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穗型冬小麦源库关系及源库性状改良 被引量:33
1
作者 雷亚柯 王辉 +1 位作者 宋美丽 魏艳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3-496,共4页
为了给小麦遗传育种提供依据,以大穗型、中穗型和多穗型三种穗型小麦为材料,通过减源、缩库处理和对粒叶比(粒数/旗叶面积,粒重/旗叶面积)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穗型冬小麦的源库特点及协调性。结果表明:①所有类型中,在顶三叶部分光合源亏... 为了给小麦遗传育种提供依据,以大穗型、中穗型和多穗型三种穗型小麦为材料,通过减源、缩库处理和对粒叶比(粒数/旗叶面积,粒重/旗叶面积)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穗型冬小麦的源库特点及协调性。结果表明:①所有类型中,在顶三叶部分光合源亏缺时剩下的光合源能力会加强,但还是不能完全弥补缺失的光合源的作用;②单个旗叶面积大小为大穗型>多穗型>中穗型,整株旗叶面积大小为多穗型>大穗型>中穗型;③库容研究中,整株粒数和整株粒重大小都依次为多穗型>中穗型>大穗型,库容潜力大小却依次为中穗型>多穗型>大穗型;④三类型的源库协调性大小依次为中穗型>多穗型>大穗型。鉴于各类型的特点,源库改良中应分别采取不同侧重点进行改良:大穗型品种应提高分蘖成穗率(同时减小旗叶面积),增加每穗小穗数和穗粒数,提高株型紧凑度和源的光合效率;多穗型应增加穗下节长和其它部位的绿色面积,或从提高现有叶片的光合效率方面对源进行重点改良;中穗型除可采取多穗型的方法增源外,还可适当增大叶片面积,扩库方面可从增加籽粒饱满度以及增加可孕小花数等方面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同穗型 源库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用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冯伟 李晓 +1 位作者 郭天财 朱云集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5,共4页
在不同施氮条件下,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穗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用不同方程对籽粒生长动态进行拟合,Cubic、Quadratic及Logistic方程的R2值均达显著水平,且三种曲线的R2值间差异明显。粒重与灌浆参数W、S、S... 在不同施氮条件下,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穗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用不同方程对籽粒生长动态进行拟合,Cubic、Quadratic及Logistic方程的R2值均达显著水平,且三种曲线的R2值间差异明显。粒重与灌浆参数W、S、Se、Ws间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通过栽培技术措施调控,稳定提高籽粒灌浆持续期、有效灌浆持续期及有效灌浆持续期的粒重增加值等灌浆参数,对提高粒重具有重要意义。施氮水平对两种穗型品种的千粒重表现出不同的趋势,而对于目标性状产量来说,豫麦49高于豫麦66,且均以施氮225kg/hm2处理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同穗型 氮用量 籽粒灌浆 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小麦花后物质运转及产量对氮肥的响应 被引量:7
3
作者 邹兵 董召荣 +5 位作者 王竞绍 张健 谭娟 徐晓光 刘亚 李小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3-67,共5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再运转,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水平... 在大田条件下,以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两个不同穗型的冬小麦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同化物再运转,花后同化物输入籽粒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水平在225~300kg/hm2范围内,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籽粒产量的形成均以花后绿色器官光合同化为主,其次才是花前积累干物质的再动员分配。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籽粒产量的形成较多穗型品种‘烟农19’更依赖于花后绿色器官同化,积累干物质再运转分配只占籽粒产量的15%左右。两种穗型品种小麦花前贮存物质再动员分配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都随着氮肥后移而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运转物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呈降低趋势。综合物质运转和产量表现‘,烟农19’施氮量300kg/hm2,基追比例5:5时较适宜‘;兰考矮早8’施氮量262.5kg/hm2,氮肥基追比例7:3时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不同穗型 氮肥运筹 物质运转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稻区不同穗型粳稻分期收获抗倒伏性状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旭 毛艇 +5 位作者 付立东 王宇 隋鑫 任海 李宝军 吕小红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68,共3页
选用目前盘锦稻区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品种,其中直立穗、半直立穗、弯穗品种各2个,结合盘锦实际收获期,于2011—2012年进行2年分期收获试验(9月27日、10月4日、10月11日),并测定其株高、节间茎粗等形态指标,研究不同收获时期不同穗型品种... 选用目前盘锦稻区种植面积较大的6个品种,其中直立穗、半直立穗、弯穗品种各2个,结合盘锦实际收获期,于2011—2012年进行2年分期收获试验(9月27日、10月4日、10月11日),并测定其株高、节间茎粗等形态指标,研究不同收获时期不同穗型品种倒伏指数变化。结果表明:直立穗与半直立穗品种最佳收获期为10月4日,弯穗型品种最佳收获期早于前2种穗型,为9月27日;各形态指标中,株高、穗颈角度、茎粗与倒伏指数的相关性最为显著,随着茎粗增加,抗倒伏能力显著增强,而株高越高、穗颈角度越大,则越容易发生倒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期收获 不同穗型 倒伏指数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穗型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史民芳 安林利 +2 位作者 行翠平 韩东翠 丁国庆 《山西农业科学》 2009年第1期38-40,共3页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以多穗型、中穗型和大穗型小麦为材料,通过不同密度对产量结构的调查、分析和探讨及其有关性状的研究,找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证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后是穗粒数。...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以多穗型、中穗型和大穗型小麦为材料,通过不同密度对产量结构的调查、分析和探讨及其有关性状的研究,找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证明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决定产量的主导因子是穗数,其次是千粒重,最后是穗粒数。并提出今后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有效分蘖,稳定千粒重,挖掘穗粒数的潜力;并对今后黄淮北片麦区小麦高产育种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同穗型 产量构成因素 高产育种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 Ⅳ.不同穗型灌浆动态及功能叶对子粒增重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三元 张俊国 +2 位作者 赵劲松 林秀云 严永峰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3-6,12,共5页
通过对水稻直立穗、半直立穗及弯穗型3种类型品种出穗后的子粒灌浆动态、功能叶片对灌浆速度影响及叶片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不同穗型品种上部穗在出穗后5~10d、中部穗在出穗后10d、下部穗在出穗后15d子粒开始灌浆增重,不同穗型... 通过对水稻直立穗、半直立穗及弯穗型3种类型品种出穗后的子粒灌浆动态、功能叶片对灌浆速度影响及叶片间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不同穗型品种上部穗在出穗后5~10d、中部穗在出穗后10d、下部穗在出穗后15d子粒开始灌浆增重,不同穗型子粒增重的速度不同;②不同穗类型出穗后上3片功能叶对子粒增重影响有明显差异,剑叶对子粒影响率是弯穗型>直立穗型和半直立穗型;③上3片功能叶对子粒影响率不同主要是形态差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不同穗型 子粒 灌浆 功能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春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消长动态 被引量:4
7
作者 隋新霞 樊庆琦 +1 位作者 李根英 黄承彦 《山东农业科学》 2005年第3期25-27,共3页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穗型品种春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系统测定表明:单叶叶绿素含量消长的一般规律是,其变化期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缓降期和速降期。随叶位上升,叶绿素含量缓降期逐渐延长,但旗叶叶绿素含量缓降期较倒二叶为短。对于三种穗型来说... 通过对冬小麦不同穗型品种春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系统测定表明:单叶叶绿素含量消长的一般规律是,其变化期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缓降期和速降期。随叶位上升,叶绿素含量缓降期逐渐延长,但旗叶叶绿素含量缓降期较倒二叶为短。对于三种穗型来说:其高位叶的叶绿素含量缓降期相差不大,但其速降期随叶位升高而缩短。叶绿素最高含量、平均含量均以小穗型品种为最高,大穗型、中穗型则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不同穗型品种 叶绿素含量 消长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运筹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形成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郭翠花 高志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33-37,共5页
为了探明氮肥用筹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形成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本文选用了大穗型品种山农9-1和多穗型品种031085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不同穗型小麦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表现为:在低氮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增加;当氮素达到... 为了探明氮肥用筹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形成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本文选用了大穗型品种山农9-1和多穗型品种031085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⑴不同穗型小麦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表现为:在低氮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产量增加;当氮素达到一定水平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降低的趋势;⑵品质指标中除沉降值在高氮条件下有所降低外,其它指标都呈增加趋势。但在氮素用量相同时,氮肥后移在产量提高时籽粒粗蛋白含量有所降低。⑶氮肥增加产量时大穗型品种促进穗粒重提高而多穗型品种则增加成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穗型品种 小麦产量 品质 氮肥运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品种小麦高产栽培条件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马超 张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第5期99-103,共5页
通过对我市700kg/667m2小麦高产创建所用的品种类型作材料,分析了不同穗型品种小麦在700kg/667m2超高产栽培中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互间的影响表现,指出在700kg/667m2高产栽培中条件下,不同穗型品种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所起的主导作... 通过对我市700kg/667m2小麦高产创建所用的品种类型作材料,分析了不同穗型品种小麦在700kg/667m2超高产栽培中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相互间的影响表现,指出在700kg/667m2高产栽培中条件下,不同穗型品种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对产量所起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穗粒重来实现的。大穗型品种超过35万穗/667m2因穗粒数剧烈下降而穗粒重表现明显下限趋势,中穗型品种超过45万穗/667m2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表现明显下降,穗粒重也表现出大幅度降低。但在各品种适宜的群体穗数范围内,中穗型品种穗粒重最稳定。在700kg/667m2小麦高产创建中,中穗型品种小麦为首选品种,其次是多穗型品种,在栽培中确保合理群体穗数,主攻穗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不同穗型 品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时期对稻米不同穗型品种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春福 张国民 +8 位作者 陈胜勇 辛爱华 马军韬 任洋 肖佳雷 王杨 左辛 赵杨 刘迎雪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61-165,共5页
通过不同施肥时期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时期对不同穗型品种品质和产量的的影响,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稻米提供技术指导。本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通过分析供试品种的5项品质指标,最终确定最佳的施肥处理。研究表明,穗数型品种品质最优、产量... 通过不同施肥时期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时期对不同穗型品种品质和产量的的影响,为生产优质、高产的稻米提供技术指导。本研究采用大田小区试验,通过分析供试品种的5项品质指标,最终确定最佳的施肥处理。研究表明,穗数型品种品质最优、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分底肥、蘖肥和粒肥3次施入的处理,食味评分比其他处理食味评分高4分,增产34.3%;穗重型品种‘系选1号’品质最优、产量最高的处理为分底肥、蘖肥、穗肥和粒肥4次施入的处理,比其他处理食味评分高7分,增产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时期 不同穗型品种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小麦小花发育过程中幼穗内同化物分配与穗粒数的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文祥朋 任伟 +2 位作者 孙克刚 杜君 郑春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11-14,共4页
分别以大穗型、多穗型小麦品种周麦16、豫麦49-198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在小花发育过程中,小花发育成粒与同化物分配之间的关系。在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2个穗型品种的同化物分配差异发现,在小花发... 分别以大穗型、多穗型小麦品种周麦16、豫麦49-198为试验材料,重点研究了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在小花发育过程中,小花发育成粒与同化物分配之间的关系。在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2个穗型品种的同化物分配差异发现,在小花发育中后期,大穗型品种周麦16转移到穗部的同化物比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多。花期完善小花数与穗干重、穗氮积累量、茎干重、茎氮积累量呈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显著,与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重/穗氮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周麦16在穗/茎干重、穗/茎氮积累量、穗重/穗氮积累量上显著高于豫麦49-198,且在穗重/穗氮积累量上达到极显著水平。前者在花期单位面积完善小花数较后者增加3.85%,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花期完善小花的形成与穗器官同化物供给总量的关系不大,而与同化物在穗部和营养器官的分配比例密切相关,与同化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关系更加密切。大穗型周麦16较高的穗粒数与花期较高的完善小花数密切相关,且以穗部和营养器官间及穗部自身较高的同化物分配比例(尤其是穗重/穗氮积累量)取得大穗多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穗型品种 小花发育 同化物分配 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墒补灌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耗水特性和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卢小兰 于振文 +1 位作者 张永丽 石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86-1493,共8页
为了解测墒补灌对小麦水分利用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及与品种类型的关系,在田间条件下,以中穗型品种青农2号和济麦22、大穗型品种山农23和山农30为材料,设置小麦全生育期不灌水(W0)、节水灌溉(W1)和充分灌溉(W2)3个水分处理(W1处理... 为了解测墒补灌对小麦水分利用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及与品种类型的关系,在田间条件下,以中穗型品种青农2号和济麦22、大穗型品种山农23和山农30为材料,设置小麦全生育期不灌水(W0)、节水灌溉(W1)和充分灌溉(W2)3个水分处理(W1处理拔节期和开花期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补灌至65%和70%,W2分别补灌至85%和90%),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下两种穗型小麦耗水特性和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两种穗型小麦的W1处理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低于W2处理;60~14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低于W0处理,高于W2处理。W1处理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在开花后向籽粒的转运量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均低于W0处理,而开花后干物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及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均高于W0处理,W2处理的上述指标与W1处理均无显著差异。两种穗型小麦W1处理的籽粒产量高于W0处理,与W2处理无差异;W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高于W2处理。W1处理下两中穗型品种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的平均值分别比两大穗品种的平均值低4.95%、2.77%、7.15%和3.54%;两个中穗型品种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贡献率比两个大穗型品种平均值分别高61.68%和70.33%,开花后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贡献率和成熟期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的平均值比两大穗型品种的平均值分别低13.88%、9.97%和1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穗型小麦 测墒补灌 耗水特性 同化物积累与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肥类型与运筹对不同穗型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5
13
作者 魏海燕 李宏亮 +7 位作者 程金秋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郭保卫 胡雅杰 崔培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0-740,共11页
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多穗型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270 kg hm–2纯氮条件下,选用树脂包衣(PCU)、硫包衣(SCU)和脲甲醛(UF)3种缓控释肥类型,设置了缓控释肥与尿素均基施、缓控释肥基施后分蘖期施尿素2种施肥方式,以常规尿素定量分施为对... 以大穗型品种甬优2640和多穗型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270 kg hm–2纯氮条件下,选用树脂包衣(PCU)、硫包衣(SCU)和脲甲醛(UF)3种缓控释肥类型,设置了缓控释肥与尿素均基施、缓控释肥基施后分蘖期施尿素2种施肥方式,以常规尿素定量分施为对照(CK)。结果表明,缓控释肥的应用对甬优2640无增产效应。主要因为甬优2640穗大粒多,群体颖花量大。与CK比,相对集中在前中期的肥效难以满足植株全生育期生长,中后期叶面积指数下降快,氮素积累少,光合势弱,物质生产量不足,不能实现群体大库容的有效充实。而对南粳9108,脲甲醛基施+尿素分蘖期施处理比CK增产5.2%~5.9%,树脂包衣基施+尿素分蘖期施和脲甲醛+尿素均基施处理与CK平产的同时可减少施肥2~3次。2种运筹方式中,以缓控释肥基施后分蘖期施用尿素处理能有效增加植株茎蘖数,提高成穗率和最终穗数,扩大叶面积指数,增强光合势,增加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获得高产。3种肥料类型中,产量呈现UF>PCU>SCU。脲甲醛基施+分蘖期施尿素处理之所以能使南粳9108获得比CK更高的产量,是因为UF的肥效在中后期依然能相对稳定释放,配合尿素的分蘖期施用,既保证了前期分蘖的发生,又能保证高峰苗后稳定的茎蘖数和群体叶面积指数,植株在拔节后的光合势和物质积累量大,氮肥利用率高,增产显著。由此可见,针对不同穗型和产量特性的水稻品种,优选缓控释肥类型基施的同时,分蘖期配合速效肥料的施用,可获得既省工又增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类 肥料运筹 不同穗型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不同穗型超高产杂交稻的根系特点
14
作者 王丽丽 钱晓刚 乔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8-40,共3页
为了探讨贵州不同穗型超级杂交稻根系特点的差异,对不同穗型的超高产水稻的根系,采用根箱钉板法研究了全量根系在土壤中纵向、横向的分布特征和根系活力特征。结果表明,后期耐早衰的多穗型金优431表现根系生物量大,深根系比例高。根系... 为了探讨贵州不同穗型超级杂交稻根系特点的差异,对不同穗型的超高产水稻的根系,采用根箱钉板法研究了全量根系在土壤中纵向、横向的分布特征和根系活力特征。结果表明,后期耐早衰的多穗型金优431表现根系生物量大,深根系比例高。根系横向分布随土壤深度增加,趋向离开植株中心分布。根系重量密度以表层最高,并随深度增加逐渐下降。多穗型金优431在表土层以下的根系重量密度比大穗型黔南优2058明显提高,齐穗期后根系活力下降比黔南优2058慢,表层浮根也比黔南优2058生长量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产水稻 根系特点 不同穗型 根箱钉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生理特性浅论
15
作者 张冬梅 张丽娟 宋桂云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0年第S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生理特性 直立 不同穗型 水稻品种 净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 叶片含氮量 光合作用 弱势粒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品种割晒收获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陈勇 吴干 +1 位作者 蒋晴 周娜娜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期34-39,共6页
为了缓解稻麦茬口压力,试验通过在不同时间研究不同穗型的水稻品种,在不同留茬高度情况下,对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提出最佳的收获时间。
关键词 不同穗型 留茬高度 收获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玉米耐密性分析及对主要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丽宏 李新 +1 位作者 罗湘宁 许志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39,共4页
通过对不同穗型品种耐密性及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表明,密度对株高、倒伏的影响为大穗型品种〉中穗型品种〉小穗型品种;穗长、穗行数受密度影响最大的为大穗型品种,其次为中穗型品种;行粒数对密度的响应表现为中穗型品种〉... 通过对不同穗型品种耐密性及密度对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表明,密度对株高、倒伏的影响为大穗型品种〉中穗型品种〉小穗型品种;穗长、穗行数受密度影响最大的为大穗型品种,其次为中穗型品种;行粒数对密度的响应表现为中穗型品种〉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先玉335的适宜密度9.00万~9.75万hm^-2,正大12为7.50万~8.25万hm^-2,宁玉12为6.00万~6.75万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不同穗型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对小麦分蘖发生和不同茎蘖光合同化物生产分配及成穗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冯连杰 于振文 +1 位作者 张永丽 石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53-1667,共15页
依据土壤墒情适量灌溉可增加小麦穗数,实现节水高产,但该灌溉条件下分蘖发生和成穗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于2019-2020和2020-2021两个小麦生长季,以中穗型品种济麦22和大穗型品种山农23为试验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溉、节水灌溉和... 依据土壤墒情适量灌溉可增加小麦穗数,实现节水高产,但该灌溉条件下分蘖发生和成穗的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于2019-2020和2020-2021两个小麦生长季,以中穗型品种济麦22和大穗型品种山农23为试验材料,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溉、节水灌溉和充分灌溉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穗型小麦分蘖发生和成穗规律。结果表明, 2个品种节水灌溉处理的分蘖节面积和反式玉米素含量、越冬期和返青期主茎最上部展开叶光合参数均高于不灌溉处理,促进了Ⅱ、Ⅲ、IP、Ⅳ和其余蘖发生,济麦22和山农23单株总茎蘖数比不灌溉处理越冬期两年度平均增加1.01个和0.75个,拔节期分别增加0.71个和0.56个。节水灌溉处理下2个品种拔节期各茎蘖最上部展开叶光合参数、干物质重和13C同化物分配量均高于不灌溉处理,促进了分蘖成穗,济麦22和山农23的单株成穗数比不灌溉处理两年度平均增加0.36和0.41个,籽粒产量增加35.00%和44.27%,水分利用效率增加9.23%和8.55%。增加灌水至充分灌溉处理, 2个品种越冬期和拔节期单株总茎蘖数较节水灌溉处理增加,但单株成穗数、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品种间比较,各灌溉处理下济麦22的单株总茎蘖数和单株成穗数均高于山农23,亦归因于济麦22较高的分蘖节面积和反式玉米素含量、各茎蘖较高的光合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 2个品种单株总茎蘖数、单株成穗数、公顷穗数和籽粒产量与分蘖节总面积和反式玉米素含量、主茎最上部展开叶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与生长素和脱落酸含量呈负相关。说明节水灌溉通过适当增加分蘖节面积和激素含量、提高各茎蘖光合同化物生产和分配能力,促进了分蘖发生和成穗,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不同穗型小麦 分蘖发生 同化物生产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保民 孙本普 +3 位作者 孙雪梅 吴俊本 黄芳 王恒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1-563,共3页
阐明了冬前主茎叶龄8叶1心至9叶1心、6叶1心至7叶1心、5叶1心至6叶1心、针叶至4叶1心的适期早播、适期播、适期下限播和晚播,4种不同播期的高产小麦每公顷适宜基本苗分别为30万、75万~180万、195万~270万、285万~375万;不同穗型品种... 阐明了冬前主茎叶龄8叶1心至9叶1心、6叶1心至7叶1心、5叶1心至6叶1心、针叶至4叶1心的适期早播、适期播、适期下限播和晚播,4种不同播期的高产小麦每公顷适宜基本苗分别为30万、75万~180万、195万~270万、285万~375万;不同穗型品种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的主攻方向为大穗型争穗重、小穗型争穗多、中穗型在穗多的基础上力争穗重的关键技术;分析了不同年份气候条件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和影响产量的主导因素,以达到穗数合适甚至突破适宜范围的高限又不倒伏,丰年创高产、平年获丰收、歉年不减产;提出了各种不同条件下小麦高产栽培的肥水运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不同播期 不同穗型 不同年份 高产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总目录(第34卷)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76-479,共4页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超级杂交粳稻 温福 水稻茎秆 王庆祥 作物育种 王伯伦 高产育种 文献综述 生育后期 插秧量 不同穗型 目录 检索工具 200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