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1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废水的生化处理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东风 刘海洪 刘广东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3-115,共3页
对兰州石化公司ABS生产装置生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树脂废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和处理技术研究。通过试验筛选出两株ABS树脂废水高效降解菌ABS 2、ABS 5及其激活剂JH 6 ,可将絮凝处理后ABS树脂废水的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的比值由... 对兰州石化公司ABS生产装置生产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ABS)树脂废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和处理技术研究。通过试验筛选出两株ABS树脂废水高效降解菌ABS 2、ABS 5及其激活剂JH 6 ,可将絮凝处理后ABS树脂废水的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的比值由 38%提高到 4 9% ,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 ,强化了ABS树脂废水通过活性污泥法进行处理的效果 ,加快了废水处理启动速度 ,提高了处理效率。静态试验、动态试验及动态扩试等系统性试验表明 ,投加高效菌及其激活剂强化活性污泥法可在水力停留时间 8h内使ABS树脂废水化学需氧量由 770mg/L降至 12 0mg/L以下 ,实现达标排放。由色谱分析推断 ,处理后的水中残余成分主要为低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废水处理 生化处理 活性污泥 低聚物 生物化学 化工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杰 郑哲楠 罗英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7-765,共9页
针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中的橡胶粒子相形态难以精确调控的问题,提出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乳液聚合合成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并通过共混制备嵌段型ABS树脂,研究嵌段共聚物分子... 针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中的橡胶粒子相形态难以精确调控的问题,提出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乳液聚合合成苯乙烯-丙烯腈无规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并通过共混制备嵌段型ABS树脂,研究嵌段共聚物分子结构对材料相形态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乳液共混可制得橡胶粒子均匀分散的ABS树脂,与市售产品相比,采用两嵌段共聚物为增韧剂的嵌段型ABS树脂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将增韧剂改为三嵌段共聚物,材料的拉伸断裂韧性能进一步提升,但缺口冲击性能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RAFT乳液聚合 嵌段共聚物 相形态 机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混合附聚胶乳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东梅 蓝云飞 +2 位作者 樊成 张锋 王洋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0-93,共4页
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作为聚合物乳液附聚剂,采用在线静态混合器对粒径为100.5 nm的小粒径聚丁二烯胶乳(PBL)进行附聚,并与采用传统附聚器间歇附聚法PBL进行了对比,对用2种方法获得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以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乳液作为聚合物乳液附聚剂,采用在线静态混合器对粒径为100.5 nm的小粒径聚丁二烯胶乳(PBL)进行附聚,并与采用传统附聚器间歇附聚法PBL进行了对比,对用2种方法获得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静态混合器在线附聚法,可得到粒径呈双峰分布、有效粒径为298.3 nm、多分散性指数为0.316的大粒径PBL;而在同样条件下采用附聚器间歇附聚法,所得PBL粒径也呈双峰分布,有效粒径为268.4 nm,多分散性指数为0.359,可见静态混合器在线附聚效果好于附聚器间歇附聚法。采用静态混合器在线附聚法获得的ABS树脂,其抗冲击性能优于附聚器间歇附聚法ABS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胶乳 聚合物乳液附聚剂 静态混合器 在线附聚法 间歇附聚法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改性用丁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4
作者 姜森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0年第5期335-338,共4页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调节剂,在模试装置上合成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改性用橡胶——丁苯嵌段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与产品支化结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与产品门尼黏度、凝胶质量分数、微观结构含量... 以正丁基锂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四氢呋喃为调节剂,在模试装置上合成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改性用橡胶——丁苯嵌段共聚物,研究了反应温度与产品支化结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与产品门尼黏度、凝胶质量分数、微观结构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聚合反应最高温度的升高,共聚物支化结构含量增大;当引发温度为55℃、反应最高温度为110~120℃时,产品支化结构含量约为5%,分子量分布约为1.12,其凝胶质量分数、微观结构含量与目标产品一致,丁苯嵌段共聚物的各项性能实测值符合ABS树脂改性用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嵌段共聚物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改性 支化结构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纤化纤维素/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彭旋华 陈京环 +5 位作者 刘金刚 赵涛 肖贵华 刘文波 许传波 杜秀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57,共8页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 目的以阔叶浆为原料制备改性微纤化纤维素,并将其用于增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方法采用共研磨的方式,以Ca(OH)_(2)为研磨助剂和润胀剂,将阔叶浆解离成微纤化纤维素(MFC),再经碳酸化和硬脂酸钠改性后制得硬脂酸钙包覆的微纤化纤维素(CS-MFC)。然后采用溶剂浇铸法将CS-MFC以不同比例添加到ABS中,经双螺杆混合挤出和硫化机压片后制得CS-MFC/ABS复合材料,测定MFC、CS-MFC和CS-MFC/ABS复合材料的性能。结果氢氧化钙具有显著的助研磨作用,得到的CS-MFC中硬脂酸钙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包覆在MFC表面,水接触角由18.2°提升到72.3°。将CS-MFC添加到ABS基体中,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38.0MPa,增幅为15.5%;当CS-MFC的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达到1.72GPa,增幅为5.5%;CS-MFC对ABS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小。结论经共研磨及硬脂酸钠改性得到的CS-MFC能有效提升ABS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有利于提高ABS的应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纤化纤维素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 硬脂酸钠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数中红外光谱在化工专业实验中应用——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为例
6
作者 王丽欣 吴雨靓 +5 位作者 田晨阳 李雨情 刘文博 李穆婵 李思颖 王昆 《煤炭与化工》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探索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以下简称:ABS树脂)结构。开展了ABS树脂结构的导数中红外(MIR)光谱(包括:包括一阶导数MIR光谱、二阶导数MIR光谱、三阶导数MIR光谱及四阶导数MIR光谱)和不同平滑点条件下(包括:5个平滑点、9个平滑点... 探索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以下简称:ABS树脂)结构。开展了ABS树脂结构的导数中红外(MIR)光谱(包括:包括一阶导数MIR光谱、二阶导数MIR光谱、三阶导数MIR光谱及四阶导数MIR光谱)和不同平滑点条件下(包括:5个平滑点、9个平滑点、13个平滑点、19个平滑点、25个平滑点、37个平滑点、49个平滑点和149个平滑点)二阶导数MIR光研究。实验发现,ABS树脂结构官能团的红外吸收模式包括:ν_(C-H-苯乙烯结构)、ν_(asCH_(2)-烃类结构)、ν_(sCH_(2)-烃类结构)、ν_(C≡N-腈基结构)、ν_(C=O-羰基结构)、ν_(C=C-苯乙烯结构)、δ_(sCH_(3)-烃基结构)、γ_(C-H-1-丁二烯结构)、γ_(C-H-2-苯乙烯结构)和γ_(C-H-3-苯乙烯结构)。5个平滑点条件下,ABS树脂结构官能团二阶导数MIR光谱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光谱信息。导数MIR光谱可以快速开展ABS树脂结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导数中红外光谱 结构 平滑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结构及老化性中红外光谱研究
7
作者 王丽欣 陈硕 +5 位作者 王昆 安盼 柴嘉欣 常美玲 吴雨靓 于宏伟 《塑料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133,共8页
为了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的分子结构和老化性进行研究,通过中红外(MIR)光谱和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开展了不同温度下ABS树脂的结构和老化性测试。结果表明:ABS树脂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腈基结构、ν丁二烯结构、ν... 为了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的分子结构和老化性进行研究,通过中红外(MIR)光谱和变温中红外(TD-MIR)光谱,开展了不同温度下ABS树脂的结构和老化性测试。结果表明:ABS树脂的红外吸收模式主要包括ν腈基结构、ν丁二烯结构、ν聚苯乙烯结构、ν烃基结构及ν羰基结构。在293~573 K的温度范围内,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ABS树脂主要官能团(ν腈基结构、ν丁二烯结构和ν聚苯乙烯结构)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发生明显的红移或者蓝移现象,其吸收强度均有明显改变。这一现象说明ABS树脂结构抗老化性能降低,主要受到丁二烯结构、腈基结构及苯乙烯结构的协同效应影响。研究拓展了MIR及TD-MIR光谱对重要塑料和树脂的结构及老化性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中红外光谱 变温中红外光谱 结构 老化性
原文传递
表面改性对溴代三嗪/Sb_(2)O_(3)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影响
8
作者 杨明辉 赵婕 唐林生 《化工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7-10,共4页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定、垂直燃烧实验及锥形量热实验研究了溴代三嗪(TTBPC)/Sb_(2)O_(3)的表面改性对其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H550改性TTBPC/Sb_(2)O_(3)明显改善了其对ABS的阻燃作用,w(TTBPC/Sb_(2)O... 通过极限氧指数(LOI)测定、垂直燃烧实验及锥形量热实验研究了溴代三嗪(TTBPC)/Sb_(2)O_(3)的表面改性对其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KH550改性TTBPC/Sb_(2)O_(3)明显改善了其对ABS的阻燃作用,w(TTBPC/Sb_(2)O_(3))=15.0%,m(TTBPC)∶m(Sb_(2)O_(3))=4.0∶1.0,m(KH550)∶m(TTBPC/Sb_(2)O_(3))=2.0%,改性使阻燃ABS的LOI从25.4%提高至29.7%、垂直燃烧等级从无提高至V-0。与纯ABS相比,阻燃ABS的总热释放量(THR)、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和平均热释放速率(MHRR)分别降低了58.6%、55.9%和5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代三嗪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KH550 表面改性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六方氮化硼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国华 邢荣芬 +3 位作者 耿佩佩 杨娜 王进炜 瞿雄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1-135,共5页
利用双螺杆的强剪切作用,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六方氮化硼(h-BN)复合材料(ABS/h-BN),通过测定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电阻率,并借助拉伸试验、动态力学分析、热失重分析等手段,研究了h-BN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力学性... 利用双螺杆的强剪切作用,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六方氮化硼(h-BN)复合材料(ABS/h-BN),通过测定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和电阻率,并借助拉伸试验、动态力学分析、热失重分析等手段,研究了h-BN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BN在ABS基体中发生了取向,当h-BN质量分数为20%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由0.176 W/(m·K)提高到0.404 W/(m·K),增加了129.6%,且拉伸强度由35.26MPa提高到38.45 MPa。ABS/h-BN复合材料有望应用于家电等的外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六方氮化硼 复合材料 导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丁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粉的加工应用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谈敦礼 张庆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647-649,共3页
基于传统塑料改性方法,采用ABS接枝粉直接或间接地改性丁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氯乙烯(PVC)合金及ABS/聚碳酸酯(PC)合金的性能,突出了ABS接枝粉作为一种有效的改性剂,其使用上的方便灵活性.
关键词 丁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粉 聚氯乙烯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气味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树脂复合物
11
作者 王元荪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55-655,共1页
由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专利号CN1730543,公开日期2006—02—08)“一种低气味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树脂复合物”,涉及一种低气味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ABS材料配方如下:ABS(橡胶质量分数为0.05~0... 由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专利号CN1730543,公开日期2006—02—08)“一种低气味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树脂复合物”,涉及一种低气味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ABS材料配方如下:ABS(橡胶质量分数为0.05~0.3、丙烯腈质量分数为0.1~0.3、苯乙烯质量分数为0.4~O.7)100,疏水性分子筛材料0.5~5,增韧剂0~5,抗氧剂168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三元共聚树脂 复合物 气味 ABS材料 质量分数 分子筛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橡胶粉/碳九石油树脂复合改性高黏沥青的黏附性
12
作者 孙吉书 濮夏天 +2 位作者 肖田 郭艳芳 王松 《合成橡胶工业》 CAS 2024年第4期342-346,共5页
为了改善高黏改性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制备了基于碳九石油树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橡胶粉的高黏改性沥青(HVAM-2),采用滴定法测定了其与集料之间的接触角并计算出黏附功。通过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飞散试验和汉堡车辙... 为了改善高黏改性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制备了基于碳九石油树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橡胶粉的高黏改性沥青(HVAM-2),采用滴定法测定了其与集料之间的接触角并计算出黏附功。通过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飞散试验和汉堡车辙试验进一步验证了HVAM-2混合料的黏附性。结果表明,碳九石油树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和橡胶粉三种材料在沥青中形成的网格结构能够大幅度提高沥青的黏附性,有效改善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接能力;相比于基质沥青,HVAM-2的黏附功提高了72.9%,且HVAM-2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碳九石油树脂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橡胶粉 黏附性 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纤维增强丙烯腈-苯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跃平 钱程 +1 位作者 邓勇宏 殷小春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以含量为30%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丙烯腈-苯乙烯(AS)复合材料(GFAS)注塑成型为研究对象,选取塑化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及模具温度为因子,以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设计了正交实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结果... 以含量为30%的玻璃纤维(GF)增强聚丙烯腈-苯乙烯(AS)复合材料(GFAS)注塑成型为研究对象,选取塑化温度、注射速度、保压压力及模具温度为因子,以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作为评价指标设计了正交实验。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注射速度对拉伸强度的影响最显著,保压压力显著影响材料的弯曲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根据正交实验的分析结果进行了保压压力和注射速度的单因素实验,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为塑化温度为250℃、注射速度为50%、保压压力为75MPa与模具温度为65℃,此时,标准样条的拉伸强度为143.4MPa,弯曲强度为199.9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9.2kJ/m^(2),通过优化注塑工艺参数提高了复合材料(GFAS)的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长玻纤 注塑工艺优化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塑料中的铅、镉、汞、铬、砷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英锋 施燕支 +4 位作者 张华 陈玉红 John Lau Steven Wilbur 李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1-194,共4页
建立了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塑料中的铅、镉、汞、铬、砷五种元素的方法。对仪器的参数设置、进样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对此类塑料样品中上述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条件,如消解... 建立了微波消解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测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塑料中的铅、镉、汞、铬、砷五种元素的方法。对仪器的参数设置、进样系统进行了优化,并对此类塑料样品中上述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条件,如消解体系、消解温度、恒温时间以及酸用量等进行了优化。方法检出限为0.7~6.5ng·g-1;用加标回收的方法评价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加标回收率为89.8%~110.8%;样品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8%~11.3%。该方法检出限低、精确度好、准确度高、简单快速、无需基体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MS 微波消解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标准物质汞定值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逯海 马联弟 +4 位作者 韦超 周涛 王军 赵墨田 李金英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98-1102,共5页
为应对欧盟的RoHS指令,中日韩三国建立了标准物质联合定值工作机制。文章系统介绍第一次联合定值合作中应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为日本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ABS)塑料标准物质中汞定值的方法。首先利用MC-ICP-MS准确测量了202H... 为应对欧盟的RoHS指令,中日韩三国建立了标准物质联合定值工作机制。文章系统介绍第一次联合定值合作中应用同位素稀释质谱法(IDMS)为日本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ABS)塑料标准物质中汞定值的方法。首先利用MC-ICP-MS准确测量了202Hg稀释剂、国家标准物质和ABS塑料中汞的全丰度,然后采用国家标准物质标定202Hg稀释剂的浓度,最后利用IDMS测定ABS塑料中汞的浓度。为消除汞的记忆效应,采用5μg/g的Au(2%硝酸溶液)清洗1 min,而后用5μg/g的EDTA清洗2 min的程序。实验结果验证了实验室的测量能力,首次联合定值为下阶段工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 记忆效应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正虹 申瑜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5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性、相形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发现,PPO和ABS属于热力学不相容聚合物,SMA可以在PPO/ABS合金中起到较好的增容作用; PPO/ABS合金中ABS的含量越高,合金加工流动性越好,SMA可以使PPO/ABS合金的转矩明显降低,但其含量对转矩的影响较小; PPO/ABS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加入适量SMA后合金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都有较大改善; PPO/ABS共混合金中PPO的含量越高,合金的热稳定性越好,SMA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 共混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士财 李宝霞 《塑料科技》 CAS 2004年第6期1-4,共4页
 以国产聚氯乙烯、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为主要原料,配以合适助剂,在研究了PVC AB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流变特性的基础上,研制了PVC ABS共混塑料,并对共混塑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合适配比制成的PVC AB...  以国产聚氯乙烯、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物为主要原料,配以合适助剂,在研究了PVC AB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流变特性的基础上,研制了PVC ABS共混塑料,并对共混塑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合适配比制成的PVC ABS共混塑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 共聚物 PVC 合成树脂 工程塑料 A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酸钙对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富青 陈晓霞 +1 位作者 袁军 江学良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9期59-63,共5页
利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出纳米碳酸钙/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采用偶联剂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或加入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g-MAH),得到力学性能较好的纳米碳酸钙/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 利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出纳米碳酸钙/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采用偶联剂对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或加入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g-MAH),得到力学性能较好的纳米碳酸钙/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碳酸钙含量、偶联剂、增容剂AS-g-MAH对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新料ABS相比,回收的ABS性能有所下降.纳米碳酸钙含量为ABS质量的2%,硅烷偶联剂含量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的5%,或增容剂AS-g-MAH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的2%时,回收ABS的力学性能最佳.扫描电镜显示加入增容剂AS-g-MAH后,纳米碳酸钙粒子能均匀混合在回收ABS中,且粒径分布较窄,分散性好;无增容剂时有纳米碳酸钙团聚粒子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纳米碳酸钙 性能 改性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丁腈橡胶热塑性硫化胶的相容及Mullins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东亚 赵静 +1 位作者 杜芳林 王兆波 《橡胶工业》 CAS 2015年第5期267-272,共6页
采用动态硫化方法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丁腈橡胶(NBR)热塑性硫化胶(TPV),以氯化聚乙烯(CPE)为相容剂改善其界面相容性,研究CPE用量对TPV物理性能、Mullins效应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PE可显著改善ABS/NBR TP... 采用动态硫化方法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丁腈橡胶(NBR)热塑性硫化胶(TPV),以氯化聚乙烯(CPE)为相容剂改善其界面相容性,研究CPE用量对TPV物理性能、Mullins效应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PE可显著改善ABS/NBR TPV的界面相容性,当CPE用量为6份时,TPV的综合性能较好;TPV在单轴循环拉伸过程中存在明显的Mullins效应,在相同的拉伸比下,TPV的最大应力、内耗能和损耗因子在第1次加载-卸载循环中最大,在第2次循环拉伸时显著下降,但随后下降幅度减小;与未相容TPV相比,相容TPV具有较高的瞬时残余形变、应力软化因子和损耗因子。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相容TPV的断面较为平整,NBR硫化胶粒子均匀分散在TPV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丁腈橡胶 热塑性硫化胶 相容剂 Mullins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异戊二烯共聚物结合单体含量的~1H-NMR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宫立波 王博 +1 位作者 盛光 马春香 《化工科技》 CAS 2016年第2期54-56,共3页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经异戊二烯改性后得到的接枝共聚衍生物(ABSI),目前仍属于合成树脂研发的前沿领域,对其链段中结合单体含量的研究对于了解共聚体系的一级结构大有裨益,以氘代氯仿为溶剂,在室温下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法(~1H-N...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经异戊二烯改性后得到的接枝共聚衍生物(ABSI),目前仍属于合成树脂研发的前沿领域,对其链段中结合单体含量的研究对于了解共聚体系的一级结构大有裨益,以氘代氯仿为溶剂,在室温下利用核磁共振氢谱法(~1H-NMR)对ABSI中结合单体含量进行了研究,通过确定图谱中各峰归属并测定积分值,结合特定的计算公式推导出橡胶中结合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和异戊二烯的单体近似摩尔分数,以期为产品研发工艺控制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异戊二烯共聚物 结合单体 1 H-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