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破坏及毒力酶释放的影响
1
作者 陈静 张佳宁 +4 位作者 田红茹 赵志敏 徐新军 朱龙平 杨得坡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5-318,共4页
目的研究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活性,并深入探究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破坏以及毒力酶释放的影响。方法通过最低抑菌浓度实验研究精油主要成分的抑菌活性;通过细胞表面疏水性实验、结晶紫染色法实验、DNA与RNA泄露实... 目的研究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活性,并深入探究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破坏以及毒力酶释放的影响。方法通过最低抑菌浓度实验研究精油主要成分的抑菌活性;通过细胞表面疏水性实验、结晶紫染色法实验、DNA与RNA泄露实验、Annexin V-FITC/PI双标记实验及脂肪酶释放量测定实验,研究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形成及毒力酶释放的影响。结果山苍子精油主要成分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值依次为α-松油醇、β-月桂烯<4-萜烯醇、α-侧柏烯与桧烯<芳樟醇<β-蒎烯<柠檬醛。山苍子精油可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胞内重要生物大分子泄露,并抑制细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降低其引发细胞炎症的风险。结论山苍子精油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显著抑菌作用,可作为防治痤疮的天然抑菌剂进行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苍子精油 痤疮丙酸杆菌 生物膜 毒力酶 脂肪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高睿迪 李双凤 +1 位作者 张振东 王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8-490,共3页
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抗生素治疗痤疮耐药的问题后,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要课题。针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耐药种类等问题,各国家或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抗生素耐药性与痤疮治疗失败、皮肤微生物菌群紊乱、多重... 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抗生素治疗痤疮耐药的问题后,痤疮丙酸杆菌的耐药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要课题。针对抗生素的耐药率、耐药种类等问题,各国家或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抗生素耐药性与痤疮治疗失败、皮肤微生物菌群紊乱、多重耐药等密切相关,需要要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方颠倒散体外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实验研究及皮肤毒性测试
3
作者 张瑞雪 高芳芳 +4 位作者 袁亚美 张彩云 方正清 朱林 王茜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的抑菌作用。方法:配制不同组分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A、C、E、G、I、K,颠倒散水提物溶液(M)为阳性对照,另设阴性对照、空白对照;采用37℃厌氧培养法对痤疮丙酸杆菌进行培养,...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的抑菌作用。方法:配制不同组分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A、C、E、G、I、K,颠倒散水提物溶液(M)为阳性对照,另设阴性对照、空白对照;采用37℃厌氧培养法对痤疮丙酸杆菌进行培养,观察各溶液体外的抑菌效果;并采用单次限量法,取A进行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结果:培养48 h后,空白对照无菌落,其余均见菌落,各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分别与阴性对照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急性经皮毒性试验:A组、对照组、M组反应平均值分别为0、0、1.2,生理情况正常。结论:不同配比新方颠倒散水提物溶液体外对痤疮丙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相互比较以及与颠倒散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且新方颠倒散溶液无皮肤刺激及中毒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颠倒散 新方颠倒散 痤疮丙酸杆菌 体外抑菌实验 皮肤毒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丙酸杆菌通过辅助性T淋巴细胞17炎症通路致寻常痤疮的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羽侬 孙娅楠 +2 位作者 任星 周娜 王毅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26-230,共5页
寻常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脂分泌旺盛、毛囊角化过度、皮肤菌群失调和局部免疫炎症反应是寻常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痤疮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包括:痤疮丙酸杆菌(C.acnes)生物膜形成与体内毒力因子增强有关;C.acne... 寻常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皮脂分泌旺盛、毛囊角化过度、皮肤菌群失调和局部免疫炎症反应是寻常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对痤疮发生机制的研究成果包括:痤疮丙酸杆菌(C.acnes)生物膜形成与体内毒力因子增强有关;C.acnes多样性下降,令ⅠA1型C.acnes占主导地位,从而诱导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通路激活,角质形成细胞、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和皮脂细胞在痤疮炎症反应中发挥核心作用。该文就C.acnes诱发Th17炎症通路激活导致痤疮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 TH17细胞 炎症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痤疮丙酸杆菌感染
5
作者 李昊 肖龙飞 沈龙祥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358-362,共5页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TSA)是治疗难以修复的肩袖撕裂、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翻修肩关节置换等的有效方法。与其他类型的肩关节置换术相比,RTSA术后早期和中期有着更高的感染率,可引起疼痛、僵硬、假体松动等,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对RTS...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TSA)是治疗难以修复的肩袖撕裂、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翻修肩关节置换等的有效方法。与其他类型的肩关节置换术相比,RTSA术后早期和中期有着更高的感染率,可引起疼痛、僵硬、假体松动等,甚至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对RTSA术后感染病原体的识别与防治尤为重要。痤疮丙酸杆菌作为RTSA术后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被广泛研究。该文就痤疮丙酸杆菌在RTSA术后感染发生中的病理机制、检测手段、预防措施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全肩关节置换 痤疮丙酸杆菌 假体周围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丙酸杆菌与皮肤健康的相关研究进展
6
作者 牛钰杰(综述) 马来记(综述) +2 位作者 杨素珍(综述) 李燕(综述) 邵丽(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87-193,共7页
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是人体皮肤上的常驻菌,是毛囊皮脂腺内的主要微生物。痤疮丙酸杆菌因与痤疮发病有关,使其变得“臭名昭著”。然而,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的发展,人们对痤疮丙酸杆菌有了新的认识,正... 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是人体皮肤上的常驻菌,是毛囊皮脂腺内的主要微生物。痤疮丙酸杆菌因与痤疮发病有关,使其变得“臭名昭著”。然而,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的发展,人们对痤疮丙酸杆菌有了新的认识,正常生理状态下它是人体共生菌,对宿主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痤疮丙酸杆菌的发现历程、生物学特征以及对皮肤健康的影响方面来归纳总结痤疮丙酸杆菌与皮肤健康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基因组学 炎症性皮肤病 群体感应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地区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的丙酸杆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曾宪玉 姜敏 +5 位作者 付辰 吴卓璇 刘雯 董碧麟 曾志良 王玮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1-134,137,共5页
目的观察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出的丙酸杆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丙酸杆菌,厌氧培养获得分离株,经革兰染色、16SrRNA和23SrRNA测序等方法鉴定,采用E—test方法检测分离株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敏... 目的观察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出的丙酸杆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从痤疮患者皮损中分离丙酸杆菌,厌氧培养获得分离株,经革兰染色、16SrRNA和23SrRNA测序等方法鉴定,采用E—test方法检测分离株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敏感性。结果共分离84株丙酸杆菌,经革兰染色,镜下可见革兰染色阳性的棒状杆菌。所有分离株16SrRNA和23SrRNA扩增序列Blast结果显示:72株与Genbank中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0c,Pacbe16SrRNA和23SrRNA的序列有98%-100%的同源性,12株与Genbank中贪婪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avidum,Pavidum)16SrRNA和23SrRNA的序列有99%~100%的同源性。84株分离株中,所有菌株对四环素敏感,MIC值在0.016—0.50μg/mL间。29株(34.52%)对红霉素耐药,均为高度耐药(MIC〉256μg/mL);其余55株对红霉素敏感(MIC值0.016—0.38μg/mL)。P0cnes和P.avidum中红霉素耐药株分别为19株(26.39%)、10株(83.33%)。结论武汉地区痤疮患者携带的丙酸杆菌对红霉素耐药率高,对四环素均敏感。该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杆菌 痤疮 贪婪丙酸杆菌 耐药 红霉素 四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杆菌代谢物对恶臭假单胞菌抑制活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冯晗 荣邵丰 +3 位作者 贾彩凤 常忠义 高红亮 马悦培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8-62,共5页
以化学防腐剂山梨酸钾作对照,对天然防腐剂丙酸杆菌代谢物的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了SLB、脱脂奶粉和葡萄糖碳源培养基3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培养得到丙酸杆菌代谢物的抑菌活性,4~8 d的葡萄糖培养基的代谢物抑菌效果很... 以化学防腐剂山梨酸钾作对照,对天然防腐剂丙酸杆菌代谢物的对恶臭假单胞菌的抑菌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了SLB、脱脂奶粉和葡萄糖碳源培养基3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培养得到丙酸杆菌代谢物的抑菌活性,4~8 d的葡萄糖培养基的代谢物抑菌效果很好,第8天达到最大值25.2 AU/mL.从抑菌效果和生产成本考虑,葡萄糖培养基均优于其他两种培养基.研究结果表明:pH值越低丙酸杆菌代谢物抑菌活性越高.在pH 5.5时,丙酸杆菌代谢物的抑菌活性最高,为26.9 A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杆菌 丙酸杆菌代谢物 恶臭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氏丙酸杆菌两个亚种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9
作者 谭蓓英 陈敏 +1 位作者 程光胜 凌代文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3-65,共3页
用亨格特(Hungate)厌氧技术从不同奶制品分离出3株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编号为PTC-1,PTC-2和PTC-3。细胞呈多形态,杆状,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不运动,菌落在PYG深层洋菜中呈双凸透镜状,白至土黄色,从葡萄糖、乳糖... 用亨格特(Hungate)厌氧技术从不同奶制品分离出3株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编号为PTC-1,PTC-2和PTC-3。细胞呈多形态,杆状,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不运动,菌落在PYG深层洋菜中呈双凸透镜状,白至土黄色,从葡萄糖、乳糖等8种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葡萄糖发酵产物包括大量丙酸和乙酸,少量异丁酸,琥珀酸和CO_2。厌氧至耐氧。PTC-1的DNA的GC百分含量测定值为67.8mol%(Tm)。三株菌的特性很接近,只在硝酸盐还原和牛奶凝固特性有差别。它们分别被鉴定:PTC-1和PTC-2是同一个种,为费氏丙酸杆菌费氏亚种(Propionibacteriumfreudenreichiisubsp.freudenreichii),PTC-3是费氏丙酸杆菌谢氏亚种(P.freudenreichiisubsp.shermanii)。保藏号依次为AS1.2128,AS1.2129和AS1.2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氏丙酸杆菌 亚种 丙酸杆菌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杆菌素的发酵及其分离纯化的初步探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邢胜杰 贾彩凤 +5 位作者 杨雪霞 何新舟 刘晓霞 高红亮 常忠义 金明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0-183,189,共5页
本文以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发酵液为原料,以抑菌活性为指标,利用分离纯化技术提取发酵液中小分子丙酸杆菌素。丙酸杆菌素初步分离纯化确定的最佳脱盐条件为:上样量5 m L,流速0.5 m L/min,收集方式为手动收集,电... 本文以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发酵液为原料,以抑菌活性为指标,利用分离纯化技术提取发酵液中小分子丙酸杆菌素。丙酸杆菌素初步分离纯化确定的最佳脱盐条件为:上样量5 m L,流速0.5 m L/min,收集方式为手动收集,电导率达到1.5 ms/cm时停止收集;Superdex peptide最佳凝胶过滤条件为:上样量500μL,流速0.5 m L/min,深孔板固定体积收集,每孔收集体积200μL。最终得到一种分子量为698.9556 u的丙酸杆菌素,其单位抑菌活性为初始的6.8倍,抑菌活性得率为10.9%。酶解实验表明纯化后的丙酸杆菌素仍保留抑菌活性,且对胃蛋白酶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杆菌 细菌素 分离纯化 薛氏丙酸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丙酸杆菌对痤疮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吴文婵 戴儒丽 +3 位作者 宋丽燕 奚义宁 王婷婷 黄丹青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7期39-41,共3页
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被广泛认为是痤疮的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P.acnes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与痤疮患者的皮脂分泌、角化过度和炎症等病理过程有密切关联,表明其在痤疮发病机制中并不是独立的致病因素。本文综述了P.acnes在痤疮中的作... 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被广泛认为是痤疮的病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P.acnes研究的深入,发现其与痤疮患者的皮脂分泌、角化过度和炎症等病理过程有密切关联,表明其在痤疮发病机制中并不是独立的致病因素。本文综述了P.acnes在痤疮中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诊治痤疮提供更深入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丙酸杆菌 痤疮 角化过度 皮脂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外用抗生素对痤疮丙酸杆菌抑菌作用的比较研究
12
作者 刘桀睿 汪海(指导) 陈琦(指导)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痤疮丙酸杆菌(C.acnes)作为诱发痤疮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其本身会引发炎症外,也可能将葡萄球菌等其他细菌带入皮肤,造成更复杂的感染。进入青春期,很多同学因为痤疮而苦恼,但并不清楚选择何种药物进行治疗。外用抗生素是治疗痤疮的药物... 痤疮丙酸杆菌(C.acnes)作为诱发痤疮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其本身会引发炎症外,也可能将葡萄球菌等其他细菌带入皮肤,造成更复杂的感染。进入青春期,很多同学因为痤疮而苦恼,但并不清楚选择何种药物进行治疗。外用抗生素是治疗痤疮的药物之一,哪种外用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最优?我对此进行了探究,以期为同学们治疗轻中度痤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用抗生素 痤疮丙酸杆菌 轻中度痤疮 抑菌作用 葡萄球菌 青春期 治疗痤疮 抑菌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品丙酸杆菌素作为生物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诸晓强 陈乐乐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0-43,共4页
乳品丙酸杆菌细菌素是乳品丙酸杆菌产生的多肽或蛋白质。本文主要对乳品丙酸杆菌特性及其细菌素种类和防腐作用作详细介绍,由于乳品丙酸杆菌素是食品级微生物产生的而且具有较广泛的pH耐受和热稳定性,因此是一种极好的天然食品防腐剂,... 乳品丙酸杆菌细菌素是乳品丙酸杆菌产生的多肽或蛋白质。本文主要对乳品丙酸杆菌特性及其细菌素种类和防腐作用作详细介绍,由于乳品丙酸杆菌素是食品级微生物产生的而且具有较广泛的pH耐受和热稳定性,因此是一种极好的天然食品防腐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品丙酸杆菌 丙酸杆菌 生物防腐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酸积累对薛氏丙酸杆菌生长及产酸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仪宏 王丽丽 +2 位作者 冯惠勇 董秀平 侯建革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2,共4页
报道丙酸积累对维生素B12 产生菌Propionibacteriumshermanii生长及丙酸产生的影响 ,在初糖浓度 6 % ,pH6 5的批次发酵条件下 ,测定了该菌的耗糖、产酸和菌体生长曲线。发酵 2 4h后 ,培养基中添加 1%、 3%和 6 %的丙酸 ,发酵结束时菌... 报道丙酸积累对维生素B12 产生菌Propionibacteriumshermanii生长及丙酸产生的影响 ,在初糖浓度 6 % ,pH6 5的批次发酵条件下 ,测定了该菌的耗糖、产酸和菌体生长曲线。发酵 2 4h后 ,培养基中添加 1%、 3%和 6 %的丙酸 ,发酵结束时菌体干重只有对照的75 2 %、 6 5 4 %和 5 2 9% ,产酸是对照的 79 3%、 6 9 2 %和 39 3%。加入 6 %的丙酸不能完全抑制耗糖和产酸。部分解除丙酸抑制可使菌体干重增加 6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 薛氏丙酸杆菌 生长 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钠和葡萄糖对薛氏丙酸杆菌生长及代谢物抑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玉梅 常忠义 +4 位作者 王疆元 李颖 贾彩凤 毛玉昌 高红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8-182,共5页
初步研究了1株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代谢物在不同pH值下的抑菌活性,以及该菌在不同质量浓度乳酸钠和葡萄糖培养时其生物量、还原糖含量、pH值和抑菌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丙酸杆菌代谢物在pH为6.0时,12 h内对恶臭... 初步研究了1株薛氏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shermanii)代谢物在不同pH值下的抑菌活性,以及该菌在不同质量浓度乳酸钠和葡萄糖培养时其生物量、还原糖含量、pH值和抑菌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丙酸杆菌代谢物在pH为6.0时,12 h内对恶臭假单胞菌可完全抑制,随着pH值的升高,代谢物的抑菌活性降低;丙酸杆菌在含15 g/L乳酸钠+5 g/L葡萄糖的复合碳源培养基中培养菌体干质量最大,达到3.13 g/L;培养初期还原糖消耗很快,2 d内耗糖占总还原糖的70%以上;pH值是有机酸产生和消耗相平衡的结果,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越高,培养液的pH值越低;乳酸钠和葡萄糖对代谢物的抑菌活性有显著影响,在含15 g/L乳酸钠+5 g/L葡萄糖的复合碳源培养基中,代谢物抑菌活性最高,达到36.4 AU/mL。说明15 g/L乳酸钠+5 g/L葡萄糖的复合碳源培养基是最优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杆菌 乳酸钠 葡萄糖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对脂多糖/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小鼠肝炎及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0
16
作者 胡振林 张俊平 +3 位作者 万莫斌 余祥彬 林文 钱定华 《药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62-665,共4页
用小鼠致死性肝炎模型和TNF体外诱生的方法,研究苦参碱(Ma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经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ttmacnes,PA)预刺激的小鼠产生肿... 用小鼠致死性肝炎模型和TNF体外诱生的方法,研究苦参碱(Mat)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经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ttmacnes,PA)预刺激的小鼠产生肿瘤坏死因子(TNF)以及致死性肝炎的影响。结果表明:Mat(10,50mg·kg ̄(-1),ip,bid×3d)可降低血清TNF和ALT水平及小鼠对LPS致死毒性的敏感性,并可在体外抑制LPS诱导的经PA预刺激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TNF。提示Mat的保肝作用与其抑制TNF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中毒性肝炎 痤疮丙酸杆菌 脂多糖 T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产酸丙酸杆菌丙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刘寅 张永光 +3 位作者 张汝兵 张帆 秦博 朱建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7-170,共4页
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以产酸丙酸杆菌发酵甘油产丙酸的3个关键因素(培养温度、pH和接种量)为自变量,以丙酸产量为响应值,对上述因素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了探讨与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培... 采用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以产酸丙酸杆菌发酵甘油产丙酸的3个关键因素(培养温度、pH和接种量)为自变量,以丙酸产量为响应值,对上述因素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了探讨与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pH对丙酸产量有显著性影响,并据此建立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得到的工艺参数的优选结果是:培养温度为29.75℃、pH为6.61、接种量为6.15%(v/v),丙酸产量最大预测值为17.96g/L。经过优化,丙酸产量提高了27.9%,实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丙酸杆菌 丙酸 BOX-BEHNKEN设计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杨梅素对痤疮丙酸杆菌和脂多糖诱发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梁婷 吴春福 +4 位作者 吕艳青 李满妹 王璐璐 张坤 栗原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MY)对痤疮丙酸杆菌与脂多糖(P.acnes-LPS)诱发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mg/kgP.acnes负荷5d的小鼠iv3μg/kgLPS建立P.acnes-LPS肝损伤模型,用酶标仪测定血浆丙氨... 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DMY)对痤疮丙酸杆菌与脂多糖(P.acnes-LPS)诱发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0mg/kgP.acnes负荷5d的小鼠iv3μg/kgLPS建立P.acnes-LPS肝损伤模型,用酶标仪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RP-HPLC法测定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B4(LTB4)和白三烯C4(LTC4)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125、250、500mg/kgDMY均能显著抑制由P.acnes-LPS诱发的小鼠血浆ALT活性升高,其抑制率分别为38.7%、45.1%、49.8%,并对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LTB4和LTC4的分泌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DMY对P.acnes-LPS诱发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部分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白三烯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杨梅素 痤疮丙酸杆菌 脂多糖 肝损伤 白三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pH对丙酸杆菌细菌素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悦培 高红亮 +2 位作者 常忠义 孙帅 冯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5-217,共3页
薛氏丙酸杆菌在不同初始pH下摇瓶厌氧发酵,测定发酵液的pH、生物量、还原糖、氨基氮及抑菌活性,探求不同初始pH对丙酸杆菌细菌素发酵的影响。将初始pH为6.0,6.5,7.0,7.5,8.0的培养基分批进行发酵,结果显示:丙酸杆菌在初始pH为6.5时,发酵... 薛氏丙酸杆菌在不同初始pH下摇瓶厌氧发酵,测定发酵液的pH、生物量、还原糖、氨基氮及抑菌活性,探求不同初始pH对丙酸杆菌细菌素发酵的影响。将初始pH为6.0,6.5,7.0,7.5,8.0的培养基分批进行发酵,结果显示:丙酸杆菌在初始pH为6.5时,发酵第2d的生物量为8.4mg/mL,与其他初始pH的差异极显著(P<0.01);以酵母菌和恶臭假单胞菌为指示菌,发酵产物细菌素的抑菌活性在第7d达到最大,初始pH6.5的抑菌活性分别为19.203AU/mL和24.827AU/mL,与其他初始pH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不同初始pH对丙酸杆菌细菌素发酵有很大的影响,其最适初始pH为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氏丙酸杆菌 细菌素 初始pH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皮多酚对痤疮丙酸杆菌体外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晓玲 朱明芳 +2 位作者 杨柳 胡彬 谢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9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石榴皮多酚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首先用生长抑制试验(牛津杯法)确定石榴皮多酚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是否存在抑制作用,然后通过药基琼脂稀释法观察它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来评价该药物对所测细菌的... 目的研究石榴皮多酚对痤疮主要致病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首先用生长抑制试验(牛津杯法)确定石榴皮多酚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是否存在抑制作用,然后通过药基琼脂稀释法观察它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来评价该药物对所测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石榴皮多酚醇提物500、300、100 mg/m L对痤疮丙酸杆菌ATCC11827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对痤疮丙酸杆菌的MIC为20 mg/m L。结论石榴皮多酚醇提物在体外具有明确的抑制痤疮丙酸杆菌活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多酚 痤疮丙酸杆菌 抑菌 痤疮 牛津杯法 琼脂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