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口服伏立康唑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治疗效果
1
作者 倪雅静 聂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经电子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口服伏立康唑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52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口服伏... 目的:分析经电子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口服伏立康唑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52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口服伏立康唑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伏立康唑)与观察组(电子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咳嗽咳痰改善时间、发热改善时间、肺部湿啰音改善时间、CRP、ESR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治疗期间,经电子支气管镜局部灌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口服伏立康唑有助于患者影像学表现改善及临床症状及早减轻,改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伏立康唑 电子支气管镜局部灌注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患者寒颤、恶心、呼吸困难1例
2
作者 刘丽娜 张凤琴 刘渊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9期155-158,共4页
两性霉素B类药物是多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主要用于真菌感染的治疗,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真菌感染治疗首选药物,但两性霉素B制剂具有明显肾毒性,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较多。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是两性霉素B与胆固醇酰... 两性霉素B类药物是多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主要用于真菌感染的治疗,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真菌感染治疗首选药物,但两性霉素B制剂具有明显肾毒性,临床使用中不良反应较多。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是两性霉素B与胆固醇酰硫酸酯钠形成的胶体分散体,因胆固醇酰硫酸酯钠可抑制两性霉素B与人体细胞膜中胆固醇的结合,从而降低与肾小管细胞膜上胆固醇的结合率,降低肾毒性,其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较平稳,连续给药时血药浓度波动小,便于临床控制剂量^([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药品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治疗真菌感染的应用进展
3
作者 肖琦琦(综述) 于闵 +3 位作者 罗建蓉 彭江丽 姚晓蝶 陈永刚(审校) 《云南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80-83,共4页
真菌感染的病例逐年增加,死亡率居高不下,两性霉素B因其抗真菌谱广、活性强的优点被列为治疗真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其毒副作用也较为明显,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是新型制剂的代表药物,本文对其结构特点、治疗不同真菌感染... 真菌感染的病例逐年增加,死亡率居高不下,两性霉素B因其抗真菌谱广、活性强的优点被列为治疗真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其毒副作用也较为明显,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是新型制剂的代表药物,本文对其结构特点、治疗不同真菌感染的效果以及副作用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致严重寒战伴高热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胡佳雯 谢先泽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5期53-54,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41岁,体重58 kg,因“反复高热3月有余,反复皮疹,肝脏、脾脏多发结节样异常信号”,于2021年10月7日入我院血液内科。既往体质可,自述7年前曾有脾大、血小板减少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7℃... 1病历摘要患者女,41岁,体重58 kg,因“反复高热3月有余,反复皮疹,肝脏、脾脏多发结节样异常信号”,于2021年10月7日入我院血液内科。既往体质可,自述7年前曾有脾大、血小板减少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7℃,脉搏104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120/76 mm Hg。血常规:WBC 1.3×10^(9)/L,RBC 2.10×10^(12)/L,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血红蛋白64 g/L,平均红细胞体积89.0 fL,PLT 31×10^(9)/L,超敏C反应蛋白13.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不良反应 寒战 高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作者 曹易耕 陈兵 +12 位作者 史鹏程 杨继龙 何祎 魏嘉璘 庞爱明 杨栋林 马巧玲 张荣莉 翟卫华 陈欣 冯四洲 韩明哲 姜尔烈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3-448,共6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在2021年4—8月间接受ABCD治疗的106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结局以及ABCD相关不良反应... 目的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在2021年4—8月间接受ABCD治疗的106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结局以及ABCD相关不良反应指标。结果106例患者中,ABCD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液反应,包括寒颤(60.4%)、发热(54.7%)和畏寒(11.3%)。不良反应多为1~2级。106例患者的ABCD挽救治疗有效率为85.8%(91例,95%CI:77.7%~91.9%)。其中,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有效率为92.6%(25/27,95%CI:75.7%~99.1%),包括毛霉病(9例)、肺曲霉病(5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5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3例)、肺念珠菌病(2例)患者治疗均有效,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中的1例治疗有效。7例既往接受过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挽救治疗均有效。此外,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6周内均为生存状态。结论ABCD治疗IFD安全可耐受,肾毒性较低,用于既往抗真菌治疗不耐受或无效患者仍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治疗早产儿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过程和药学监护
6
作者 赵迎春 刘海港 《右江医学》 2025年第3期280-283,共4页
真菌感染是早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和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婴儿。其中假丝酵母菌是特别重要的医院获得性病原体[1],新生儿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总... 真菌感染是早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和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婴儿。其中假丝酵母菌是特别重要的医院获得性病原体[1],新生儿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总体发病率为(5~10)/100000[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发病率为0.5%~2%,发病率取决于研究队列的平均胎龄和出生体重,其中ELBW早产儿的感染风险最高,发病率为5%~1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儿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 假丝酵母菌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病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俊 金松 +11 位作者 吴小津 苗瞄 唐晓文 何雪峰 仇惠英 韩悦 王荧 李渭阳 李彩霞 薛胜利 马骁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48-852,共5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30例2021年6月至2021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ABCD经验治疗和... 目的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30例2021年6月至2021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ABCD经验治疗和诊断驱动治疗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次要研究终点包括治疗有效率、发热持续时间和ABCD治疗完成率。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24例(80.0%)完成了ABCD治疗。不良反应多为1~2级,其中输液反应(24/30,80.0%)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0.0%(24/30)。全部患者中,24例(80.0%)发热持续时间为1 d。结论ABCD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经验治疗 诊断驱动治疗
原文传递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用药指导原则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东陆 马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03-308,共6页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是两性霉素B的含脂制剂,经过结构修饰后显著降低传统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提升临床有效用药剂量,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抗真菌药物的规范化用药至关重要,本指导原则旨在为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在临床的...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是两性霉素B的含脂制剂,经过结构修饰后显著降低传统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提升临床有效用药剂量,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抗真菌药物的规范化用药至关重要,本指导原则旨在为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在临床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指导原则
原文传递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致药物热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丁元 应颖秋 +2 位作者 程秦 杜毅鹏 沈宁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3年第11期29-32,共4页
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治疗毛霉菌感染过程中出现发热,临床药师进行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后考虑为使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引起的药物热,建议停用可疑药品。医师采纳临床药师意见,患者停用相关药物后体温降至正... 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治疗毛霉菌感染过程中出现发热,临床药师进行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后考虑为使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引起的药物热,建议停用可疑药品。医师采纳临床药师意见,患者停用相关药物后体温降至正常。临床药师协助医师及时识别和处理药物热,避免严重药源性损害的发生,为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病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热
原文传递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钠复合物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彩霞 范运涛 +1 位作者 滑明丽 修宪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4年第7期666-668,共3页
两性霉素B因其强大而广谱的抗真菌效果成为抗真菌治疗的金标准。由于两性霉素B的水溶性有限,最早上市的静脉给药制剂采用去氧胆酸钠增溶(即普通两性霉素B,简称AmB)。在临床上,AmB的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肾毒性,限制了它在真菌感... 两性霉素B因其强大而广谱的抗真菌效果成为抗真菌治疗的金标准。由于两性霉素B的水溶性有限,最早上市的静脉给药制剂采用去氧胆酸钠增溶(即普通两性霉素B,简称AmB)。在临床上,AmB的严重不良反应,尤其是肾毒性,限制了它在真菌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临床研究 复合物 硫酸 胆固醇 抗真菌治疗 严重不良反应 去氧胆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酰硫酸钠治疗30例深部真菌感染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吴菊芳 张婴元 +3 位作者 汪复 廖万清 吴绍熙 郭宁如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2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 :评价进口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酰硫酸钠 (ABCD)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本药 (成人每日 2 .5~ 3.5mg/kg)非对照开放试验治疗下呼吸道真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败血症等深部真菌感染 30例。其中隐球菌性脑膜炎... 目的 :评价进口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酰硫酸钠 (ABCD)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本药 (成人每日 2 .5~ 3.5mg/kg)非对照开放试验治疗下呼吸道真菌感染、隐球菌脑膜炎、败血症等深部真菌感染 30例。其中隐球菌性脑膜炎及肺炎的部分患者联合应用氟胞嘧啶。结果∶痊愈 15例、显效 14例、无效 1例 ,有效率 96 .7%、痊愈率 5 0 % ,真菌培养阴转率 96 .8% ,涂片阴转率 93.5 %。作安全性评价的 34例中 ,出现不良反应者 2 4例、33例次 ,实验室异常者 18例、2 3例次 ,2例因不良反应中止治疗。结论∶注射用ABCD治疗念珠菌属、隐球菌属等真菌性下呼吸道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深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并非少见 ,但多数程度较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 深部真菌感染 疗效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脂质体两性霉素B中胆固醇酰硫酸钠含量
12
作者 林玲 李子熊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253-255,共3页
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脂质体两性霉素B中胆固醇酰硫酸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LichrosorbC8柱,用0.01mol/L醋酸铵(pH5.0±0.1)-乙腈(32∶6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胆固醇酰硫酸... 本文采用HPLC法测定脂质体两性霉素B中胆固醇酰硫酸钠的含量,色谱条件为:LichrosorbC8柱,用0.01mol/L醋酸铵(pH5.0±0.1)-乙腈(32∶6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nm,胆固醇酰硫酸钠在25~4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9%,RSD=0.98%(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胆固醇硫酸 胆质体 两性霉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聚乙二醇修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制备及药动学
13
作者 修宪 冯彩霞 +4 位作者 白晶 陈东健 赵伟 李晨晓 张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1-374,共4页
目的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及胆固醇-聚乙二醇(PEG)修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并对其包封率和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及胆固醇-PEG修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采用Ultrafr... 目的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及胆固醇-聚乙二醇(PEG)修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并对其包封率和药动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及胆固醇-PEG修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采用Ultrafree-CL离心超滤管分离游离两性霉素B(F-AMB)与复合两性霉素B(L-AMB)检测包封率,用Wistar大鼠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平均粒径为(115±20)nm;包封率大于99.9%;大鼠静脉注射,胆固醇-PEG修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ρ_(max)和AUC明显提高。结论采用薄膜蒸发法制备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具有较高包封率,胆固醇-PEG修饰的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物能够延长体内循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胆固醇-聚乙二醇 脂质复合物 药动学
原文传递
1例鼻-眶-脑型毛霉菌病患者的药学监护
14
作者 吴瑕 赵银龙 +1 位作者 张志清 董维冲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33-1538,共6页
目的 为鼻-眶-脑型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诊疗和药学监护提供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ROC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治疗指南及药物可及性、经济性等实际情况,协助医生制定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泊沙康唑的抗真菌治疗... 目的 为鼻-眶-脑型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诊疗和药学监护提供思路。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ROCM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合相关治疗指南及药物可及性、经济性等实际情况,协助医生制定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联合泊沙康唑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并监测临床疗效、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根据外周血和脑脊液检查结果,临床药师建议给予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鞘内注射、滴鼻、滴眼以提高感染灶局部药物浓度,并协助医生确定给药剂量及药液配制方法;针对泊沙康唑血药谷浓度不达标的问题,临床药师建议将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更换为泊沙康唑肠溶片,并对患者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个体化用药指导及出院长期随访。结果 医生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准予带药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和剂型、开展用药监护和TDM等药学服务手段,为ROCM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助于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眶-脑型毛霉菌病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泊沙康唑 治疗药物监测 临床药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肺隐球菌病病人的治疗用药分析与监护
15
作者 张艳丽 皇荣 +1 位作者 李伟 马明旋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536-2540,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合并肺隐球菌病病人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22年4月收治的1例CLL合并肺隐球菌病病人的治疗方案调整和药学服务。结果在经验性抗细菌治疗效果欠佳后,给予伏...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合并肺隐球菌病病人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总结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22年4月收治的1例CLL合并肺隐球菌病病人的治疗方案调整和药学服务。结果在经验性抗细菌治疗效果欠佳后,给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完善检查后,根据病人血清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阳性结合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为肺隐球菌病。在感染加重,发生伏立康唑相关不良反应后,将抗感染方案调整为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联合氟胞嘧啶(氟胞嘧啶无货时用氟康唑代替)。临床药师对病人进行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对其发生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提出处理建议。最终病人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临床药师协助医师优化用药方案,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用药安全性,在CLL合并肺隐球菌病病人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隐球菌病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纳米材料CFW-CHSc构建纳米给药系统治疗隐球菌感染性肺炎
16
作者 杨雪松 盛琪 +3 位作者 沈婷 王海燕 丁辰 赛思翔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53-458,共6页
目的构建纳米靶向真菌给药系统以提高脂质体在隐球菌感染的肺炎中的药效。方法采用注射法将钙荧光白-胆固醇琥珀酸单酯(CFW-CHSc)制备成载有两性霉素B的靶向脂质体(CFW-CHSc-Amphotericin B-liposome)。考察CFW-CHSc-AmB-liposome的粒... 目的构建纳米靶向真菌给药系统以提高脂质体在隐球菌感染的肺炎中的药效。方法采用注射法将钙荧光白-胆固醇琥珀酸单酯(CFW-CHSc)制备成载有两性霉素B的靶向脂质体(CFW-CHSc-Amphotericin B-liposome)。考察CFW-CHSc-AmB-liposome的粒径、ζ电位等。用最小抑菌浓度(MIC)表征CFW-CHSc-AmB-liposome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使用共聚焦显微镜表征隐球菌摄取载有香豆素6纳米粒(CFW-CHSc-C6-liposome)的效率。用经鼻饲感染的小鼠隐球菌肺炎模型评价CFW-CHSc-AmB-liposome的药效。结果CFW-CHSc-AmB-liposome呈均匀球型,大小均一,具有良好分散性,并对两性霉素B实现了较高的包载。经CFW-CHSc修饰的脂质体可以提高纳米粒在隐球菌细胞中的递送效率。CFW-CHSc-AmB-liposome在体内外抗隐球菌药效评价中均优于AmB-liposome。结论经靶向材料CFW-CHSc修饰的脂质体较普通传统脂质体有更高的药物递送效率及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 脂质体 两性霉素b 钙荧光白-胆固醇琥珀酸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途径联合成功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M1型合并鼻-眶-脑型毛霉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于芹 吴水燕 +4 位作者 周密 黄莉莉 张兹镇 李莺 柏振江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684-688,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M1型(AML-M1)合并鼻-眶-脑型毛霉病的临床特征、诊治经过和预后,探讨多部位取样检测及多种途径给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份收治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例儿童AML-M1合并鼻-眶-...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M1型(AML-M1)合并鼻-眶-脑型毛霉病的临床特征、诊治经过和预后,探讨多部位取样检测及多种途径给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份收治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例儿童AML-M1合并鼻-眶-脑型毛霉病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男,13岁3个月,确诊AML-M1型,诱导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出现反复发热、咳嗽、鼻塞、口角歪斜和神志淡漠。影像学检查提示颅内多发低密度影,双侧鼻旁窦窦腔内可见高密度影,鼻咽顶后壁软组织明显增厚,鼻咽腔变窄。鼻咽镜检查提示鼻咽顶部大块肿物,堵塞后鼻孔及鼻咽部。脑脊液、血液和痰液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均检出微小根毛霉。静脉应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联合口服泊沙康唑混悬液,同时局部给予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雾化、鼻腔冲洗及鞘内注射ABCD抗真菌治疗。原发病AML-M1行地西他滨+HAG(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方案。经全身及局部多途径给药抗真菌治疗,患儿转入我院14 d后,精神状态好转,热峰下降,复查血液、痰液和脑脊液mNGS检查均提示阴性。治疗37 d后患儿鼻塞症状明显减轻,颅内病灶部分钙化,低密度影较前减少。结论微小根毛霉亲血管生长,侵袭性强,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尽早行多部位感染病原mNGS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全身及局部多途径应用抗真菌药物有利于遏制病情发展,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M1型 微小根毛霉 二代测序 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