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林凯旋 林惠珍 +2 位作者 张天晓 陈厚赏 阮世伟 《大医生》 2025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分析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对肺癌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进行右上肺叶切除术的4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除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右上肺叶切除术中... 目的 分析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对肺癌患者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于阳江市人民医院进行右上肺叶切除术的4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切除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0例,右上肺叶切除术中松解下肺韧带)和观察组(20例,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余肺代偿性膨胀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莱切斯特咳嗽生命质量问卷(LCQ)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各项围术期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余肺代偿性膨胀总发生率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领域评分及LCQ总分均升高(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右上肺叶切除术中保留下肺韧带对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与LCQ评分无明显影响,但更有利于余肺代偿性膨胀,建议术中保留下肺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上叶切除术 下肺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精准护理模式联合心理暗示对经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治疗肺癌患者恐惧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
2
作者 罗珊 林丽玲 余宝琴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4期117-120,共4页
目的分析手术室精准护理模式联合心理暗示对经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治疗肺癌患者恐惧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省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经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治疗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案例排序... 目的分析手术室精准护理模式联合心理暗示对经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治疗肺癌患者恐惧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福建省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经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治疗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案例排序的奇偶性分为对照组(偶数)与观察组(奇数),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手术室精准护理模式联合心理暗示,所有患者均接受1个月护理,比较2组恐惧心理、生活质量评分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中文版癌症复发恐惧量表(fear of cancer recurrence inventory Chinese version,FCRI-CV)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4.00%)(χ^(2)=6.015,P=0.013)。结论手术室精准护理模式联合心理暗示可缓解经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治疗肺癌患者的恐惧心理,改善其后期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精准护理模式 心理暗示 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 恐惧心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效果比较
3
作者 马志飞 陈文 郑琳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1483-1486,1490,共5页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分别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及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为肺楔形切除组和肺叶切除组,各5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肺功能及...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分别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及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NSCLC患者为肺楔形切除组和肺叶切除组,各53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肺楔形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及引流量、住院时间低于肺叶切除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 d、1个月及3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均P<0.05)。与肺叶切除组比较,肺楔形切除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FEV 1、MVV、FVC升高(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3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均P<0.05)。与肺叶切除组比较,肺楔形切除组术后1、3 d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均P<0.05)。术后6个月,肺楔形切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7%,与肺叶切除组11.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相比,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应用于老年患者早期NSCLC能够改善围手术期指标,促进肺功能恢复,降低术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 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 围手术期 功能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2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照组行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肺功能指标、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胸管引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能够改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 疼痛程度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膜垫在CT引导下肺活检术中护理配合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胡艳红 黄河 +4 位作者 邹頔 邱英梅 涂永辉 汤晓梅 邵文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7期114-117,共4页
目的 探究在CT引导下肺活检术中实施负压膜垫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行CT引导下肺活检术的100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分号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50例。研究组实施负压膜垫干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 探究在CT引导下肺活检术中实施负压膜垫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行CT引导下肺活检术的100例肺部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电脑分号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50例。研究组实施负压膜垫干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穿刺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依从性、满意度及手术成功率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穿刺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负压膜垫实施在CT引导下肺活检患者护理中,通过使用负压膜垫固定可缩短患者体位穿刺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疾病 CT引导下肺活检术 负压膜垫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肺结节定位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6
作者 郑晓东 聂世威 +2 位作者 周军正 岳光成 张卫民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6期1814-1817,共4页
目的对比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引导下肺结节定位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7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定位方式的不同分为CT组(n=45,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和ENB组(n=42,行ENB引导下... 目的对比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引导下肺结节定位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7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根据定位方式的不同分为CT组(n=45,行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和ENB组(n=42,行ENB引导下肺结节定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切缘阳性率、心肺功能指标、应激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ENB组患者定位时间、定位后等待时间均短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用力肺活量(FVC)均较术前降低,但ENB组患者LVEF、SV、FVC均高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ENB组患者IL-6、IL-8、CRP、Cor水平均低于C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ENB引导下肺结节定位的定位时间和定位后等待时间更短,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引导下肺结节定位 CT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 癌根治术 定位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与多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比较
7
作者 曹峥武 胡国栋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 分析给予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单孔与多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行多孔胸腔镜下肺段... 目的 分析给予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单孔与多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淮安八十二医院收治的8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行多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观察组(40例,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 d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肿瘤标记物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与多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NSCLC患者淋巴结清除效率相当,均可有效降低肿瘤标记物水平,且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更利于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良好。但其可能会延长手术时间,因此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多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非小细胞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比较
8
作者 卫锐狮 冯利 +1 位作者 赵士磊 顾春东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4期52-55,共4页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 目的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段、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3月常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9例。参照组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开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功能、肿瘤标志物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术后1个月时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最大自主通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深吸气量(IC)、FEV_(1)/FVC等指标高于参照组,糖类抗原50(CA50)、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等指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治疗效果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术后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叶切除术 早期非小细胞 并发症发生率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机器人辅助穿刺系统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研究及护理配合
9
作者 张峥 郁晓路 +3 位作者 李飞 康健 唐晓佳 陆一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机器人辅助穿刺系统RC120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以期为新型机器人辅助穿刺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现实依据。方法2022年1至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上海市肺科医院行机器人辅助穿刺的患者29例为观察组,同... 目的探讨新型机器人辅助穿刺系统RC120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以期为新型机器人辅助穿刺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现实依据。方法2022年1至6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上海市肺科医院行机器人辅助穿刺的患者29例为观察组,同期同法选择采用传统经CT引导下人工操作穿刺的2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穿刺患者的定位精度、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定位精度为5.0 mm(3.6~6.2 mm),优于对照组的6.4 mm(4.0~8.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9,P=0.034)。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1.1±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47,P<0.001)。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9%;而对照组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0,P=0.037)。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辅助穿刺系统RC120在CT引导下进行肺穿刺引起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肺穿刺定位精度,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下肺穿刺 机器人辅助穿刺系统 定位精度 护理满意度 穿刺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馈控制的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在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麻醉复苏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红梅 经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98-200,F0003,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在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麻醉复苏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 目的 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在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麻醉复苏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5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的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干预。比较两组进入麻醉复苏室(T_(1))、进入麻醉复苏室10 min(T_(2))、出麻醉复苏室(T_(3))时镇静、躁动程度[镇静-躁动评分量表(SAS)]、术后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舒芬太尼使用量。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SAS评分组间、时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常规组T_(1)、T_(2)、T_(3)比较,试验组T_(1)、T_(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_(2)时S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芬太尼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前馈控制的加速外科康复理念护理在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麻醉复苏期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加速外科康复理念 胸腔镜下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微波消融术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疗效分析
11
作者 尚利峰 张晨策 侯秋雨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10期1171-1173,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MWA)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62例Ⅰ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消融组(CT引...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术(MWA)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62例Ⅰ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消融组(CT引导下经皮MWA)30例和胸腔镜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术后1年的肿瘤复发数,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消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低于胸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05、10.843、11.843、21.065,P<0.05);消融组有1例出现了肺肿瘤复发,胸腔镜组未见肺肿瘤复发病例。结论:在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Ⅰ期NSCLC MWA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孙继伟 贾敬周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3期2607-2611,共5页
目的探讨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患者术中采用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 目的探讨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研究组患者术中采用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段间平面使用钉仓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中采用能量器械结合直线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平面会延长手术时间,但能够减少钉仓的使用数量,从而降低医疗成本,同时,在安全性方面并不逊色于使用直线切割缝合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能量器械 直线切割缝合器 段间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个性化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老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3
作者 倪佳莹 黄颖 钱慧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1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究分层个性化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老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训练组,各45例。对照组患... 目的探究分层个性化呼吸训练在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老年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训练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训练组基于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分层个性化呼吸训练。比较2组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呼吸功能[呼气流量峰值(PEF)、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实测值与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及生活质量[肺癌治疗功能评价量表(FACT-L)]。结果干预8周后,训练组的肺癌术后治疗依从性问卷和FACT-L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2组均较干预前升高(P均<0.05)。干预4周和8周后,训练组的ESCA评分、呼吸功能和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比同期对照组更优(P均<0.05),且2组均优于干预前(P均<0.05)。结论分层个性化呼吸训练可提高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老年肺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其呼吸功能及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老年 分层个性化呼吸训练 治疗依从性 自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下肺静脉曲张1例
14
作者 李庆春 杨东奎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3期204-204,共1页
患者,女,47岁,体检胸部X线片提示左下肺野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并无特殊不适。胸部X线平片:与心影重叠处第8胸椎左侧缘见一圆形高密度阴影,边缘光整,密度均匀(见图1)。64排CT扫描示左下肺心影后方见一类圆形高密度阴影,CT值... 患者,女,47岁,体检胸部X线片提示左下肺野占位,建议进一步检查,并无特殊不适。胸部X线平片:与心影重叠处第8胸椎左侧缘见一圆形高密度阴影,边缘光整,密度均匀(见图1)。64排CT扫描示左下肺心影后方见一类圆形高密度阴影,CT值与左房相等,并与左下肺静脉相连续,增强后瘤样扩张的左下肺静脉与左心房同步强化(见图2,3),VR重建直观显示左肺静脉于人左房处呈明显膨大的球形阴影(见图4),诊断为左下肺静脉曲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胸部X线平片 胸部X线片 CT扫描示 下肺静脉 瘤样扩张 下肺 下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滴注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肺结节患者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5
作者 董喆 丁岗 胡友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338-1342,共5页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肺结节患者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11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90例肺结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肺结节患者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至11月安徽省胸科医院收治的90例肺结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实施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后,采取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诱导前注射0.1 mg/kg的艾司氯胺酮,术中泵注艾司氯胺酮。对照组患者采取相同的全身麻醉诱导与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_(1))、手术10 min(T_(2))、手术30 min(T_(3))、手术结束即刻(T_(4))的基础指标[心率、血氧饱和度(SpO_(2))、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化,对比拔管后0.5、2、24、48、72 h的咳嗽时和静息时疼痛程度,比较术前和术后24 h相关血液指标[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血肌酐、白细胞(WBC)计数、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比较静脉PCIA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镇痛满意度,最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T_(1)、T_(4)时的心率、SpO_(2)、舒张压、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_(2)及T_(3)时心率、SpO_(2)、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后2、24、48、72 h咳嗽时VAS评分分别为(5.78±0.35)、(4.23±0.36)、(3.74±0.52)、(3.11±0.26)分,静息时(4.41±1.23)、(4.04±0.21)、(3.01±0.31)、(2.13±0.3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患者ALT、AST、血肌酐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WBC、CRP水平分别为(15.36±2.52)×109/L、(26.12±2.64)μg/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PCIA泵按压为(3.43±1.02)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镇痛效果满意度为97.7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25.02±5.73)、(21.54±4.2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艾司氯胺酮联合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可稳定肺结节患者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减轻术后静息时和咳嗽时疼痛程度,减轻术后由疼痛应激反应造成的炎症反应,减低术后静脉脉PCIA泵按压次数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且镇痛效果满意度较高,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 艾司氯胺酮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 疼痛水平 不良反应 负面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切除老年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的影响因素
16
作者 赵宗盛 胡亚珍 +1 位作者 邹志旋 王英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切除老年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切除老年患者65例,依据术后携带引流管时间分为两组A组(n=30,引流时间≤5 d)、B组(n=35,引流时间>5 d)。收集两... 目的探究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切除老年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切除老年患者65例,依据术后携带引流管时间分为两组A组(n=30,引流时间≤5 d)、B组(n=35,引流时间>5 d)。收集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术中的手术切除范围、手术切除部位、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否具有胸膜粘连情况、留置胸腔引流管根数、手术时间、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和长期大量吸烟、吸引情况、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利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引流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性别、手术切除部位、淋巴结清扫数目、留置胸腔引流管根数、FEV1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年龄、手术方式、术中的手术切除范围、胸膜粘连、手术时间、术后早期下床活动(≤24 h)、DLCO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吸引力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手术方式(单肺叶切除术)、术中的手术切除范围≥12 cm、胸膜粘连、手术时间(≥180 min)、DLCO≥70%是术后引流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OR>1,P>0.05),术后早期下床活动(≤24 h)是术后引流时间长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5岁、单肺叶切除术、术中的手术切除范围≥12 cm、胸膜粘连、手术时间长、DLCO≥70%是术后引流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保护因素,因此可注意避免危险因素,鼓励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缩短引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切除手术 术后引流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诊断效率及安全性分析
17
作者 刘宗彩 张守林 +1 位作者 温美如 陈爱林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5期35-38,共4页
目的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展开研究,分析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赣州市肿瘤医院影像科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 目的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展开研究,分析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赣州市肿瘤医院影像科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参照组行超声引导肺部穿刺活检术,试验组行CT引导肺部穿刺活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率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穿刺有效时间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穿刺总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平均穿刺深度长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节患者中,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对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原因在于,肺穿刺活检术主要为了早期诊断肺部疾病,而在CT引导下进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在CT引导下进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说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结节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 诊断效率 诊断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舒适护理对胸腔镜下肺手术患者围术期依从性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18
作者 胡小云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164-167,共4页
目的:观察全程舒适护理对胸腔镜下肺手术患者围术期依从性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海安市中医院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4例行胸腔镜下肺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参照组应用手术室一般护理,干预组... 目的:观察全程舒适护理对胸腔镜下肺手术患者围术期依从性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海安市中医院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94例行胸腔镜下肺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参照组应用手术室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手术室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全程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心理健康情况、围术期依从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手术时间与参照组相近(P>0.05)。干预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1 h、6 h、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组围术期依从性97.87%,高于参照组的85.11%(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6%,低于参照组的17.02%(P<0.05)。结论:给予胸腔镜下肺手术患者全程舒适护理能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围术期依从性,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心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舒适护理 胸腔镜下肺手术 围术期依从性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19
作者 戴洋洋 孙诗亮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2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早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三孔术式,观察组行单孔术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肿瘤标志物水平、肺功能指标、疼痛创伤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48.36±18.28)min,长于对照组的(126.28±12.69)min,术中出血量为(102.41±10.32)mL,少于对照组的(128.54±12.33)mL,拔管时间为(4.45±0.42)d,短于对照组的(5.89±1.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7、10.149、7.761,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创伤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NSCLC价值更高,利于减轻手术创伤,降低疼痛创伤指标水平,保护肺功能,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小细胞 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 功能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后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金莹 徐大海 +1 位作者 李晓辕 徐建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385-3386,共2页
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BAL),是在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和细胞病理学检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肺部疾病诊疗技术,较支气管镜下肺活检(TBLB)检查更加微创、更易耐受,同时也可以用于治疗及肺泡液分子生物学研究。
关键词 支气管镜下肺灌洗术 支气管镜下肺活检 灵敏度 组织分型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