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次东亚寒潮爆发后冷涌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
24
1
作者
丁一汇
蒙晓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42-451,共10页
分析了1981年1月21—28日一次东亚强寒潮爆发后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冷涌的发展过程。冷涌的发展最先表现为低层强东北风沿东亚沿海地区和南海中北部的迅速建立。2—3d之后,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激起第二次冷涌。与冷涌相伴随...
分析了1981年1月21—28日一次东亚强寒潮爆发后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冷涌的发展过程。冷涌的发展最先表现为低层强东北风沿东亚沿海地区和南海中北部的迅速建立。2—3d之后,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激起第二次冷涌。与冷涌相伴随的低层温度场变化也十分明显,同样具有先后两次降温过程。冷涌期高空风场表现有明显的脉动,南海北部高空西风迅速减弱,而在南海近赤道地区出现了很强的高空东风区。冷涌的发展与寒潮冷高压的南下有密切关系,它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纬度冷高压的强度。另一方面,冷涌发展后,通过Hadley环流可影响中纬西风急流和热带东风急流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例研究
冷涌
东亚寒潮
寒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亚寒潮爆发对热带环流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
2
作者
温市耕
《内蒙古气象》
1999年第3期4-10,共7页
关键词
东亚寒潮
热带环流
反馈作用
冷涌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亚强寒潮——冷涌越过赤道并引发南半球热带气旋和强降水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
22
3
作者
赵思雄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7-525,共19页
作者对2005年1月初北半球一次强冷空气爆发、越过赤道并影响南半球天气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次冷空气活动引发了东亚的寒潮和大风降温;跨越赤道,在那里形成强烈扰动和强对流天气;并进入南半球,在澳大利亚夏季风槽中激发了强的对流活动,...
作者对2005年1月初北半球一次强冷空气爆发、越过赤道并影响南半球天气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次冷空气活动引发了东亚的寒潮和大风降温;跨越赤道,在那里形成强烈扰动和强对流天气;并进入南半球,在澳大利亚夏季风槽中激发了强的对流活动,使季风低压发展增强,达到了热带气旋的强度;该热带低压又正好处于南半球中高纬西风槽前,沿槽前西北气流向南深入内陆,在澳大利亚的西澳、北澳和昆士兰等州引发了强降水,进一步确认了我国学者李宪之早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冬半球强冷空气爆发可以越过赤道并激发夏半球对流活动与热带气旋这一精辟的观点。此外,还揭示出冷空气活动使Hadley环流增强,利于冬季风维持。最后提出了伴有强烈扰动的冬季风环流系统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寒潮
-冷涌
越赤道气流
南北两半球相互作用
热带气旋
强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宪之教授之气象灾害研究成果及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曾中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9-577,共9页
李宪之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他年轻时(1927—1930年)参加了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青海亲历了一次强大寒潮的侵袭,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1930—1936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和工作。1934年获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历任清华大...
李宪之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他年轻时(1927—1930年)参加了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青海亲历了一次强大寒潮的侵袭,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1930—1936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和工作。1934年获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及北京大学教授。李宪之先生一生从事气象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有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34—1936年先后发表了《东亚寒潮侵袭的研究》和《台风的研究》,发现东亚寒潮可以穿越赤道,到达南半球并在那里引发降温与降水,同时提出了南半球澳洲大陆寒潮的爆发可以越过赤道在西北太平洋引发台风的生成。晚年又提出了“宏观系统”的概念,指出中国大陆特大暴雨的发生主要与来自南半球的天气系统有着重要的联系,从而提出了对中国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可以进行监测与预测的理论。本文综合介绍了他在气象灾害研究方面的主要观点、成果以及对气象科学研究的影响与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
东亚寒潮
侵袭
台风生成
半球间宏观系统
气象灾害监测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东亚寒潮爆发后冷涌发展的研究
被引量:
24
1
作者
丁一汇
蒙晓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42-451,共10页
文摘
分析了1981年1月21—28日一次东亚强寒潮爆发后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冷涌的发展过程。冷涌的发展最先表现为低层强东北风沿东亚沿海地区和南海中北部的迅速建立。2—3d之后,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激起第二次冷涌。与冷涌相伴随的低层温度场变化也十分明显,同样具有先后两次降温过程。冷涌期高空风场表现有明显的脉动,南海北部高空西风迅速减弱,而在南海近赤道地区出现了很强的高空东风区。冷涌的发展与寒潮冷高压的南下有密切关系,它的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纬度冷高压的强度。另一方面,冷涌发展后,通过Hadley环流可影响中纬西风急流和热带东风急流的变化。
关键词
个例研究
冷涌
东亚寒潮
寒潮
Keywords
Case study, Cold surge. Cold wave in East Asia.
分类号
P425.5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亚寒潮爆发对热带环流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
2
作者
温市耕
机构
内蒙古气象台
出处
《内蒙古气象》
1999年第3期4-10,共7页
关键词
东亚寒潮
热带环流
反馈作用
冷涌
地形
分类号
P425.5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亚强寒潮——冷涌越过赤道并引发南半球热带气旋和强降水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
22
3
作者
赵思雄
曾庆存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出处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7-525,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3302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301
文摘
作者对2005年1月初北半球一次强冷空气爆发、越过赤道并影响南半球天气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次冷空气活动引发了东亚的寒潮和大风降温;跨越赤道,在那里形成强烈扰动和强对流天气;并进入南半球,在澳大利亚夏季风槽中激发了强的对流活动,使季风低压发展增强,达到了热带气旋的强度;该热带低压又正好处于南半球中高纬西风槽前,沿槽前西北气流向南深入内陆,在澳大利亚的西澳、北澳和昆士兰等州引发了强降水,进一步确认了我国学者李宪之早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冬半球强冷空气爆发可以越过赤道并激发夏半球对流活动与热带气旋这一精辟的观点。此外,还揭示出冷空气活动使Hadley环流增强,利于冬季风维持。最后提出了伴有强烈扰动的冬季风环流系统的模型。
关键词
东亚寒潮
-冷涌
越赤道气流
南北两半球相互作用
热带气旋
强降雨
Keywords
cold wave-surge in East Asia, crossing equator curre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 tropical cyclone, heavy rainfall
分类号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宪之教授之气象灾害研究成果及影响
被引量:
4
4
作者
李曾中
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9-577,共9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3-SW-349)
文摘
李宪之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他年轻时(1927—1930年)参加了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在青海亲历了一次强大寒潮的侵袭,对其一生有重要的影响。1930—1936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和工作。1934年获博士学位,1936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及北京大学教授。李宪之先生一生从事气象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有许多开创性的工作。1934—1936年先后发表了《东亚寒潮侵袭的研究》和《台风的研究》,发现东亚寒潮可以穿越赤道,到达南半球并在那里引发降温与降水,同时提出了南半球澳洲大陆寒潮的爆发可以越过赤道在西北太平洋引发台风的生成。晚年又提出了“宏观系统”的概念,指出中国大陆特大暴雨的发生主要与来自南半球的天气系统有着重要的联系,从而提出了对中国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可以进行监测与预测的理论。本文综合介绍了他在气象灾害研究方面的主要观点、成果以及对气象科学研究的影响与贡献。
关键词
中国西北科学考查团
东亚寒潮
侵袭
台风生成
半球间宏观系统
气象灾害监测与预测
Keywords
Expedition to Northwe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outbreak of cold air in East Asia
generation of typhoon
macroscopical system between two hemispheres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分类号
P429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次东亚寒潮爆发后冷涌发展的研究
丁一汇
蒙晓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亚寒潮爆发对热带环流的影响及其反馈作用
温市耕
《内蒙古气象》
199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东亚强寒潮——冷涌越过赤道并引发南半球热带气旋和强降水的个例研究
赵思雄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李宪之教授之气象灾害研究成果及影响
李曾中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