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肝脏生理与病理理论对于我国眼科学发展的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郑荣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2期121-127,共7页
整体恒动观是中医核心理念。中医认为:肝主目;眼为五脏之精,肝为五脏之长;肝主疏泄,条畅情志;肝生血气,藏血藏魂;肝主血海、主谋略;肝生"相火",萌发元阳;肝为将军之官,主攘外安内;肝主筋主动,为罴极之本;肝为泪。中医强调:百... 整体恒动观是中医核心理念。中医认为:肝主目;眼为五脏之精,肝为五脏之长;肝主疏泄,条畅情志;肝生血气,藏血藏魂;肝主血海、主谋略;肝生"相火",萌发元阳;肝为将军之官,主攘外安内;肝主筋主动,为罴极之本;肝为泪。中医强调:百病从肝治;上医治未病;治病求本,以人为本。根据中医肝脏生理与病理理论,很多感染性与包括肿瘤的免疫性眼病、代谢性与退行性眼病、缺血性与出血性和血管增生性眼病、干眼症与全身病相关眼病都能够从根本上防治,减少甚至避免抗生素与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激光与手术治疗,进而推动眼科医学模式变革,提高我国眼病防治科学水平。中医肝脏生理与病理理论能够对于我国以及世界眼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肝脏生理与病理理论 中医整体恒动观 肝主目 目为肝窍 眼科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肝脏生理病理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孙锡贡 马晓军 《湖北中医杂志》 2000年第7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肝脏 生理 病理 现代研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生理病理角度谈对脑肠轴的认识 被引量:63
3
作者 孙双喜 白小欣 《陕西中医》 2017年第6期787-788,共2页
目的:从中医生理病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对于脑肠轴的认识。方法: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从经络相通,生成充养及神明共统等三部分内容阐述中医对于脑肠轴的认识,阐述了二者在中医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揭示二者发病之间的联系。结果:认识到中... 目的:从中医生理病理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对于脑肠轴的认识。方法:立足于中医基础理论,从经络相通,生成充养及神明共统等三部分内容阐述中医对于脑肠轴的认识,阐述了二者在中医病理上的相互影响,揭示二者发病之间的联系。结果:认识到中医学对于脑与肠关系的内涵十分丰富,完全包含了西医学对于脑肠轴的认识,具有科学性及实用性,对于临床上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脑肠轴 生理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理论中“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韩经寰 《健康向导》 2011年第5期54-55,共2页
人体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及皮、肉、筋、脉、骨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虽然各不相同,但却能协调统一,相互联系,有机配合,这些主要是通过依靠经络系统实现的。讲到中医的“肝”,既指五脏(心、肝、脾、肺、肾)中的“肝”(肝脏).又... 人体五脏六腑、四肢九窍及皮、肉、筋、脉、骨等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虽然各不相同,但却能协调统一,相互联系,有机配合,这些主要是通过依靠经络系统实现的。讲到中医的“肝”,既指五脏(心、肝、脾、肺、肾)中的“肝”(肝脏).又包括经络学说中的“肝经”(足厥阴肝经的循行与穴位)。肝经与肝脏直接连属,有特定的循经路线,并与其他有关经脉连接。因此,中医所说的“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厥阴肝经 中医理论 生理功能 五脏六腑 组织器官 经络系统 经络学说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融合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
5
作者 骆亚莉 刘永琦 +2 位作者 孔令娟 和建政 李佳蔚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4期167-171,共5页
我国中医药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本研究充分利用其与科学研究及临床服务之间的密切关联,分析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实施思政建设的优势,并聚焦中医药文化教育,积极探索开展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途径,包括立足于医学基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深... 我国中医药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本研究充分利用其与科学研究及临床服务之间的密切关联,分析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实施思政建设的优势,并聚焦中医药文化教育,积极探索开展医学基础课程思政的途径,包括立足于医学基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深入挖掘文化自信、爱国情怀、诚实守信、科学精神等中医药文化思政元素,丰富其内涵和外延;更新教学理念,广泛开展交叉与融合,润物无声开展思政教育。结合本研究团队的教学实际,梳理中医药文化融合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活动,总结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以及显性隐性结合等模式方法,期望在医学基础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同步并进,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强化德育培养,尽力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课程思政 病理生理 病原微生物学 医学免疫学 中医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学理论系统研究论纲 被引量:3
6
作者 常存库 张天奉 毕焕洲 《医学与哲学》 2003年第1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中医药学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研究 形记结构 生理 病理 病因 理论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理论的层次逻辑初探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力 黎敬波 《河南中医》 2010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层次逻辑是贯穿于中医理论及临床各领域、各方面的基本逻辑结构。中医理论的层次包括自然层次、生理层次、病因病理层次、诊断层次及治疗预后层次等。中医层次逻辑是中医理论建立和规范的一个依据,是指导中医临床诊疗的方法和原则。
关键词 中医理论 层次逻辑 自然层次 生理层次 病因病理层次 诊断层次 治疗预后层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肝与男性性生理病理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奎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4年第5期270-270,共1页
关键词 生理 男性 中医病理 肝脏 中医生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谦斋脏腑生理病理对照式及脏腑病因病位证状用药式——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16)
9
作者 孙其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12期963-965,共3页
谦斋集《内经》和清代脏腑辨证理论之大成 ,系统归纳出脏腑生理、病理条文 88条 ,脏腑用药法则 6 2条。为了普及和推广谦斋医学理论 ,笔者将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内容加以充实 ,并把它分成两个独立部分 ,命名为“脏腑生理病理对照式”和... 谦斋集《内经》和清代脏腑辨证理论之大成 ,系统归纳出脏腑生理、病理条文 88条 ,脏腑用药法则 6 2条。为了普及和推广谦斋医学理论 ,笔者将脏腑发病及用药法则内容加以充实 ,并把它分成两个独立部分 ,命名为“脏腑生理病理对照式”和“脏腑病因病位证状用药式” ,是辨证论治的两大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脏腑生理病理对照式 脏腑病因病位证状用药式 谦斋医学 秦伯未 辨证论治 中医 脏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学理论与免疫学理论认识观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俊先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8-580,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学理论与免疫学理论认识观。方法:根据中医学相关理论,结合当代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现代免疫学理论和古老中医学理论在认识观上存在惊人的相通之处。它们用整体的观点、平衡的观点、预防的观点、网络的观点去解... 目的:探讨中医学理论与免疫学理论认识观。方法:根据中医学相关理论,结合当代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现代免疫学理论和古老中医学理论在认识观上存在惊人的相通之处。它们用整体的观点、平衡的观点、预防的观点、网络的观点去解释医学理论问题,应用这些观点去解决人体在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免疫学理论 认识观 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妇科学理论研究浅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必勤 刘昭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中医 妇科学 理论研究 古典医籍 月经 带下 孕产 生理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足中医特色理论体系,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访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葛金文教授 被引量:1
12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I0005-I0008,共4页
葛金文,中医学博士后,中西医结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脑疾病)”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 葛金文,中医学博士后,中西医结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脑疾病)”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带头人,“中西医结合心脑疾病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领军人,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生理科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湖南省高层次卫生人才“225”工程学科首批培养对象。同时担任《世界中医药》杂志编委,《血栓与止血学》杂志编委会常务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医药大学 湖南省 中医特色理论 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 校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理论的实质探讨(一)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得道 《山西中医》 1999年第1期38-40,共3页
中医理论包含着十分可贵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探讨中医理论的实质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探讨中医理论的实质必须有唯物论的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对其中的精华与糟粕要进行具体的解剖与科学的分析。为此,对中医理论系统中的思想基础、生... 中医理论包含着十分可贵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探讨中医理论的实质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探讨中医理论的实质必须有唯物论的观点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对其中的精华与糟粕要进行具体的解剖与科学的分析。为此,对中医理论系统中的思想基础、生理学说、病理学说、药理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实质研究 思想基础 生理学说 病理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五行唯一性看中医理论的合理性
14
作者 胡化凯 顾妙珍 《中医文献杂志》 1994年第2期48-48,共1页
五行说的唯一性,指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组成的体系,是满足生克循环条件下所含元素的最少的体系。本文用数学方法对五行体系的唯一性给以严格证明,证明方法是把生克关系表示成偶序集,再用图论和矩阵表示关系集,然后得出的结果,与生... 五行说的唯一性,指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组成的体系,是满足生克循环条件下所含元素的最少的体系。本文用数学方法对五行体系的唯一性给以严格证明,证明方法是把生克关系表示成偶序集,再用图论和矩阵表示关系集,然后得出的结果,与生克关系的要求进行比较,找出满足要求的最小集合,根据证明,从五行说满足唯一性可以推知,以五行说为模式构造的相关中医理论也满足唯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唯一性 中医理论 合理性 人体生理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气理论探析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原则 被引量:23
15
作者 路军章 杨明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1-203,共3页
胃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胃气是指人之正气, 亦即后天元气, 狭义的胃气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脾胃的消化功能和饮食营养, 对人体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人受水谷之气以生, 脾胃之气运化水谷, 故言“人以胃气为本”。在病理上, 胃气的... 胃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胃气是指人之正气, 亦即后天元气, 狭义的胃气是指脾胃的生理功能。脾胃的消化功能和饮食营养, 对人体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人受水谷之气以生, 脾胃之气运化水谷, 故言“人以胃气为本”。在病理上, 胃气的盛衰又是导致疾病发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胃气不伤, 人体就健康, 或少生病或不生病, 即使生病, 如果胃气不伤, 食欲不损, 病情虽重, 亦有转机; 若胃气一伤, 则容易生病或使病情加重。因此“凡欲察病者, 必须先察胃气; 凡治病者, 必须常顾胃气。胃气无损, 诸可无虑”。保胃气的原则是脾胃本脏有疾时当及时调理治疗; 治疗它脏之疾时亦需时时顾护脾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气理论 应用原则 生理功能 病理表现 保胃气 中医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中医学移植西医学概念的利弊剖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立新 刘淑荣 +3 位作者 翟颖 于清华 解生旭 梁茂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74-1979,共6页
本文全面考察了以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代表的现代中医学大量移植西医学生理、病理概念的状况和严重程度。确认中医学仅仅移植生理、病理两个语词,并未移植西医学两个核心概念原本表达的内涵。中医学将两者作为固有概念使用,严重... 本文全面考察了以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代表的现代中医学大量移植西医学生理、病理概念的状况和严重程度。确认中医学仅仅移植生理、病理两个语词,并未移植西医学两个核心概念原本表达的内涵。中医学将两者作为固有概念使用,严重混淆了中西医学的本质区别,混淆了概念逻辑思维与象思维的本质差异,导致同一学术语境下偷换概念普遍存在。尽快移除生理、病理概念,净化中医学象思维语境,已经成为中医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重大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现代中医 西医学概念 生理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胃相关理论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9
17
作者 周福生 程宏辉 祝淑贞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7-8,共2页
现代医学非常重视精神心理因素在胃肠功能性疾病中的作用 ,这与祖国医学认为情志因素是脾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相一致 ,心胃相关理论从中医角度强调心神与胃肠功能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是指心与胃肠在病理生理上相互联系。
关键词 心胃相关理论 临床应用 中医 脾胃病 情志因素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论中医“肝”和“脾”的实体 被引量:10
18
作者 曾志勇 张力华 +1 位作者 罗友华 许勇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4-5,10,共3页
通过对历代医家有关人体肝、脾的解剖和功能相关论述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结合现代医学对肝、脾等内脏器官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认识 ,对中医“脏腑肝”、“脏腑脾”和西医“解剖肝”、“解剖脾”的对应关系 ,提出了作者自... 通过对历代医家有关人体肝、脾的解剖和功能相关论述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结合现代医学对肝、脾等内脏器官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的认识 ,对中医“脏腑肝”、“脏腑脾”和西医“解剖肝”、“解剖脾”的对应关系 ,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见解。认为 :中医“脏腑肝”所对应的实体是西医“解剖脾”及其以“解剖脾”为代表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而中医“脏腑脾”所对应的实体则是西医“解剖肝”及其以“解剖肝”为代表的大小消化腺。并且认为 ,在中西医交流中 ,将中医“脏腑脾”翻译为“Liver” ,而将中医“脏腑肝”翻译为“Sple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肝脾理论 解剖学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学说的提出与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少丽 朱进忠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24-625,共2页
关键词 肝脏学说 生理功能 病理机制 调肝通经汤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论中医“肝”和“脾”的实体 被引量:4
20
作者 曾志勇 张力华 +1 位作者 罗友华 许勇 《河南中医》 2004年第6期11-13,共3页
中医“脏腑肝”最初对应的人体实体是“解剖脾” ,“脏腑脾”最初对应的实体是“解剖肝”。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脏腑功能认识的深化 ,中医“脏腑肝”所对应的实体已发展到以“解剖脾”为代表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而“脏腑脾”... 中医“脏腑肝”最初对应的人体实体是“解剖脾” ,“脏腑脾”最初对应的实体是“解剖肝”。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脏腑功能认识的深化 ,中医“脏腑肝”所对应的实体已发展到以“解剖脾”为代表的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而“脏腑脾”所对应的实体则发展到以“解剖肝”为代表的大小消化腺。因此 ,在中西医交流中将中医“脏腑脾”翻译为“Liver” ,而将中医“脏腑肝”翻译为“Sple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 肝脾理论 解剖学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