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民族国家与东亚认同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毅鹏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2,共3页
近年来,“东亚共同体”问题已经成了东亚各国学术界不同领域热烈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不仅如此,东亚各国的商界和政界的精英也参加进来,以不同方式鼓动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东亚各国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加深固然给“东亚共同体”... 近年来,“东亚共同体”问题已经成了东亚各国学术界不同领域热烈讨论的一个共同话题。不仅如此,东亚各国的商界和政界的精英也参加进来,以不同方式鼓动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构建。东亚各国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加深固然给“东亚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但不可否认,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东亚地区前景的担忧,是许多人鼓吹“共同体”意识的另外一种重要推动力量。经过千百年的演进,东亚似乎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是像现在欧洲国家一样,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形成一种新的共同体?还是要重蹈欧洲国家的旧日覆辙,在融成共同体之前也来一番你死我活的较量?无疑,对东亚历史的再认识是我们思考这一问题的起点。目前东亚国家不仅生活在现实里,也徘徊在历史中。东亚国家间关系中时隐时现的矛盾和问题,无不与历史的纠葛纠缠在一起。人们不仅要问:我们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历史基础有多少?或者说历史能给“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带来什么?正是为了解读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这个专栏。应邀参加本专栏讨论的作者有在国际学术界声明显赫的“学界泰斗”,也有初出茅庐的青年学子。尽管他们的地位和视角不同,观点差异很大,但思考的主线都是“东亚共同体”的历史经验问题,每一篇文章都不乏予读者以启迪的真知灼见。我们相信这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国家 东亚认同 区域统合 区域“空间分裂” 区域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亚认同感的文化基础——从文化和合体的视角
2
作者 易佑斌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72-174,共3页
东亚认同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构筑东亚认同感的文化基础分为东亚文化和合体和文化行为体两个层面。文化和合体对东亚认同感的形成具有基础作用,即具有不可或缺性和动力性。惟有加强东亚文化和合体的建设,夯实东亚认同感的文化基... 东亚认同感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构筑东亚认同感的文化基础分为东亚文化和合体和文化行为体两个层面。文化和合体对东亚认同感的形成具有基础作用,即具有不可或缺性和动力性。惟有加强东亚文化和合体的建设,夯实东亚认同感的文化基础,才能加速东亚的一体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认同 文化和合体 东亚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东亚一体化进程中的东亚认同 被引量:4
3
作者 胡亚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8-41,共4页
一、阐述认同的内涵及东亚认同的基础;二、分析东亚认同的形成及存在的障碍;三、指出东亚认同的形成对一体化进程具有三方面的积极作用:消除东亚地区存在的安全困境,指导东亚各国寻求共同利益,提高东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关键词 东亚认同 东亚一体化 东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东亚认同与东亚话语建构
4
作者 王向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199,256,共10页
因为“东亚”一词带有一些历史阴影,中国学界一直较少正面使用它。近年来中国学者曾在不同层面上对“东亚”概念予以批判、考察与清算。20世纪90年代,“东亚儒学”概念从境外传入,激活了中国大陆儒学界的“东亚”话语,学者们通过“东亚... 因为“东亚”一词带有一些历史阴影,中国学界一直较少正面使用它。近年来中国学者曾在不同层面上对“东亚”概念予以批判、考察与清算。20世纪90年代,“东亚儒学”概念从境外传入,激活了中国大陆儒学界的“东亚”话语,学者们通过“东亚儒学”认同东亚,对各国儒学的不同特质予以辨异。同时,中国学者还参与国际性的“东亚共同体”讨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东亚共同体”建构的可能性,并在“共同体”与“社会”的性质区别中,认识到“东亚共同体”必须建立在“东亚认同”特别是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东亚儒学”传入与“东亚共同体”的讨论是中国“东亚”话语建构的两个主要契机,形成了独特的“东亚”话语体系,是中国“东方学”理论建构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东亚儒学 东亚共同体 东亚认同 东亚话语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东亚认同:意义、问题与途径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文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0,共8页
构建东亚认同有助于增进东亚的凝聚力、推动区域合作、提高东亚的国际地位。历史上东亚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和现今东亚区域内已有的经济联系,在心理和物质两个方面为东亚认同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东亚认同逐渐浮出水面,同时也... 构建东亚认同有助于增进东亚的凝聚力、推动区域合作、提高东亚的国际地位。历史上东亚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和现今东亚区域内已有的经济联系,在心理和物质两个方面为东亚认同的构建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东亚认同逐渐浮出水面,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文化交流合作能够推进东亚区域内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相互影响,增加地区共同文化和区域意识的内涵,唤醒东亚尘封在历史中的集体记忆并培养新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认同 集体记忆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东亚认同的发展与培育 被引量:13
6
作者 俞新天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0,共8页
随着东亚地区合作与整合的发展,东亚认同也产生和发展起来。东亚认同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培育的因素。本文将着重分析,相互依存对于地区认同的促进,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于地区认同的影响,以及巨大的差异性对于地区认同的复... 随着东亚地区合作与整合的发展,东亚认同也产生和发展起来。东亚认同的产生和发展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培育的因素。本文将着重分析,相互依存对于地区认同的促进,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于地区认同的影响,以及巨大的差异性对于地区认同的复杂作用。地区认同必然是客观原因与主观因素结合的结果。本文对于培育东亚认同提出了思考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认同 地区合作
原文传递
中国培育东亚认同的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俞新天 《当代亚太》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35,共15页
中国参与地区合作的目标,应当是融入东亚,使中国成为东亚的中国,而不是让东亚成为中国的东亚,这样才能保证和平发展道路的实现。中国必须树立新的地区秩序观和地区价值观,才能培育东亚认同,真正实现战略目标。
关键词 中国对外战略 培育 东亚认同
原文传递
东亚文化和合体:建构东亚认同感的基石 被引量:1
8
作者 易佑斌 《理论界》 2006年第6期212-214,共3页
东亚认同感是对东亚集体身份的内在认知,具有阶段性发展的特征。文化是提升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作为东亚区域文化的东亚文化和合体是构建东亚认同感的基石,它对东亚认同感的形成所具有的基础作用,体现在不可或缺性和动力性两个方面。... 东亚认同感是对东亚集体身份的内在认知,具有阶段性发展的特征。文化是提升认同水平的重要因素。作为东亚区域文化的东亚文化和合体是构建东亚认同感的基石,它对东亚认同感的形成所具有的基础作用,体现在不可或缺性和动力性两个方面。通过加强东亚文化和合体的建设,可以夯实认同感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文化和合体 东亚认同 区域体系文化 基石
原文传递
东亚文化和合体与认同感的共振性探析
9
作者 易佑斌 《中国市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90-91,共2页
2004年第八次东亚“10+3”领导人会议明确以东亚共同体为长远发展目标。2005年12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了首届东亚峰会(EAS),东亚的一体化已越来越成为东亚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人们同时也意识到“东亚”作为一个整体的期待... 2004年第八次东亚“10+3”领导人会议明确以东亚共同体为长远发展目标。2005年12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了首届东亚峰会(EAS),东亚的一体化已越来越成为东亚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人们同时也意识到“东亚”作为一个整体的期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东亚认同感的形成是建构东亚共同体的必要前提,因为一个缺乏归属感和忠诚感的共同体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认同 地域意识 东亚 和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欧洲文化认同的构建及其对东亚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田红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年第10期21-22,共2页
欧洲文化认同的构建主要是通过文化立法、举办文化活动、对文化活动进行专项资金支持,同时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来保护和发展欧洲共同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应对美国文化霸权。东亚文化认同面临主要问题是各国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 欧洲文化认同的构建主要是通过文化立法、举办文化活动、对文化活动进行专项资金支持,同时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来保护和发展欧洲共同历史和文化遗产以及应对美国文化霸权。东亚文化认同面临主要问题是各国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和文化的复杂多样。借鉴欧洲文化认同经验一是要文化立法;二是要针对不同的文化层次,制定文化政策;三是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发展统一性,积极构建东亚共有的价值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文化认同 文化政策 东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至十三世纪东亚“封贡—认同”体系研究——以辽金与高丽的关系为中心
11
作者 陈俊达 孙国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0期1-9,共9页
本文首次将十至十三世纪东亚国际体系的特点总结为“封贡—认同体系”,指出册封、朝贡、认同三要素不仅界定国际体系中的成员资格,维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册封要素中内臣化官衔由辽朝册封高丽的六个方面(阶、官、... 本文首次将十至十三世纪东亚国际体系的特点总结为“封贡—认同体系”,指出册封、朝贡、认同三要素不仅界定国际体系中的成员资格,维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册封要素中内臣化官衔由辽朝册封高丽的六个方面(阶、官、勋、爵、食邑、功臣号)减少为金朝的四个方面(阶、勋、爵、食邑),同时金朝对高丽国王仅有初封,而无加册,体现出“中国”与“外国”“内臣”与“外臣”的区别意识不断清晰。朝贡要素上,高丽与辽金之间不仅有着翔实完备的朝贡制度,且高丽严格予以执行,使得“制度化的朝贡”在十至十三世纪的东亚北部得以成为可能。认同要素方面,高丽对中国北方边疆民族及其政权的认同最迟在显宗二十二年(1031)发生转变。在此之前,高丽以中原(汉族)政权为“正统”,此后高丽以辽金两朝为“正统”。此为显宗二十一年(1030)高丽遣使北宋贡方物后“绝不通中国者四十三年”在心态上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靖宗四年(1038)制度化封贡体系得以确立的心理认同基础。东亚制度化的封贡体系,“中国”与“外国”“内”与“外”的区分,朝鲜半岛政权对中国北方边疆民族建立的王朝由“禽兽”到“正统”观念的转变,皆可追溯至十至十三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至十三世纪 东亚“封贡—认同”体系 辽朝 金朝 高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东亚共同体建构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铁军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6年第2期38-42,共5页
在探讨东亚地区主义时通常所运用的三种思维范式———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思维范式。按照这样的一些思维范式分析,90年代后期的区内外因素促成了东盟+3会议的召开和真正意义上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发生及东亚同盟体的建构所面... 在探讨东亚地区主义时通常所运用的三种思维范式———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的思维范式。按照这样的一些思维范式分析,90年代后期的区内外因素促成了东盟+3会议的召开和真正意义上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发生及东亚同盟体的建构所面临的挑战。中国和平崛起对于参与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自由主义 建构主义 东亚认同 东亚地区主义 东亚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共同体: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秋彬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50,共4页
东亚共同体建设已经成为本地区的普遍共识,但因为各种因素的作用,它正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关注物质层面的进展状况,其实在物质层面难以深入推进之际,非物质层面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对此,东亚各国应当努力... 东亚共同体建设已经成为本地区的普遍共识,但因为各种因素的作用,它正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在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关注物质层面的进展状况,其实在物质层面难以深入推进之际,非物质层面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对此,东亚各国应当努力建构东亚认同观念,启动区域历史的共同研究,推进东亚共同体的机制化建设,中日两国也应当走向真正的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共同体 “10+3”机制 一体化 东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共同体的发展、障碍与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旋 《党政研究》 2015年第2期19-23,共5页
"东亚共同体"既是当前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其发展势头很快,前景不错,但在合作主导权、经济发展、身份认同及美国影响等领域也都面临着诸多障碍。东亚共同体的未来建设,应该遵循理性与实用主... "东亚共同体"既是当前东亚地区主义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其发展势头很快,前景不错,但在合作主导权、经济发展、身份认同及美国影响等领域也都面临着诸多障碍。东亚共同体的未来建设,应该遵循理性与实用主义等原则,加强经济推动,强化机制建设和构建东亚认同。同时,中国采取相应的战略也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并为区域的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共同体 东亚地区主义 “10+3”合作 东亚自由贸易区 东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对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15
作者 田小惠 《黑河学刊》 2011年第5期58-60,共3页
"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力图在国际法准则和国际制度约束的框架下,以对话、协商的方式来应对全球化过程中各主权国家以及国际组织所遇到的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将有助于形成"... "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力图在国际法准则和国际制度约束的框架下,以对话、协商的方式来应对全球化过程中各主权国家以及国际组织所遇到的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将有助于形成"东亚认同",从而进一步推进东亚一体化朝积极的方向发展,并为解决目前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世界” 外交理念 东亚一体化 东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亚文化和合体的历史与重建
16
作者 易佑斌 易春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12期46-48,共3页
传统东亚文化和合体酝酿于公元4、5世纪,先后经历了雏形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但于19世纪中后期解体。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东亚文化和合体进入现代重建时期,目前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大约将在21世纪中叶达到新的成熟阶段。东亚文化... 传统东亚文化和合体酝酿于公元4、5世纪,先后经历了雏形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但于19世纪中后期解体。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东亚文化和合体进入现代重建时期,目前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大约将在21世纪中叶达到新的成熟阶段。东亚文化和合体是东亚区域空间的体系文化,对东亚集体认同的形成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加快东亚文化和合体的建设,需要遵循三项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文化和合体 和合文化 重建 东亚集体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不同地区文化及价值观认同的因素分析
17
作者 郭晓川 《管理观察》 2014年第15期181-182,共2页
东亚价值观中"以人为本"的道德取向,对"集体价值"的认同和对"和合"精神的倡导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东亚经济腾飞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历史上西方侵略造成的历史隔断、东亚各国政治经济发展... 东亚价值观中"以人为本"的道德取向,对"集体价值"的认同和对"和合"精神的倡导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东亚经济腾飞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历史上西方侵略造成的历史隔断、东亚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妨碍了东亚文化认同。东亚各国应意识到主体文化对于政治文化、经济形态、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把文化中相同的、相似的价值体系作为沟通的基点,取得认同,达成互信,以形成超越民族、国家、阶级、地域的文化内容与文化认同,进行全球公益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文化认同 全球公益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韩国高中世界史课程历史观的定位与架构——欧洲中心主义vs.华夏中心主义
18
作者 华丹 何锋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3-56,共4页
一、总述 当今的韩国教育正以其优质和高投入而日益赢得世界声誉,这与韩国政府和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不断推行教育改革是密不可分的.自1948年建国至今,韩国政府已进行了七次国家课程改革,当前,第六次(1992年起实施)和第七次(1997年起实... 一、总述 当今的韩国教育正以其优质和高投入而日益赢得世界声誉,这与韩国政府和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不断推行教育改革是密不可分的.自1948年建国至今,韩国政府已进行了七次国家课程改革,当前,第六次(1992年起实施)和第七次(1997年起实施)国家课程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从2003年起,韩国高中开始按照第七次国家课程的理念组织、教授新的高中世界史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中心主义 华夏中心主义 历史观 文化区域 东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关键在于成功形塑东亚身份认同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建立 李薇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3-154,8,共12页
东亚共同体的兴起与消退,暗示了仪靠经济一体化带动东亚共同体建设的方法存在缺陷。东亚究竟有无结成共同体的可能,虽然不能忽视经济等领域合作的推动作用,但最终取决于该地区能否成功形塑东亚身份认同。东亚二元格局的形成加剧了东亚... 东亚共同体的兴起与消退,暗示了仪靠经济一体化带动东亚共同体建设的方法存在缺陷。东亚究竟有无结成共同体的可能,虽然不能忽视经济等领域合作的推动作用,但最终取决于该地区能否成功形塑东亚身份认同。东亚二元格局的形成加剧了东亚身份认同建构的复杂性。日本身份认同问题成为建构东亚身份认同的最大瓶颈。研究东亚共同体建设,不应仅囿于既有的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有必要参考心理文化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合理有序、切实有效地建构东亚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共同体 东亚身份认同 东亚二元格局
原文传递
通过“批判性东亚话语”展望“东亚自我认同”
20
作者 林春城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99,共3页
"批判性东亚话语"是指"作为韩国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东亚论"以及可能与之相沟通的中国和日本的东亚话语。阻碍东亚自我认同的原因主要有,东方主义和自我东方主义化,复杂的地缘政治学现实,各国间的历史认识差异,民族主... "批判性东亚话语"是指"作为韩国批判性地域主义的东亚论"以及可能与之相沟通的中国和日本的东亚话语。阻碍东亚自我认同的原因主要有,东方主义和自我东方主义化,复杂的地缘政治学现实,各国间的历史认识差异,民族主义和"霸道性大国主义"。实现东亚自我认同的出路在于,组建东亚的"我们意识","否定之否定"的文化跨越,把东亚设定为一种替代性的资源或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东亚话语 东亚认同 孙歌 小森阳一 崔元植 差异之维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