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安全秩序变迁与中国的地区战略选择
1
作者 吴琳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4,160,161,共20页
冷战结束后,东亚安全秩序经历了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从美国强化日美同盟,牢牢掌握地区安全主导权的霸权秩序;转变为美国联盟体系依然占主导地位,但同时允许东亚地区合作兼容发展的复合秩序;再到2017年以来美国联盟体系转型且不断冲击... 冷战结束后,东亚安全秩序经历了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从美国强化日美同盟,牢牢掌握地区安全主导权的霸权秩序;转变为美国联盟体系依然占主导地位,但同时允许东亚地区合作兼容发展的复合秩序;再到2017年以来美国联盟体系转型且不断冲击东亚地区安全合作,从而形成竞争秩序。中国是东亚安全秩序变迁的直接推动者,通过管理中美关系,推动国际权力和平转移,重建地区国家政治信任,以新经济关系促进新安全关系,以及和平解决争端,塑造地区安全的多边治理框架,中国逐渐从权力、关系和治理三个维度建构自身的地区角色和地区战略。为了防止竞争性安全秩序进一步向对抗和冲突方向演变,中国应以维护地区秩序稳定为首要目标,在保持自身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新安全格局的构建,并聚焦全球安全倡议的重点合作领域,拓展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方式和路径,为推动东亚地区从竞争性秩序向包容性秩序的变迁而创造条件、积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安全秩序 美国联盟体系 东亚地区合作 全球安全倡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岸平衡手”与遏制中国——兼论美国东亚安全战略下的西藏政策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晔 张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0,共6页
小布什政府执政以来,进攻性现实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导理念。这一理念在9·11事件后促使美国政府出台了"先发制人"战略。在"反恐"成为其国家安全战略主要目标的前提下,美国在东亚实施了以扮演"... 小布什政府执政以来,进攻性现实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主导理念。这一理念在9·11事件后促使美国政府出台了"先发制人"战略。在"反恐"成为其国家安全战略主要目标的前提下,美国在东亚实施了以扮演"离岸平衡手"角色遏制潜在对手—中国的新安全战略。目前,小布什政府利用西藏问题和台湾问题钳制中国的对华政策正是"软""硬"遏制战略的现实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岸平衡手” 东亚安全战略 西藏政策 “硬遏制” “软遏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区域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安全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3
3
作者 郭延军 王春梅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83,共5页
新区域主义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建构。新区域主义的开放性等特点适应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同时东亚的安全形势也为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新区域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有助于将带有冲突性质的国家间关系的“安全复... 新区域主义已经成为东亚地区一种重要的理论与社会建构。新区域主义的开放性等特点适应东亚地区的安全现状,同时东亚的安全形势也为新区域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新区域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有助于将带有冲突性质的国家间关系的“安全复合体”转变为具有合作性质的“安全共同体”。本文试图从新区域主义的视角探讨建构东亚“安全共同体”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安全 新区域主义 安全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安全困境及其出路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丹志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22-27,共6页
安全困境是国际安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主要界定的是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主权国家行为体间因互信的缺乏和彼此猜疑,出于安全目的而采取的国家行为,最终却导致国际关系中安全普遍缺失的危险境况。后冷战时期,东亚普遍存在着安全困... 安全困境是国际安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主要界定的是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主权国家行为体间因互信的缺乏和彼此猜疑,出于安全目的而采取的国家行为,最终却导致国际关系中安全普遍缺失的危险境况。后冷战时期,东亚普遍存在着安全困境。东亚安全困境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结构性原因。只有构建综合安全,建立有效的区域安全机制,东亚安全困境才能有真正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安全 安全困境 区域安全机制 军事对抗机制 军备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复合体理论与东亚安全区域主义(上) 被引量:13
5
作者 郑先武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40,共7页
“安全复合体理论”采用物质主义与建构主义混合的研究方法,以区域为聚焦点的安全相互依存为基本前提,阐述了由权力分配主导的物质结构和友善—敌意模式主导的社会结构组成的区域安全结构,及其结构变化的“国内—区域—区域间—全球”... “安全复合体理论”采用物质主义与建构主义混合的研究方法,以区域为聚焦点的安全相互依存为基本前提,阐述了由权力分配主导的物质结构和友善—敌意模式主导的社会结构组成的区域安全结构,及其结构变化的“国内—区域—区域间—全球”多层次的动力、“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多领域议题、“国家—非国家”多样性行为体和从“冲突形态”经由“安全机制”到“安全共同体”的连续统一进程。本文以此为理论工具,在分析新兴的“东亚安全复合体”安全结构及其变化的多层次动力和安全区域化现实的基础上,描绘了东亚安全区域主义走出现存的“霸权”、“均势”和“联盟”等“弱安全机制”,经由以“大国协调”和“集体安全”混合体为基础的真正的“综合安全”和“合作安全”等“强安全机制”,最后至区域一体化推动的内生的“安全共同体”的可选择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安全 安全复合体 安全共同体 合作安全 区域安全 均势 综合安全 混合体 敌意 物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竞争与东亚安全秩序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学峰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90,158,159,共28页
地区安全秩序是相应区域内国家维持本国安全和地区稳定的互动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安全秩序逐渐呈现出以战略对冲为核心特征的互动模式,即地区国家通过有上限的竞争和有底线的合作维护自身安全和地区稳定。不过,随着人类社会加速... 地区安全秩序是相应区域内国家维持本国安全和地区稳定的互动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安全秩序逐渐呈现出以战略对冲为核心特征的互动模式,即地区国家通过有上限的竞争和有底线的合作维护自身安全和地区稳定。不过,随着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数字时代,美国自2018年以来全面打压甚至遏制中国数字技术的实力发展和全球影响。在数字技术竞争背景下,东亚安全秩序虽面临新的冲击,但中国和东亚国家的政策选择并未脱离既有的安全战略模式。在进入数字时代的过程中,东亚安全秩序展现出较强的延续性,其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东亚安全秩序的形成基础并未弱化甚至有所巩固和强化;二是数字技术竞争背景下美国的战略选择和实力特点,使得东亚国家深化与美国的数字合作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东亚国家维持既有战略模式的倾向。这些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中国对数字时代东亚秩序和国际秩序转型的理论认识,同时也对进入数字时代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中美关系和周边关系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竞争 数字时代 安全秩序 东亚安全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东亚安全战略中的岛屿“安排”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培清 郑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4-47,共4页
在中日两国东海划界争端愈演愈烈之际,美国出面干预。这一干预传统始自美国对日俄战争的介入。1905年美国主持签署的《朴茨茅斯和约》使日俄两国领土和势力范围紧密接触,冲突不断;二战后美国如法炮制,提出“主权归属未定论”,安排了“... 在中日两国东海划界争端愈演愈烈之际,美国出面干预。这一干预传统始自美国对日俄战争的介入。1905年美国主持签署的《朴茨茅斯和约》使日俄两国领土和势力范围紧密接触,冲突不断;二战后美国如法炮制,提出“主权归属未定论”,安排了“北方四岛”问题,日苏(俄)遂恩怨不绝;20世纪70年代美国又将这一策略运用于中日钓鱼岛问题,在中日之间植下深深矛盾。此次对中日海洋国土争端的干预,是这一政策传统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东亚安全战略 朴茨茅斯和约 北方四岛 钓鱼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安全困境与亚洲新安全观的启迪 被引量:7
8
作者 韩爱勇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64,共14页
东亚安全局势纷繁复杂,地区安全热点不断凸显,究其根源在于东亚二元格局所导致的经济发展与安全合作脱节。美国领导的双边同盟体系主导着东亚地区安全,存在着发展、安全不可持续等难以克服的内在困境。亚洲新安全观拓展了实现东亚安... 东亚安全局势纷繁复杂,地区安全热点不断凸显,究其根源在于东亚二元格局所导致的经济发展与安全合作脱节。美国领导的双边同盟体系主导着东亚地区安全,存在着发展、安全不可持续等难以克服的内在困境。亚洲新安全观拓展了实现东亚安全的原则、丰富了东亚安全理念,有助于构建集发展型、内生型、合作型、治理型和创新型于一体的全新安全合作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新安全 同盟体系 二元格局 东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的战略设想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江永 阎学通 《亚非纵横》 2004年第1期1-8,共8页
今后10年,东亚国家应以东盟地区论坛为框架,从共同安全的高度出发,提出"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和战略。在坚持尊重地区多样性、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安全与国家生存安全相一致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解决突发事件... 今后10年,东亚国家应以东盟地区论坛为框架,从共同安全的高度出发,提出"可持续安全"的理念和战略。在坚持尊重地区多样性、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安全与国家生存安全相一致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解决突发事件管理、边界及海洋权益争端、非战斗军事救援、裁军及军控、打击跨国犯罪协调合作、能源安全合作等机制。加强东盟地区论坛的功能建设,适时举行东盟地区论坛非正式首脑会议,强化相互信任措施机制,努力推动朝核等问题的解决,促进东亚地区安全与合作的持续发展,为本地区各国的睦邻友好、多边合作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安全共同体 安全理念 可持续安全 基本原则 国际争端 地区安全 国家安全 战略对话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对外战略转变及其东亚安全政策新动向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振玲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96-113,156,共19页
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的急剧变化,欧盟开始经历战略觉醒,对外战略发生明显转变,强调战略自主并宣示参与地缘政治竞争。在这一背景下,欧盟的东亚安全政策在延续以往特征的同时出现新动向:第一,继续强调价值观等规范性目标和有效的多边主... 近年来,随着国际格局的急剧变化,欧盟开始经历战略觉醒,对外战略发生明显转变,强调战略自主并宣示参与地缘政治竞争。在这一背景下,欧盟的东亚安全政策在延续以往特征的同时出现新动向:第一,继续强调价值观等规范性目标和有效的多边主义手段,呈现“有原则”的安全行为体特征。第二,提出承担“海上安全提供者”的责任,在加强安全政策的务实性和可操作性的同时,鼓励成员国加大参与南海等地区的“航行自由行动”,加强海军外交和海军部署,为其海上安全行为体身份提供一定程度的硬实力保障。第三,宣示第三方立场,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为提升自身影响力谋求战略空间。中国需要警惕欧盟战略和政策转向带来的周边环境变化,加大与欧盟的接触和合作,争取其在具体政策领域保持相对中立的立场而不会完全倒向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对外战略 东亚安全政策 战略自主 地缘政治 印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边机制与东亚安全秩序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永光 《太平洋学报》 2001年第3期90-96,共7页
在冷战后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过程中 ,多边安全机制的迅速发展既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也是一个亮点 ,它为地区安全秩序提供了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模式。本文分析了多边安全机制在东亚地区发展的基本条件、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认... 在冷战后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过程中 ,多边安全机制的迅速发展既是一个显著的特点 ,也是一个亮点 ,它为地区安全秩序提供了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模式。本文分析了多边安全机制在东亚地区发展的基本条件、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认为 ,尽管从总体上说 ,东亚地区的多边安全机制是初步和脆弱的 ,但它符合全球化的内在逻辑 ,用长远的观点来看是具有生命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安全 秩序 东亚安全 地区安全 冷战后 国际关系 机制 内在逻辑 基本条件 观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国关系与东亚安全合作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志刚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7-372,共6页
地区稳定是任何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安全问题已成为东亚国家相互关系中的中心问题之一。目前,东亚安全合作的程度远不适应地区安全保障的要求,亟待各国努力提高。中美俄日大国关系对东亚安全合作具有复杂重大的影响,东亚安全合作需借... 地区稳定是任何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安全问题已成为东亚国家相互关系中的中心问题之一。目前,东亚安全合作的程度远不适应地区安全保障的要求,亟待各国努力提高。中美俄日大国关系对东亚安全合作具有复杂重大的影响,东亚安全合作需借助大国合作关系的加强来加以推进。中国应在促进东亚合作的过程中妥善处理大国关系,这是它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外交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关系 东亚安全合作 东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复合体理论与东亚安全区域主义(下)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先武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3-35,51,共4页
三、东亚"安全复合体"演变前景与安全区域主义的发展 基于"安全复合体理论"的分析框架和东亚"安全复合体"结构变动(安全区域化)的多层次动力分析,东亚区域安全结构变动将可能出现三种前景:一是保持现状,... 三、东亚"安全复合体"演变前景与安全区域主义的发展 基于"安全复合体理论"的分析框架和东亚"安全复合体"结构变动(安全区域化)的多层次动力分析,东亚区域安全结构变动将可能出现三种前景:一是保持现状,即现有结构不发生实质性变化;二是内部转变,即内部结构发生实质性变化,或者是因友善的合作或区域一体化出现不同的"安全机制"乃至"安全共同体",或者是因分裂、征服和其他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引发"冲突形态"的出现;三是外部转变,即因外部安全环境的变化导致东亚"安全复合体"扩大为包括南亚和南太平洋等区域的亚洲或亚太"超安全复合体".①事实上,未来的东亚区域安全结构保持现状恐怕不太可能.东亚区域如果不想因敌意和其他不安全因素的继续滋长和扩散致使危机、冲突等动乱局面的出现,那就只有一种选择,即在现有安全区域化基础上通过积极开展安全区域主义创造稳定而持久的区域安全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复合体 安全区域主义 安全共同体 东亚安全 实质性 理论 冲突 友善 变动 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安全新态势:海洋领土争议与大国权力竞争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锋 《当代世界》 2014年第4期4-8,共5页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国际体系中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战略调整深刻地影响着地区安全局势。2012年,美国抛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导致东亚地区海洋领土争议日益尖锐,区域安全态势日趋复杂。2013年底,乌克兰国内局势开始动荡并最终...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国际体系中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战略调整深刻地影响着地区安全局势。2012年,美国抛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导致东亚地区海洋领土争议日益尖锐,区域安全态势日趋复杂。2013年底,乌克兰国内局势开始动荡并最终走向分裂,美国联合欧盟对俄罗斯施加制裁,俄罗斯与关西方矛盾激化。以上事态的发展是否意味着大国权力竞争在走强?如何看待当下大国之间的利益博弈?本刊特别刊发两篇相关文章,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竞争 东亚安全 领土 海洋 冷战结束 超级大国 国际体系 安全局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安全形势与日本安保政策调整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晓旭 《国际安全研究》 2016年第2期50-76,共27页
东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日本刻意渲染东亚威胁特别是"中国威胁",迎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安保政策进行战后以来的大幅调整。主要内容包括重构国家安保顶层设计;调整防卫理念,增强自主防卫力量;修改"武器... 东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日本刻意渲染东亚威胁特别是"中国威胁",迎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安保政策进行战后以来的大幅调整。主要内容包括重构国家安保顶层设计;调整防卫理念,增强自主防卫力量;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步步解禁集体自卫权,颠覆战后专守防卫政策;调整对外安保关系,加强日美安保同盟,构筑地区多层安保框架等。日本安保政策的调整具有深远影响。首先,在重塑与加强自身防卫的同时,打造出战后以来日本最具危险性的政军体制,使日本成为东亚安全中突出的不稳定因素。其次,不利于中日安全互信的建立,复杂和恶化了中日关系及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使东亚本就存在的安全困境更为恶化。最后,使日美同盟从防御/威慑的内向型同盟转变为威慑/进攻的外向型同盟。日本防卫政策的调整在加强美国对东亚安全事务干涉与掌控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日本的自主性与主导性,日本不正常的"国家正常化"又前进了一步,最终将破坏日美同盟及美国的东亚安全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安全 日本安保政策 国家正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会议综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耿喜梅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威胁 东亚安全 会议 国际学术研讨会 国际和平与安全 俄罗斯联邦 军事科学院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D与东亚安全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锋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34,64,共7页
自美国宣布要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以来,TMD的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何谓TMD计划、TMD构想与美国东亚战略的关系以及会否构成对东亚安全的挑战、TMD在中、美、日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关系中是否会成为新的... 自美国宣布要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以来,TMD的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何谓TMD计划、TMD构想与美国东亚战略的关系以及会否构成对东亚安全的挑战、TMD在中、美、日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关系中是否会成为新的重要变数、美是否打算将TMD延展到我国台湾等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本文根据大量最新的材料对此作了颇具逻辑性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安全 导弹防御系统 东亚安全战略 中美关系 冷战后 东亚区域 THAAD 日本 区域安全 军事同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制度、认同——东亚安全合作的多维视角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斌 《太平洋学报》 CSSCI 2006年第3期47-53,共7页
东亚一向是“安全困境”表现十分突出的地区,维护东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东亚各国的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的存在并不能保证安全合作的顺利实现。目前,影响东亚安全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实主义的权力因素,又有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 东亚一向是“安全困境”表现十分突出的地区,维护东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是东亚各国的共同利益,但共同利益的存在并不能保证安全合作的顺利实现。目前,影响东亚安全合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实主义的权力因素,又有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制度因素,还有建构主义的认同因素。权力、制度、认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共同影响着东亚安全合作的进程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困境 东亚安全合作 权力 制度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安全的结构性危机会爆发吗?——2012年东亚安全形势回顾与2013年展望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锋 《和平与发展》 2013年第1期1-17,113,共17页
2012年东亚安全形势可概括为:中美关系进入了亚太地缘战略利益竞争的时代;领土争议有可能成为颠覆后冷战以来东亚区域秩序的重大诱因;东亚区域内主要国家国内政治走向对区域经济与安全进程的冲击日趋突出;朝鲜半岛形势严峻;区域内经济... 2012年东亚安全形势可概括为:中美关系进入了亚太地缘战略利益竞争的时代;领土争议有可能成为颠覆后冷战以来东亚区域秩序的重大诱因;东亚区域内主要国家国内政治走向对区域经济与安全进程的冲击日趋突出;朝鲜半岛形势严峻;区域内经济与安全"二元分离"在进一步加深。2013年东亚安全形势将取决以下因素: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究竟能走多远,在钓鱼岛问题上中美日三边将如何互动,黄海、南海局势能否稳定。2013年可能是亚太安全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一年,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安全形势 中美关系 中日关系 美国亚太战略 朝核问题 钓鱼岛局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防卫政策及其对东亚安全的影响
20
作者 耿丽华 《日本研究》 CSSCI 2008年第4期54-58,共5页
冷战时期日本的防卫政策主要是在《日本国宪法》和《日美防卫条约》的框架之下制定并付诸实施的。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的防卫政策则进入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逐步从冷战时期依附于美国的防卫政策向着冷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自主防卫政策的... 冷战时期日本的防卫政策主要是在《日本国宪法》和《日美防卫条约》的框架之下制定并付诸实施的。冷战结束以后,日本的防卫政策则进入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逐步从冷战时期依附于美国的防卫政策向着冷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自主防卫政策的方向迈进。日本防卫政策的变化,是造成东亚地区各行为主体间信任缺失,进而影响东亚地区安全机制的建构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国宪法》 防卫政策 东亚安全 地区安全机制 冷战时期 冷战结束 信任缺失 东亚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