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火灸、中医手法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中的应用
1
作者 覃尹 黄秋红 +2 位作者 廖诗 韦小连 蒙晓慧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分析雷火灸、中医手法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M)患者腹直肌围度水平、生活质量、腹直肌纤维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疗的81例产后DRA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分析雷火灸、中医手法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产后腹直肌分离(DRAM)患者腹直肌围度水平、生活质量、腹直肌纤维电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间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疗的81例产后DRAM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开展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试验组(41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雷火灸、中医手法按摩干预,均治疗3个疗程,并于治疗后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腹直肌围度水平、生活质量、腹直肌纤维电位。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脐上围、脐围、脐下围均缩短,试验组短于对照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及Ⅰ类肌纤维电位最大值、Ⅱ类肌纤维电位平均值均升高,试验组更高(均P<0.05)。结论雷火灸、中医手法按摩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治疗产后DRAM,可促进腹直肌恢复,改善腹直肌肌肉功能,同时还可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腹直肌分离 雷火灸 中医手法按摩 神经肌肉电刺激 腹直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爱霞 贾革红 +2 位作者 左月仙 杨花芳 孙素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4170-4172,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脑瘫康复指导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伴有口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化...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脑瘫康复指导中心门诊及住院治疗、伴有口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6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化分配,分为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组20例、中医手法按摩组20例和综合治疗组(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20例。训练前后对3组患儿进行口运动检查评分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听力语言科制定的构音障碍检查和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定。结果治疗1、2、3个月后综合治疗组的口运动评分、最长发音时间和言语清晰度均优于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组和中医手法按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构音障碍及语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运动障碍 口腔感觉运动疗法 中医手法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按摩联合音乐疗法干预护理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疼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魏小英 陈群连 +3 位作者 涂璨 颜琼 黄俊 李嘉蔚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8期119-123,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予以中医手法按摩联合音乐疗法干预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的104例老年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予以中医手法按摩联合音乐疗法干预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CI的104例老年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手法按摩+音乐疗法干预护理;比较两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中医症候积分及疼痛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症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后,观察组SAS、SDS评分、PSQI、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3、7 d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老年ACS行PCI后患者中医手法按摩联合音乐疗法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改善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手法按摩 音乐疗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术 负性情绪 疼痛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在儿童吞咽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胡晔 刘丽君 +3 位作者 苏珍辉 杨细丹 黄琴 王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7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在儿童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口...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在儿童吞咽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的方案进行相应治疗,对照组采用口腔感觉运动训练。采用藤岛一郎吞咽障碍分级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的吞咽能力,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两组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血压波动、喉痉挛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手法按摩结合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治疗儿童吞咽功能障碍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吞咽功能,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手法按摩 口腔感觉运动训练 儿童 吞咽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nseti系列石膏联合中医手法按摩矫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2
5
作者 万明 郑晓明 +3 位作者 韩海宁 吴薇 黄伟彦 王康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7-22,共6页
目的:探究Ponseti系列石膏联合中医手法按摩矫正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及外观满意度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8年2月-2020年5月接受单纯Ponseti系列石膏矫正疗法治疗(对照组)及Ponseti系列石膏联合中医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究Ponseti系列石膏联合中医手法按摩矫正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及外观满意度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8年2月-2020年5月接受单纯Ponseti系列石膏矫正疗法治疗(对照组)及Ponseti系列石膏联合中医手法按摩治疗(观察组)各40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石膏固定总时长、平均石膏固定次数、跟腱切断手术率),记录其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足踝功能(Pirani严重程度评分、Laaveg-Ponseti评分、正位片距跟角、侧位片距跟角)变化,并参考《足外科》及自拟问卷的形式评估治疗后1年的临床疗效及外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石膏固定总时长、平均石膏固定次数、跟腱切断手术率、跟腱延长手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Pirani严重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aaveg-Ponseti评分、正位片距跟角、侧位片距跟角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满意度为96.49%、92.50%高于对照组的85.71%、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中医手法按摩后,Ponseti系列石膏矫正疗法治疗总时长减少,跟腱松解后疗效能得到巩固,且按摩手法学习难度小,治疗后外观满意度高,适合广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seti技术 石膏矫正 中医手法按摩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疗效 外观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雪婷 余秋敏 +2 位作者 陈翠镅 陈惠燕 郭燕如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1613-1614,共2页
目的对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6例脑性瘫痪口运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行口腔感觉运动疗法,观察组患儿行口腔感觉运动... 目的对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对脑性瘫痪患儿口运动障碍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6例脑性瘫痪口运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行口腔感觉运动疗法,观察组患儿行口腔感觉运动疗法结合中医手法按摩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口运动评分及语言清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性瘫痪患儿行口腔感觉运动疗法联合中医手法按摩有利于改善患儿的口运动障碍及语言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运动障碍 中医手法按摩 口腔感觉运动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按摩联合乳腺导管灌注对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红梅 刘扬 王喻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按摩联合乳腺导管灌注对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0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8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97例采用堵塞乳腺导管生理盐水灌注加中...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按摩联合乳腺导管灌注对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0月北京市和平里医院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83例,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97例采用堵塞乳腺导管生理盐水灌注加中医手法按摩排乳治疗。对照组86例采用中医手法按摩排乳治疗。两组均采用中药外敷和中药内服治疗。治疗后2周,观察两组临床有效率、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brief,WHOQOL-BREF)评分、目测类比疼痛(VAS)评分、中性粒细胞比值、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纯母乳喂养率和回乳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周,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WHOQOL-BREF评分、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和纯母乳喂养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VAS、回乳率、TNF-α、IL-6、中性粒细胞比值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中医手法按摩排乳相比,中医手法按摩疗法联合乳腺导管灌注对可有效减轻早期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炎症水平,缓解乳房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乳腺炎 哺乳期 中医手法按摩 乳腺导管灌注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按摩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红言 朱莉 +2 位作者 汤蕙霞 孙兆青 张贺 《护理管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按摩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352例患者分为中医手法按摩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护理,中医手法按摩组术前采用中医手法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按摩在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将352例患者分为中医手法按摩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护理,中医手法按摩组术前采用中医手法按摩,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血压、心率、生活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医手法按摩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焦虑明显缓解(P<0.01),血压、心率、生活质量无变化(P>0.05),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中医手法按摩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安全、有效,在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稳定,生活质量不降低的情况下,可缓解冠心病患者的术前焦虑,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手法按摩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脑中频理疗联合中医手法按摩在预防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下肢循环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彭瑛 沈滨华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9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电脑中频理疗联合中医手法按摩在预防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患者下肢循坏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IABP术后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探讨电脑中频理疗联合中医手法按摩在预防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后患者下肢循坏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IABP术后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采用电脑中频理疗联合中医手法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当天、置管第2天、置管第4天及拔管后第2天置管侧下肢血液循环指标。结果:置管当天及拔管第2天,两组置管侧下肢循环综合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第2天,观察组主观感受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置管第4天,观察组皮肤颜色、足背动脉(触诊、多普勒)及主观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下肢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理疗联合中医手法按摩可改善IABP术后患者置管侧下肢的血液循环,有效预防下肢循环障碍,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脑中频理疗 中医手法按摩 主动脉球囊反搏 下肢循环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中医手法按摩对产后腹直肌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朱文婷 陈红莲 +3 位作者 王晔骅 郑丽清 刘瑶 任冬梅 《海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中医手法按摩对患者产后腹直肌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的36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中医... 目的探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中医手法按摩对患者产后腹直肌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的36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中医手法按摩,观察组实施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中医手法按摩。观察2组患者的腹直肌恢复情况,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腹直肌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脐围、脐上围、脐下围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心理卫生、躯体功能、健康程度、活力、情绪角色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中医手法按摩对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腹直肌分离的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直肌分离 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 中医手法按摩 生活质量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应用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索忠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期158-159,共2页
目的探究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在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90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乳房护理,观察组予以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的乳房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 目的探究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在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90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乳房护理,观察组予以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的乳房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奶量分泌优良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0, 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肿胀率6.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 P<0.05);观察组乳腺炎发生率11.11%(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11%(2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97, 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75.56%(3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2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9, P<0.05)。结论中药热敷及中医手法按摩在剖宫产母婴分离产妇乳房护理中具有改善母乳喂养质量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热敷 中医手法按摩 剖宫产 母婴分离 乳房护理 效果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痹汤联合牵引和中医骨伤手法按摩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血清疼痛物质和血清炎症因子、腰椎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池红万 刘益兵 朱敬云 《中医研究》 2022年第5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通痹汤联合牵引和中医骨伤手法按摩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血清疼痛物质和血清炎症因子、腰椎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96例作为... 目的:观察通痹汤联合牵引和中医骨伤手法按摩对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血清疼痛物质和血清炎症因子、腰椎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痹汤(熟地黄、黄芪、当归、杜仲、牛膝、海风藤、白芍、独活、威灵仙、川芎、桂枝、土鳖虫、蕲蛇、甘草片),加水煎煮至400 mL,1剂/d,早晚饭后温服。两组均治疗3周后判定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疼痛物质水平、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腰椎功能、氧化应激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物质(SP)、神经肽Y(NPY)、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2/48),与对照组的10.42%(5/4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通痹汤联合常规牵引和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患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调节血清疼痛物质,改善腰椎功能,调节血清相关炎性递质水平,调控氧化应激水平,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通痹汤 牵引 中医骨伤手法按摩 血清疼痛物质 血清炎症因子 腰椎功能 氧化应激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按摩手法在微创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会良 甘福开 +1 位作者 韩海宁 林志烔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7期179-181,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按摩手法在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60例拟行微创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微创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 目的观察分析中医按摩手法在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60例拟行微创DAA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微创DAA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后康复指导,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医按摩手法。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评分、塞来昔布胶囊使用剂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分。结果术后1 d、1周、4周,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4.53±0.47)、(2.16±0.09)、(0.47±0.09)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0.42±5.37)、(71.53±5.02)、(84.96±4.38)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4.34±0.58)、(3.05±0.08)、(1.24±0.08)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60.86±5.41)、(64.94±4.18)、(75.43±3.96)分。术后1 d,两组下肢VAS评分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周,两组下肢VAS评分低于术后1 d、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后1 d,且试验组下肢VAS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塞来昔布胶囊使用剂量为(875.43±92.56)mg,低于对照组的(1538.64±152.77)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独立和精神世界/宗教/个人信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两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独立和精神世界/宗教/个人信仰评分均高于术后1 d,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创DAA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实施中医按摩手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血运,减轻术后疼痛,提高髋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按摩手法 直接前方入路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传统手法配合淋巴按摩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梁卫东 宋颖军 +1 位作者 龚剑斌 温贤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2年第2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手法配合淋巴按摩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肩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传统手法与淋巴按摩手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传统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在2... 目的:探讨中医传统手法配合淋巴按摩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肩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传统手法与淋巴按摩手法相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传统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在20 d、3个月差异有显著性,半年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医传统手法与淋巴按摩手法相结合治疗肩周炎近期效果优于单纯中医传统手法,远期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按摩 中医传统手法按摩 肩周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拔罐配合手法按摩在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家琼 钱桂红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第1期102-103,共2页
目的 探讨中医拔罐配合手法按摩在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产科中医催乳通乳门诊就诊的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100例,其中自愿运用中医拔罐配合手法按摩为50例,不愿中医拔罐配合手法按摩50例。... 目的 探讨中医拔罐配合手法按摩在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产科中医催乳通乳门诊就诊的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100例,其中自愿运用中医拔罐配合手法按摩为50例,不愿中医拔罐配合手法按摩50例。自愿运用中医拔罐配合手法按摩为观察组,不愿中医拔罐配合手法按摩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中医拔罐配合手法按摩,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1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1周后观察组患者治愈、显效及好转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无效例数低于对照组(P <0. 05);1月后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实施中医拔罐配合手法按摩疗效高于常规护理,对提高产后急性乳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纯母乳喂养率有积极作用,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急性乳腺炎 产后 中医拔罐配合手法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服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青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1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山东大学历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中药内服治疗,研究...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7月山东大学历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中药内服治疗,研究组则予以中药内服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对比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3周后,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2.15±0.59)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为(25.47±3.51)分;对照组VAS评分为(3.42±0.81)分,JOA评分为(22.64±3.05)分;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VAS评分、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68、4.595,P<0.001);治疗3周后,研究组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指标水平分别为(27.97±1.89)、(18.16±1.74)、(14.91±3.32)μg/L;对照组分别为(33.27±2.73)、(21.37±2.26)、(17.18±3.85)μg/L,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IL-1、IL-6、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51、8.497、3.371,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中药内服结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方案予以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腰腿部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内服 中医骨伤手法按摩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传统按摩手法与CPM相结合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会良 胡栢均 《光明中医》 2011年第5期989-990,共2页
目的探讨CPM与中医传统按摩手法相结合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的优势。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0~11月行TKA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A组为中医传统按摩手法与CPM结合组,B... 目的探讨CPM与中医传统按摩手法相结合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的优势。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0~11月行TKA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A组为中医传统按摩手法与CPM结合组,B组为单纯CPM组,每组15例,临床观察时间为1个月。中医传统按摩手法与CPM结合组,术后第一、二周以CPM机为主要康复治疗手段,中医传统按摩手法辅助,术后第三、四周以中医传统按摩手法为主松解锻炼;单纯CPM组术后1个月内使用CPM机行康复治疗。采用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的评分系统(HSS)对患者术后第7天、14天、30天时的患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第7天、14天膝关节HSS临床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0天膝关节HSS临床评分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中医传统按摩手法与CPM结合组评分较高。结论 :CPM与中医传统按摩手法相结合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较单纯运用CPM锻炼效果更明显,并具有长期操作的意义,可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统按摩手法 CPM 膝关节置换术后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采用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并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李琴 秦冰川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6年第31期253-253,共1页
目的:探讨骨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采用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并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了行中药汤剂治疗的骨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患者39例作为甲组,另选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9例行中药汤剂联合中... 目的:探讨骨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采用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并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了行中药汤剂治疗的骨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患者39例作为甲组,另选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39例行中药汤剂联合中医推拿按摩方案治疗的患者作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甲组患者与乙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36%、92.31%,组间比较,P<0.05。结论针对骨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基础上,实施中医推拿按摩手法治疗,能够增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 中药汤剂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手法穴位按摩对预防腰椎术后尿潴留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汝涛 陈玉梅 +3 位作者 韩月明 刘凡 郑清华 余建华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穴位按摩对预防腰椎术后尿潴留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40例行腰椎择期手术的患者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20)和实验组(n=12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手法穴位按摩。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穴位按摩对预防腰椎术后尿潴留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40例行腰椎择期手术的患者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20)和实验组(n=12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手法穴位按摩。观察两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尿管重置发生率、尿潴留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留置尿管时间、尿管重置发生率、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泌尿系统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4.17%VS 75.00%,χ^2=16.903,P=0.000)。结论对于行腰椎术的患者,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手法穴位按摩可以有效预防尿潴留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术 尿潴留 护理干预 中医手法穴位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施以独活寄生汤与中医手法按摩的效果分析
20
作者 杜普杉 唐广应 唐治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154-157,共4页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施以独活寄生汤与中医手法按摩的效果。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牵引联合中医手法按摩,观察组加用独活寄生汤。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与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JOA评分与ADL评分...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施以独活寄生汤与中医手法按摩的效果。方法 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牵引联合中医手法按摩,观察组加用独活寄生汤。结果 观察组VAS评分与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JOA评分与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施以独活寄生汤与中医手法按摩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治疗 中医手法按摩 独活寄生汤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