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蜀土降雨入渗光纤感测及渗透系数估算研究
1
作者 李杰 朱鸿鹄 +4 位作者 吴冰 刘喜凤 王家琛 曹鼎峰 施斌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1-611,共11页
下蜀土中裂隙较为发育,在降雨时入渗能力强,因此容易诱发浅层滑坡等灾害。为了研究下蜀土的降雨入渗特征,本文采用主动加热光纤光栅(AH-FBG)法开展了地基土水分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原位监测研究。基于监测数据,掌握了冬季和夏季土体体积... 下蜀土中裂隙较为发育,在降雨时入渗能力强,因此容易诱发浅层滑坡等灾害。为了研究下蜀土的降雨入渗特征,本文采用主动加热光纤光栅(AH-FBG)法开展了地基土水分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原位监测研究。基于监测数据,掌握了冬季和夏季土体体积含水率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计算得到降雨事件的降雨入渗量及入渗补给系数。在此基础上,通过稳态法计算获取了原位下蜀土的非饱和渗透系数,并与间接法估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将AH-FBG法应用于下蜀土含水率的原位监测具有可行性,其中5 cm深度的均方根误差较大,为0.0252 m^(3)·m^(-3),主要受到浅层土体和空气的热量交换作用以及土体裂隙的影响,其余深度均不超过0.01 m^(3)·m^(-3)。原位监测系统对降雨入渗和蒸发作用引起的含水率变化均具有良好的响应。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由稳态法计算得到的原位非饱和渗透系数均大于间接法估算值,表明下蜀土中的裂隙为降雨入渗提供了优先渗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主动加热光纤光栅 水分迁移 体积含水率 非饱和渗透系数 降雨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下蜀土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度与元素迁移特征 被引量:147
2
作者 李徐生 韩志勇 +3 位作者 杨守业 陈英勇 王永波 杨达源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74-1184,共11页
对镇江下蜀土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度及元素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与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晚第三纪红粘土以及安徽宣城风成红土等典型风成堆积剖面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镇江下蜀土剖面经历了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明显强于... 对镇江下蜀土剖面的化学风化强度及元素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合与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古土壤、晚第三纪红粘土以及安徽宣城风成红土等典型风成堆积剖面的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镇江下蜀土剖面经历了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明显强于洛川黄土以及古土壤,显著弱于宣城风成红土,而与西峰晚第三纪红粘土非常接近。下蜀土的化学风化过程及其与其他风成堆积剖面风化强度的差异主要受气候条件的控制,气候条件通过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对化学风化的地球化学环境起重要的影响,其中降水因素在化学风化过程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制约作用。(2)镇江下蜀土剖面风化过程中,绝大部分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表现为迁移淋失,仅Fe和Ti轻微富集,元素的活动性由强至弱依次为:P>Na>Ca>Mg>K>Fe2+>Si>Mn>Al>Ti>Fe3+;常量元素的迁移特征揭示下蜀土的化学风化已经完成初级阶段的去Ca、Na过程,并初步进入到去K风化的中级阶段;微量元素除Sr、Ga迁移淋失外,Th、Ba、Cu、Zn、Co、Ni、Cr、V等均表现出富集特征,这可能与下蜀土风化成壤过程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粘粒、有机质对微量元素的吸附作用有关。(3)元素迁移在剖面中的变化特征揭示,在0.24Ma之前的中更新世早、中期,该区气候较为暖湿,兼有干湿交替的特征;中更新世晚期气候偏干凉,风化淋溶最弱;至晚更新世早期则又出现一段明显暖湿的成壤时期,形成下蜀土剖面中的S1古土壤层。总之,中更新世以来本区气候整体上向干凉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化学风化 元素迁移 镇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下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判别 被引量:41
3
作者 王爱萍 杨守业 李从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7-661,共5页
从南京地区燕子矶与泰山新村下蜀土的 18个微量元素中 ,选取在表生环境下较稳定的 15种元素 ,运用图解和物源判别指数方法分析下蜀土的物质来源 ,揭示了下蜀土与西北黄土在元素组成上的相似性 ,而与长江漫滩沉积物的元素组成明显不同 .... 从南京地区燕子矶与泰山新村下蜀土的 18个微量元素中 ,选取在表生环境下较稳定的 15种元素 ,运用图解和物源判别指数方法分析下蜀土的物质来源 ,揭示了下蜀土与西北黄土在元素组成上的相似性 ,而与长江漫滩沉积物的元素组成明显不同 .结合下蜀土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可以推断下蜀土的物源与西北黄土沉积物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元素地球化学 判别分析 物质来源 图解 物源判别指数 风尘沉积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压缩下南京下蜀土的宏、微观性状试验 被引量:15
4
作者 韩爱民 肖军华 +1 位作者 乔春元 丁长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97-1903,共7页
为探讨南京下蜀土在三轴压缩下的宏观力学性质及微观演化机理,分别通过三轴试验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下蜀土的宏观变形、强度特性及微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下蜀土的结构强度与围压的比值基本上为常数,土体的结构强度与内部... 为探讨南京下蜀土在三轴压缩下的宏观力学性质及微观演化机理,分别通过三轴试验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下蜀土的宏观变形、强度特性及微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下蜀土的结构强度与围压的比值基本上为常数,土体的结构强度与内部颗粒的排列、胶结性能,以及外部应力状态有关。三轴压缩下,随着应变增大,下蜀土中较大颗粒集聚体受剪破坏,而较小颗粒通过聚集增大,使得土体颗粒面积比例增大,但颗粒集团化程度降低,平面分布分散,颗粒排列逐渐朝无序发展,并在无序程度最高部位形成了剪切破坏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压缩 下蜀土 变形 强度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下蜀土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鹏 阎长虹 +2 位作者 徐杨 邹明阳 周殷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7-852,共6页
岩土体热物理性质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关键在于岩土体导热系数的测试。使用日本EKO公司HC-110型热导仪,应用稳态法对南京地区典型下蜀土的击实重塑样进行导热系数测试,分析含水率、密度及试验温度对土体导热系数的... 岩土体热物理性质是当前岩土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关键在于岩土体导热系数的测试。使用日本EKO公司HC-110型热导仪,应用稳态法对南京地区典型下蜀土的击实重塑样进行导热系数测试,分析含水率、密度及试验温度对土体导热系数的影响,从土颗粒间、土颗粒与水分子间的接触方式对不同物理指标下土的导热系数的影响机制进行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含水量一定,试样密度越大,土颗粒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土体热交换能力越强,导热系数越大;试样密度一定,温度升高时水分子活动能力加剧,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含水量大于16.6%时,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趋于平缓,温度大于50℃时导热系数有变小的趋势;试验温度一定,含水量小于20%时导热系数增大明显,含水量超过20%时试验值变化范围较小且有曲线重合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导热系数 含水量 密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下蜀土水敏性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爱民 李彤 +1 位作者 章磊 徐洪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86,共6页
对不同含水状态下南京下蜀土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以及力学性质开展试验研究,探讨了下蜀土的主要水敏性特征。研究表明:在干、湿不同状态下,南京下蜀土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及抗剪强度差异明显,含水率较高的下蜀土表现出一定的塑性,脱湿... 对不同含水状态下南京下蜀土的物理性质、水理性质以及力学性质开展试验研究,探讨了下蜀土的主要水敏性特征。研究表明:在干、湿不同状态下,南京下蜀土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及抗剪强度差异明显,含水率较高的下蜀土表现出一定的塑性,脱湿条件下逐渐表现出脆性破坏特征。临界含水率及拐点含水率是研究南京下蜀土水敏性特征的重要参数。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对下蜀土水敏性的认识,对于评价不同含水状态下下蜀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尤其对下蜀土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水敏性 水理性质 抗剪强度 应力脆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蜀土-膨润土混合土的膨胀性试验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顾凯 施斌 唐朝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5-129,共5页
下蜀土-膨润土混合土作为一种可选的衬垫材料,其膨胀性对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本文按不同的初始含水量(10%~20%)和膨润土掺量(5%~15%)共配制了9组混合土试样,并在不同的温度(30~50℃)条件下开展一系列无荷膨胀试... 下蜀土-膨润土混合土作为一种可选的衬垫材料,其膨胀性对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安全性有重要意义。本文按不同的初始含水量(10%~20%)和膨润土掺量(5%~15%)共配制了9组混合土试样,并在不同的温度(30~50℃)条件下开展一系列无荷膨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初始含水量是影响下蜀土-膨润土混合土膨胀的重要因素,初始含水量越高,试样膨胀性越小;混合土中膨润土掺量越高,膨胀性越大;温度对下蜀土-膨润土混合土的膨胀性也有重要影响,膨胀性随温度的升高增加,尤其对于膨润土掺量较高的试样,膨胀性的温度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膨润混合 膨胀性 初始含水量 膨润掺量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典型下蜀土剖面成分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林家骏 吴芯芯 郑乐平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1-35,共5页
根据长江中下游三个下蜀土剖面94个样品主要组分元素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结合西北洛川黄土数据资料进行了下蜀土剖面主要元素成分含量和风化程度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下蜀土剖面在主要组分含量上差异不明显,但在易淋溶元素含量和经... 根据长江中下游三个下蜀土剖面94个样品主要组分元素化学成分的分析结果,结合西北洛川黄土数据资料进行了下蜀土剖面主要元素成分含量和风化程度的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不同下蜀土剖面在主要组分含量上差异不明显,但在易淋溶元素含量和经历的化学风化程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下蜀土 主要元素 化学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蜀土边坡降雨型滑坡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孙萍 薛涛 虞玉诚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7-120,共4页
在分析降雨型滑坡破坏模式以及下蜀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南京典型剖面下蜀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总结了下蜀土滑坡的主要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过程中包气带水分运移,下蜀土非饱和土体边坡内孔隙水压力和岩土界面基... 在分析降雨型滑坡破坏模式以及下蜀土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南京典型剖面下蜀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总结了下蜀土滑坡的主要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过程中包气带水分运移,下蜀土非饱和土体边坡内孔隙水压力和岩土界面基质吸力的分布不断发生变化,土体抗剪强度也随之不断变化,受其影响,边坡极易发生降雨型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降雨型滑坡 抗剪强度指标 非饱和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湿状态下南京下蜀土的土水-力学特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韩爱民 李彤 徐洪钟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8-275,共8页
用经改造的GDS非饱和土三轴仪测得下蜀土在不同净围压下的变形特性和持水特性,并以van Genuchten模型对试验数据的拟合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净围压对下蜀土吸力应力特征曲线的影响,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脱湿状态下南京下蜀土的土水-力学特性。... 用经改造的GDS非饱和土三轴仪测得下蜀土在不同净围压下的变形特性和持水特性,并以van Genuchten模型对试验数据的拟合结果为基础,分析了净围压对下蜀土吸力应力特征曲线的影响,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脱湿状态下南京下蜀土的土水-力学特性。研究表明,下蜀土的变形特性受净围压与基质吸力影响,基质吸力越高,下蜀土的压缩性越低,可以用二元指数函数本构模型分析孔隙比与应力状态变量间的关系。净围压使下蜀土持水能力增强,净围压与进气值呈幂函数关系。土的压缩性越高,净围压对其持水特性的影响越显著;随着净围压的增大,下蜀土孔隙比趋同,净围压对持水特性的影响逐渐减弱。外部荷载对下蜀土吸力应力特征曲线的影响是分段的,在边界效应区范围内,净围压增大时,吸力应力特征曲线间的差异逐渐减小;在过渡区范围内,吸力应力随状态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不受外部荷载影响。根据双电层理论分析了高吸力时吸力应力的物理意义与计算方法,提出以界限有效饱和度作为吸力应力函数的分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净围压 压缩性 水特征曲线 吸力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下蜀土的岩石磁学特征及磁化率变化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英勇 李徐生 +2 位作者 韩志勇 王晓勇 鹿化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735,共9页
对镇江59.4 m厚的下蜀土剖面的磁化率、χ-T曲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和磁滞回线等岩石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全剖面磁化率变幅较大,变化于(6.4~186.3)×10^(-8)m^3·kg^(-1)之间;其中,剖面下段(24~59.4 m)平均值为34.7&... 对镇江59.4 m厚的下蜀土剖面的磁化率、χ-T曲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和磁滞回线等岩石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全剖面磁化率变幅较大,变化于(6.4~186.3)×10^(-8)m^3·kg^(-1)之间;其中,剖面下段(24~59.4 m)平均值为34.7×10^(-8)m^3·kg^(-1),远低于上段(0~24 m)的平均值126.1×10^(-8)m^3·kg^(-1);2)代表性样品的岩石磁学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具有较高的磁化率,χ-T曲线呈明显的磁铁矿的居里点特征,IRM获得曲线在300 m T时接近饱和,反向场退磁曲线显示具有较低的剩磁矫顽力(25~40 m T),磁滞回线表现出细高的形状,在600~800 m T之间闭合,显示含有较多的亚铁磁性矿物(如磁铁矿和磁赤铁矿);另一类样品则具有较低的磁化率,χ-T曲线初始磁化率较低,IRM获得曲线在300 m T时达到饱和剩磁的69%~82%,具有较高的剩磁矫顽力(70~135 m T),磁滞回线呈蜂腰状,提示含有较少的亚铁磁性矿物和较多的高矫顽力矿物(如赤铁矿和针铁矿),且可能含有铁的硫化物;3)岩石磁学特征表明下蜀土堆积的不同时段可能受到不同环境的控制,中更新世中期之前曾出现多期过度湿润的气候条件,导致成土环境偏向还原条件,磁铁矿和磁赤铁矿逐渐转化为弱磁性矿物,使得磁化率异常降低,与西伯利亚黄土变化模式类似;中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则以较干燥的氧化环境为主,主要受成壤作用控制,有利于细小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的生成,与中国黄土高原的成土模式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磁化率 岩石磁学 镇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蜀土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Ⅱ)——试验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新民 沈建 +1 位作者 魏平 杨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6期587-594,共8页
选用天然下蜀土,设计并完成了一几何相似常数为20、坡高为0.5 m、坡角为45°的模型边坡1 g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对模型边坡动力特性、动力反应及宏观变形等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下蜀土边坡的地震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下蜀土边坡有... 选用天然下蜀土,设计并完成了一几何相似常数为20、坡高为0.5 m、坡角为45°的模型边坡1 g大型振动台试验,通过对模型边坡动力特性、动力反应及宏观变形等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下蜀土边坡的地震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下蜀土边坡有着稳定的一、二阶自振频率和阻尼比,随着地震动加载幅值(PGA)逐渐增大,其一阶自振频率逐渐减小,一阶阻尼比逐渐增大;坡高范围内,PGA放大系数均大于1,且自下而上逐渐增大,并在坡肩处达到最大,其在坡脚处的值小于水平方向其他位置处的值,输入El Centro波(经时间相似常数4.47压缩)时的值分别大于输入El Centro原波和Kobe波(经时间相似常数4.47压缩)时的值;随着输入PGA的增大,土体非线性特征逐渐增强,边坡也逐渐趋于失稳破坏状态;震后模型边坡坡脚、坡顶等部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说明边坡中出现了通过坡脚的(潜在)滑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边坡 地震稳定性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动力特性 动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下蜀土结构强度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爱民 乔春元 丁长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1-376,共6页
利用常规三轴试验,研究了南京下蜀土结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下蜀土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当应变小于屈服应变时,土体的结构强度迅速的发挥;当应变大于屈服应变时,土体结构发生破坏,结构强度逐渐降低;最终当各个结构单元重新排列... 利用常规三轴试验,研究了南京下蜀土结构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下蜀土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当应变小于屈服应变时,土体的结构强度迅速的发挥;当应变大于屈服应变时,土体结构发生破坏,结构强度逐渐降低;最终当各个结构单元重新排列稳定时,土体结构完全被破坏。讨论了围压和含水量对结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京下蜀土土体的结构强度和围压无关,和含水量有良好的幂函数关系。结构强度与非饱和土中吸附强度有一定的关系,可以用结构强度代替吸力,从而简化非饱和土抗剪强度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结构强度 结构强度 力学 三轴试验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影响层含水率变化对下蜀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威 刘顺青 +2 位作者 杨正玉 汪兵 吴礼浩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19-24,共6页
针对大气影响层含水率变化对下蜀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镇江跑马山边坡中的下蜀土为试样,通过直剪试验获取了大气影响层现场含水率变化范围内下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同时结合现场探槽试验获得大气影响深度,采用有限元极限分析软件OPTUM G... 针对大气影响层含水率变化对下蜀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镇江跑马山边坡中的下蜀土为试样,通过直剪试验获取了大气影响层现场含水率变化范围内下蜀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同时结合现场探槽试验获得大气影响深度,采用有限元极限分析软件OPTUM G2分析了大气影响层含水率变化对下蜀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大气影响层含水率的增大,下蜀土边坡的潜在滑动面逐渐从深层向浅层转变;下蜀土边坡下、上限安全系数绝对衰减率的最大值都在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边坡 含水率 稳定性 大气影响层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下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施威 魏继红 +2 位作者 宋京雷 乐慧琳 高晓兵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97-101,共5页
为研究不同剪切方式中,含水率对下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选取下蜀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组原状土样的快剪、慢剪和反复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下蜀土试样含水率在19%~28.2%之间变化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的抗剪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 为研究不同剪切方式中,含水率对下蜀土抗剪强度的影响,选取下蜀土为研究对象,进行多组原状土样的快剪、慢剪和反复直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下蜀土试样含水率在19%~28.2%之间变化时,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土的抗剪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剪切方式中影响规律不同。快剪试验中,含水率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较大,当含水率增加到23.5%附近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急剧下降;慢剪和反复直剪试验中含水率对土体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小。快剪和反复直剪试验中,土的抗剪强度主要受黏聚力控制;慢剪试验中,土的抗剪强度主要受内摩擦角控制。快剪、慢剪和反复直剪分别模拟下蜀土滑坡中的快速滑动、缓慢滑动和古滑坡的再次滑动,试验结论可为不同类型下蜀土滑坡的防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直剪试验 含水率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蜀土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Ⅰ)——模型试验设计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新民 沈建 +1 位作者 魏平 杨杰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5期497-502,共6页
为研究下蜀土边坡的地震稳定性,选用天然下蜀土,按照Meymand的相似法则,对一坡高为0.5m、宽度为1.05m、坡角为45°的模型边坡进行了几何相似常数为20的1g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详细设计。首先,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模型边坡尺寸适... 为研究下蜀土边坡的地震稳定性,选用天然下蜀土,按照Meymand的相似法则,对一坡高为0.5m、宽度为1.05m、坡角为45°的模型边坡进行了几何相似常数为20的1g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详细设计。首先,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模型边坡尺寸适当的边界范围,模型边坡地基厚度、坡脚前缘和坡肩后缘长度均取为0.5m;其次,按照确定的模型几何尺寸设计了符合试验要求的模型箱,其内壁净尺寸(长×宽×高)为1500mm×1050mm×1100mm,属刚性模型箱,且不会与模型边坡发生共振;最后,制定了包括加速度和位移在内的数据量测策略,运用拟静力法求得下蜀土边坡平均屈服加速度为0.561g,综合确定了地震动峰值(PGA)按0.1g、0.3g、0.6g和0.9g的顺序逐级加载的原则,并制定了详细的试验步骤,从而可保障试验得到可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边坡 地震稳定性 振动台模型试验 相似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下蜀土边坡稳定性数值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萍 薛涛 孙雪 《河南科学》 2017年第4期584-589,共6页
为了避免岩土体滑坡所带来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考虑到土体处于非饱和状态下,土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南京市某下蜀土边坡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室内试验得到土体的抗剪强度和非饱和土水土特征曲线,... 为了避免岩土体滑坡所带来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考虑到土体处于非饱和状态下,土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南京市某下蜀土边坡工程为研究对象,根据室内试验得到土体的抗剪强度和非饱和土水土特征曲线,分析了下蜀土的强度变化情况;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土质边坡处于饱和状态和不饱和状态下时边坡的稳定性,采用强度折减法来模拟降雨或者水位上升的影响,发现在降雨过程中边坡的安全系数会减小,不利于边坡稳定;对比两种状态下下蜀土边坡的塑性图,发现随着土体饱和度的降低或基质吸力的增加,土坡失稳破坏的塑性区深度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边坡 强度折减法 有限元 非饱和 基质吸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下蜀土剖面磁化率测量及其与深海沉积的对比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峰宇 李立文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1期22-26,共5页
本文通过对典型样品的低温磁行为分析探讨了磁化率反映古气候的机制,并尝试把下蜀土剖面磁化率古气候记录与华北黄土及深海沉积的记录相对比。
关键词 下蜀土 磁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条件下镇江下蜀土的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威 刘顺青 +1 位作者 杨正玉 吴礼浩 《华南地震》 2021年第2期99-104,共6页
镇江地区的下蜀土常作为路基填料,然而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其变形特性如何还缺少系统研究。以镇江南徐大道附近的下蜀土为试样,开展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固结压缩试验,研究下蜀土的变形特性与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干... 镇江地区的下蜀土常作为路基填料,然而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其变形特性如何还缺少系统研究。以镇江南徐大道附近的下蜀土为试样,开展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的固结压缩试验,研究下蜀土的变形特性与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干湿循环对下蜀土路基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镇江下蜀土的压缩系数逐渐增大,经历5次干湿循环后,下蜀土的压缩系数趋于稳定;干湿循环对下蜀土路基沉降的影响较大,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下蜀土路基变形的影响区域从较深层逐渐向干湿循环影响层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下蜀土 路基 沉降 压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层位下蜀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差异性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民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96-99,共4页
在野外考察和室内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土的物质组成、微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的角度对发育在南京老虎山下蜀土地层中灰黄色与黄褐色两种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二者的差异性作了基本评价.作者还运用沉积学原理对影响下蜀土工程地质... 在野外考察和室内试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土的物质组成、微结构特征、物理力学性质的角度对发育在南京老虎山下蜀土地层中灰黄色与黄褐色两种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二者的差异性作了基本评价.作者还运用沉积学原理对影响下蜀土工程地质性质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蜀土 工程地质 差异性 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