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鄂尔多斯盆地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地层界线讨论
被引量:45
- 1
-
-
作者
邓秀芹
李文厚
刘新社
庞锦莲
刘鑫
-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89-1096,共8页
-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编号2008ZX0504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03CB214602)资助成果
-
文摘
针对延长组地层划分的争议,开展了延长组孢粉组合、岩石学特征、湖盆演化规律等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长8—长10油层组与长1—长7油层组差异显著。其中,长8—长10油层组沉积期,地势平坦,河流、三角洲和滨浅湖广泛发育,岩石成分成熟度低,孢粉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占优势,中三叠世的重要分子Punctatisporites、Verrucosisporites含量较高;长7油层组沉积期深湖范围宽广,盆地西南、西部地区长7油层组砂岩中石英含量明显提高,岩石类型发生较大的改变,西缘和西南缘沉积体系也由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体系演化成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段地层孢子花粉含量相近,以具有晚三叠世色彩的Duplexisporites大量出现为特征。此外,在盆地西部、西南及湖盆中部地区,长7油层组底部稳定分布的一套凝灰岩薄层,记录了同期的火山、岩浆活动等地质事件,为早印支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长7与长8油层组之间地层界线为中三叠统与上三叠统界线。
-
关键词
延长组时代归属
孢粉组合
沉积演化
凝灰岩
中、上三叠统
地层界线
-
Keywords
Yanchang Formation
sporo-pollen assemblage
sedimentary evolution
tuff
middle and early Triassic
stratigraphic boundary
-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