日本帝国主义者既无法实现发动大规模侵苏的“北进”战略,又影响了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南进”政策的转变和实施。从形式上看,中国人民在二战期间,没有直接地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没有越出国境、攻入日本国土,迫使日本侵略者投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日战争 日本法西斯 帝国主义者 日本侵略者 中国事变 中国战场 九·一八事变 日本国土 中日战争 杉山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记住中国的抗战
5
作者 何莲女 《党的生活(贵州)》 1995年第9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战场 日本侵略者 日本法西斯 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事变 中国远征军 日本军国主义 对日作战 中国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抗战是世界性抗战
6
作者 李泉 《领导之友》 2015年第9期52-53,共2页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由于西方的绥靖纵容,法西斯犹如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侵略的战火从亚洲燃烧到欧洲、非洲,人类文明面临空前浩劫。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最先举起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旗...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由于西方的绥靖纵容,法西斯犹如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侵略的战火从亚洲燃烧到欧洲、非洲,人类文明面临空前浩劫。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最先举起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旗帜,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中国抗日战争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抗战 中国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第三次长沙会战 对日作战 抗战初期 潘多拉魔盒 崔可夫 杉山元 中国事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军事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策源地
7
作者 张劲松 《日本研究》 2000年第4期53-58,共6页
关键词 帝国主义国家 战史丛书 军备计划 中国事变 中国战场 帝国国防方针 侵略扩张 大东亚新秩序 作战计划 争夺世界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近卫对华三声明
8
作者 孙淑华 《日本研究》 CSSCI 1991年第4期43-47,共5页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中国驻屯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从七七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底,中日战争由日军积极主动进攻转入双方战略相持。为配合中国战略形势的变化,执政的近卫政府不断调整对华方针...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中国驻屯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从七七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底,中日战争由日军积极主动进攻转入双方战略相持。为配合中国战略形势的变化,执政的近卫政府不断调整对华方针,在一年中,发表三次对华声明。本文拟对近卫三次声明的背景及其内容的变化作粗浅的分析,以就教读者。 (一) 七七事变爆发后,在日本各阶层引起不同反应。日本法西斯分子欣喜若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中国驻屯军 日本法西斯 全面侵华战争 中日战争 战略相持 蓄谋已久 军事进攻 中国事变 中国抗战 战斗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八·一三”淞沪抗战--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 被引量:1
9
作者 周銮书 廖信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12,共12页
“八·一三”淞沪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日之间一次最大的战役。深入研究淞沪战役,对研究抗日战争的历史,是必不可少的。值此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本文拟就这次战役的发展过程及其经验教训,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向读者和专家请教。
关键词 淞沪抗战 中国军队 日本帝国主义 日本侵略 淞沪战场 一三 抗日斗争 中国事变 帝国主义者 司令长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日蒋和谈史料搜集的新领域
10
作者 胡献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94-97,共4页
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的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在对华军事主义在对华军事进攻的同时,曾不断地策动"和平交涉",蒋介石集团也由于对战争最后胜利缺乏信心以及出于反共的考虑,希望通过和谈以结束中日战争。日蒋和谈构成了... 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的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在对华军事主义在对华军事进攻的同时,曾不断地策动"和平交涉",蒋介石集团也由于对战争最后胜利缺乏信心以及出于反共的考虑,希望通过和谈以结束中日战争。日蒋和谈构成了中日战争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中日战争 军事进攻 陶德曼调停 最后胜利 日本军国主义 蒋介石集团 九四 中国事变 松冈洋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侵华的“以战养战”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发芾 《中国经济报告》 2015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对于日本实行"以战养战""现地存活""自给自足"所耗费的中国人资财,目前只有描述性的估计上世纪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虽然当时日本是世界一流发达国家,中国仍然是四分五裂的积贫积弱之国,但也有不少人认... 对于日本实行"以战养战""现地存活""自给自足"所耗费的中国人资财,目前只有描述性的估计上世纪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虽然当时日本是世界一流发达国家,中国仍然是四分五裂的积贫积弱之国,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瘠,而中国地大物博,所以日本无力支撑一场长期的对华战争。鉴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华战争 中国战场 中国地大物博 增税 积贫积弱 统税 中国事变 正金银行 汪伪政权 中储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游击战之父”毛泽东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新民 《党史博采(上)》 2015年第4期23-28,共6页
游击战古已有之。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汲取了古今中外游击战的精华,凝聚了其他中共领导人的集体智慧。无论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第一次将游击战的... 游击战古已有之。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汲取了古今中外游击战的精华,凝聚了其他中共领导人的集体智慧。无论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第一次将游击战的地位提高到了战略高度,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抗战由防御阶段转到相持阶段,游击战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击战思想 毛泽东传 南岳军事会议 抗日战争时期 革命战争时期 中共领导人 白崇禧 相持阶段 军事思想 中国事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挥毫落笔生云烟——毛泽东政论特色探析
13
作者 黄成炬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4-15,共2页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同时,毛泽东一生撰写了大量政论作品,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论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政论写作的旺盛期和代表时期(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针对这一时期...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同时,毛泽东一生撰写了大量政论作品,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政论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政论写作的旺盛期和代表时期(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针对这一时期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革命队伍内部存在的各种错误或模糊认识,毛泽东充分利用政论强有力的宣传、教育和鼓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日 笔生 革命队伍 将革命进行到底 国内形势 蒋介石政府 中国事变 日本法西斯 旺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从“北进”到“南进”政策演变的原因
14
作者 章扬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29-133,128,共6页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回顾历史,日本在1936年制定的“国策基准”中还是以“北进”苏联为其基本国策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41年4月却转变为“南进”的政策,本文试析其原因。 一、中国人...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回顾历史,日本在1936年制定的“国策基准”中还是以“北进”苏联为其基本国策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41年4月却转变为“南进”的政策,本文试析其原因。 一、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对日本陆军的牵制 日本自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对外侵略的战略重点是解决中国问题。1874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演变 资本主义道路 满蒙 战略重点 中国事变 板垣征四郎 东南亚地区 中国战场 法西斯国家 中国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学者对战前设置大本营提出新看法
15
作者 赵哲 《日本研究》 1988年第1期89-,共1页
1937年11月18日,日本天皇发布军令第一号,设置大本营。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大本营始终是最高统帅机关。关于大本营的设置,学界多认为是沿袭日俄战争时期的军事体制,旨在加强战时军事指挥能力。然而,日本学者加藤阳子最近在《史学... 1937年11月18日,日本天皇发布军令第一号,设置大本营。一直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大本营始终是最高统帅机关。关于大本营的设置,学界多认为是沿袭日俄战争时期的军事体制,旨在加强战时军事指挥能力。然而,日本学者加藤阳子最近在《史学杂志》上撰文提出了新的补充看法。她认为: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指挥 加藤 阳子 中国事变 近卫首相 政治改革 陆军大臣 内阁制度 二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日伪“清乡运动”产生的原因
16
作者 晓曦 《怀化学院学报》 1987年第S1期60-63,共4页
“清乡运动”是日伪双方以军事扫荡和政治渗透相结合,旨在驱逐长江下游日寇占领区内的新四军、“忠义救国军”以及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泯灭大江南北中国民众的抗战意识,确立和巩固日伪在这一地区的反动统治的大“清剿”运动;是日寇灭亡中... “清乡运动”是日伪双方以军事扫荡和政治渗透相结合,旨在驱逐长江下游日寇占领区内的新四军、“忠义救国军”以及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泯灭大江南北中国民众的抗战意识,确立和巩固日伪在这一地区的反动统治的大“清剿”运动;是日寇灭亡中国、南下占领西南太平洋地区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运动历时达三年(1941年7月—1944年7月)之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乡运动 忠义救国军 抗日武装 军事进攻 蒋介石政府 汪伪国民政府 反动统治 政治渗透 中国事变 汪伪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1941年日本对美开战决策
17
作者 谯大俊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53-59,共7页
1941年12月8日,日本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挑起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无疑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的开战决策。 战后以来,珍珠港事件一直是史学家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但人们多从美国远东政策和日美... 1941年12月8日,日本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挑起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无疑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日本的开战决策。 战后以来,珍珠港事件一直是史学家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但人们多从美国远东政策和日美争霸中去寻求日美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相对忽视了日本对美开战决策在其中所起的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德战争 战争爆发 御前会议 参谋本部 中国事变 法西斯国家 战争准备 杉山元 东条内阁 永野修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游”炸弹在敌机群中开花——记“8.11”重庆大空战
18
作者 唐学锋 《红岩春秋》 2016年第8期29-33,共5页
'浮游'炸弹是指一种装有定时信管的、由一方在预定空域高空投下带有降落伞的炸弹,悬浮在空中,利用各弹所设定的不同引爆时间,形成一个既深又宽的爆炸空域,从而对进入该空域的敌机群形成杀伤力。这是一种对付庞大机群的空中战法... '浮游'炸弹是指一种装有定时信管的、由一方在预定空域高空投下带有降落伞的炸弹,悬浮在空中,利用各弹所设定的不同引爆时间,形成一个既深又宽的爆炸空域,从而对进入该空域的敌机群形成杀伤力。这是一种对付庞大机群的空中战法,最早由意大利空军提出,但在空战史上却少见在实战中运用。1940年8月11日,中国空军在重庆大空战过程中,首次对来犯的日机使用了这种新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空军 中国事变 联合航空 侵华日军 中央航空学校 指一 柳哲生 防卫研修所 少愚 续航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美矛盾的发展与南进政策的实施
19
作者 李树藩 《外国问题研究》 1983年第2期61-68,共8页
日本的北进、南进政策,历来是史学界、学术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许多同志发表文章就此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北进”是日本战略的主要方向,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统治集团始终是把苏联作为首要敌国,它的一... 日本的北进、南进政策,历来是史学界、学术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许多同志发表文章就此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北进”是日本战略的主要方向,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统治集团始终是把苏联作为首要敌国,它的一切战略措施都首先是针对苏联的。有的认为,日本的北进、南进政策的演变是复杂的,“是互相渗透、互相交织,很难截然划开”的。从总体上讲“南进”是主要的,“北进”是次要的,“北进”是为“南进”服务的。而欧战爆发后,“南进”政策开始占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统治集团 欧战 五相会议 中国事变 三国同盟 罗斯福总统 法属印度 皇道派 松冈洋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1939年9月——1941年12月的日本对华政策
20
作者 祝曙光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47-52,共6页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广州、武汉。以此为标志,旷日持久的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粉碎了日军妄想在短期内灭亡中国的野心,日本统治者被迫放弃主要以军事手段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开始注重采用政治手段。从1939年...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广州、武汉。以此为标志,旷日持久的中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粉碎了日军妄想在短期内灭亡中国的野心,日本统治者被迫放弃主要以军事手段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开始注重采用政治手段。从1939年9月德军悍然发动二战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国际形势急剧动荡,日本对华政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并与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幻紧密相连。本文拟对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作一些简单的剖析。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把这一时期划分为两个阶段,即从1939年9月二战爆发到德军闪击北欧和征服西欧为第一阶段;从德军闪击北欧和征服西欧到太平洋战争的开始为第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相持阶段 中国事变 对华政策 中日战争 汪伪政权 军事进攻 军事手段 宜昌战役 国际形势 治安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