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尿毒症患者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肖伟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093-0096,共4页
是为了观察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病人被选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格分为40个试验组及控制组。对照组只接受血透,试验组则接受血透。于用药前后采集全血,检测血浆中钙、磷代谢、炎性因子及免疫... 是为了观察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病人被选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格分为40个试验组及控制组。对照组只接受血透,试验组则接受血透。于用药前后采集全血,检测血浆中钙、磷代谢、炎性因子及免疫机能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浆中总毒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对照组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血肌酐、尿素氮及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钙磷代谢及免疫功能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给药后,大鼠血清中的钙、磷含量显著升高,血清中的白细胞因子、TNF-α水平也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血清IgA、IgG、IgM和C3、C4补体的水平均显著升高,IgA、IgM、C3和C4补体的水平显得高于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治疗能促进大、小分子毒素的排除,减轻炎性反应,保持钙磷代谢稳态,提高机体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血液透析模式 尿毒症患者疗效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尿毒症患者β_2-微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曲矿云 杨雅丽 樊英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6期123-124,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尿毒症患者β_2-微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进行血液透析5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7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实...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尿毒症患者β_2-微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7月进行血液透析54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7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统计两组患者透析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液透析β_2-MG与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常规组患者β_2-MG(24.3±2.2)mg/L、hs-CRP(10.7±2.6)mg/L均高于观察组β_2-MG(18.2±2.5)mg/L、hs-CRP(8.3±1.4)mg/L,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尿毒症患者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β_2-MG与hs-CRP的清除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血液透析模式 尿毒症 β_2-微球蛋白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影响
3
作者 棋梅 德吉扎桑 《西藏医药》 2019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cehemodialysis,MHD)患者48例,按不同透析模式分为四组。A组常规HD组、B组设定超滤曲线组、C组低温透析组、D组...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cehemodialysis,MHD)患者48例,按不同透析模式分为四组。A组常规HD组、B组设定超滤曲线组、C组低温透析组、D组钠梯度透析组,每组各12例。共行4608例次透析,对比各组出现低血压发生率情况。结果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A组39.3%、B组10.9%、C组15.2%、D组8.2%。结论改变透析方式可降低透析时低血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血液透析模式 患者 低血压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及心血管相关指标的影响
4
作者 卢小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14-16,共3页
探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近三年内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分组,甲组(10例,单一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乙组(10例,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丙组... 探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我院近三年内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分组,甲组(10例,单一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乙组(10例,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丙组(10例,常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分析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心血管指标。结果: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实施后,丙组常见生化指标皆优于甲组和乙组(F=8.923,P=0.001;F=3.476,P=0.045;F=3.430,P=0.047);丙组患者营养状况好于甲组和乙组(F=4.643,P=0.018;F=3.495,P=0.045;F=4.188,P=0.026;F=5.308,P=0.011);丙组心血管情况强于甲组和乙组(F=4.355,P=0.023;F=4.535,P=0.020;F=3.648,P=0.040;F=3.466,P=0.046)。结论:常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治疗模式更优,其具有良好的毒素清除作用,可稳定患者身体状况,避免不良情况,此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患者 不同血液透析模式 充分性 营养状况 心血管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