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4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脑认知功能护理与训练在成人烟雾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赵东红 张东 +1 位作者 薛锐 袁巧玲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11期1144-1149,共6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脑认知功能护理与训练在成人烟雾病脑血运重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前瞻性入组2018年11月-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的成人烟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住院... 目的探讨个性化脑认知功能护理与训练在成人烟雾病脑血运重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前瞻性入组2018年11月-202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的成人烟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脑认知功能护理与训练。比较两组术前和随访3个月时的成人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WAIS)、中文版剑桥前瞻性记忆测试(Chinese version of the Cambridge prospective memory test,CAMPROMPT)和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epeatable battery of neuropsychological state,RBANS)中的中的即刻记忆(immediate memory,IM)分项和延迟记忆(delayed memory,DM)分项得分。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复发率和预后(mRS 0~1分为神经功能正常,2~3分为轻度残疾,4~5分为重度残疾)。结果研究共入组140例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两组基线资料和术前认知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随访时,研究组与对照组WAI 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11±11.16分vs 95.27±14.83分,P=0.202);研究组的CAMPROMPT评分(22.99±4.11分vs 20.41±5.69分,P=0.003)、RBANS-DM(89.86±18.96分vs 79.54±16.12分,P=0.001)、RBANS-IM(84.43±12.35分vs 79.61±15.93分,P=0.04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成人烟雾病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个性化脑认知功能护理与训练,有利于患者认知功能,特别是记忆力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脑认知功能训练 烟雾病 血运重建手术 预后 认知功能 记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台梭利感官训练法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激越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兆梅 李武芬 +6 位作者 朱才丰 叶玉霞 周艳玲 董孙娟 王婷 周喆丽 褚小菁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蒙台梭利感官训练法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激越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住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伴激越行为的患者72例(脱离2例,实际为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干... 目的 探讨蒙台梭利感官训练法对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激越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入住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伴激越行为的患者72例(脱离2例,实际为7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36例,脱离1例,实际为35例)和对照组(36例,脱离1例,实际为35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蒙台梭利感官训练法。干预前后使用SS-QOL和CMAI量表比较激越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干预4周后,两组SS-QOL量表个性、家庭角色、语言、活动、情绪、社会角色、精力和自理能力评分均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MAI量表语言性激越行为、躯体性攻击行为、躯体性非攻击行为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蒙台梭利感官训练法有助于缓解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激越行为,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台梭利感官训练 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激越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配合认知功能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梁寰宇 陈爱清 +2 位作者 陈湛愔 杨亮 黄莹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4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认知功能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 目的:探讨高压氧配合认知功能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与干预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组基于常规康复训练给予高压氧配合认知功能训练,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2个月,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功能与下肢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及Barthel指数评分升高,且干预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高压氧配合认知功能训练干预可改善认知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恢复期 高压氧 认知功能训练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训练联合虚拟现实游戏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分析
4
作者 牛冰 马雪静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联合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游戏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9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联合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游戏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9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联合组采用认知训练联合VR游戏护理模式,在干预前后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脑灰质体积以及神经功能、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联合组脑灰质体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hina stroke scale,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脑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S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认知功能各维度以及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训练联合VR游戏可增加大脑灰质体积,减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有效改善认知功能及运动能力,同时优化康复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训练 虚拟现实游戏 卒中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认知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注意力功能恢复的影响
5
作者 孟倩 王利勇 段亚男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5年第1期93-97,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认知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注意力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方法。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目的观察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认知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注意力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方法。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在沧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认知功能、言语和吞咽功能练习等,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处理的基础上加用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认知康复训练,2组患者均持续干预6周。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注意力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ACE-R量表视空间、记忆力、语言流利性、语言能力、注意/定向力及总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ANT测试执行网络反应时间、总用时、总平均反应时间均少于同组干预前(P<0.05),定向网络反应时间、警觉网络反应时间、判断正确个数均多于同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执行网络反应时间、总用时、总平均反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而定向网络反应时间、警觉网络反应时间、判断正确个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MBI量表评分均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MBI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认知康复训练可能有利于患者注意力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改善,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卒中 注意力功能 认知功能 眼动追踪技术 认知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业疗法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
6
作者 刘塔娜 《黑龙江医药》 2025年第1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挂甲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2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挂甲寺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2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认知康复训练,观察组联用作业疗法。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值高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分值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中应用作业疗法结合认知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障碍 作业疗法 认知康复训练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康复训练结合S-E-T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神经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方玮 林嘉欣 +1 位作者 李萾莹 刘木朋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5期181-183,195,共4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采用认知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运动训练(S-E-T)康复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68例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采用认知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运动训练(S-E-T)康复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68例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康复训练结合S-E-T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结果干预前,两组的MMSE、MOC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MMSE、MOCA评分分别为(24.62±1.36)分及(24.15±1.13)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的NIHSS、FMA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11.75±1.55)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为(26.58±3.25)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CI患者采用认知康复训练结合S-E-T康复疗法,可有效提升其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并促进患者运动能力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康复训练 悬吊运动训练康复疗法 认知功能 神经功能 运动能力
原文传递
针刺醒神四穴联合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对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研究
8
作者 陈军 陈瑞妹 +1 位作者 李东鹤 李学茬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26-1530,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醒神四穴联合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CMDT)对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目的探讨针刺醒神四穴联合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CMDT)对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CMDT治疗4周,观察组采用针刺醒神四穴联合CMDT治疗4周。比较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P300振幅和潜伏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递质水平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MoCA、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2组P300潜伏期均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2组P300振幅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7.1±2.0)分比(10.3±2.6)分](t=6.666,P<0.001);2组血清乙酰胆碱、多巴胺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60±15)分比(53±13)分](t=2.569,P=0.012)。结论针刺醒神四穴联合CMDT可有效纠正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递质紊乱,改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针刺 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结合Soundsory认知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田婷婷 赵莹溢 +1 位作者 余露 仲朦朦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结合变频音乐疗法(Soundsory)认知训练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结合变频音乐疗法(Soundsory)认知训练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于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30例)实施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结合Soundsory认知训练。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4周后认知功能、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4周后,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4周后,研究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4周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与Soundsory认知训练康复护理方式可改善认知功能,提升平衡能力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七步循环站立平衡训练 Soundsory认知训练 认知功能 平衡能力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巧鸽 朱伟新 吴梦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38-840,共3页
脑卒中是引起人类死亡的前3位原因之一,更多的患者不是死于脑卒中本身,而是死于并发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指脑卒中患者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咳嗽反射消失、肺膨胀不全、通气功能下降等所导致的... 脑卒中是引起人类死亡的前3位原因之一,更多的患者不是死于脑卒中本身,而是死于并发症。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指脑卒中患者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咳嗽反射消失、肺膨胀不全、通气功能下降等所导致的肺部感染[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卒中患者 吞咽功能训练 个性化 pneumonia 应用 预防 肺膨胀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损伤早产儿临床症状改善、脑功能发育状况及病情转归的影响
11
作者 严文晶 季菊花 +3 位作者 张瑜 陈艳红 汪竞 宋磊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366-1369,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损伤早产儿临床症状改善、脑功能发育状况及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脑损伤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65)及对照组(n=65)。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损伤早产儿临床症状改善、脑功能发育状况及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130例脑损伤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按干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65)及对照组(n=65)。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持续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干预第3、6、9、12个月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评分及干预第6个月、12个月的Gesell发育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振幅整合脑电图最高电压、最低电压水平,观察患儿后遗症发生情况。结果:随着时间推移,两组BSID量表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Gessell量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DQ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第12个月,观察组振幅整合脑电图最高电圧、最低电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为12.31%,低于对照组的26.15%(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脑损伤早产儿智能发育水平,促进其损伤神经系统修复,降低后遗症风险,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损伤 早期认知语言康复训练 临床症状 功能发育 疾病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正向行为支持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心理应激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
12
作者 孔一帆 顾亮亮 +1 位作者 王云香 潘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346-1352,共7页
目的:探究家庭正向支持行为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心理应激情况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某院收治的88例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 目的:探究家庭正向支持行为联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心理应激情况及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某院收治的88例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予以认知训练,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家庭正向行为支持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心理应激情况、疾病不确定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变化。结果:经2个月干预后,联合组患者相较对照组患者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上更高(t=3.100,3.125;P<0.05);联合组患者相较对照组患者在应激反应问卷(SRQ)上量表躯体反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3个维度评分和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SIA)上量表不确定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性4个维度上评分明显更低(t=3.427,2.920,3.299,3.088,2.827,3.270,3.299;P<0.05);联合组患者相较对照组患者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中文版量表(FACES II)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2个维度评分上明显更高(t=3.298,3.317;P<0.05)。结论:家庭正向行为支持联合认知训练应用于PSCI患者可促进认知功能恢复,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帮助其消除疾病不确定感,并增加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正向行为支持 认知训练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心理应激 疾病不确定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TR平台的康复训练运动方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力 李莉莉 +4 位作者 杨延辉 郭玲玲 王长春 魏爽 弥蓉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28-93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远程康复(HTR)平台的康复训练运动方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于陕西省康复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出院...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远程康复(HTR)平台的康复训练运动方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于陕西省康复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出院,选择居家康复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HTR平台的康复训练运动方案。分别于入组时和出院1、3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能力量表(BBS)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状况;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情况;出院康复训练3个月回院复查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FMA、B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后,两组各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FMA、BBS评分分别为(62.88±4.93)分、(85.76±10.54)分,(32.88±4.23)分、(44.43±5.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2±4.53)分、(74.38±9.73)分、(25.32±4.56)分、(38.72±2.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的NIHSS、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MBI评分均升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5.88±4.34)分、(6.13±0.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2±4.53)分、(9.82±1.63)分,MBI评分分别为(49.88±4.56)分、(67.43±7.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2±4.73)分、(61.72±2.6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的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后,两组各评分均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S-QOL评分分别为(149.88±4.88)分、(136.32±4.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63±3.23)分、(176.10±6.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2±4.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7±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TR平台的康复训练运动方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认知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家庭远程康复平台 康复训练 认知功能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沙丽 张瑞成 +1 位作者 魏彦慧 邢小玉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11期1547-1548,共2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心脏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联合...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2例心脏搭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行个性化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及6-MWT。结果护理前,两组的正确字母划消个数、连续相加测验完成时间及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正确字母划消个数多于对照组,连续相加测验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6-MW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心脏搭桥术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运动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康复训练 心脏搭桥术 认知功能 运动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圣英 何小芹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脑梗死(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68例老年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C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运动训...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在老年脑梗死(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3年8月该院收治的68例老年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CI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负面情绪、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障碍评估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CI患者中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效果显著,能够增强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改善,缓解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老年 早期康复运动训练 个性化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认知及肢体功能的高频rTMS联合量化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姿势控制障碍患者效果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新平 朱瑜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目的 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量化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姿势控制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姿势控制障碍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3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高频rTMS联合量... 目的 探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量化康复训练在脑梗死后姿势控制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姿势控制障碍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3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高频rTMS联合量化康复训练,对照1组给予高频rTMS治疗,对照2组采取量化康复训练。观察3组干预后临床效果,干预前后神经及认知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上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上下肢Fugl-Meyer功能评分量表(FMA)、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PASS)、Brunel平衡量表(BBS)评分]、步态运动参数、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脑卒中专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S-QOL)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对照1组(72.50%,29/40)和对照2组(70.00%,28/40)(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对照1组<对照2组,MMSE、MoCA评分>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上下肢FMA、PASS、BBS评分及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均较对照1组和对照2组高;观察组肱二头肌屈肘和肱三头肌屈伸肘表面肌电图RMS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观察组SS-QOL各项评分均较对照1组和对照2组高(P<0.05)。结论 rTMS联合量化康复训练可提高脑梗死后姿势控制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肢体功能与躯体平衡能力,促进神经功能与认知恢复,且可改善肌张力与步态参数,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量化康复训练 梗死 姿势控制障碍 肢体功能 躯体平衡能力 步态运动参数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性低氧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邱佳迪 沈黎辉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80-1782,共3页
目的探究间歇性低氧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单双数抽检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间歇性低氧训练。比较两... 目的探究间歇性低氧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单双数抽检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间歇性低氧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量表[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fugl-meyer)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MoCA、MMSE、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对比未体现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MoCA、MMSE、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低氧训练+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和运动功能具有明确的改善作用,干预效果优于单一常规康复训练,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低氧训练 常规康复治疗 梗死 认知功能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刺激联合双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认知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王成明 宋明军 +2 位作者 张晓霞 徐亚琳 李银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刺激(rTMS)联合双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氨基酸类神经递质(AAN)、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10月于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治疗的11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 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刺激(rTMS)联合双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氨基酸类神经递质(AAN)、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0年9月至2023年10月于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治疗的11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康复方法为常规康复联合rTMS,试验组康复方法为常规康复、rTMS联合双侧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血清AAN(γ-氨基丁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及甘氨酸)水平、认知能力。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LE)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FMA-LE评分、BBS评分、MoCA评分分别为(25.09±2.74)分、(43.97±4.62)分、(28.36±2.92)分,均高于对照组[(19.84±2.18)分、(35.72±3.84)分、(25.14±2.6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γ-氨基丁酸、甘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天冬氨酸、谷氨酸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的γ-氨基丁酸、甘氨酸水平分别为(5.87±0.61)、(3.09±0.32) m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9±0.49)、(2.46±0.27) mmol/L],天冬氨酸、谷氨酸水平分别为(1.29±0.14)、(11.96±1.34) 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3±0.21)、(15.89±1.72)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联合双侧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认知能力,改善AAN水平,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刺激 双侧训练 卒中 平衡功能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认知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血清S100β及NS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莉 赵美英 汪桂青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经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干预对认知功能、血清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29例脑卒中PSCI患者...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经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干预对认知功能、血清S100β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29例脑卒中PS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常规康复干预)和观察组65例(常规康复干预联合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干预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训练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为注意力、抽象能力和记忆力、视空间执行能力评分;神经因子水平:训练前后血清S100β和NSE水平;照顾负担:干预前后采用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和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评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注意力、抽象能力、记忆力、视空间执行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3、11.873、4.519、7.954,P<0.05);观察组患者ZBI、P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83、14.165,P<0.05)。观察组患者NSE、S100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94、4.824,P<0.05)。结论:常规康复联合早期强化认知功能对脑卒中PSCI患者干预可有效改善神经因子,降低照顾负担,减轻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强化认知功能训练 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史若琳 尹昱 刘晓露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较固定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较固定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9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固定组和可变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固定组采用固定优先级的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可变组采用可变优先级的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比较三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三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3周后,三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3周后,三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均高于干预2周后(P<0.05);干预2、3周后,可变组与固定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3周后,可变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SS评分高于固定组(P<0.05)。结论可变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较固定优先级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更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优先级 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 卒中 偏瘫 上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