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波 俞霆钧 +1 位作者 徐婷 刘双来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7月江西嘉佑曙光骨科医院收治的40例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以传统横向固定治疗,观察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运动及感觉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位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开感染、骨盆环不稳定、骨折不愈合及术后慢性疼痛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腰骶髂钉棒系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骨盆后环纵向不稳定骶骨骨折,可减轻患者手术创伤,维持骨盆后环纵向稳定性,降低致残率,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 骨盆后环纵向骨折 不稳定骶骨骨折 腰骶髂钉棒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骶骨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2
2
作者 顾海伦 王湛 +1 位作者 牟珈萱 向世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8期785-788,共4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8-12采用腰髂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不稳定骶骨骨折(DenisⅡ型24例,DenisⅢ型11例),23例合并神经损伤症状(其中14例存在神经根管压迫需进行骶神经根... 目的探讨不稳定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8-12采用腰髂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35例不稳定骶骨骨折(DenisⅡ型24例,DenisⅢ型11例),23例合并神经损伤症状(其中14例存在神经根管压迫需进行骶神经根管减压)。结果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1(10~36)个月。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切口深层感染,经二次清创并灌洗引流2周后愈合。骶骨骨折均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术后平均13.1(10~18)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内固定物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平均85.1(62~94)分,其中优24例,良8例,可3例。23例神经损伤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Gibbons评分:Ⅰ级17例,Ⅱ级4例,Ⅲ级1例,Ⅳ级1例。结论不稳定骶骨骨折需积极手术治疗,腰髂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以早期稳定骨折端,同时需对合并骶神经损伤者进行综合评价,存在神经压迫者要早期减压,如此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骶骨骨折 骶神经损伤 髂腰固定 神经减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