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性捕收剂LDS浮选石英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7
1
作者 何东升 刘星 +3 位作者 代江 邹泽 秦芳 余洪 《矿产保护与利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0,共4页
以两性表面活性剂LDS为捕收剂,考察了其对石英的浮选性能;通过接触角测量、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和芘荧光光谱分析,探讨了LDS与石英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 H为4.0~4.5,LDS用量为90 mg/L时,石英回收率达97.5%。综合接触角测量、... 以两性表面活性剂LDS为捕收剂,考察了其对石英的浮选性能;通过接触角测量、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和芘荧光光谱分析,探讨了LDS与石英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 H为4.0~4.5,LDS用量为90 mg/L时,石英回收率达97.5%。综合接触角测量、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和芘荧光光谱分析结果,在酸性条件下,LDS与石英间发生以范德华力为主的物理吸附;LDS浓度超过60 mg/L时,可能在石英表面形成双层吸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两性捕收剂 浮选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两性捕收剂的制备及其浮选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婕 罗惠华 +2 位作者 饶欢欢 李成秀 陈炳炎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68-73,共6页
为研究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以十二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一种两性捕收剂SB-116,并用于四川清平中低品位磷矿浮选试验.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药剂合成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浮选试验分析合成药剂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反... 为研究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以十二胺和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合成一种两性捕收剂SB-116,并用于四川清平中低品位磷矿浮选试验.考察了物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药剂合成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浮选试验分析合成药剂的浮选性能.结果表明:反应物的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反应产物的浮选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最佳的合成条件为十二胺和丙烯酸甲酯的摩尔比1∶1.6、反应时间45 min、反应温度68℃.合成药剂与原料的红外光谱分析证明十二胺和丙烯酸甲酯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十二烷基丙氨酸甲酯.单一反浮选、双反浮选以及正反浮选三种工艺流程的对比说明两性捕收剂SB-116在正反浮选中可以得到理想的选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捕收剂 合成 SB-116 磷矿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捕收剂对水锌矿的浮选试验 被引量:3
3
作者 朱建光 周林玲 《湖南有色金属》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7-20,8,共5页
本文用 R 系列两性捕收剂对水锌矿、石英、方解石进行了单矿物和混合矿浮选试验,混合矿的浮选分离取得较好结果,并用ζ-电位测定、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 R-12与水锌矿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两性捕收剂 水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类两性捕收剂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晖 钟宏中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9-25,共7页
在探讨羧酸类两性捕收剂选择性需要强化的基础上,对合成的三种新型酯类两性捕收剂的特点、捕收性能、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酯类两性捕收剂分子在溶液中不解离,碱性溶液中羰基氧原子和OH-之间的氢键键合是其特点。酯类两... 在探讨羧酸类两性捕收剂选择性需要强化的基础上,对合成的三种新型酯类两性捕收剂的特点、捕收性能、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酯类两性捕收剂分子在溶液中不解离,碱性溶液中羰基氧原子和OH-之间的氢键键合是其特点。酯类两性捕收剂对硅酸盐矿物保持较强捕收能力,其吸附作用机理为静电吸附,氢键键合以及两种形式共存的螯合作用,文中给出了吸附作用模型,这一模型是对两性捕收剂静电吸附模型的发展。用酯类两性捕收剂浮选分离含硅萤石及赤铁矿人工混合矿,获得较好结果,表明酯类两性捕收剂是羧酸类两性捕收剂选择性强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 两性捕收剂 酯类捕收剂 选矿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捕收剂用于四川清平磷矿的正反浮选试验 被引量:2
5
作者 罗惠华 杨婕 +4 位作者 饶欢欢 李成秀 陈炳炎 刘连坤 朱道鹏 《矿山工程》 2016年第1期36-42,共7页
为了解决四川清平磷矿因含高倍半氧化物而难以富集的问题,采用两性捕收剂SB-116对四川清平磷矿进行了正反浮选试验研究。在原矿品位为22.06%,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91.6%的条件下,采用正反浮选工艺即正浮选一粗联合反浮选一粗一扫中... 为了解决四川清平磷矿因含高倍半氧化物而难以富集的问题,采用两性捕收剂SB-116对四川清平磷矿进行了正反浮选试验研究。在原矿品位为22.06%,磨矿细度为?0.074 mm含量91.6%的条件下,采用正反浮选工艺即正浮选一粗联合反浮选一粗一扫中矿顺序返回,正浮选碳酸钠用量为7.0 kg/t,水玻璃用量为1.5 kg/t,捕收剂MXO-135用量为1.2 kg/t,浮选温度为22℃,反浮选为一次粗选一次扫选,粗选硫酸用量为15 kg/t,抑制剂LMX-1用量为0.6 kg/t,两性捕收剂SB-116用量为0.25 kg/t,扫选LMX-1用量为0.3 kg/t,可以得到精矿品位P2O529.81%,产率63.26%,回收率85.49%的选矿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捕收剂 磷矿 正反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新型两性捕收剂合成及性能推测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强 王淀佐 《江西有色金属》 1992年第2期88-92,共5页
本文报道了三类新型两性捕收剂α—氨基烃基膦酸、β—氨基烃基膦酸、亚磷酸单β—氨基乙酯的实验室合成方法,其中β—氨基烃基膦酸合成采用了我们提出的新方法。用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的基团电负性方法和量子化学CNDO/2方法对这些药剂的... 本文报道了三类新型两性捕收剂α—氨基烃基膦酸、β—氨基烃基膦酸、亚磷酸单β—氨基乙酯的实验室合成方法,其中β—氨基烃基膦酸合成采用了我们提出的新方法。用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的基团电负性方法和量子化学CNDO/2方法对这些药剂的性能作了推测,指出:这几种药剂适合作盐类矿物和金属氧化矿的捕收剂,并将以螯合作用的方式与矿物表面金属配位,选择性好,β—氨基烃基膦酸的选择性优于α—氨基烃基膦酸。这些推测均为实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两性捕收剂 氧化矿 盐类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捕收剂对菱锌矿的浮选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夏鹏飞 周伟 朱建光 《湖南有色金属》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6-21,共6页
本文用 R-12、R-14、R-16三种两性捕收剂对菱锌矿、石英、方解石做了单矿物浮选试验和人工混合矿分离试验;并用测定ζ-电位、红外光谱等方法研究了 R-12浮选菱锌矿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两性捕收剂 菱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两性捕收剂的制备及其对磷矿的浮选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杰 聂光华 李嘉欣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1年第6期124-130,共7页
近年来,氨基酸型两性捕收剂在磷矿选矿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分选效果。以丙烯酸甲酯法制备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钠(C12Giy),并采用响应面法构建回归模型和响应面曲线分析对其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浮选磷精矿... 近年来,氨基酸型两性捕收剂在磷矿选矿过程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分选效果。以丙烯酸甲酯法制备N-十二烷基-β-氨基丙酸钠(C12Giy),并采用响应面法构建回归模型和响应面曲线分析对其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浮选磷精矿回收率的影响最显著,而反应时间对磷精矿品位的影响最显著,反应时间与反应温度的交互作用对磷精矿回收率与品位的影响最显著。通过Design Expert软件分析可知,两性捕收剂C12Giy性能最优的合成条件为:十二胺与丙烯酸甲酯的物料质量配比为1GA6FA1.5,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为70℃。在该条件下合成的C12Giy用作浮选捕收剂时,磷精矿的品位与回收率分别达到28.78%与64.04%,理论综合效率值与实际综合效率值分别为5.74%与5.49%,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两性捕收剂 合成工艺 响应面法 交互作用 磷矿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捕收剂在硅石和赤铁矿表面上的吸附机理 被引量:2
9
作者 F·H·A·埃尔米达里 李长根 雨田 《国外金属矿选矿》 2009年第Z1期38-40,59,共4页
硅石是铁矿石中的主要脉石矿物。经常应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从铁矿石中浮选出硅石。在本研究中应用两性捕收剂浮选硅石。研究了这种捕收剂在硅石和赤铁矿纯矿物表面上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捕收剂在矿物表面上的吸附主要决定于溶液的pH... 硅石是铁矿石中的主要脉石矿物。经常应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从铁矿石中浮选出硅石。在本研究中应用两性捕收剂浮选硅石。研究了这种捕收剂在硅石和赤铁矿纯矿物表面上的吸附。试验结果表明,捕收剂在矿物表面上的吸附主要决定于溶液的pH。在酸性pH范围内捕收剂优先在矿物表面上吸附。捕收剂与矿物表面作用机理带有静电作用性质。Ze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当矿物表面和捕收剂带有相反电荷时,通过它们之间的静电作用,捕收剂吸附在矿物表面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铁矿 硅石 两性捕收剂 吸附 静电作用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两性捕收剂从磷酸盐矿石中浮选白云石时某些操作参数的统计方面的显著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A.M.埃尔马赫帝 李长根 林森 《国外金属矿选矿》 2008年第8期38-42,44,共6页
在从磷酸盐矿石中脱除白云石的浮选中对两性捕收剂进行了试验。应用统计设计试验考查了一些操作参数及其对白云石浮选影响的显著性。所研究的操作参数有叶轮转速、捕收剂用量和pH值。试验结果分析表明,pH是影响白云石浮选最显著的参数。... 在从磷酸盐矿石中脱除白云石的浮选中对两性捕收剂进行了试验。应用统计设计试验考查了一些操作参数及其对白云石浮选影响的显著性。所研究的操作参数有叶轮转速、捕收剂用量和pH值。试验结果分析表明,pH是影响白云石浮选最显著的参数。在pH 12,捕收剂用量为2.5 kg/t和叶轮转速为1000 r/min时,获得的精矿MgO含量为0.53%,P2O5含量为31%,P2O5回收率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浮选 脱除白云石 两性捕收剂 统计优化 磷酸盐矿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浮选捕收剂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建利 肖国光 +2 位作者 黄光耀 余侃萍 曾娟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12年第1期13-16,60,共5页
介绍了两性浮选捕收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重点对两性浮选捕收剂的合成、应用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两性浮选捕收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两性捕收剂 氨基酸 合成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两性螯合捕收剂DJW-2捕收石英的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玉梅 朱一民 +1 位作者 贾静文 李艳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121,共3页
两性螯合捕收剂DJW-2是东北大学为改善磁选铁精矿反浮选脱硅效果而研制的新型捕收剂,为了解其捕收石英的性能,以石英纯矿物为浮选对象,进行了DJW-2用量、适宜的矿浆p H值、活化剂Ca Cl2用量、适宜的浮选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 H=9,... 两性螯合捕收剂DJW-2是东北大学为改善磁选铁精矿反浮选脱硅效果而研制的新型捕收剂,为了解其捕收石英的性能,以石英纯矿物为浮选对象,进行了DJW-2用量、适宜的矿浆p H值、活化剂Ca Cl2用量、适宜的浮选温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 H=9,DJW-2用量为750 mg/L,浮选温度为38-18℃情况下均可取得90%以上的回收率。进一步的Zeta电位检测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DJW-2在石英表面以氢键吸附和化学吸附为主。因此,DJW-2是磁选精矿反浮选脱硅的高效、低耗、强适应性捕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螯合捕收剂 石英 捕收性能 浮选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效两性铁矿石浮选药剂的研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玉花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411-412,418,共3页
介绍了MC系列新型高效两性铁矿石浮选药剂的合成工艺条件,产品质量标准.经实验室试验证明:该浮选药剂生产工艺较为简单,可操作性强,产品质量稳定,浮选性能优异,且无毒,无污染,耐温性较好.在我国各类铁矿石选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 铁矿石 MC两性捕收剂 正浮选 反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新型捕收剂DA-1反浮选齐大山选厂混磁精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邹春林 张范春 +3 位作者 朱一民 任建蕾 李艳军 韩跃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65,共3页
采用东北大学新合成的两性捕收剂DA-1,对鞍钢齐大山选矿厂混磁精矿进行了反浮选条件试验,确定的适宜的粗选作业条件为浮选温度20℃,矿浆pH=11.5,捕收剂DA-1用量600 g/t,抑制剂糊化淀粉用量为600 g/t;在适宜的工艺技术条件下,采用1粗2扫... 采用东北大学新合成的两性捕收剂DA-1,对鞍钢齐大山选矿厂混磁精矿进行了反浮选条件试验,确定的适宜的粗选作业条件为浮选温度20℃,矿浆pH=11.5,捕收剂DA-1用量600 g/t,抑制剂糊化淀粉用量为600 g/t;在适宜的工艺技术条件下,采用1粗2扫、中矿顺序返回的闭路流程处理铁品位为42.92%的混磁精矿,获得了铁品位为67.31%,回收率为87.90%的精矿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捕收剂 DA-1 反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大山选矿厂混磁精矿DA-1捕收剂浮选试验
15
作者 邹春林 张范春 +3 位作者 朱一民 任建蕾 李艳军 韩跃新 《现代矿业》 CAS 2012年第1期93-95,共3页
针对齐大山选矿厂混磁精矿进行了浮选条件试验,确定了适宜的药剂制度:浮选温度为20℃,矿浆pH值为11.5,捕收剂DA-1用量为600 g/t,抑制剂淀粉用量为600 g/t。在适宜药剂制度条件下,进行了开路试验和一次粗选、两次扫选的闭路试验。经过闭... 针对齐大山选矿厂混磁精矿进行了浮选条件试验,确定了适宜的药剂制度:浮选温度为20℃,矿浆pH值为11.5,捕收剂DA-1用量为600 g/t,抑制剂淀粉用量为600 g/t。在适宜药剂制度条件下,进行了开路试验和一次粗选、两次扫选的闭路试验。经过闭路试验,获得了精矿品位为67.31%,精矿回收率为87.90%的铁精矿,尾矿品位为11.81%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捕收剂 混磁精矿 反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捕收剂DTA-2在高铝铁矿石提铁降铝反浮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婧 朱一民 +2 位作者 张淑敏 李艳军 韩跃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86,共6页
针对现阶段高铝铁矿石选别后铁精矿中含铝过高的问题,东北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效的两性螯合捕收剂DTA-2,以某悬浮焙烧后磁选铁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提铁降铝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自然pH条件下,以DTA-2为捕收剂,淀粉为抑制剂,... 针对现阶段高铝铁矿石选别后铁精矿中含铝过高的问题,东北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高效的两性螯合捕收剂DTA-2,以某悬浮焙烧后磁选铁精矿为研究对象,进行提铁降铝反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自然pH条件下,以DTA-2为捕收剂,淀粉为抑制剂,经1粗1精1扫反浮选流程试验,可以获得精矿TFe品位66.80%、Al2O3品位3.26%的指标。对浮选精矿产品进行分析发现:褐铁矿内部结构相对松散,其中包裹脉石矿物较多;粒度较大氧化铁颗粒周围黏连微粒(多小于1μm)以氧化铝为主的脉石矿物,微细粒的铁氧化物和以氧化铝为主的脉石矿物集合成磁性聚合体,造成精矿含杂;粒度较粗的氧化铝矿物颗粒内部有微粒(小于1μm)弥散状氧化铁颗粒,磁选精矿中石英、高岭石、云母、长石矿物与氧化铁矿物连生或微粒单体夹带进入浮选精矿造成精矿杂质含量较高。通过浮选的方法解决了悬浮焙烧后磁选铁精矿含铝过高的实际问题。试验结果对高铝铁矿石的提铁降铝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铁降铝 两性螯合捕收剂DTA-2 反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锂辉石捕收剂DRQ-3的浮选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瑞琦 朱一民 +2 位作者 韩旭倩 张猛 李艳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1,共5页
采用实验室合成的新型两性螯合捕收剂DRQ-3对锂辉石进行浮选试验,同时借助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检测手段对DRQ-3与锂辉石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26℃)、矿浆自然pH值(pH=8.5)、DRQ-3用量为50 mg/L的试验条件下,锂辉石... 采用实验室合成的新型两性螯合捕收剂DRQ-3对锂辉石进行浮选试验,同时借助红外光谱和Zeta电位检测手段对DRQ-3与锂辉石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26℃)、矿浆自然pH值(pH=8.5)、DRQ-3用量为50 mg/L的试验条件下,锂辉石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4.50%,DRQ-3对锂辉石显示出很强的捕收能力。动电位和红外光谱检测结果表明,锂辉石与DRQ-3不会发生静电吸附,捕收剂DRQ-3与锂辉石之间存在化学吸附,由锂辉石晶体结构推断主要是Al3+与DRQ-3中的活性基团OH-发生离子键合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螯合捕收剂 锂辉石 浮选性能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萤石浮选新技术——近三年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一民 《有色矿冶》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3-28,共6页
本文叙述近三年,浮选柱在萤石浮选中的应用,浮选两性捕收剂的应用、新工艺的应用,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萤石 浮选 浮选柱 两性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铁质深度氧化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正华 曾惠明 +1 位作者 董艳红 陈代雄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14年第2期12-14,48,共4页
基于对某高铁质深度氧化铅锌矿矿石性质特点的了解,先依次浮选硫化铅、硫化锌,然后在不脱泥的情况下,采用两性捕收剂HN13,应用硫化-两性捕收剂浮选法浮选氧化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实现了氧化锌的浮选回收。
关键词 氧化铅锌矿 两性捕收剂 不脱泥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某多金属氧化铅锌矿高效回收选矿工艺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锦鹏 宋凯伟 +3 位作者 申培伦 李健民 刘瑞增 刘殿文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12-617,共6页
对滇东某多金属氧化铅锌矿采用先铅后锌的工艺浮选,浮选流程均为两粗一精一扫.结果表明,矿石中有价元素为铅、锌、银,铅主要赋存于白铅矿和铅矾中,锌主要赋存于菱锌矿和异极矿中,银以伴生形式存在,目的矿物嵌布粒度较细.浮选所得铅精矿... 对滇东某多金属氧化铅锌矿采用先铅后锌的工艺浮选,浮选流程均为两粗一精一扫.结果表明,矿石中有价元素为铅、锌、银,铅主要赋存于白铅矿和铅矾中,锌主要赋存于菱锌矿和异极矿中,银以伴生形式存在,目的矿物嵌布粒度较细.浮选所得铅精矿铅品位为61.45%,铅回收率为86.41%,银品位为451.58 g/t,银回收率为66.73%,含锌3.68%;锌精矿锌品位为42.32%,锌回收率为90.63%,含铅1.39%.两性捕收剂R(144)对锌的捕收能力和选择性比十二胺、十八胺和二者混合胺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铅锌矿 优先浮选 两性捕收剂 捕收能力 选择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