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4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健康人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林纤 戴勇 +3 位作者 彭武建 孙保东 齐素文 涂植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分析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该蛋白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判断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SLE稳定组、SLE活动组和健康对... 目的分析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该蛋白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判断中的可能应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SLE稳定组、SLE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6例,分别收集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等量异位标签串联质谱技术对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进行鉴定和相对定量分析,用Western blot技术对该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较大样本的独立验证。结果基于质谱分析的蛋白组学结果表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显著下调(与正常人的相对比值为0.2906),且该蛋白的低表达为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证实。临床资料分析表明,该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呈负相关(r=-0.607,P<0.05)。结论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可能参与SLE的发病,该蛋白有望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活动阶段特异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通过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通路对MGC803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的影响
2
作者 马丽丽 吕立丽 +2 位作者 杜艳明 于镓锐 王丹丹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1期61-66,共6页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通过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AKT/GSK-3β)通路对MGC803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MGC803细胞,确定雷公藤甲素的干预剂量和干预时间。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不进行处理),阳...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通过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AKT/GSK-3β)通路对MGC803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MGC803细胞,确定雷公藤甲素的干预剂量和干预时间。将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A组,不进行处理),阳性对照组(B组,10μmol/L顺铂),雷公藤甲素高、中、低剂量组(C组、D组、E组)。干预48 h,采用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划痕试验法检测迁移能力,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随着雷公藤甲素浓度的增加,MGC803细胞增殖率降低(P <0.05);48 h时半数抑制浓度(IC50)最小,选择干预时间为48 h,C组、D组、E组的干预剂量分别为80,40,20 nmol/L。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侵袭细胞数、细胞迁移距离及波形蛋白(vimentin),snail,p-AKT/AKT,p-GSK-3β/GSK-3β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上皮钙黏素(E-cadherin)、β-联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雷公藤甲素可通过抑制AKT/GSK-3β信号通路而抑制MGC803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胃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蛋白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余细兵 陈玉冰 +3 位作者 兰超智 吕军 袁观斗 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35-1737,共3页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芯片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STRAP)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与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3例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STRAP表达,并统计分析STRAP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术后预后等的关... 目的检测肝癌组织芯片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STRAP)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与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3例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STRAP表达,并统计分析STRAP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术后预后等的关系.结果 STRAP在肝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9例伴有脉管侵犯的肝癌组织中,STRAP表达阳性率为66.7%,且均为强阳性;肝癌组织中STRAP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R=-0.205,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x2=0.167、0.015、0.522、0.004,P>0.05);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与肿瘤大小(P<0.05)、临床分期有关(P<0.01),而STRAP表达水平与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STRAP在肝癌中高表达,同时在伴有脉管侵犯的肝癌组织中阳性率比较高,且均为强阳性,提示STRAP可能与肝癌侵袭能力有关;STRAP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但STRAP对肝癌预后无预测价值,临床分期是影响肝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在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余细兵 兰超智 +3 位作者 陈玉冰 吕军 何松青 袁观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3-646,共4页
目的检测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STRAP)在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九种肝癌细胞株及正常肝组织STRAP相对表达量,并分别在肝癌细胞株HepG2、SNU449中构建STRAP过表达及... 目的检测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STRAP)在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探索其对肝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九种肝癌细胞株及正常肝组织STRAP相对表达量,并分别在肝癌细胞株HepG2、SNU449中构建STRAP过表达及敲减细胞株。使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细胞株构建后STRAP表达,用Transwell小室及含有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检测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TRAP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利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STRAP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肝癌细胞株中STRA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在肝癌细胞中STRAP敲减后,敲减组与对照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7±0.19)、(2.22±1.02),敲减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过表达STRAP基因后,过表达组与对照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25±0.39)、(1.05±0.37),过表达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TRAP基因敲减后,SNU449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对照组和敲减组细胞克隆数目分别为(221.30±9.60)、(58.30±4.49),迁移实验对照组和敲减组细胞穿膜数分别为(0.76±0.04)、(0.44±0.06),侵袭实验对照组和敲减组细胞穿膜数分别为(1.11±0.05)、(0.60±0.05),细胞增殖实验敲减组在第72、96、120小时,细胞增殖数目较对照组下降,细胞凋亡实验对照组和敲减组细胞凋亡比例分别(4.11±0.12)、(11.73±0.40),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迁移侵袭能力及增殖能力明显受抑制(P<0.05),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1);SRTAP基因过表达后,HepG2细胞在第48、72、96、120小时,细胞增殖数目较对照组增多,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1),细胞凋亡实验对照组和过表达组细胞凋亡比例分别(8.87±0.12)、(8.34±0.06),细胞凋亡明显受抑制(P<0.05)。结论STRAP在肝癌细胞中呈高表达,并且起着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增强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同时抑制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相关蛋白 增殖 脱噬作用 转移
原文传递
美国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联合抑制剂不良反应信号数据挖掘与分析
5
作者 刘红 王文娟 +2 位作者 白羽 张关敏 张艳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178-218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和康奈非尼联合贝美替尼3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B-raf,B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EK)联合抑...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和康奈非尼联合贝美替尼3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B-raf,B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EK)联合抑制剂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差异,以期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2011年第1季度—2023年第2季度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的ADR报告,使用报告比值比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进行数据分析,同时采用Chi-square统计方法对组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7982份ADR报告,其中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报告数最多,为12746份,且报告死亡结局的比例(26.62%)也高于其他方案组。3种治疗方案主要累及系统器官分别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和胃肠系统疾病。在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和康奈非尼联合贝美替尼方案中,浆液性视网膜病关联性最强,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方案发生器质性脑综合征ADR致死概率为100.00%。结论:临床上应关注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方案发生器质性脑综合征ADR致死风险,不同BRAF/MEK联合抑制剂与特定系统器官的ADR关联强度存在差异,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合理选择药物,并对ADR进行有效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警戒 药品不良反应 /蛋白激酶 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抑制剂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白梅 鲁猛 +4 位作者 骆思君 王志华 伍华英 王芳 赵耀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8-31,36,共5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L-60细胞)、...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的HL-60细胞)、Ara-C组(加入0.5μmol/LAra-C)、ATRA组(加入2μmol/LATRA)、ATRA+Ara-C组(加入2μmol/LATRA和0.5μmol/LAra-C),继续培养24、48、72h,采用CCK8检测HL-60细胞活力,AnnexinV双染法检测HL-60细胞凋亡,qRT-PCR检测PI3K、AKT-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并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活力高于Ara-C+ATRA组、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活力高于Ara-C+ATRA组(均P<0.05)。Ara-C+ATRA组HL-60细胞凋亡率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凋亡率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HL-60细胞胞体多呈圆形,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多为类圆形,Ara-C组、ATRA组染色质凝聚,颜色变深,部分胞核变小,Ara-C+ATRA组染色质凝聚,颜色变深,可见核固缩、核碎裂。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PI3K、AKTmRNA表达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PI3K、AKTmRNA表达高于Ara-C+ATRA组(均P<0.05)。空白对照组HL-60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高于Ara-C组、ATRA组,Ara-C组、ATRA组HL-60细胞P-PI3K、P-AKT蛋白表达高于Ara-C+ATRA组(均P<0.05)。结论:Ara-C+ATRA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促进HL-60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 阿糖胞苷 急性髓系白血病 HL-60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开苦降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患者卵巢功能、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的影响
7
作者 罗献英 杨清 谢秀超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5期987-992,共6页
目的 观察辛开苦降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患者卵巢功能、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serine threonine prote... 目的 观察辛开苦降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患者卵巢功能、子宫内膜容受性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serine threonine protein kinase,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月期间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绵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PCOS-IR患者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辛开苦降法(中药),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卵巢功能[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LH/FSH与抗缪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血糖[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子宫内膜容受性[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血流参数血管化指数(Vascularity index,VI)、血流指数(Flow index,FI)与血管化血流指数(Vascularity flow index,VFI)]、外周血PI3K/AKT通路(PI3K、AKT mNRA),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BMI、FPG、FIN、2 h GLU、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BMI、FPG、FIN、2 h GLU、HOMA-I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MH、LH、LH/FS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且治疗组AMH、LH、LH/FS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容积、Vmax、VI、FI、VFI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I、RI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容积、Vmax、VI、FI、VF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I、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I3K、AktmRN表达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I3K、AktmRN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医辛开苦降法不仅能改善PCOS-IR患者胰岛素抵抗,还可改善其卵巢功能、子宫内膜容受性,激活PI3K/AKT通路,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苦降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卵巢功能 子宫内膜容受性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对B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及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表达的研究
8
作者 范玉仙 唐建雄 唐建玲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12期1093-1094,共2页
关键词 胰岛素受体底物-1 游离脂肪 B细胞株 蛋白 酶表达 胰岛素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黄芩素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的影响
9
作者 尹占良 夏新婷 +2 位作者 胡营斌 李泉 冯琦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523-1528,共6页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Wog)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2022年8-12月,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Wog)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2022年8-12月,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odel组、低剂量Wog组(Wog-L组,50 mg/kg)、高剂量Wog组(Wog-H组,100 mg/kg)、阳性药物氨茶碱组(Ami组,2.3 mg/kg)、IGF-1(PI3K激活剂)组(1.33 mg/kg)、Wog-H+IGF-1组(100 mg/kg+1.33 mg/kg)、对照组(CK组),每组12只。除CK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需利用烟熏法联合气管滴注脂多糖(LPS)的方法构建COPD模型,建模成功24 h后,进行给药处理,每天1次给药,持续4周。检测呼气峰流量(PEF)、每分钟通气量(MV)、吸气峰流量(PIF);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IL-10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叉头框蛋白P3(Foxp3)、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结果与CK组比较,Model组大鼠PEF(12.56±0.47比8.72±0.39)、PIF(9.35±0.32比7.24±0.17)、MV(132.26±5.78比96.63±3.28)、Treg(31.18±2.62比15.52±1.01)比例、IL-10(23.35±1.16比8.85±0.27)明显降低(均P<0.05);Th17(3.14±0.13比18.86±1.67)比例、Th17/Treg(0.10±0.01比1.22±0.11)、肺泡间隔(33.36±1.48比49.78±1.73)、气道炎症评分(0比4.56±0.23)及IL-17(75.83±3.60比185.56±8.62)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Model组比较,Wog-L组、Wog-H组PEF(9.66±0.40,11.49±0.51)、PIF(8.28±0.19,9.03±0.22)、MV(105.54±4.11,126.67±5.72)、Treg(19.93±1.18,27.73±2.05)比例、IL-10(11.56±0.33,20.72±0.59)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Th17(3.14±0.13比18.86±1.67)比例、Th17/Treg(0.10±0.01比1.22±0.11)、肺泡间隔(43.45±1.26,35.78±1.12)、气道炎症评分(3.75±0.17,0.86±0.07)、IL-17(162.27±7.14,103.35±4.33)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与CK组比较,Model组大鼠RORγt(0.15±0.01比1.34±0.11)、p-PI3K(0.22±0.01比0.86±0.07)、p-Akt(0.18±0.01比0.75±0.06)、p-NF-κB p65(0.11±0.01比0.69±0.06)蛋白表达升高,Foxp3(1.45±0.27比0.35±0.02)蛋白表达降低(均P<0.05)。与Model组相比,Wog-L组、Wog-H组RORγt(1.08±0.10,0.36±0.02)、p-PI3K(0.71±0.06,0.35±0.03)、p-Akt(0.62±0.06,0.28±0.02)、p-NF-κB p65(0.52±0.05,0.26±0.0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Foxp3(0.57±0.04,1.13±0.0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Wog-H组与Ami组大鼠上述各指标水平近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1逆转了高剂量Wog对COPD大鼠Th17/Treg的影响。结论Wog促进COPD大鼠Th17/Treg平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黄酮物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和丝裂酶原激活蛋白激酶的表达 被引量:11
10
作者 商秀丽 薛一雪 +2 位作者 蔡葵 徐万鹏 高敬伟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NMDAR)及丝裂酶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β淀粉样肽(Aβ1~40)1μl(10g L)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鼠海马建立大鼠AD模型。2周后测水迷宫潜伏期、长时程增强(L... 目的探讨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NMDAR)及丝裂酶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β淀粉样肽(Aβ1~40)1μl(10g L)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鼠海马建立大鼠AD模型。2周后测水迷宫潜伏期、长时程增强(LTP)、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 mRNA的表达及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MAPK的蛋白表达,并应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两者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AD模型组Aβ注射2周后,水迷宫潜伏期与模型组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P<0.05);模型组刺激前后fEPSP斜率变化及高频刺激增加的幅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模型组海马CA1区、CA3区NMDAR mRNA及MAPK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AD模型2周后LTP检测的结果与NMDAR mRNA的表达及MAPK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Aβ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和降低NMDA受体磷酸化状态,导致大鼠海马LTP降低和学习记忆功能减低,参与AD学习记忆障碍和痴呆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长时程增强 N-甲基天冬受体 裂酶原激活蛋白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及其在肌肉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吉茹 朱宇旌 +1 位作者 邵彩梅 张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2-698,共7页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是一类特异性催化磷脂酰肌醇(PI)的激酶,其信号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广泛参与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本文就PI3K/Akt信号途径的结构、活化机制及其在细胞凋亡和肌肉生长... 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是一类特异性催化磷脂酰肌醇(PI)的激酶,其信号途径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之一,广泛参与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本文就PI3K/Akt信号途径的结构、活化机制及其在细胞凋亡和肌肉生长发育中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 信号途径 细胞凋亡 肌肉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米沙坦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途径改善内皮祖细胞的功能活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政 杨勇 +4 位作者 吴瑞霞 陈彬 华先平 陈平英 周选民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分为...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生物学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鉴定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将分离、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分为对照组、替米沙坦组(0.1μmol/L、1μmol/L、10μmol/L)、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剂(GW9662)干预组和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抑制剂(Ly294002)干预组。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细胞计数法观察各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替米沙坦处理内皮祖细胞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及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替米沙坦组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能力显著提高,且在不同浓度组间呈剂量依赖性增强,而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剂干预组和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抑制剂干预组,内皮祖细胞功能活性的改善受到明显的抑制。免疫蛋白印迹检测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替米沙坦组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在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抑制剂干预组磷酸化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的表达相比于对照组未见明显增高。结论替米沙坦具有促进内皮祖细胞增殖、迁移、黏附等功能的作用,其主要机制可能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内皮祖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奕 王岩 孙素芬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6-248,252,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上颌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方法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上颌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治器3、5、7、14 d后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方法对PI3K、AKt表达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RQ-PCR结果显示:加力3 d后,牙周组织中PI3K、AKt mRNA表达增强;7 d后牙周组织中PI3K、AKt mRNA明显增强,随后缓慢下降,与对照侧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与RQ-PCR结果一致。结论正畸力作用下兔牙周组织中PI3K、AKt的表达增加。提示PI3K/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有关,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葡萄糖转运蛋白4信号途径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韶君 高江琴 +4 位作者 邱贵娟 岳志远 遆红燕 郭亚莉 康芳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1期1569-1571,共3页
目的研究黄连素对胰岛素抵抗细胞3T3-L1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连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T3-L1脂肪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胰岛素抵抗、黄连... 目的研究黄连素对胰岛素抵抗细胞3T3-L1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连素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T3-L1脂肪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胰岛素抵抗、黄连素3组,应用地塞米松诱导细胞胰岛素抵抗,黄连素组同时加入黄连素。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3组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观察黄连素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的影响;应用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技术测定脂肪细胞AKT和GLUT4的蛋白水平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脂肪细胞AKT和GLUT4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胰岛素抵抗组的AKT和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经黄连素干预后,AKT和GLUT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有一定升高,但仍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素通过上调AK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进而增加GLUT4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葡萄糖转运体4型 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通路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军华 纪超 +1 位作者 毕志刚 张美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64-466,共3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分析各蛋白的表达;phagokinetic track motility法观察细胞的迁移。结果:表皮生长因子(EGF)能促进小鼠黑素瘤...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通路对小鼠黑素瘤B16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分析各蛋白的表达;phagokinetic track motility法观察细胞的迁移。结果:表皮生长因子(EGF)能促进小鼠黑素瘤B16细胞迁移;AKT抑制剂(wortmannin)和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s-3,AQP3)抑制剂(CuSO_4)能抑制小鼠黑素瘤B16细胞迁移;EGF可诱导AKT磷酸化,EGF处理后5 min磷酸化AKT达到高峰。wortmannin和CuSO_4可抑制细胞中AQP3的表达。结论:在小鼠黑素瘤B16细胞中,EGF通过磷酸化EGFR,激活AKT,进而使AQP3表达上调,促进B16细胞迁移。这一通路可被AKT和AQP3抑制剂阻断,这些涉及的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黑素瘤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水通道蛋白3 黑素瘤细胞 /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4高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华 路喜安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65-867,共3页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4(RIPK4)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是39例宫颈癌患者,收集所有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宫颈癌... 目的探讨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4(RIPK4)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是39例宫颈癌患者,收集所有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RIPK4mRNA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RIPK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宫颈癌组织中RIPK4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结果正常组织中RIPK4 mRNA表达水平是1.5±0.8;宫颈癌组织中RIPK4mRNA表达水平是4.3±1.6,宫颈癌组织中RIPK4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RIPK4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阴性;RIPK4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阳性,其中14例(36%)宫颈癌患者RIPK4蛋白表达弱阳性,25例(64%)宫颈癌患者RIPK4蛋白表达强阳性。统计分析显示,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组织中RIPK4高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RIPK4高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4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7和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艳霞 张晓兰 冶俊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74-2376,共3页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7和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AEG)-1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57例确诊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并行手术根治的患者,对照组1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7和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AEG)-1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57例确诊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并行手术根治的患者,对照组1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伴不典型增生21例,对照组2为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21例,对照组3为子宫脱垂后行子宫全切后15例,均留取术后子宫内膜的蜡块组织,Eph A7和AEG-1的表达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果 4组Eph A7和AEG-1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ph A7和AEG-1表达与肿瘤增殖指数、肿瘤最大径相关;AEG-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密切相关。二者均与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Eph A7和AEG-1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Eph A7和AEG-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升高,二者具有正向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样腺癌 蛋白激酶受体A7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和驱动蛋白-5蛋白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荣利 徐旻 张春霆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649-652,共4页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PIM-1)和驱动蛋白-5(Eg5)蛋白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前列腺癌和43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IM-1和Eg5蛋白表达水平,卡方检验分析PIM-1... 目的:检测前列腺癌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PIM-1)和驱动蛋白-5(Eg5)蛋白表达,探讨其表达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1例前列腺癌和43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PIM-1和Eg5蛋白表达水平,卡方检验分析PIM-1和Eg5蛋白表达阳性率与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IM-1与Eg5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相关性。结果:PIM-1和Eg5蛋白在前列腺癌中表达增高,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M-1和Eg5蛋白表达阳性率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术前PSA和5年生化复发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PIM-1和Eg5蛋白表达阳性率高的生化复发率高于PIM-1和Eg5蛋白表达阳性率低的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前列腺癌中PIM-1和Eg5蛋白呈正相关(r=0.825,P<0.05)。结论:PIM-1和Eg5基因可能与前列腺癌演化和进展有关,二者联合检测有望提高对前列腺癌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激酶-1 驱动蛋白-5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廖伟 黎云鹏 +2 位作者 潘亮发 余俊键 刘子由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0-25,F0004,共7页
目的探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心脏骤停/复苏组、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干... 目的探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心脏骤停/复苏组、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干预组、ME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干预组、联合干预组,每组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建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在复苏72 h取各组血样本进行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CK)活性、丙二醛(MDA)测定,并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占比、心肌细胞凋亡率以及脑组织和心肌组织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氨基末端蛋白激酶(p-JN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心脏骤停/复苏组的脑梗死面积占比、心肌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MK801干预组、U0126干预组、联合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的脑梗死面积占比、心肌细胞凋亡率低于MK801干预组、U0126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复苏72 h后的血清IL-1β、TNF-α、CK-MB、MDA低于MK801干预组、U0126干预组、心脏骤停/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复苏72 h后的心肌组织、脑组织NMDAR1、p38MAPK、p-JNK、p-ERK蛋白表达低于MK801干预组、U0126干预组、心脏骤停/复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DA受体-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介导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的调控过程,其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N-甲基-D-天冬受体-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免疫蛋白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APK1)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盐(NMDA)受体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梅莉 李欣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5期15-18,共4页
目的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片)、和(或)抗凝(法安明)、和(或)降脂(辛伐他汀)和(或)溶栓(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时观察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1,DAPK1)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NMDA受体和死亡蛋白... 目的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片)、和(或)抗凝(法安明)、和(或)降脂(辛伐他汀)和(或)溶栓(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同时观察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1,DAPK1)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NMDA受体和死亡蛋白激酶(DAPK1)在脑梗死的相互作用,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发病在72h以内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溶栓组11例、常规治疗组56例,并选择我科因后循环缺血住院患者46例做为对照组。溶栓组除了给予rt-PA溶栓外,与常规治疗组均联合应用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和(或)抗凝(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和(或)降脂(辛伐他汀片20mgqN)及活血化瘀(奥扎格雷钠40mgqd)、清除自由基(依达拉奉30mg bid)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0d后患者的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APK1)含量的变化,以及肝功能、血小板、凝血机制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进一步探讨NMDA受体和死亡蛋白激酶1(DAPK1)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溶栓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死亡蛋白激酶1(DAPK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治疗10天后溶栓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的死亡蛋白激酶1(DAPK1)含量均降低,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5),溶栓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降低(P<0.0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肝功能、血小板、凝血功能、血脂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死亡蛋白激酶1(DAPK1)通过与NMDA受体的NR2B亚型结合激活神经细胞死亡通路,激发神经细胞死亡,形成卒中[2],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死亡蛋白激酶1(DAPK1) N-甲基-D-天门冬盐(NMDA)受体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