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影响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因素
1
作者 郭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790-794,共5页
目的研究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导致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4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接受V-V ECMO治疗的5... 目的研究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 ECMO)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导致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4月30日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接受V-V ECMO治疗的57例COVID-19导致的重度ARDS患者,并根据出院30 d后的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幸存组。比较两组基础信息、临床指标、药物疗程以及与COVID-19关联紧密的高血压、糖尿病、炎症反应等,筛选出影响预后和存活率的可能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初步明确新冠重度ARDS患者接受V-V ECMO治疗时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57例患者中,幸存组19例(33.3%),死亡组38例(66.7%)。V-V ECMO使用48 h后,两组乳酸(Lac)、白介素-6(IL-6)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和高血压对患者的存活率无影响,但糖尿病对V-V ECMO治疗后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有影响(P<0.05)。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和糖尿病对COVID-19导致的重度ARDS患者接受V-V ECMO治疗的效果有一定影响,Lac、IL-6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新型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及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相关肺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郭丽娅 王玉光 +6 位作者 刘建 袁怀平 韩雪 霍建伟 马家驹 卢幼然 焦以庆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500-504,513,共6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同属于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并分别造成了20世纪之后人类历史上三次传染病的流行,对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SAR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同属于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并分别造成了20世纪之后人类历史上三次传染病的流行,对公共卫生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通过对SARS-CoV、MERS-CoV、2019-nCoV的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其所引起肺炎的诊断、影像以及治疗等临床特征进行综述,比较异同点,以期对2019-nCoV导致的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 2019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免疫信息学技术预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抗原表位
3
作者 赵健秋 毛燕 +3 位作者 董蓉 佟小雅 张茜 查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87-494,共8页
目的运用免疫信息学技术预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B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辅助T(Th)细胞的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检索SARS-CoV-2蛋白序列,根据抗原性≥0.5和氨基酸数≥100进行筛选,最终的蛋白序列用... 目的运用免疫信息学技术预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的B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辅助T(Th)细胞的抗原表位.方法从NCBI数据库检索SARS-CoV-2蛋白序列,根据抗原性≥0.5和氨基酸数≥100进行筛选,最终的蛋白序列用于后续的抗原肽的预测.用蛋白质结构预测软件Phyre2进行三维结构的预测、蛋白质模型结构的细化软件GalaxyRefine优化蛋白的三维结构,最后用蛋白质结构同源建模SWISS-MODEL系统对优化后的结构进行准确性评估.蛋白序列用于CTL、Th细胞和线性B细胞抗原肽预测,三维结构用于结构性B细胞抗原预测.免疫表位数据库和分析资源(IEDB)预测SARS-CoV-2的CTL和Th细胞抗原表位,B细胞线性抗原肽预测软件Bepipred Linear Epitope Prediction 2.0和B细胞结构抗原肽预测软件ElliPro-Epitope prediction based upon structural protrusion分别预测B细胞线性和结构抗原肽.结果从NCBI数据库获得了27个SARS-CoV-2的蛋白序列,去掉抗原性<0.5和氨基酸数<100的蛋白质后,最终选定9个蛋白进行后续抗原肽预测.最终获得了24个CTL、20个Th细胞、12个B细胞线性表位和16个B细胞结构表位.结论获得的抗原表位可用于后续多表位疫苗的设计,相较于只针对单种蛋白靶点的抗原表位而言,多靶点抗原表位具有更强的免疫原性,这些抗原表位对SARS-CoV-2疫苗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信息学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IgM/IgG、病毒核酸和白细胞介素6的联合检测在2019冠状病毒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4
作者 薛晓婕 陈美周 +1 位作者 张常亮 汪宏良 《微生物与感染》 2020年第4期228-232,共5页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病毒核酸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联合检测在201...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病毒核酸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联合检测在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标准收集了93例确诊病例(51例危重型、18例重型,15例轻型和9例普通型)和20例疑似病例(核酸检测阴性但临床症状和CT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选取110例儿科、妇科、肿瘤、血液和消化等疾病患者并排除COVID-19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SARS-CoV-2IgM/IgG和IL-6。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咽拭子进行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发现,血清IgM、IgG和IL-6在疑似病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75%和0%,在确诊病例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8.9%、95.7%和75.2%(其中危重型分别为100%、100%和100%,重型分别为94.4%、100%和97.9%,轻型分别为100%、93.3%和5%、普通型分别为100%、66.7%和0%)。IL-6和SARS-CoV-2IgM/IgG表达水平的改变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51,χ^2=149.37;P<0.05)。血清IL-6和SARS-CoV-2IgM/IgG的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和治疗COVID-19的监测指标,也可作为SARS-CoV-2核酸检测假阴性的有效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白细胞介素6 核酸 2019冠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临床诊断效能评估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利华 黄菲 +6 位作者 陈祥 熊钻 杨晓玉 李慧 程丰 郭健 龚国富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了解三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及临床诊断效能。方法:采集40例临床诊断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和16例非COVID-19住院患者的咽拭子样本。采用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目的:了解三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效果及临床诊断效能。方法:采集40例临床诊断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和16例非COVID-19住院患者的咽拭子样本。采用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湘公司”)、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硕世公司”)、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基因”)SARS-CoV-2核酸RT-PCR检测试剂盒检测上述样本并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比较一步裂解法和磁珠法、两种不同核酸提取仪(圣湘公司Natch CS S12C全自动核酸提取系统和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NP968-C核酸提取仪)磁珠法提取咽拭子样本中病毒核酸的效果及其RT-PCR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及Kappa值。结果:圣湘公司试剂盒检测SARS-CoV-2核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分别为95.00%、87.50%、95.00%、87.50%和0.825,硕世公司试剂盒分别为90.00%、87.50%、94.74%、77.78%和0.747,华大基因试剂盒分别为82.50%、81.25%、91.67%、65.00%和0.593。一步裂解法和磁珠法提取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和Kappa值分别为95.24%、100.00%、96.43%、0.909,但一步裂解法仅耗时25 min,而磁珠法需180 min。两种不同核酸提取仪磁珠法提取的RNA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总符合率和Kappa值分别为85.00%、100.00%、89.29%和0.764。结论:圣湘公司试剂盒检测SARS-CoV-2核酸效果略优于其他两家公司试剂盒。一步裂解法提取咽拭子样本中总RNA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和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诊断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汪璐芸 陈铿铨 +3 位作者 陈鹏 倪黎 汪道文 蒋建刚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0年第6期458-463,共6页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53例成年COVID-19相关严重ARDS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ECMO组(机械...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相关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53例成年COVID-19相关严重ARDS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将患者分为ECMO组(机械通气联合ECMO治疗,16例)和非ECMO组(机械通气,37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发病后60 d和180 d内病死率及ECMO并发症等。结果:ECMO组60 d内全因病死率为37.50%(6/16),非ECMO组为86.49%(32/37)(风险比为0.196;95%置信区间为0.053~0.721,P=0.014)。10例(62.50%)ECMO成功脱机。180 d全因病死率ECMO组为56.25%(9/16),非ECMO组为89.19%(33/37)(风险比为0.298;95%置信区间为0.130~0.680,P=0.004)。所有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凝血功能障碍(81.3%)。在ECMO治疗期间,高碳酸血症、血小板减少、心肌损伤以及血白介素(IL)-8和IL-10水平升高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结论:ECMO的应用显著降低了COVID-19相关严重ARDS患者的病死率,在180 d的随访中,ECMO救治成功的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残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病毒是引起广州地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主要病因 被引量:3
7
作者 狄飚 何丽娟 +13 位作者 周端华 高阳 吴新伟 杨卫路 王鸣 杜琳 刘宇飞 邱季春 陈小双 陈芳 张玮 鲁恩洁 杨焕明 毕胜利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9-202,共4页
为查找引起广州地区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原体,采集患者漱口液及尸解标本,用组织培养法接种人胚肺细胞、MDCK细胞、Hep-2细胞和鸡胚分离病毒,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IgG抗体,确定分离的病原是SARS的主要病因... 为查找引起广州地区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原体,采集患者漱口液及尸解标本,用组织培养法接种人胚肺细胞、MDCK细胞、Hep-2细胞和鸡胚分离病毒,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IgG抗体,确定分离的病原是SARS的主要病因,再用套式RT-PCR、免疫电镜法鉴定病原。结果用人胚肺、Hep-2细胞在75份漱口液和3例尸解组织中分离出13株病原体,经套式RT-PCR扩增出110bp的特异产物,经测序证实为冠状病毒。制备冠状病毒的抗原,检测30份SARS病人恢复期血,其中26份血清IgG抗体阳性。同时检测30份普通发热病人血清作对照,IgG抗体全部阴性。由此证明,经组织培养分离到的病原体是引起SARS的致病因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序后证实为冠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病毒 广州地区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病毒分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暴露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方法对医院开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检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崔泽林 Sebastian Leptihn +9 位作者 李明月 郭明权 高晶 李擎天 曾令兵 周与华 韦艳霞 郭晓奎 Nigel Temperton 冯婷婷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1年第1期26-36,共11页
评估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暴发期间在医院开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检测的可行性,为最终在医院开展核酸检测提供参考。熟悉暴露分析和关键点控制(exposure ana... 评估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暴发期间在医院开展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检测的可行性,为最终在医院开展核酸检测提供参考。熟悉暴露分析和关键点控制(exposure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EACCP)工作框架的专业人员在基于医院现实条件下,对SARS-CoV-2检测过程中可能的感染暴露风险和途径进行梳理,建立整个检测流程,验证在配备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开展的可行性,并明确降低暴露风险的关键控制点。高风险是在发热门诊标本的采集和灭活处理,中风险是未灭活标本的储运,低风险是灭活标本的储运和检测。优化检验流程能降低检测过程中感染暴露风险,对于高风险的操作,可在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发热门诊或移动采集点等)和相应的安全防护等级下进行操作;EACCP分析方法可用于新发感染性疾病暴发期间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医院 检测 发热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环境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志平 瞿涤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2年第4期239-252,共14页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席卷全球,其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密切接触(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物体导致感染的风险也受到了广泛...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席卷全球,其病原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以及密切接触(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物体导致感染的风险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SARS-CoV-2在环境中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对SARS-CoV-2不同变异毒株的环境稳定性研究发现,在室温和常规湿度条件下,不同毒株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均与病毒滴度有关,低滴度(<104.0TCID50)病毒可在不同材料表面存活1~3 d,高滴度(>105.0TCID50)病毒可存活3~7 d。各种毒株在低温条件下均更加稳定。此外,研究未发现不同毒株对消毒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醇基消毒剂、含氯消毒剂、表面活性剂等均能有效灭活SARS-CoV-2的不同变异株。当面临可能被病毒污染的环境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及时对环境表面进行消毒灭菌,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病毒存活 消毒 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2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所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晴 李树仁 牛绍乾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95-399,共5页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12月发生在中国武汉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2月11日WHO将2019-nCoV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最新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因2019年12月发生在中国武汉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而被发现,并于2020年1月12日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2月11日WHO将2019-nCoV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最新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很可能为2019-nCoV感染细胞的介导受体,且ACE2在肺脏大多表达于Ⅱ型肺泡细胞,Ⅱ型肺泡细胞中ACE2的大量表达可能解释2019-nCoV感染后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目前完成的首例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的病理解剖发现患者肺部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肺透明膜形成,符合ARDS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新型冠状病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Omicron变异株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艺飞 张继明 《微生物与感染》 CAS 2022年第1期2-8,共7页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21年11月26日将首次在南非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列为受关注变种(variant of concern,VOC),并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该变异株存在约50个突变,仅在刺突蛋白区域就...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21年11月26日将首次在南非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B.1.1.529变异株列为受关注变种(variant of concern,VOC),并将其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该变异株存在约50个突变,仅在刺突蛋白区域就有至少30个突变,远远超过其他流行株的突变位点数量。根据对突变位点的分析以及初步实验证实,该毒株可能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以及免疫逃逸能力。Omicron变异株会怎样影响新冠疫情的走向引起了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Omicron变异株的基本特征、检测、致病性、传染性、免疫逃逸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 奥密克戎变异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水凝胶免疫识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pike蛋白的快速纳米检测方法
12
作者 段醒妹 陈小华 帅明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7期71-74,共4页
目的建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Spike(S)蛋白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抗原-抗体免疫识别反应、纳米技术、光敏水凝胶技术,制备同时偶联抗体和光敏剂的纳米粒子溶液,SARS-CoV-2表面的S蛋白可与纳米粒子上的抗体形成... 目的建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Spike(S)蛋白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基于抗原-抗体免疫识别反应、纳米技术、光敏水凝胶技术,制备同时偶联抗体和光敏剂的纳米粒子溶液,SARS-CoV-2表面的S蛋白可与纳米粒子上的抗体形成牢固的非共价结合,去除其余干扰性结合后,在波长为405 nm的蓝光和光引发剂Irgacure 2959的作用下,S蛋白可使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水凝胶溶液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结果制备的检测溶液中,S蛋白抗体质量为50~100 mg,疏基-Irgacure 2959质量为5~10 mg。同时,当GelMA水凝胶溶液的浓度为5%~30%(m/V)时,检测效果较好。结论该方法生产成本低,检测效率高,易于贮存和运输,对设备和操作人员的依赖性低,可用于快速检测SARS-CoV-2表面的S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PIKE蛋白 抗原-抗体免疫识别反应 光敏水凝胶技术 纳米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杀伤(NK)细胞与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娟 周永学 +4 位作者 包晟川 陈婷 李京涛 魏海梁 闫曙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39-843,共5页
自然杀伤(NK)细胞在清除病毒,执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分泌趋化因子以及与其他天然免疫细胞协同作用,被赋予天然免疫调节功能和获得性免疫反应。随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2019冠状病毒病(CO... 自然杀伤(NK)细胞在清除病毒,执行免疫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分泌趋化因子以及与其他天然免疫细胞协同作用,被赋予天然免疫调节功能和获得性免疫反应。随着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研究深入,发现NK细胞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SARS-CoV-2感染会影响NK细胞的分布和效应功能,NK细胞的免疫应答或可影响新冠肺炎患者的预后。本文总结了近年来NK细胞在COVID-19感染中作用的研究现状,并且讨论了以NK细胞作为治疗剂的可能性,以期为防治SARS-CoV-2的免疫损害提供潜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NK)细胞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李娜 何军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09-113,共5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特征是大量炎症、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肺水肿。此病死亡率极高,即使患者存活,急性肺损伤也可能导致肺纤维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机体受到损害时RAS相关分子的活性会发生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特征是大量炎症、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肺水肿。此病死亡率极高,即使患者存活,急性肺损伤也可能导致肺纤维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机体受到损害时RAS相关分子的活性会发生动态变化。早期通过增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去精氨酸缓激肽(DABK)的水平发挥防御作用。后期通过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活性减轻炎症,且适当增加的ACE2活性可能在预防免疫诱导的组织损伤和修复方面起决定性作用。ACE2已被认为是不同病原体的共同靶点,是SARS-CoV-2在内的一些冠状病毒的膜结合受体,与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融合、入侵过程有关。目前ARDS预后不良以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在SARS-CoV-2大流行的背景下,考虑到体液失衡参与了ARDS的发病机制。靶向作用于RAS系统,减少病原体的细胞入侵可能是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SARS-Co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浙江经验 被引量:106
15
作者 徐凯进 蔡洪流 +14 位作者 沈毅弘 倪勤 陈瑜 胡少华 李剑平 王华芬 俞亮 黄河 裘云庆 魏国庆 方强 周建英 盛吉芳 梁廷波 李兰娟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 当前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疫情仍处于胶着状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中心,浙江省COVID-19患者救治中心。疫情一线的专家集智攻关,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COVID-19诊治指南为依据,以抗病毒、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维持微生态平衡的“四抗二平衡”救治策略为核心,总结完善诊治方案,聚焦临床实践的一些具体问题,为COVID-19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推荐以多学科协作诊治个性化治疗提高COVID-19患者救治质量。建议病原学检测、炎症指标监测和肺部影像学动态观察指导临床诊治。痰液的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约10%的急性期患者血液中检测到病毒核酸,50%的患者粪便中检测到病毒核酸,粪便中可分离出活病毒,须警惕粪便是否具有传染性;开展细胞因子等炎症指标监测有助于发现是否出现细胞因子风暴,判断是否需要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通过以“四抗二平衡”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早期抗病毒治疗能减少重症、危重症发生,前期使用阿比多尔联合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显示出一定效果。休克和低氧血症多为细胞因子风暴所致,人工肝血液净化治疗能迅速清除炎症介质,阻断细胞因子风暴,对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提高危重型患者的疗效。重型病例疾病早期可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氧疗过程中,患者氧合指数小于200 mmHg时应及时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采用保守氧疗策略,不推荐常规进行无创通气;机械通气患者应严格执行集束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管理策略;氧合指数大于150 mmHg时,及早减、停镇静剂并撤机拔管。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程长,体温反复升高和血降钙素原水平升高的患者可酌情使用抗菌药物;要关注COVID-19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诊治。COVID-19患者有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减少,推荐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和胃肠道功能评估,以营养支持和补充大剂量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纠正肠道微生态失衡,减少细菌移位和继发感染。COVID-19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应建立动态心理危机干预和处理。提倡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治;优化重型患者护理促进康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病毒清除规律仍不明了,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2周,并定期随访。以上经验和建议在本中心实行,取得较好效果,但COVID-19是一种新的疾病,其诊治方案及策略仍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危重病 综合疗法 多学科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疗指南(第二版) 被引量:48
16
作者 陈志敏 傅君芬 +14 位作者 舒强 汪伟 陈英虎 华春珍 李甫棒 林茹 唐兰芳 汪天林 王颖硕 徐玮泽 杨子浩 叶盛 袁天明 张晨美 张园园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9-146,共8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导致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已引起全球大流行。人群对SARS-CoV-2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但病情相对较轻。与确诊或可疑COVID-19患者接触史或聚集性发病等流行病学证据及临床表现是COVI...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导致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已引起全球大流行。人群对SARS-CoV-2普遍易感,儿童也不例外,但病情相对较轻。与确诊或可疑COVID-19患者接触史或聚集性发病等流行病学证据及临床表现是COVID-19诊断的主要依据。儿童COVID-19多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胸部影像学以间质性肺炎为特征,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及肺炎支原体感染相似,确诊有赖于实时荧光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临床处理强调早识别、早隔离、早诊断及早治疗。轻型和普通型患儿以对症治疗为主;重型和危重型患儿应根据病情给予吸氧、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及体外膜氧合等治疗,严格掌握指征与时机,并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儿童 诊断 治疗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1
17
作者 陈军 刘丹萍 +11 位作者 刘莉 刘萍 徐庆年 夏露 凌云 黄丹 宋树丽 张丹丹 钱志平 李涛 沈银忠 卢洪洲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19,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6至25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30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患者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 目的:初步评价硫酸羟氯喹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普通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6至25日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住院治疗的30例COVID-19普通型患者。患者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硫酸羟氯喹(400 mg,1次/d)治疗,疗程为5 d。比较两组治疗第7天时咽拭子病毒核酸转阴率等指标。研究获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登记注册(NCT04261517)。结果:在治疗过程中,试验组1例患者发展为重型。入组后第7天,试验组中13例(86.7%)和对照组中14例(93.3%)患者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P>0.05)。在2周的访视期内,所有受试者的咽拭子核酸检测均转为阴性,其中试验组咽拭子核酸转阴时间为入院后第4(1,9)天,对照组为第2(1,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7,P>0.05)。试验组在入院后第1(0,2)天体温恢复正常,对照组在入院后第1(0,3)天体温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试验组5例(33.3%)和对照组7例(46.7%)患者均在入院3 d后的复查中出现了进展,所有患者在随后的复查中均提示病灶好转。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26.7%)和3例(20.0%)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腹泻和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COVID-19普通型患者预后较好,以病毒转阴率、重症化率为主要终点的研究难以对药物的疗效进行判断。开展后续的研究需要确定更合适的人群和终点事件,并充分考虑样本量等试验的可行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羟氯喹 治疗结果 安全性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注射α-干扰素治疗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循证快速评估 被引量:33
18
作者 陈岷 童荣生 +8 位作者 边原 舒永全 杨勇 杜姗 李文渊 刘心霞 闫峻峰 龙恩武 何林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3-488,共6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基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中抗病毒治疗方法进行快速系统评价,进而探索皮下注射α-干扰素用于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临床可能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目的该研究旨在基于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中抗病毒治疗方法进行快速系统评价,进而探索皮下注射α-干扰素用于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的临床可能性。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中国生物医文献数据库(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此外,检索WHO以及美国和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对国家发布的相关诊疗方案进行检索,同时把已发表文献的相关参考文献等作为辅助。按照循证药学的方法进行证据评价和数据提取。结果经检索获得1502篇文章,最终纳入11项研究。结果提示:①皮下注射α-干扰素的早期使用,尽可能在确诊冠状病毒感染后48 h使用,随着用药时间与确诊时间的延长,有效率降低,因此尽可能早治疗。②干扰素的各种类型之间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皮下注射α-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使用在个别研究中证实有效,但需要警惕其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为可耐受的血红蛋白下降,转氨酶升高,淀粉酶升高,但多数不影响治疗。结论皮下注射α-干扰素可以作为一种试验性疗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尤其是新发感染者)的抗病毒治疗,并应该为此尽快开展随机对照试验和真实世界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α-干扰素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干扰素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皮下注射 病毒治疗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合并焦虑和抑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鑫 代甜 +13 位作者 王虹 石军年 袁薇 栗静 陈利军 张天明 张珊珊 孔焱 岳宁 时慧 何玉苹 胡惠芳 柳芙蓉 杨彩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分析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干预以改善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20年1月31日至2月22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发热隔离病房收治的COVID-19疑似患者7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目的:分析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干预以改善临床预后。方法:收集2020年1月31日至2月22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发热隔离病房收治的COVID-19疑似患者7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测患者焦虑情况,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测患者抑郁情况,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VID-19疑似患者出现焦虑或抑郁的危险因素。结果: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更易伴发焦虑(OR=3.206,95%CI:1.073~9.583,P<0.05)和抑郁情绪(OR=9.111,95%CI:2.143~38.729,P<0.01);患者存在已知疫区及疫区人员接触史更容易伴发抑郁情绪(OR=3.267,95%CI:1.082~9.597,P<0.05)。结论:在COVID-19疑似患者隔离治疗期间,对于存在已知疫区及疫区人员接触史的女性患者应该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提早给予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焦虑 抑郁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六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骆嵩 杨丽娟 +2 位作者 王春 刘传苗 李殿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7-231,共5页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25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应急病区接受治疗的6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3例采用托珠...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重型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至2月25日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应急病区接受治疗的6例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3例采用托珠单抗治疗)。观察血浆置换和托珠单抗治疗对患者体内过度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3例患者C反应蛋白和IL-6水平下降明显,淋巴细胞和凝血酶原时间均有改善;托珠单抗治疗后,3例患者炎症水平未见明显下降,淋巴细胞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也无明显改善。结论:COVID-19重型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而托珠单抗治疗患者炎症因子下降不明显。因此对于炎症反应强烈的COVID-19重型患者,血浆置换可能是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危重病 血浆置换 托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