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东亚海域互动现实及因应对策
1
作者 陈秀武 《日本研究》 2024年第3期35-45,共11页
2018年中日关系转暖后,2019年出现了进一步向好势头。但以新冠疫情影响深重、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升级等世界变局为背景,中日两国在东亚海域的互动再次变得扑朔迷离。日本积极参与台海问题、跟随美国践行小多边主义搅局南海以及强化在... 2018年中日关系转暖后,2019年出现了进一步向好势头。但以新冠疫情影响深重、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升级等世界变局为背景,中日两国在东亚海域的互动再次变得扑朔迷离。日本积极参与台海问题、跟随美国践行小多边主义搅局南海以及强化在东海问题上的“反击”能力等,将两国关系推向危险境地。对此,弘扬《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精神、反击国际社会的恶意炒作,关注域外声音、对学界不正确观点及时纠错,促进民间合作与交流、守护条约精神,强化中日两国首脑的会晤与沟通、加快政府间涉海事务高级别磋商,等等,仍是引导中日走出海域互动困局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海域 “三海联动” 台海危机 因应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世纪初全球贸易在东亚海域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金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42,共8页
17世纪初,世界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东来的欧洲殖民者为贩运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于是在东亚海域形成了全球贸易。而此时正值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许私人出洋贸易,因此大量的中国海商涌... 17世纪初,世界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东来的欧洲殖民者为贩运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在东亚海域展开了激烈的商业竞争,于是在东亚海域形成了全球贸易。而此时正值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放海禁,准许私人出洋贸易,因此大量的中国海商涌向海外,在与欧洲殖民者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他们以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取得了成功,使世界各地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使中国成为当时东亚海域的贸易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贸易 东亚海域 白银 生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海域中日渔业互动及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秀武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2年第5期64-82,I0002,共20页
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在东亚海域的渔业互动也走向了正常化。50年来,作为中日关系有机构成的渔业互动,经历了由民间主导向政府主导进而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展开的过程。以中日关系变化为背景,2010年“撞船事件”发... 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在东亚海域的渔业互动也走向了正常化。50年来,作为中日关系有机构成的渔业互动,经历了由民间主导向政府主导进而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展开的过程。以中日关系变化为背景,2010年“撞船事件”发生后,中日渔业互动在两国关系“斗而不破”与“遏制对冲”的形势下展开,以日本政府针对中国渔船提出的苛刻入渔条件为特点。为缓解这种局面,中日应该积极利用两国的民间组织、联合国海洋大会及相关决议以及国际海洋安全合作对话机制等,争取在“安全与信赖”上达成共识,早日走出中日关系的“安全困境”,走出渔业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海域 中日渔业关系 渔业互动 互动机制 中日邦交正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早期东亚海域中外贸易中的白银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德霞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76-81,共6页
在近代早期的中外贸易中,由于中国人对白银的无限渴慕,白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继东来的欧洲殖民者正是凭借多种途径获取的白银,与中国这个强大而又富庶的东方国家进行着商贸往来。因此,当时的白银在中西交易中具有无比的威力。白... 在近代早期的中外贸易中,由于中国人对白银的无限渴慕,白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继东来的欧洲殖民者正是凭借多种途径获取的白银,与中国这个强大而又富庶的东方国家进行着商贸往来。因此,当时的白银在中西交易中具有无比的威力。白银问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早期 东亚海域 中外贸易 白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世纪东亚海域贸易的新态势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衍德 《东南亚南亚研究》 2018年第2期10-19,共10页
17世纪的东亚海域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贸易主体的多元化,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域内域外贸易的一体化,贸易屏障的空疏化等。将东亚海域视为一个整体,并将其纳入世界体系当中进行探讨,同时尝试将以国家为行为体的研究,与... 17世纪的东亚海域贸易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贸易主体的多元化,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域内域外贸易的一体化,贸易屏障的空疏化等。将东亚海域视为一个整体,并将其纳入世界体系当中进行探讨,同时尝试将以国家为行为体的研究,与以集团、个体为单元的研究结合起来,可以发现我们以前在研究过程中所忽视的很多"客观存在"。在分析贸易行为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对政治、文化等相关领域的关联性产生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海外华商与区域贸易的关联,可以让我们排除非历史主义因素的干扰,从而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世纪 东亚海域 贸易主体 一体化 空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世初期东亚海域纷争中日本的策略——从平山常陈事件的再考察出发
6
作者 王来特 《日本研究》 2015年第2期71-79,共9页
平山常陈事件是基督教新教国和天主教国在对日本贸易的竞争中促发的事件。该事件反映出17世纪初东亚海域纷乱斗争的时局和区域秩序多极化的状况。在此背景下,德川日本虽然有扩张的意欲,但并未继续采取丰臣秀吉时的强硬对外战争路线,而... 平山常陈事件是基督教新教国和天主教国在对日本贸易的竞争中促发的事件。该事件反映出17世纪初东亚海域纷乱斗争的时局和区域秩序多极化的状况。在此背景下,德川日本虽然有扩张的意欲,但并未继续采取丰臣秀吉时的强硬对外战争路线,而是以保障对外贸易的稳定为主要目的,有意避免卷入国外的政治及军事冲突。德川初期日本对东亚海域纷争中各方势力的应对策略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常陈事件 东亚海域 朱印船 秩序多极化 对外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明代海图看明人对东亚海域的认识
7
作者 黄毅 《福建文博》 2021年第3期15-20,共6页
《郑和航海图》《古今形胜之图》《东西洋考》《经国雄略》等一系列的明代海图表明了明人对于海洋的进取之心从未停歇。明人不但传承着中华传统的海洋运用技能和海洋知识,还积极对外开放交流,吸收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文化元素。明人对东... 《郑和航海图》《古今形胜之图》《东西洋考》《经国雄略》等一系列的明代海图表明了明人对于海洋的进取之心从未停歇。明人不但传承着中华传统的海洋运用技能和海洋知识,还积极对外开放交流,吸收了大量的科学知识和文化元素。明人对东亚海域的经营和认识直到今天仍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一带一路”倡议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海图 东亚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东亚海域世界的“归化宋商”——以日本、高丽为中心
8
作者 赵莹波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180-187,共8页
宋朝与日本、高丽皆无正式的外交关系。日本从唐末开始在政治上疏远中国大陆,只保持贸易上的往来。而高丽只在宋朝初期向宋朝奉正朔,此外也一直与宋朝只保持商贸关系。此时的东亚海域成了宋商贸易和政治的国际舞台,宋商因其国际视野和... 宋朝与日本、高丽皆无正式的外交关系。日本从唐末开始在政治上疏远中国大陆,只保持贸易上的往来。而高丽只在宋朝初期向宋朝奉正朔,此外也一直与宋朝只保持商贸关系。此时的东亚海域成了宋商贸易和政治的国际舞台,宋商因其国际视野和社交才能深受东亚各国欢迎,有的被请入籍,有的主动选择入籍日本和高丽,成为所谓的"归化宋商"。日本的"归化宋商",大多或因父母一方为日本人,或因是在日宋商的后裔,或因需要回避日本对宋商的严格禁令而归化。高丽的"归化宋商",大多或因宋商的特殊作用和才能而受高丽器重,高丽国王甚至不惜上表宋朝请求宋商留下并令其归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海域 日本 高丽 归化宋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东亚海域日本史料中的“和式汉文书”考
9
作者 赵莹波 刘敏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46-59,共14页
古代东亚各国之间的"涉外文书",都是以汉语记事。日本自有史料可考开始,对中国以及东亚海域诸国的"涉外文书"都由汉文书写成。镰仓时期,日本汉文史书开始出现"和式汉文书"的表达形式,包括"候文体&qu... 古代东亚各国之间的"涉外文书",都是以汉语记事。日本自有史料可考开始,对中国以及东亚海域诸国的"涉外文书"都由汉文书写成。镰仓时期,日本汉文史书开始出现"和式汉文书"的表达形式,包括"候文体""日语训读""被"字结构和"倒装体"的表达方式。有时同一个涉外事件的记事,其"涉外文书"对内文书的记事也有所不同。东亚海域的"汉文书"表明中国一直是文化的输出者,是东亚秩序的制定者,而周边各国与中国则结成朝贡和宗属关系。随着"和式汉文书"的出现,表明汉语文书开始在日本弱化,"和式汉文书"逐渐成熟,并最终形成以汉字假名混合书写的日语表达方式,标志着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力的下降。本文拟通过对"和式汉语词汇""和式候文体""音读""训读混合记事"等"和式汉文书"的表达方法解读,来探索日本文字、社会和东亚海域国际关系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海域 和式汉文书 候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维中:《海上佣兵:十七世纪东亚海域的战争、贸易与海上劫掠》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金骑 《海交史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新北:卫城出版·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565页)一中国台湾学者郑维中(Weichung Cheng)著War,Trade and Piracy in the China Seas (1622-1683)中译本新近出版,捧起此书,颇有手不释卷之感。郑维中现为“中研院”台湾史研... (新北:卫城出版·远足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565页)一中国台湾学者郑维中(Weichung Cheng)著War,Trade and Piracy in the China Seas (1622-1683)中译本新近出版,捧起此书,颇有手不释卷之感。郑维中现为“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专注于东亚海洋史、早期中国台湾史和近代早期世界史的研究,对荷据时代台湾地区历史研究颇有心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早期 世界史 十七世纪 中研院 海洋史 东亚海域 中国台湾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史视野下日本学界的明清东亚海域史研究——中岛乐章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庆华 《海交史研究》 2020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海洋史研究成为历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九州大学人文科学府东洋史领域的中岛乐章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明清东亚海域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他认为日本学者在研究东亚海域史时,不应局限于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之间...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海洋史研究成为历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九州大学人文科学府东洋史领域的中岛乐章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明清东亚海域史的研究,成果丰硕。他认为日本学者在研究东亚海域史时,不应局限于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史,而应该将日本视作亚洲的一部分,突破原来日本学界日本史、中国史、朝鲜史、东南亚史等学科的区域研究壁垒,强调对日本、中国、朝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之间互相交流的历史予以关注。此外,他强调将东、西洋史料结合起来,从全球史的宏观视野研究东亚华人、日本人、琉球人等的海上贸易、交流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东亚海域 中岛乐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海域行动计划”国家联络点会议情况
12
作者 郑和平 《交通环保》 1996年第6期34-36,共3页
结合联合国环境署最近召开的“东亚海域行动计划”国家联络点会议,介绍了该行动计划的发展背景、近期的工作和今后的发展动态,并结合交通环保工作提出了有关建议。
关键词 东亚海域 行动计划 区域合作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落漈”传说在东亚海域的分布研究
13
作者 游佳慧 曲金良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14,共6页
“落漈”传说记述频见于元代以后的文献记载,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传说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考察古代史地著作、诗歌小说等文献,划分“落漈”传说在东亚海域的分布区域,梳理各个区域“落漈”传说传播分布的脉络,继而总结各区域“落漈”传... “落漈”传说记述频见于元代以后的文献记载,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传说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考察古代史地著作、诗歌小说等文献,划分“落漈”传说在东亚海域的分布区域,梳理各个区域“落漈”传说传播分布的脉络,继而总结各区域“落漈”传说的分布特征,展示“落漈”作为海洋传说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漈” 东亚海域 传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印船贸易与东亚海域内的官方互动--以安南、柬埔寨和暹罗为中心
14
作者 陈秀武 周礼熠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3期42-54,共13页
以朱印船为主的海上贸易是德川幕府参与东亚海域互动的主要路径之一,它承担了十七世纪最初三十年间日本沟通东亚海域内的经贸交通和外交往来的职责。从日本与安南、柬埔寨以及暹罗的经济互动观之,朱印船贸易主宰了日本在东亚海域内的官... 以朱印船为主的海上贸易是德川幕府参与东亚海域互动的主要路径之一,它承担了十七世纪最初三十年间日本沟通东亚海域内的经贸交通和外交往来的职责。从日本与安南、柬埔寨以及暹罗的经济互动观之,朱印船贸易主宰了日本在东亚海域内的官方互动,其主要特色为在朱印船运行过程中各方达成了最基本共识即承认了朱印船贸易的独占性。为了维护朱印船贸易的顺利开展,德川幕府设置了具有“外贸管理部门”属性的长崎奉行,并采用相对积极的“睦邻外交”作为对外政策的基调。这不仅成为朱印船参与海域互动的结构性特征,而且达到了使日本市场能够稳定、便利地获得所需商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印船贸易 东亚海域 安南 柬埔寨 暹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当代中日关系法律规范”看东亚海域中的中日关系
15
作者 陈秀武 《日本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109-131,170,171,共25页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来,以美国因素的深度干扰为背景,中日关系在东亚海域长期处于“趋冷-回暖”的周期性波动中,先后经历了“搁置外交”“斗而不破”“日本在三海而走险”的复杂发展过程。为有效管控海域危机,以《中日和...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来,以美国因素的深度干扰为背景,中日关系在东亚海域长期处于“趋冷-回暖”的周期性波动中,先后经历了“搁置外交”“斗而不破”“日本在三海而走险”的复杂发展过程。为有效管控海域危机,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精神为基础,两国政府根据事实状态适时签订的协定和发布的相关宣言、声明、公报、共识等,构成了“当代中日关系法律规范”。近年来,在全球格局变动与日本对外战略调整的背景下,东亚海域的分区水域——东海、南海步入新的危局。究其实质,该危局是国际关系变动时代美日韩联手打造的“新霸权主义”的集中表现。对此,中国应重申《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精神内核”,适时完善“当代中日关系法律规范”,为中日关系的向好发展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当代中日关系法律规范 条约精神 东亚海域 三海联动 互动机制
原文传递
伊万里瓷器与东亚海域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少新 《海洋史研究》 2024年第1期200-223,共24页
17世纪烧制成功的日本伊万里瓷器,从诞生到原料、技术、风格和样式的迭代,从畅销亚欧各地到退出国际市场,无不是东亚海域局势变化的结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伊万里瓷器与东亚海域之间的密切关联性:一方面是从陶瓷史的角度,将... 17世纪烧制成功的日本伊万里瓷器,从诞生到原料、技术、风格和样式的迭代,从畅销亚欧各地到退出国际市场,无不是东亚海域局势变化的结果。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伊万里瓷器与东亚海域之间的密切关联性:一方面是从陶瓷史的角度,将伊万里瓷器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历史,放在东亚海域史乃至全球史的脉络中来考察;另一方面是将伊万里瓷器作为观察东亚海域史的一个视角,作为东亚海域变迁的史料和物证,通过伊万里瓷器的历史来观察“长17世纪”的东亚海域的特征与演变,呈现东亚海域作为一个独立历史空间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万里瓷器 东亚海域 物质文化 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言:近代早期东亚海域与物质文化交流
17
作者 董少新 《海洋史研究》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2021年11月6—8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联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史研究中心、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主办了题为“海洋与物质文化交流——以东亚海域世界为中心”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文博单位的34位学者在会上宣读了论文... 2021年11月6—8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联合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史研究中心、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主办了题为“海洋与物质文化交流——以东亚海域世界为中心”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文博单位的34位学者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就会议主题展开了为期三天的讨论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博单位 东亚海域 近代早期 物质文化交流 科研机构 中国航海博物馆 海洋史 复旦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东亚海域到东南海疆——明清之际台湾战略地位的演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细珠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0-86,共17页
从东亚海域与东南海疆的双重视角,较长时段地展示明清之际台湾战略地位演变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双向演进与交互演化的历史过程。一是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台湾是东亚海域的海盗据点与国际商贸转运站。明清之际的东亚海域,首先是中国与日本之... 从东亚海域与东南海疆的双重视角,较长时段地展示明清之际台湾战略地位演变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双向演进与交互演化的历史过程。一是从世界史的角度看,台湾是东亚海域的海盗据点与国际商贸转运站。明清之际的东亚海域,首先是中国与日本之间各种政治经济势力角逐的舞台。新航路开辟以后,欧人势力东来,尤其荷兰人与西班牙人曾经盘踞台湾南、北作为海盗式商贸据点,使台湾作为东亚海域国际商贸转运站的地位得以强化。二是从中国史的角度看,台湾又是中国东南海疆的门户与屏藩。早在明朝中后期,已把台湾纳入中国东南海疆国防防区范围之内。随后,郑成功驱荷复台,使台湾成为南明王朝的海疆要地;康熙统一台湾,进一步强化了台湾作为中国东南海疆门户与屏藩的战略地位。只有在明清易代之际,尤其是在康熙统一台湾之后,才使台湾的战略地位实现了交互演化的复杂进程:完成从东亚海域的海盗据点与国际商贸转运站到中国东南海疆的门户与屏藩的根本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东亚海域 海盗据点 商贸转运站 东南海疆 门户与屏藩
原文传递
唐代漂流人与东亚海域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永连 刘家兴 《国家航海》 2016年第1期64-81,共18页
漂流人即因风浪在海上失事漂流的难民,是从事海洋活动的特殊群体,其史料零散记载于各类史籍杂著。目前学界对明清时期朝鲜、日本漂流人事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较多,而对此前和中国的漂流人缺乏关注。唐代漂流人故事在《太平广记》中比... 漂流人即因风浪在海上失事漂流的难民,是从事海洋活动的特殊群体,其史料零散记载于各类史籍杂著。目前学界对明清时期朝鲜、日本漂流人事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较多,而对此前和中国的漂流人缺乏关注。唐代漂流人故事在《太平广记》中比较突出,它们至少反映了以下问题:唐人对东亚海域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认识;唐朝与新罗、日本等国之间的往来和交通状况,当时不仅登州在中外交通中位置尤为突出,而且青州、海州等地也是沟通唐与东海各国的重要据点。透过这些分析,可以得知唐代中国与东亚海域各国之间的交通和交往有了较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漂流人《太平广记》 东亚海域
原文传递
东亚海域前期倭寇与朝贡体系的防控功能
20
作者 陈尚胜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17年第8期70-71,共2页
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是东亚海域史中倭寇的活跃时期。学术界把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的倭寇称为前期倭寇,后期倭寇则为16世纪前期至中期。本文具体考察14世纪后半期高丽(朝鲜)、明朝和日本三方是如何围绕倭寇问题进行交涉的,进而分析... 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是东亚海域史中倭寇的活跃时期。学术界把14世纪中叶至15世纪的倭寇称为前期倭寇,后期倭寇则为16世纪前期至中期。本文具体考察14世纪后半期高丽(朝鲜)、明朝和日本三方是如何围绕倭寇问题进行交涉的,进而分析高丽、明朝和日本三方是在什么情形下达成管控甚至围剿倭寇的相互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海域 倭寇 高丽 朝贡体系 16世纪 14世纪 相互合作 日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