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的邂逅: 三位中共一大代表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严华 《党史博采(下)》 2020年第12期10-13,共4页
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的13位代表中,董必武、陈潭秋和包惠僧三位的人生轨迹曾经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产生过交集。他们在省立一师传播革命的种子,培育了许多荆楚大地乃至全国的革命骨干。
关键词 中共一大代表 邂逅 湖北省立第一师范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一大代表与共产国际代表关系之研究——以张国焘、李汉俊与马林的三者互动为对象 被引量:8
2
作者 杨阳 《苏区研究》 2020年第1期97-108,共12页
张国焘关于对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中共一大上言行的回忆迥异于其他代表,并非出于遗忘原因,而是其有意降低马林的历史作用。大会前夕,由于共产国际代表与上海代表发生意见分歧,张国焘适时与马林建立了较为和睦的关系,在其中扮演了"... 张国焘关于对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中共一大上言行的回忆迥异于其他代表,并非出于遗忘原因,而是其有意降低马林的历史作用。大会前夕,由于共产国际代表与上海代表发生意见分歧,张国焘适时与马林建立了较为和睦的关系,在其中扮演了"中间人"角色,进而担当起大会主席职务。会上,张国焘紧密追随苏俄革命的正统观点,对持有独立见解的李汉俊提出了较为强势的反对意见。马林、张国焘与李汉俊三方关系之演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第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权力格局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一大代表 共产国际代表 中国共产党 马林 张国焘 李汉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一大代表人生轨迹的教育学探析
3
作者 张志松 《嘉兴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中共一大代表的人生轨迹说明人的价值取向的复杂性与变化性。对他们的人生轨迹作教育学探析,从接受家庭、学校及师范教育等发现教育对人的成长要义:一个人成长为有益于人民的人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个人如何立志是... 中共一大代表的人生轨迹说明人的价值取向的复杂性与变化性。对他们的人生轨迹作教育学探析,从接受家庭、学校及师范教育等发现教育对人的成长要义:一个人成长为有益于人民的人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个人如何立志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家庭教育是生活的教育和启蒙的教育,对一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奠基和敷底作用;学校教育至关重要的是学生所受教育能否转化为做有益于人民的人的成长动力;师范教育尤其需要面向平民,平民学生就读师范有利于更多更好地培养利国利民的人才;个人价值取向必须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一致才能成长为有益于人民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一大代表 人生轨迹 教育学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潭秋:从中共一大代表到第七届中央委员
4
作者 李中华 《党史文苑》 2022年第12期18-22,共5页
年幼时,他就表示:“我定要正直为人,为民众办事终生!”。他怀抱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梦想,积极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他曾两度被捕入狱,始终不改布尔什维克本色,与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
关键词 陈潭秋 马克思主义真理 布尔什维克 中央委员 民族复兴 中共一大代表 人民 第七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恩铭成为中共一大代表的原因 被引量:2
5
作者 徐云根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1年第4期9-11,共3页
邓恩铭从小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具有救国救民和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在五四运动中表现突出使其成为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思想敏锐、追求进步,是山东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共产党组织的发起者和工人运动的领导者,这是邓恩铭成... 邓恩铭从小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具有救国救民和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在五四运动中表现突出使其成为山东青年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思想敏锐、追求进步,是山东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共产党组织的发起者和工人运动的领导者,这是邓恩铭成为中共一大代表的主要因素。客观上,由于中共早期党员对中共一大重要性普遍认识不够,使得年轻的邓恩铭得以当选为中共一大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铭 中共一大代表 原因
原文传递
陈潭秋:中共一大代表 党的创始人之一
6
《支部建设》 2020年第20期38-38,共1页
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潭秋当选为中央委员。当时代表们并不知道,早在一年之前,陈潭秋已告别了全党同志,在新疆被国民党杀害。陈潭秋,1896年生,湖北黄冈人。青年时代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秋,他... 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潭秋当选为中央委员。当时代表们并不知道,早在一年之前,陈潭秋已告别了全党同志,在新疆被国民党杀害。陈潭秋,1896年生,湖北黄冈人。青年时代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秋,他和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主义小组 陈潭秋 中共一大代表 董必武 中央委员 党的七大 五四运动 青年时代
原文传递
“南陈北李”和中共一大代表
7
作者 段晓波 《集邮博览》 2021年第7期30-33,共4页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20世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且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酝酿、筹备到建立中国共...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20世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且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就是酝酿、筹备到建立中国共产党的过程。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在筹备建党和建党初期,他们被称为“南陈北李”(图1,2011年广西邮政发布的“天安门”邮资图加印明信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初期 中国工人运动 南陈北李 近代中国社会 中共一大代表 明信片 五四运动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原文传递
陈潭秋:碧血丹心为工运
8
作者 朱通 《党史文苑》 2024年第3期30-31,共2页
“五一节,真壮烈。世界工人大团结。发起芝加哥,响应遍各国。西欧东亚与美洲,年年溅满劳工血!不达成功誓不休,望大家,齐努力,切莫辜负五一节!”这首《五一纪念歌》,编写于1924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至今仍激励着中华儿女努力奋斗。这首歌的... “五一节,真壮烈。世界工人大团结。发起芝加哥,响应遍各国。西欧东亚与美洲,年年溅满劳工血!不达成功誓不休,望大家,齐努力,切莫辜负五一节!”这首《五一纪念歌》,编写于1924年五一劳动节前夕,至今仍激励着中华儿女努力奋斗。这首歌的作者,正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潭秋。陈潭秋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领导过武汉“二七”大罢工,并在安源从事工人运动工作。陈潭秋心系工人生活,常常深入实际、制定策略、具体部署,在指导工人运动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斗争,是一位杰出的中国工人运动领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潭秋 中国工人运动 革命斗争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中共一大代表 “二七”大罢工 制定策略 工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尽忠倾出做长虹——李汉俊建党精神及时代价值
9
作者 彭果善 江雨恬 《炎黄地理》 2024年第3期48-51,共4页
历经党的创立、发扬光大及其强盛成长,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身上体现的建党精神,正是无数个伟大前辈的缩影,我们在了解李汉俊的同时,也从他身上更深刻地体会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以及党的思想血脉和理想精髓,这种精神在任何时候都激励着中... 历经党的创立、发扬光大及其强盛成长,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身上体现的建党精神,正是无数个伟大前辈的缩影,我们在了解李汉俊的同时,也从他身上更深刻地体会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核,以及党的思想血脉和理想精髓,这种精神在任何时候都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了民族复兴而持续奋斗,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汉俊 党的思想 精神面貌 民族复兴 建党精神 中共一大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始也简,将毕也巨
10
作者 轩遄 《湘潮》 2024年第7期1-1,共1页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这是中共一大代表,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1956年为上海一大会址题的词。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报告中,也引用了这句话:“我们中国《庄子》上有句话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现在我们...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这是中共一大代表,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1956年为上海一大会址题的词。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报告中,也引用了这句话:“我们中国《庄子》上有句话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现在我们还没有‘毕’,已经很大。”两个月后,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毛泽东发表演说,又一次引用了这句话,解释说:“作始”就是开头的时候,“简”就是很少,是简略的,“将毕”就是快结束的时候,“巨”就是巨大、伟大。这可以用来说明是有生命力的东西,有生命力的国家,有生命力的人民群众,有生命力的政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会议 最高人民法院 董必武 中共一大代表 党的七大 《庄子》 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三处旧址之调查修缮复原纪实
11
作者 吴宁宁 《党政论坛》 2021年第3期18-22,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非常重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的寻找和勘实工作。1951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党成立后最早的中央工作部旧址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等三处中国共...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非常重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的寻找和勘实工作。1951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党成立后最早的中央工作部旧址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等三处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史迹得到查实。1951年10月,中共上海市委正式决定成立上海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管理委员会,并将三处旧址设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第二馆和第三馆。文章重点就该三处旧址的调查、修缮和复原情况及过程进行细致梳理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 中共一大会址 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 中央工作部旧址 调查 修缮 复原
原文传递
论李达在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家过程中的三大转变
12
作者 刘舟祺 《学习月刊》 2021年第2期54-56,共3页
李达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李达,普通民众往往熟悉他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的身份和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其法学家身份与成就是近几年才引起学界重视。值得关注的是,在李达成... 李达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李达,普通民众往往熟悉他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的身份和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其法学家身份与成就是近几年才引起学界重视。值得关注的是,在李达成为马克思主义法学家的过程中,存在着三个重大转变,分别是身份转变、方法转变与领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早期领导人 马克思主义学者 李达 身份转变 中共一大代表 三大转变 法学家 方法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潭秋:坚持斗争 舍生取义
13
作者 范昊天 《共产党员(河北)》 2021年第13期74-75,共2页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有一座苍松翠柏掩映的院子,这里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的故居。陈潭秋生于1896年。1916年,陈潭秋进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学习,阅读进步刊物,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秋...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有一座苍松翠柏掩映的院子,这里是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的故居。陈潭秋生于1896年。1916年,陈潭秋进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学习,阅读进步刊物,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秋,陈潭秋与董必武等发起建立武汉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1年7月,陈潭秋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潭秋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黄州区 舍生取义 湖北省黄冈市 中共一大代表 董必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们,用行动告慰先辈 新时代中国青年共产党员素描
14
作者 王鹏 《中亚信息》 2021年第5期14-17,共4页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穿越百年风雨,一股青春的力量,始终在华夏大地激荡。100年前,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酝酿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个崭新的时代由此开启,中国革命的面貌...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出,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出。”穿越百年风雨,一股青春的力量,始终在华夏大地激荡。100年前,13名平均年龄28岁的中共一大代表,酝酿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个崭新的时代由此开启,中国革命的面貌就此改变。100年后的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共产党员继承先辈的传统,昂首阔步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正在不断书写新的光辉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共产党员 英雄辈出 华夏大地 中共一大代表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社会青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先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好你的长征路
15
作者 高爽 李维娜(图) 《新少年》 2024年第7期4-5,共2页
你好,少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作始也简,将毕也巨”,这八个字是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重游一大会址时留下的题词,意思是事情的开头总是简单和容易的,但越向后发展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那... 你好,少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作始也简,将毕也巨”,这八个字是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重游一大会址时留下的题词,意思是事情的开头总是简单和容易的,但越向后发展就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困难。那么,就想给你留下这样一道问题: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什么一个新生的政党可以在短短28年的时间里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路 走向胜利 董必武 中共一大代表 中国共产党 成立
原文传递
毛泽东和李达的战友情谊
16
作者 马国华 《世纪风采》 2024年第5期3-7,共5页
与一些脱党后走向党的对立面的人不同,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虽然曾一度离开了党的队伍,但是一生致力于研究宣传和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李达与毛泽东都是一大代表,也是终身的战友。毛泽东非常喜欢阅读李达... 与一些脱党后走向党的对立面的人不同,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虽然曾一度离开了党的队伍,但是一生致力于研究宣传和讲授马克思列宁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李达与毛泽东都是一大代表,也是终身的战友。毛泽东非常喜欢阅读李达的哲学著作,并受到很大启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下面我们就回顾一下这两位老战友的几件往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达 哲学著作 中共一大代表 杰出贡献 马克思列宁主义 党的队伍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原文传递
王尽美:尽善尽美唯解放
17
作者 刘宗伟 崔燕 +2 位作者 于风亮(摄) 徐帅(摄) 聂慧哲(摄) 《青岛画报》 2021年第3期26-29,共4页
1985年8月19日,青岛日报刊登王尽美儿子王乃征、王乃恩的短诗《纪念王尽美烈士逝世六十年》:先父创业留英名,人民怀念备尊敬。子孙后代承遗志,但愿辈出不老松。诗作附注释:先父王尽美,中共一大代表,1925年8月19日病逝于青岛,时年27岁;&q... 1985年8月19日,青岛日报刊登王尽美儿子王乃征、王乃恩的短诗《纪念王尽美烈士逝世六十年》:先父创业留英名,人民怀念备尊敬。子孙后代承遗志,但愿辈出不老松。诗作附注释:先父王尽美,中共一大代表,1925年8月19日病逝于青岛,时年27岁;"不老松"引自董必武同志诗《忆王尽美同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尽美 青岛日报 董必武同志 尽善尽美 中共一大代表 六十年 人民
原文传递
邓中夏:平凡铸就伟大
18
作者 吴基民 《世纪》 2021年第3期12-17,共6页
1921年夏天,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收到了中共上海发起组临时负责人李达的信,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今年7月在上海举行,要求北京支部推选两个代表到上海赴会。根据以后当选为中共一大代表的刘仁静回忆:当时中共北京支部的... 1921年夏天,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收到了中共上海发起组临时负责人李达的信,说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今年7月在上海举行,要求北京支部推选两个代表到上海赴会。根据以后当选为中共一大代表的刘仁静回忆:当时中共北京支部的党员除李大钊外,大多数都是北大的学生。"我们在北京的西城为考大学的青年,办了一个文化补习学校,由邓中夏教国文,张国焘教数理,我教英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中夏 文化补习学校 中共上海发起组 刘仁静 中共一大代表 李达 支部 李大钊
原文传递
歌声里的党史故事——《红船新一代》
19
作者 王锋 《课外生活》 2023年第14期20-21,共2页
讲故事1921年7月23日,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注定被铭刻进历史。那天晚上,有几个青年在夜幕的掩护之下快步行走在车水马龙的上海街头,他们就是从全国各地赶过来的中共一大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来参加会议。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让他们每个... 讲故事1921年7月23日,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注定被铭刻进历史。那天晚上,有几个青年在夜幕的掩护之下快步行走在车水马龙的上海街头,他们就是从全国各地赶过来的中共一大代表,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来参加会议。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让他们每个人都面色凝重、行色匆匆。他们之间有些人虽素不相识,但一个共同的任务让他们朝着同一个地点走去,那就是位于法租界的望志路106号(现在是兴业路76号)--座带有欧式风格的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式风格 法租界 讲故事 中共一大代表 党史 使命感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首次举办“七一”庆典
20
作者 周文洋 《党史纵横》 2023年第7期35-35,共1页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于革命斗争形势严峻,一直未在社会上公开,更没有纪念党的诞辰的庆典活动。1936年,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忆》的文章,其中提到党的成立时间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于革命斗争形势严峻,一直未在社会上公开,更没有纪念党的诞辰的庆典活动。1936年,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忆》的文章,其中提到党的成立时间是在1921年7月,但文章中并没有写明具体日期。这篇文章是在公开出版物上最早披露建党时间的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潭秋 革命斗争 共产国际 中共一大代表 庆典活动 形势严峻 建党 莫斯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