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携手东中西 共绘石榴红
1
《华人时刊》 2025年第4期80-82,共3页
2023年以来,连云港市利用建设“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契机,创新开展“携手东中西、共绘石榴红”系列行动,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积极实施涉及医疗、文体、旅游、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十大行动,搭建东中西协作新平台,着力构建... 2023年以来,连云港市利用建设“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契机,创新开展“携手东中西、共绘石榴红”系列行动,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积极实施涉及医疗、文体、旅游、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十大行动,搭建东中西协作新平台,着力构建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示范区 东中西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开发与中国东中西产业转移的大致构想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坚真 乔俊果 +1 位作者 师银燕 张庆霖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年第1期33-38,共6页
南海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对外贸易、海域安全等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1世纪必须在我国实施沿海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南海开发开放战略,并将南海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与我国东... 南海在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开发、对外贸易、海域安全等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1世纪必须在我国实施沿海开放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南海开发开放战略,并将南海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与我国东中西部产业转移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通盘考虑,这关系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与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开发 海洋产业 东中西产业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西协力联动 推进西部大开发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栋生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4,共4页
东中西合作互动是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区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丰富经验,为这一战略举措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东中西合作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互利双赢”,政府完善政策将把这一合作推上新台阶。
关键词 东中西合作 协作利益 区域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顺祥 吕培聪 +1 位作者 徐志晖 程远亮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3-58,共6页
将我国分为东、中、西3大区域,分别分析其1995~2010年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分析显示东部地区经济重心先南移后北移,中部呈现"南—北—南"趋势,而西部经济重心则持续北移,并据此趋势预测未来演变态势。强调加快西部地区南部省... 将我国分为东、中、西3大区域,分别分析其1995~2010年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分析显示东部地区经济重心先南移后北移,中部呈现"南—北—南"趋势,而西部经济重心则持续北移,并据此趋势预测未来演变态势。强调加快西部地区南部省区的建设,深入分析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对3大地区的不同影响,为缩小地区经济差距及协调区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西地区 经济重心 演变路径 区域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东中西区域合作视角下连云港与中西部的产业合作
5
作者 张淑萍 马红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2期36-40,共5页
产业合作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从产业对接开始并藉产业扩张和延伸之势促进区域之间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与发展。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设立要求无论是连云港还是中西部地区都要在此框架下考虑产业结构调... 产业合作是区域合作的基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从产业对接开始并藉产业扩张和延伸之势促进区域之间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与发展。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设立要求无论是连云港还是中西部地区都要在此框架下考虑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的方向,以促进东中西区域全面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西区域合作 产业合作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港腹产业联动视角的国家东中西区域产业合作研究
6
作者 马红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第16期158-160,共3页
以沿海与腹地经济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海与腹地两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及由相互作用程度所形成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试图提出连云港与其腹地充分实现产业联动,形成腹地产业支撑度高、港口产业附加值大这一最优模式的途径,即建... 以沿海与腹地经济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沿海与腹地两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及由相互作用程度所形成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试图提出连云港与其腹地充分实现产业联动,形成腹地产业支撑度高、港口产业附加值大这一最优模式的途径,即建立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兴建临港产业园,培育临港产业集群;设立"飞地型产业区";推进保税港区建设,加速港城区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腹地 产业合作 东中西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西互动战略视角下的海西区发展定位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十一五"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定位与发展进程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 郑庆昌 +3 位作者 伍长南 蔡雪雄 江化开 王东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1-146,共6页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应呼应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东中西互动”战略特别是“中部崛起”的战略,从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发展进程来重新审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地位,...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应呼应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东中西互动”战略特别是“中部崛起”的战略,从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发展进程来重新审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地位,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此,确立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地位,推进边界崛起,使福建的周边临界地区真正融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福建要确立以“跨越海峡、国际中转,打通中部、边界崛起”为核心的“东出西进”战略:跨越海峡,打好海峡牌;发挥海的优势,建设国际中转港,推进国际化。打通中部,突破山的阻隔,向江西、湖南、湖北等纵深腹地延伸;促进海外、台湾和福建沿海经济向内地的拓展和互动,带动福建边界地区崛起。通过“东出西进”战略的实施,形成以福建为主体的东西向“虹吸流”,扭转在南北互动合作中的被动局面,争取战略全局的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西互动战略 中部崛起 出西进 海峡西岸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实施效果评估及政策优化研究
8
作者 古龙高 古璇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5-25,共11页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是国家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战略决策。根据该方案的要求,到2015年,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示范区全面建成,服务中西部...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是国家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又一战略决策。根据该方案的要求,到2015年,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能力显著提升。到2020年,示范区全面建成,服务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功能更加完善。本研究从3个层面对该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后认为,应按照突破示范区建设仅局限于东中西区域合作的认识误区、突破对示范区模式“线性”认识的思维误区、突破示范区建设重实体轻机制的实践误区的思路,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的原则,对该方案进行修订,启动实施《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2021─2025)建设方案》,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区域合作国际示范区、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跨区域协调发展样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 区域合作 实施效果 政策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中西地区基本科技公共服务研究
9
作者 苟尤钊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31期241-241,243,共2页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如何通过科技公共引领和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模式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在分析我国东中西地区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试探性地提出政策...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如何通过科技公共引领和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成为新时期我国科技发展模式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在分析我国东中西地区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试探性地提出政策建议,从而为区域间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科技公共服务 东中西协调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发展的时空差异: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吉玫成 罗小龙 +1 位作者 包蓉 田冬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1-86,113,共7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新城建设大量涌现。在我国东中西三地区新城均有较大发展,而三大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使得新城拓展情况各不相同。针对现有研究缺乏对我国新城发展理论的系统总结,本文在对全国35个重要城市中新城相关数据...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新城建设大量涌现。在我国东中西三地区新城均有较大发展,而三大区域在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使得新城拓展情况各不相同。针对现有研究缺乏对我国新城发展理论的系统总结,本文在对全国35个重要城市中新城相关数据梳理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新城在1990-2010的20年内新城拓展的总体情况及时空特征,分析在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下新城建设的机制,最后针对目前新城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发展:时空差异 动力机制 东中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快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洪昌 刘洪 刘林舟 《现代管理科学》 2018年第5期9-11,共3页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设立开启了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间合作的新篇章,经过多年的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对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将更加凸显。针对目前示范区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在"一带一路"战略指...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的设立开启了我国东中西部区域间合作的新篇章,经过多年的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可喜成绩,对接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将更加凸显。针对目前示范区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示范区除了要加强领导机构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之外,还要在强化示范区互联互通功能、构建智慧型港口、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培育产业集群、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多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战略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西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研究:以沪汉蓉客运沿线站点城市实证 被引量:3
12
作者 关海长 周靖祥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50-60,共11页
铁路交通网络下,客运车次、流向暗含了区位、人口、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信息。以城市间铁路客运车次、类型和方向等数据为基础构建的城市体系空间联系指数甄别工具,可以有效描摹城市联动的内容、识别空间体系格局。结果发现:东中西区... 铁路交通网络下,客运车次、流向暗含了区位、人口、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信息。以城市间铁路客运车次、类型和方向等数据为基础构建的城市体系空间联系指数甄别工具,可以有效描摹城市联动的内容、识别空间体系格局。结果发现:东中西区域呈现"东高西低"空间梯度格局;腹地城市依附中心城市获得发展机会,表现为"强强联合"与"弱弱竞争"特征;中心城市的辐射半径为800km,联动最为密切的距离为300km;城市的地理区位和距离已经弱化,经济规模和吸附能力是影响东中西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的重要因素;高铁的开通强化了区域协同联动,中心城市极化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中西 区域联动 梯度格局 高速铁路 吸附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中西联动 布局长江大战略
13
作者 王仁贵 《瞭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20-22,共3页
随着长江经济带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横亘多年的行政区划界限和壁垒有望被打破,进而形成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新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东中西联动 国家战略 共建共享 基础设施 生态环境 统筹协调 流域管理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兼论东中西部地区差距的形成和缩小
14
作者 刘智勇 李海峥 +1 位作者 胡永远 李陈华 《中国人口年鉴》 2019年第1期304-304,共1页
初级人力资本向高级人力资本演进为特征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够通过推动技术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该文构建了考虑各层次人力资本相对变化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支... 初级人力资本向高级人力资本演进为特征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够通过推动技术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该文构建了考虑各层次人力资本相对变化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指数,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假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等因素差异对东中西地区差距的影响,发现相对于人力资本存量等其他因素,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更好地解释东中西部地区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 高级化 动态面板模型 人力资本存量 促进作用 产业结构升级 东中西部地区 东中西地区
原文传递
发现“东西中国”:市场化与当代乡村变迁 被引量:2
15
作者 桂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2,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全国性的农产品市场和全国性的婚姻“市场”,让乡村走向了自由开放。市场化改变社会连接方式,打破乡村的地方性,让乡村中的人财物变成了自由流动的要素,市场区位决定了乡村人财物流动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全国性的农产品市场和全国性的婚姻“市场”,让乡村走向了自由开放。市场化改变社会连接方式,打破乡村的地方性,让乡村中的人财物变成了自由流动的要素,市场区位决定了乡村人财物流动的方向。在三大市场的共同作用下,农村人财物总体呈现东进西出的特点,乡村秩序和乡村发展因而出现了显著的东中西地区差异。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农村不仅在城乡关系、村庄形态等方面存在不同,而且还存在发展路径上的差异。“东西中国”是从农民与市场的关系的角度,呈现出改革开放后乡村变迁逻辑和分布形态。下一步,在定位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选择基层治理手段和推动重大涉农政策改革的过程中,要立足于“东西中国”这个现实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与市场 三大“市场” 东中西农村 西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与政策机制研究
16
作者 吴价宝 易爱军 朱彬 《大陆桥视野》 2020年第9期48-51,55,共5页
"十四五"期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深化东中西区域合作,推动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加快转型升级,是江苏继续深耕陆海统筹、双向开放、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举措,也是进一步促进中东西区域经济同步增长的关... "十四五"期间,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继续深化东中西区域合作,推动东中西合作示范区加快转型升级,是江苏继续深耕陆海统筹、双向开放、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举措,也是进一步促进中东西区域经济同步增长的关键举措。结合示范区建设与发展现状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示范区转型升级需坚持回归初心、坚持系统谋划、坚持整合发展、坚持重点发展、坚持创新发展,以切实发挥好示范区这一金字招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 转型升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演变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17
作者 潘海燕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8期59-62,共4页
以湖南省各区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2021年数据作为考察对象,对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挖掘湖南省14个市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地域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湖南省14个市州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在缩小,湖南省城... 以湖南省各区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2021年数据作为考察对象,对湖南省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挖掘湖南省14个市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地域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整体而言,湖南省14个市州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在缩小,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比呈S型曲线,大体经历了两个快速下降和一个平缓阶段;但是湖南省14个市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幅度非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幅度呈现东中西地带性分布格局。为此,需要推动西部地带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产业化,进而推动东中西地带农村经济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空间分布 东中西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融入沿江省市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8
作者 杨梅 《重庆经济》 2024年第4期35-38,共4页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占比均超过全国的40%。目前,除江西、贵州外,其他9省...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占比均超过全国的40%。目前,除江西、贵州外,其他9省市均已设立自贸试验区,基本形成了一条推动高水平开放的“自贸带”,在引领全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中举足轻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国土面积 联动发展 长江经济带 对外开放新格局 自贸试验区 三大区域 思考与建议 东中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黄河文明视角下的黄河沿岸经济带开发论证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靖宇 黄猛 《开发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6-14,共9页
黄河流域曾经孕育了中华文明,进一步延伸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黄河文明视角。在黄河文明的视角下,可以明确黄河沿岸经济带的开发价值,使之成为继长江沿岸经济带开发之后的又一国家级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须应时认定黄河沿岸经济带开发的... 黄河流域曾经孕育了中华文明,进一步延伸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黄河文明视角。在黄河文明的视角下,可以明确黄河沿岸经济带的开发价值,使之成为继长江沿岸经济带开发之后的又一国家级的重大举措。因此,必须应时认定黄河沿岸经济带开发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黄河沿岸经济带开发的综合优势,主动把握黄河沿岸经济带开发的关键环节,努力做出黄河沿岸经济带开发的对策创意: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抓好一批重大骨干工程;积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注重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积极优化沿岸产业结构,注重培育和形成新经济增长极;积极采取提高农民收入措施,注重加快区域城镇化建设步伐;积极实施东中西部协调战略,注重进一步加强经济联系与协作;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开发,注重借鉴国内外的开发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努力把黄河沿岸经济带开发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文明视角 黄河沿岸经济带 区域协调发展 东中西联动 开发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财政民生资金支出的农村减贫效应及反贫困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伊 吴浩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从资金支出规模、资金支出结构和资金支出地区差异等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财政民生资金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我国财政民生资金支出具有良好的农村减贫效应,但是财政民生资金支出结构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政策在不同区域的效果差异... 从资金支出规模、资金支出结构和资金支出地区差异等三个角度分析了我国财政民生资金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发现我国财政民生资金支出具有良好的农村减贫效应,但是财政民生资金支出结构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政策在不同区域的效果差异显著。财政资金支持是实现精准扶贫达到全面脱贫目标的重要支撑,要从扩大民生支出规模、优化财政民生资金支出结构、建立财政民生资金支出的区域政策及财政民生资金支出与农村贫困相结合等四个层面推进反贫困事业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 民生资金 农村减贫 结构效应 东中西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