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1
作者 杨馨颖 余红艳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5期89-95,共7页
丝织文化作为江苏董永传说的核心文化符号之一,其演变时期分为雏形期、定型期、成熟期。汉末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雏形期,以山东为叙事背景,丝织品种类包括缣绢、锦、绮罗三种。宋元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 丝织文化作为江苏董永传说的核心文化符号之一,其演变时期分为雏形期、定型期、成熟期。汉末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雏形期,以山东为叙事背景,丝织品种类包括缣绢、锦、绮罗三种。宋元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定型期,以江苏丹阳为叙事背景,丝织品种类在汉唐基础上融入了江苏代表性织物纻丝。明清时期是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的成熟期,叙事背景围绕“丹阳”展开,丝织品种类在宋元基础上增加了江苏代表性织物绫、缎、绸三类。根据民俗经济是一种认同性经济的经济民俗学理论,尝试探索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变历程,深入挖掘江苏董永传说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构建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传说 丝织文化 江苏 历史演化 民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时期的丝织文化
2
作者 汪云香 《中国蚕业》 2004年第1期55-56,共2页
三国时期的丝绸服饰状况如何,我们可从留存的诗文典籍中窥见一斑.魏国著名诗人曹植在<洛神赋>中这样描写洛神:"披罗衣(丝绸衣)衣璀粲兮,珥(耳上戴)瑶碧(一种美玉)之华琚.
关键词 三国时期 丝织文化 长江流域 魏文帝 曹丕 刘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先秦时期的丝织文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玉霞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我国是蚕丝的发源地。据史料载,我国的丝织业起源于新石器晚期。到战国时期,丝织工艺在许多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表现出了我国早期丝织文化起源早、分布广、用途多、品种丰、技艺精等诸多特色,为我国成为“丝国”及西汉“丝绸之... 我国是蚕丝的发源地。据史料载,我国的丝织业起源于新石器晚期。到战国时期,丝织工艺在许多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表现出了我国早期丝织文化起源早、分布广、用途多、品种丰、技艺精等诸多特色,为我国成为“丝国”及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世界纺织技术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织文化 起源 先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说文解字·糸部》与丝织文化 被引量:1
4
作者 牟俞洁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9-21,共3页
汉字是当今世界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文字。汉字的形体与构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它们的意思,也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其中内容为人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糸部"字探析... 汉字是当今世界唯一仍在使用的表意体系文字。汉字的形体与构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它们的意思,也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其中内容为人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信息,从"糸部"字探析中国源远流长的丝织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糸部 丝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简中“锦”、“缂”与楚地丝织文化
5
作者 彭杨莉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13-15,共3页
通过考察大量楚简材料发现楚简文中、当为"锦"。楚简文中频繁出现的"缂",表明早在战国时我国的缂丝技术就已经出现,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缂丝成品。楚地丝织服饰文化与其流行的复杂的思想流派密切相关。
关键词 楚简 丝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早期丝织文化的历史价值
6
作者 马倩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2年第14期24-26,共3页
2 000多年前,中原丝绸作为经贸货品沿着丝绸之路到达西亚、欧洲,很多国家认识与了解中国都是从光滑轻盈、柔软飘逸的丝织物开始。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曾在《自然史》中对蚕丝有如下记载:“首先遇到的人被叫作赛里斯人,他们以出产羊毛闻... 2 000多年前,中原丝绸作为经贸货品沿着丝绸之路到达西亚、欧洲,很多国家认识与了解中国都是从光滑轻盈、柔软飘逸的丝织物开始。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曾在《自然史》中对蚕丝有如下记载:“首先遇到的人被叫作赛里斯人,他们以出产羊毛闻名。这种羊毛生于树叶上,取出,浸之于水,梳之成白色绒毛,然后再由我们的妇女完成纺线和织布这双重工序。靠着如此复杂的劳动,靠着如此长距离的谋求,罗马的贵夫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耀眼于公众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织 丝绸之路 公众场合 丝织文化 自然史 羊毛 蚕丝 白色绒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会:加强对蚕桑丝织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7
作者 赵丰 《丝绸检验》 2011年第1期19-19,共1页
国家应加大对蚕桑丝织文化的支持,建立“中国蚕桑丝织保护研究中心”,设立“中国蚕桑丝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建立“丝绸文化创意园”。
关键词 丝织文化 保护区 蚕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丝绸文化 中国
原文传递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与实践——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赞梅 顾金孚 +1 位作者 周群英 罗铮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68,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建好特色馆藏对服务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通过明确工作任务和建设目标、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建好特色馆藏对服务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通过明确工作任务和建设目标、建立良好的组织管理与工作机制、开展合作研究、收集与整理相关资源、利用数字化保护技术、建设浙北地区蚕桑丝织文化网上服务平台等方式,建设蚕桑丝织文化的特色馆藏,从而服务于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特色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蚕桑丝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汉代典籍看桑蚕丝绸服饰文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汪云香 《中国蚕业》 2003年第4期71-73,共3页
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时代,蚕丝生产遍布华夏大地,"一夫耕,一妇蚕,衣食百人","农桑之本,衣食之源"反映了当时蚕桑业的重要地位.而丝绸服饰也在继承的基础上有了变化.我们可从留存的一些典籍作品中看出.
关键词 中国 汉代 典籍 文学作品 丝织文化 丝绸服饰文化 蚕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说文·糸部》字看中国古代丝织业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湘萍 《襄樊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33-37,共5页
汉字是表意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中有大量的“糸”部字和相关之率,反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养蚕和丝绸生产的历史及丰富多彩的丝绸文化。从《说文·糸部》字及相关字字义分析,可了解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原料、工具、工... 汉字是表意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中有大量的“糸”部字和相关之率,反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养蚕和丝绸生产的历史及丰富多彩的丝绸文化。从《说文·糸部》字及相关字字义分析,可了解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原料、工具、工序和成品等有关知识,看出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和发达一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糸部》 中国 古代丝织 甲骨文 金文 纺织工序 丝织文化 纺织原料 纺织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古运河边的第一茶楼——浅谈钱运茶馆的文化特色
11
作者 杨晓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文化特色 古运河 杭州段 茶馆 茶楼 丝织文化 饮食文化 休闲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缂丝工艺传承及其现代发展之路——评《中国定州缂丝故事》
12
作者 周萌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6期I0028-I0028,共1页
缂丝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相当之高,虽然其知名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由于工艺复杂,需要大量手工艺人制作,并要花费大量时间,因此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誉。缂丝发展历史悠久,长达千年,成型于唐宋时期,尤其在宋代达... 缂丝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价值相当之高,虽然其知名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但由于工艺复杂,需要大量手工艺人制作,并要花费大量时间,因此素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誉。缂丝发展历史悠久,长达千年,成型于唐宋时期,尤其在宋代达到发展顶峰。在中外文明交流碰撞的过程中,缂丝也逐渐流向海外。2009年,缂丝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丝织文化的一大典型代表,让世界领略到东方技艺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缂丝 手工艺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丝织文化 唐宋时期 一寸金 提升空间
原文传递
临安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历史经典特色产业的传承与保护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哲婷 董瑶涵 +1 位作者 华楚祥 蒋琴儿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37,共7页
临安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就得以蓬勃发展,但其目前发展正面临着衰退。文章基于历史经典特色产业的传承与保护视角,结合对临安蚕桑产业所开展的农户、行业协会、政府等多层面实地调研,认为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很有必... 临安蚕桑产业历史悠久,早在南宋时期就得以蓬勃发展,但其目前发展正面临着衰退。文章基于历史经典特色产业的传承与保护视角,结合对临安蚕桑产业所开展的农户、行业协会、政府等多层面实地调研,认为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很有必要。研究认为,应树立全产业链的发展理念,制定一系列促进临安蚕桑可持续发展的提档升级战略,推动文化传承与价值促进相协调,包括充分利用蚕桑丝织文化,打造临安蚕桑自有品牌,将共育托管机制融入蚕桑生产体系,延长蚕桑产业链,推动蚕桑海外投资,提高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多方推动蚕桑产业提质增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 历史经典特色产业 丝织文化 共育托管机制 全产业链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社区”背景下的工业遗产环境更新设计方式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筱 刘佳妮 《产业创新研究》 2023年第14期66-68,共3页
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历史进步的见证,拥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探讨了工业遗产环境的更新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而后讨论工业遗产更新与未来社区发展的契合度,提出在“未来社区”建设背景下工业遗产生态化、数字化、人性化更新... 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历史进步的见证,拥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探讨了工业遗产环境的更新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而后讨论工业遗产更新与未来社区发展的契合度,提出在“未来社区”建设背景下工业遗产生态化、数字化、人性化更新方式。并以浙江省湖州市东苕溪运河畔的制丝企业工业遗产为案例进行更新设计,使该工业遗产成为以“丝织”为主导产业方向,能聚集丝织创意企业、个人在此生根发展、安居乐业的“未来社区”,实现其在物质、功能、经济上的复兴,以期为今后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提供思路与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未来社区 丝织文化 东苕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河工业遗址景观设计浅析——以湖州龙溪港南岸景观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英 李根 《中国园艺文摘》 2016年第8期112-114,共3页
工业旧址,不仅仅是钢筋水泥,更是一份城市记忆。龙溪港南岸以"丝绸广场"为主题,对龙溪港南岸的老丝绸厂闲置厂房进行保留性改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与景观营造,建设沿岸滨水景观带,再现近代工业遗存及湖州丝织文化。
关键词 工业遗址 景观设计 丝绸广场 丝织文化 湖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织锦中联珠天马骑士图案复原分析
16
作者 王璐彤 《化纤与纺织技术》 2022年第3期180-182,共3页
蚕丝技艺是中华民族的杰出发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通畅,不仅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向西方,也将西方的艺术文化带来中国,丝织品上的图案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文章对一件残破的联珠天马骑士纹锦进行研究... 蚕丝技艺是中华民族的杰出发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通畅,不仅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向西方,也将西方的艺术文化带来中国,丝织品上的图案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文章对一件残破的联珠天马骑士纹锦进行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并复原其图案,以展现开放包容的大唐盛世。对联珠天马骑士图案的复原研究,促使人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案复原 丝织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里,有一群“小师爷”……
17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04年第Z1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人文气息 文学院 绍兴县 中心小学 浙江省 江南水乡古镇 丝织文化 教育特色 文学功底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久弥新的云锦
18
《纺织服装周刊》 2009年第27期22-22,共1页
云锦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因其色彩宛若天上云霞而得名。南京云锦研究所自1957年成立以来,较好地保护、留存了云锦的绝大部分工艺,并将此工艺技术传承下来。
关键词 南京云锦 中国古代 工艺技术 研究所 色彩文化 位列 保护 丝织文化 家用纺织品 成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