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6篇文章
< 1 2 1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附加钢板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苗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3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附加钢板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治疗组及微创附加钢板手术组,各42例。传统手术治疗组选择传统手术治疗,微创附加... 目的探讨微创附加钢板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治疗组及微创附加钢板手术组,各42例。传统手术治疗组选择传统手术治疗,微创附加钢板手术组选择微创附加钢板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数字量表疼痛评分、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OM)和健侧的差值、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微创附加钢板手术组数字量表疼痛评分、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和健侧的差值、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传统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附加钢板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实施微创附加钢板手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附加钢板 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 肥大性骨不连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庆大霉素持续灌洗换药在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孝凯 张燕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5期4666-4668,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庆大霉素持续灌洗换药在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开封东原康复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8例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庆大霉素持续灌洗换药在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开封东原康复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8例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给予对照组手术清创后常规局部换药,给予观察组手术清创后VSD技术联合庆大霉素持续灌洗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换药次数、创面闭合时间、创面上皮化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闭合时间、创面上皮化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后,两组血清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EGF水平高于对照组,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2.38%)低于对照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技术联合庆大霉素持续灌洗换药可减轻炎症反应,加快感染控制,促进皮肤组织生长,缩短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复发率低,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 庆大霉素持续灌洗 负压封闭引流 表皮生长因子 创面闭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早期和迟发骨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陆娜 张洁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657-1660,共4页
下肢长骨骨折(Long bone fracture of lower limb,LBF-BL)术后早期和迟发骨感染是骨折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缓慢、隐匿的特点,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感染性骨不连或骨折不愈合,甚至引起终身残疾。髓内钉因具... 下肢长骨骨折(Long bone fracture of lower limb,LBF-BL)术后早期和迟发骨感染是骨折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起病缓慢、隐匿的特点,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感染性骨不连或骨折不愈合,甚至引起终身残疾。髓内钉因具有微创性和力学优势,是目前治疗长骨骨折的常用方法,但术后仍有一定的感染发生几率。髓内钉感染是骨伤科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在临床上尚无统一解决方案。现就临床上针对LBF-BL术后早期和迟发骨感染的处理和针对性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 迟发骨感染 并发症 护理 下肢长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创伤性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瞿创业 徐翔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7期55-57,共3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接受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其围术期指标、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疼痛程度、愈合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2月于兰州石化总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 目的分析创伤性四肢长骨骨折患者接受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其围术期指标、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疼痛程度、愈合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2月于兰州石化总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就诊的61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钢板组(30例,接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和髓内钉组(31例,接受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愈合程度及生活质量,以及术前与术后1 d炎症指标与氧化应激指标。结果与钢板组比,髓内钉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长度均更短,术后引流量更小,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胫骨骨折影像学愈合评分系统(RUST)评分与Barthel指数(BI)均升高,且髓内钉组均高于钢板组;与术前比,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丙二醛(MDA)水平均升高,但髓内钉组均低于钢板组,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升高,且髓内钉组高于钢板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带锁髓内钉可以更好地提高四肢长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快骨折愈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减轻炎症与氧化应激反应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长骨骨折 带锁髓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其关节功能及疼痛应激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张小勇 段宗耀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5年第6期83-86,共4页
目的 探讨肱骨干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疼痛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中采用的不同... 目的 探讨肱骨干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肩关节功能和疼痛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肱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中采用的不同内固定术式分为甲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和乙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均为52例。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围术期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7 d疼痛应激因子水平、疼痛程度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乙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甲组;相较于甲组,乙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更短;与术前比,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及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升高,而乙组均低于甲组;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CMS均升高,且乙组高于甲组;与术前比,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外旋、外展、前屈活动度均增大,且乙组均高于甲组;乙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85%)低于甲组(15.38%)(均P<0.05)。结论 相比于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短,并且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干骨折 交锁髓内固定 锁定钢板内固定 肩关节功能 疼痛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在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患者中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肖立平 李志 邵培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3期69-72,共4页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骨科就诊的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区组随机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 目的探究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固定术与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南昌大学附属三三四医院骨科就诊的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区组随机化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PFNA固定术,对照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独立功能评分(FIM),于术后6个月比较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同期对照组,下地负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固定术相较于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更优异的应用效果,能够促进其骨折愈合,改善其髋关节功能,增强其独立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髓内固定 髋关节置换 高龄患者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疗效比较研究
7
作者 斯那督杰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4期86-89,共4页
目的比较四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德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依据具体的临床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钢... 目的比较四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固定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德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四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依据具体的临床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钢板固定,实验组采用髓内钉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固定在加速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和提高关节功能方面优于钢板固定。应基于患者状况、骨折类型、个体差异和医生判断选择治疗方法。髓内钉固定是一种有效选择,但应用时需遵循个体化原则,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长骨骨折 髓内固定 钢板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义云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81-084,共4页
对比研究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选取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12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应用带锁钉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结... 对比研究带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选取四肢创伤性骨折后骨不连的患者12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应用带锁钉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VAS评分降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92.30%,比对照组为65.46%,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7%)明显降低(25.45%)(P<0.05)。结论 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肢体创伤性骨折不连,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小、疼痛小、肢体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锁髓内固定 四肢创伤性骨折 骨不连 临床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内钉固定与钢板螺钉内固定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疗效和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9
作者 张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1期082-086,共5页
探讨髓内钉固定与钢板螺钉内固定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术后康复效果。方法 通过严密统计,对比分析交锁髓内钉固定、单侧外固定支撑固定和钢板螺钉内固定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交锁髓内钉固定的优良率高达88.89%,明显... 探讨髓内钉固定与钢板螺钉内固定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中的疗效及术后康复效果。方法 通过严密统计,对比分析交锁髓内钉固定、单侧外固定支撑固定和钢板螺钉内固定三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交锁髓内钉固定的优良率高达88.89%,明显高于单侧外固定支撑固定的65.38%和钢板螺钉内固定的70.37%。其手术实施时间短,术后不适程度轻,恢复速度快,住院和修养时间均值低。同时,交锁髓内钉固定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1.11%,远低于单侧外固定的34.61%和钢板螺钉内固定的37.03%。结论 交锁髓内钉固定在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术后步态恢复良好,具有手术耗时短、复发风险低、伤口愈合快等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固定 钢板螺固定 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 后恢复效果 并发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郭锦 杨超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7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 目的:探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9)与对照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护理,研究组采用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摆放体位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更早,住院时间更短(P<0.05)。术后1 d,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室剪刀体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改善手术指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刀体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体会
11
作者 高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21-024,共4页
探讨应用PFNA髓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对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实用价值开展分析工作。方法 选研究地址为滦州市人民医院,选择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进行研究,凭依随... 探讨应用PFNA髓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对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实用价值开展分析工作。方法 选研究地址为滦州市人民医院,选择自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0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进行研究,凭依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观察组(40例接受 PFNA髓内固定,40例),对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对各组织的围术期标记物进行相比,观察组经统计所得的手术时间为(61.32±8.48)min、术中失血量测量数据显露为(138.45±9.45)mL、术后下床时间统计呈现为(16.45±2.96)d、术后住院时间突出显示为(22.45±4.91)d,对照组分别对应为(74.22±9.38)min、(286.43±21.38)mL、(5.93±1.02)d、(15.39±3.15)d,事实证明观察组手术时间所需更短,术中出血现实更少,术后下床时间更短,住院时间统计值更短(P<0.05)。对各组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昭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高龄病人,采用 PFNA内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都能得到很好的效果,而且安全可靠,但PFNA髓内固定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可以更早起床,住院时间更短,髋关节恢复更明显,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髓内固定 人工股骨头置换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交锁髓内钉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12
作者 苗春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64-067,共4页
分析交锁髓内钉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2年09月-2024年06月期间,选取68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 分析交锁髓内钉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2年09月-2024年06月期间,选取68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各项指标优势明显(P<0.05)。结论 下肢长骨骨折的治疗,采用交锁髓内钉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各项指标均较为明显,术后疼痛有明显缓解,不仅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肢长骨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挡螺钉技术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传宇 于远洋 +4 位作者 刘建泉 孟祥财 张辉 杨波 姜海军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5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阻挡螺钉技术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27例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股骨干骨折10例、胫骨干骨折16例,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应用阻挡螺钉技术辅助复位,观察其骨折... 目的:观察应用阻挡螺钉技术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27例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股骨干骨折10例、胫骨干骨折16例,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应用阻挡螺钉技术辅助复位,观察其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6~26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骨折均一期愈合,无明显成角等畸形,无内固定物折断、脱落。结论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时应用阻挡螺钉技术能有效辅助复位,骨折固定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胫骨干骨折 阻挡螺 髓内 骨折固定 闭合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轴向牵引器与牵引床辅助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钟里军 蒙星德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277-1279,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采取下肢轴向牵引器与牵引床辅助复位的效果。方法将7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下肢轴向牵引器辅助复位)和对照组(传统牵引床辅助复位)各3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采取下肢轴向牵引器与牵引床辅助复位的效果。方法将7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下肢轴向牵引器辅助复位)和对照组(传统牵引床辅助复位)各35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术前体位摆放时间、整体操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0、40、60 d,治疗组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轴向牵引器辅助手术可缩短术前体位摆放时间、整体操作时间,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轴向牵引器 牵引床 股骨转间骨折 闭合复位髓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长骨干粉碎性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的康复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玉清 张华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下肢长骨干粉碎性骨折 带锁髓内 固定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长骨干骨折锁式髓内钉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栋 尹芸生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B11期12-14,共3页
下肢长骨干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骨折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骨折不愈合率非常高。60年代以后。瑞士内固定研究会AO/ASIF提出了全新的骨折治疗原则,并设计改良了骨折内固定器材,使骨折愈合率大大提高.但对于一些复杂骨折如股骨干粉碎... 下肢长骨干骨折是人体最常见的骨折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骨折不愈合率非常高。60年代以后。瑞士内固定研究会AO/ASIF提出了全新的骨折治疗原则,并设计改良了骨折内固定器材,使骨折愈合率大大提高.但对于一些复杂骨折如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疗效仍不能满意。20世纪80年代初,以Grosse Kempf为代表的交锁髓内钉风靡一时,大大改善了下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骨折 髓内固定 临床治疗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髓内钉内固定术在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玉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493-496,共4页
目的 比较不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接受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接受交锁... 目的 比较不同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濮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接受逆行髓内钉内固定术,B组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组(P<0.05)。结论 逆行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均可获得理想疗效,且应用逆行髓内钉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并能够加速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 逆行髓内固定 交锁髓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18
作者 杭钰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9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023年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进行PFNA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2023年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进行PFNA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集束化护理。结果: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9.78±2.25)d、下床活动时间为(12.42±1.62)h;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02±1.52)d、下床活动时间为(9.25±1.01)h,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30%;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为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进行PFNA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可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固定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内钉在下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中的应用
19
作者 范文俊 胡文帅 赵进喜 《世界复合医学(中英文)》 2024年第8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在下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中应用髓内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5例。对照组行常规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行带... 目的探讨在下肢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中应用髓内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0例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5例。对照组行常规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行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情况、手术相关参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3.33%(98/105),高于对照组的81.90%(86/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1,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内钉应用在下肢骨折中可取得显著的效果,能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且术后骨折愈合的优良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 固定 下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20
作者 高鑫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4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 目的:分析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指标、疼痛程度、患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情况及骨代谢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研究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患肢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血清碱性磷酸酶、骨保护素、骨钙素及表皮生长因子含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治疗四肢骨创伤骨折患者中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少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长,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有效促进患肢功能及骨代谢情况改善,利于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创伤骨折 带锁髓内固定 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