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中之支离疏——庄子丑怪艺术形象的美学开拓 被引量:7
1
作者 赵东栓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7-89,共3页
本文从庄子在表达哲学理念时,所创造的丑怪的艺术形象出发,分析庄子对丑怪美学意蕴的理解。并从庄子的哲学体系出发论述了道的自然本质、无用观、齐物论的观照方式及相对的辩证思维对丑怪艺术形象及美学品格形成的观照。
关键词 庄子 丑怪艺术形象 美学 自然 无用观 相对性 哲学 齐物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常性的哲学——《庄子》中的梦、丑怪与“卮言” 被引量:1
2
作者 匡钊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5-11,共7页
庄子作为道家后学,可谓是"反思者的反思者",他拒绝接受现有的是非标准,也在对政治和养生的态度方面区别于道家主流。庄子的思想因此表现出某种反常性与启迪性,并希望通过这些性质达到改变、超越人自身的效果。这些性质与努力... 庄子作为道家后学,可谓是"反思者的反思者",他拒绝接受现有的是非标准,也在对政治和养生的态度方面区别于道家主流。庄子的思想因此表现出某种反常性与启迪性,并希望通过这些性质达到改变、超越人自身的效果。这些性质与努力也集中地表现在他对"蝴蝶梦"和丑怪的言说中,而运用"吊诡"的"卮言"则是庄子独有的启迪性语言。在与古希腊哲学的对照中,庄子思想的上述特征可获得更为清晰的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蝴蝶梦 丑怪 卮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书画中的“丑怪”现象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04-108,共5页
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到明清出现了"丑怪"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前后相继的三个书画创作群体上,即以徐渭为代表的明中后期书画家群体,以石涛、朱耷为代表的清初"四僧"书画家群体,以及以金农、郑板桥为代表的清中叶"扬... 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到明清出现了"丑怪"现象,这主要表现在前后相继的三个书画创作群体上,即以徐渭为代表的明中后期书画家群体,以石涛、朱耷为代表的清初"四僧"书画家群体,以及以金农、郑板桥为代表的清中叶"扬州八怪"书画家群体等书画的创作上。书画中"丑怪"现象的出现标志着书画家主体意识和个体意识的觉醒,显示出着古典书画向现代书画转变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书画 丑怪现象 主体意识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的孩子”与他们的艺术革命——重访苏联早期先锋艺术宣言《丑怪主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贾斌武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5-151,共7页
作为苏联早期先锋艺术团体“丑怪演员工厂”(FEKS)的第一份也是最重要的理论文献,《丑怪主义》集中反映了这一团体的艺术理念与美学追求。受到未来主义、构成主义等先锋艺术思潮的影响,柯津采夫、塔拉乌伯格、尤特凯维奇等人在这份宣言... 作为苏联早期先锋艺术团体“丑怪演员工厂”(FEKS)的第一份也是最重要的理论文献,《丑怪主义》集中反映了这一团体的艺术理念与美学追求。受到未来主义、构成主义等先锋艺术思潮的影响,柯津采夫、塔拉乌伯格、尤特凯维奇等人在这份宣言中猛烈地攻击传统艺术,并试图在市集演出、马戏表演和美国流行文化等粗俗却充满感官能量的艺术形式中建构艺术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联系。《丑怪主义》既非几位年轻艺术家的青春呓语,亦非各种现代艺术观念的大杂烩,而是一份诞生在革命语境下的先锋艺术创作纲领。丑怪主义者的最终目标是在被摧毁的传统艺术宫殿的瓦砾上建造革命艺术的摩天大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丑怪主义》 丑怪演员工厂 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长篇世情小说中女性的丑怪身体
5
作者 孙宏哲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1-13,共3页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结合身体诗学、心理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明清长篇世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形象生理、心理、文化层次的解剖,揭示在封建宗法父权家庭中,在各种宗法礼教和道德禁忌上,女性压抑、内囿的处境以及共同具备...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结合身体诗学、心理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明清长篇世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形象生理、心理、文化层次的解剖,揭示在封建宗法父权家庭中,在各种宗法礼教和道德禁忌上,女性压抑、内囿的处境以及共同具备绝望、焦虑﹑病态的特质,构成了丑怪身体群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长篇世情小说 女性形象 丑怪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匮乏及丑怪身体和焦虑心理——论张爱玲小说独特的女性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姚静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11-114,共4页
张爱玲有着独特的女性意识,"即女人还原为真正的女人,回归其原来的生存状态",但她摆脱不了传统思想的桎梏,最终导致她们的悲剧性命运。文章从她这种女性意识着手,明确她对女性主题书写的特殊之处,即从女性的沉默匮乏出发,进... 张爱玲有着独特的女性意识,"即女人还原为真正的女人,回归其原来的生存状态",但她摆脱不了传统思想的桎梏,最终导致她们的悲剧性命运。文章从她这种女性意识着手,明确她对女性主题书写的特殊之处,即从女性的沉默匮乏出发,进一步运用女性丑怪身体揭示其焦虑压抑的心理的写作策略。通过揭示女性的丑怪身体和焦虑心理,从而反映生活在男权社会下的被压迫的女性,处于被排斥和自我否定的位置,但也存在着些许的反抗,最终表现了她对女性遭受贬压的一种抗衡,实现了她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沉默 匮乏 丑怪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蕴深沉,不言自美——试析庄子丑怪而大气之美
7
作者 李春云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31-31,共1页
庄子美学除却出凡脱俗之极美形象 ,尤赞赏丑怪大气之美。大美者无言大气 ,丑怪者以美丑之极致互为里表 ,充满诡的原始生命力的独特美感。
关键词 丑怪大美形象 大气 美之张力 諔诡 原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丑怪的艺术 自由的精神——对西方现代艺术的一种美学考察
8
作者 罗显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56-61,81,共7页
美,作为人类丰富潜能的创造性实现,作为人的生命活力的自由表现,从其历史流动性来说,是与人的生命活力具有时空对立性的.“美的概念”随着人的生命活力的发展、人的丰富潜能的不断实现而得到不断地丰富充实.
关键词 精神自由 西方现代艺术 美学考察 感性自由 丑怪 性的人 西方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艺术 人的精神 生命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丑怪形象中的审美思想
9
作者 谢攀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2期4-6,28,共4页
丑怪审美是《庄子》中重要的审美思想,通过对其丑怪审美的根源分析以及文本解读来深入探寻其中的内在含义。通过《庄子》篇中对"畸人"和"散木"形象的分析,着重探究其中"德全形残"以及"无用之用"... 丑怪审美是《庄子》中重要的审美思想,通过对其丑怪审美的根源分析以及文本解读来深入探寻其中的内在含义。通过《庄子》篇中对"畸人"和"散木"形象的分析,着重探究其中"德全形残"以及"无用之用"的审美价值取向,并从这样的审美思想当中阐发出新的内涵与启发。"丑"不只是作为"美"的相对范畴而存在,其背后还有更为深刻的美学价值意义,是人对于自身的一种超越。这种丑怪审美的思维方式,也揭示了审美秩序的整体性与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丑怪 无用之用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朱存明《中国的丑怪》
10
作者 周艳玲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119-120,共2页
美与丑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研究丑就是从另一个方面透视美。本文分析了《中国的丑怪》一书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作者敏锐的眼光、独特的视角;综合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对于当今审美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丑怪 负面文化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画像伏羲女娲体现的丑怪思想
11
作者 王雪梅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0年第9期28-30,共3页
在汉代遗留下来的文化宝库中,给我们展示了各种栩栩如生的神灵异兽。从汉画像石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他们作为受人敬仰的神明却是神首蛇身的怪异形象。伏羲女娲虽然是古代人们想象的出来的神灵,但根源于原始部落... 在汉代遗留下来的文化宝库中,给我们展示了各种栩栩如生的神灵异兽。从汉画像石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他们作为受人敬仰的神明却是神首蛇身的怪异形象。伏羲女娲虽然是古代人们想象的出来的神灵,但根源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宗教信仰,离不开特殊时代的世界观、价值观,他们有着神话故事的原型,寄托了远古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基于神话故事的原型去探讨伏羲女娲的"丑怪"形象,有助于揭开汉代神话的神秘面纱,对研究其神话信仰和原始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首蛇身 丑怪 图腾崇拜 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焦虑与丑怪身体: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亚文化群体 被引量:16
12
作者 林幸谦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8-91,共14页
一 引论:张爱玲小说与女性亚文化群体 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作家如何能够忠于她的生活、历史、文化现实以及她自身的性别特质。在这方面,张爱玲很少加以伪装或反串。此种忠于自身(女性)经验的书写模式,让张爱玲得以忠于... 一 引论:张爱玲小说与女性亚文化群体 阅读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作家如何能够忠于她的生活、历史、文化现实以及她自身的性别特质。在这方面,张爱玲很少加以伪装或反串。此种忠于自身(女性)经验的书写模式,让张爱玲得以忠于自己的性别/经验而写作。不论是在女性压抑、焦虑或内囿问题上,我们都可以在张爱玲小说中挖掘到各种有关女性的沉默、匮乏、分裂、甚至疯狂的意涵和潜在文本。 大体上,张爱玲书写女性人物的成功之处,乃在于她写出了女性角色的内囿特质,以及她们在性别政治中所面临的复杂状况;并在这基础上揭示出这些女性人物的矛盾、压抑和自我冲突的深层面貌。事实上,在小说创作以外,她在影评中也曾经论及女性这方面的复杂心理和现实问题。例如她在《借银灯》中评电影“桃李争春”和“梅娘曲”时,便指出影片的浅薄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小说 亚文化群体 儒家女性 女性焦虑 丑怪 性别政治 女性身体 女性作家 父权体制 女性人物
原文传递
在“写实”与“启蒙”之外——略议王德威的“丑怪现实主义”文学观
13
作者 张涛 《华夏文化论坛》 201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在现代文学史的主流叙述中,"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新文学的"主流"。而与中国现代文学这个"主流"或"主潮"之外的文学思潮、文学现象与作家、作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qu... 在现代文学史的主流叙述中,"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新文学的"主流"。而与中国现代文学这个"主流"或"主潮"之外的文学思潮、文学现象与作家、作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压抑"。而在王德威看来,仅就现实主义本身来说,在其内部也是"众声喧哗"的,并非只有一张"面孔"。因此,王德威提出了"丑怪现实主义"一说,来"丰富"我们对现实主义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流 现实主义 丑怪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丑怪身体
14
作者 王敏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5期174-175,共2页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大体以"天使"与"恶魔"两类形象出现,因此女性身体也有美丽与丑怪之分。张爱玲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批传统文学画廊中很少见的扭曲变态的女性形象,让世人看到在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中,女性身体在一...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大体以"天使"与"恶魔"两类形象出现,因此女性身体也有美丽与丑怪之分。张爱玲的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批传统文学画廊中很少见的扭曲变态的女性形象,让世人看到在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中,女性身体在一生中的任何一个阶段都可以发展成丑怪身体。张爱玲使我们进一步看到,女性为保住自身的地位,对同性身体的践踏以及相互之间的防范与压迫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女性与男性形成一种合谋关系,与男性一起凶残地对待更为弱势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丑怪身体 合谋
原文传递
试论中国近代文艺审美中之“丑怪”意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易容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2-119,共8页
关键词 中国近代 文艺审美 龚自珍 审美心态 审美文化 王国维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丑” 丑怪 《人间词话》
原文传递
石涛绘画的荒率、丑怪及其社会背景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蓉 《当代艺术》 2009年第1期69-70,共2页
石涛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工诗文,善书画,山水、人物、花卉无所不精。他的山水画构思奇巧,面貌繁多,或黄山,或江南水乡,或山村野渡。他的花卉多作梅、兰、竹、菊、荷花等,墨色交融变化,清新雅淡,笔墨恣肆潇洒,充满昂扬激情。人物画追求神... 石涛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工诗文,善书画,山水、人物、花卉无所不精。他的山水画构思奇巧,面貌繁多,或黄山,或江南水乡,或山村野渡。他的花卉多作梅、兰、竹、菊、荷花等,墨色交融变化,清新雅淡,笔墨恣肆潇洒,充满昂扬激情。人物画追求神韵,或细笔精刻,或粗笔写意,皆神情自若,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一本《画语录》既是他长期绘画实践的全面总结,又是其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其价值一直为学界所重视。对石涛的研究成为20世纪中国艺术和美学领域的重要对象。在海外也有大量的关于石涛的研究成果,石涛研究可以说是20世纪以来中国画学乃至美学研究的显学。本文就石涛画的荒率和丑怪这两大艺术面貌,分析其形成的社会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率 丑怪 艺术面貌 社会原因
原文传递
深海丑怪大比拼
17
《小哥白尼(野生动物)》 2006年第3期10-15,共6页
下潜!下潜! 850,1200……在幽深的海洋深处,即便你坐在“铜墙铁壁”的潜水艇里,依然会被深深的恐惧抓牢,因为周围漆黑一片,在探照灯的光柱下,会突然窜出一个长相完全超出你想像的怪物——它们就是深海生物,一群在我们眼中呈异形的“外... 下潜!下潜! 850,1200……在幽深的海洋深处,即便你坐在“铜墙铁壁”的潜水艇里,依然会被深深的恐惧抓牢,因为周围漆黑一片,在探照灯的光柱下,会突然窜出一个长相完全超出你想像的怪物——它们就是深海生物,一群在我们眼中呈异形的“外星人”。其实,它们只是恶劣环境下“适者生存”的高手。大嘴大胃口,尖牙奸心肠你喜欢毛骨悚然的感觉吗?那就来和这几位深海异形这只深海(鱼安)(鱼康)是科学家在海下305米处发现的。别盯它看得太久哟,小心晚上做恶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丑怪 深海 唐山 加油 宝贝 成都 父母 武汉 全部
原文传递
大丑怪的秘密情报员
18
作者 陶乐 Maren Vitousek 《小哥白尼(趣味科学)》 2008年第3期7-9,共3页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大丑怪。刚出生时我特自卑。为啥?还不是因为我满头长包。再看看周围,我的老爸老妈还有七大姑八大姨通通顶着满头的包,那模样可真是丑得惊天地泣鬼神。
关键词 情报员 丑怪 秘密 科学家 骚扰 海藻 海边 懒惰 家伙 危险
原文传递
论中国艺术史上的审丑意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浩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18-123,共6页
在中国艺术史的长廊里,珠玉纷披的艺术美使人属耳流目,留连忘返。但艺术的丑同样令人心灵颤动,体会到古拙天真的原始力量,感受到诙谐轻松的智慧机锋,领略到规范之外的神秘朦胧。作为艺术美的对立范畴——丑,不仅是美的补充和映衬,而且... 在中国艺术史的长廊里,珠玉纷披的艺术美使人属耳流目,留连忘返。但艺术的丑同样令人心灵颤动,体会到古拙天真的原始力量,感受到诙谐轻松的智慧机锋,领略到规范之外的神秘朦胧。作为艺术美的对立范畴——丑,不仅是美的补充和映衬,而且有其独特的历史流程和价值指向,是中国艺术上称为珍贵的奇观异景,同样值得我们的深入探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丑意识 中国艺术史 艺术丑 美丑 庄子 丑角 丑怪 贯休 艺术美 审美注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卢姆与阿Q:狂欢世界的英雄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苹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3-88,共6页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节理论,从文化学角度分析乔依斯和鲁迅笔下的两个人物:阿Q与布卢姆,指出他们形象的怪诞源自于对狂欢文化的继承。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两个人物身上的狂欢化特点:艺术主题,人物形象,文体和修辞。两作者继承...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狂欢节理论,从文化学角度分析乔依斯和鲁迅笔下的两个人物:阿Q与布卢姆,指出他们形象的怪诞源自于对狂欢文化的继承。本文从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这两个人物身上的狂欢化特点:艺术主题,人物形象,文体和修辞。两作者继承了拉伯雷的写作方法,选取反英雄的小人物,也发展了小说这种创作形式,把日常生活写得如同历史和史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与布卢姆 狂欢节主体 傻瓜和人物形象 丑怪的身体和愉悦性 滑稽模仿和多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