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哂由”“与点”,意深味长——思辨解读《论语·侍坐》章兼与胡成方老师商榷 |
蔡开盛
|
《学语文》
|
2024 |
0 |
|
2
|
“与点”,亦“与”三子——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丁凤梅
|
《语文教学之友》
|
2024 |
0 |
|
3
|
自动驾驶中图像与点云融合方法研究综述 |
马建红
王稀瑶
陈永霞
林楠
|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
2022 |
9
|
|
4
|
轴辐式与点对点及组合式的快递网络特征分析 |
倪玲霖
|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0
|
|
5
|
平面与点相关位置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
赵峰
冯春明
孟广武
|
《大学数学》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6
|
关于俄语句际关系中的总分与点面关系 |
陈倩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7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为:指导与点拨 |
殷世东
龚宝成
|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
2008 |
2
|
|
8
|
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区BIM与点云的应用价值 |
刘照球
金昊鹏
宗震宇
仲明明
|
《建筑技术开发》
|
2020 |
1
|
|
9
|
对孔子“与点”的不同理解 |
陆精康
|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0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何与点”真相辩诠 |
魏良婷
万明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2019 |
1
|
|
11
|
让学生对《珠算与点钞》课充满兴趣 |
朱荣连
|
《成才之路》
|
2007 |
1
|
|
12
|
“吾与点也”——孔子乐教目的观 |
刘凡
|
《黄河之声》
|
2014 |
1
|
|
13
|
面与点的论证——关于2011、2012两个年度的《校企合作报告》 |
龙德毅
王建华
阎泽
潘海生
|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
2013 |
0 |
|
14
|
由“与点”“哂由”看孔子的政治理想 |
徐文慧
|
《成才之路》
|
2007 |
0 |
|
15
|
《茎的作用》教学设计与点评 |
程望春
段文敏
|
《湖北教育(科学课)》
|
1998 |
1
|
|
16
|
以本为本 缘本溯因--也谈孔子“与点”的原因 |
王军
|
《中学语文》
|
2022 |
0 |
|
17
|
面的观察与点的挖掘——评冯学锋、郑远汉著《修辞面面观》 |
赵毅
宗廷虎
|
《当代修辞学》
CSSCI
|
1997 |
0 |
|
18
|
“吾与点也”一语之我见 |
范能船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0 |
|
19
|
释孔子:“吾与点也”——兼与姚为洲同志商榷 |
戴旦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0 |
|
20
|
水电解器中氢气流速与点燃的探讨 |
李湘林
|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