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白毅 孟靖 +1 位作者 薛滋平 赵云罡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21-0124,共4页
分析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70例下肢长骨骨裂的病人,采用病例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3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 分析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70例下肢长骨骨裂的病人,采用病例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3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肢功能评分,关节活动度,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该组术后下肢功能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传统方法结合早期康复锻炼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 早期康复训练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用于成人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治疗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吕士金 孙意红 于莉芝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比较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用于Masquelet技术治疗成人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6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60例成人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asquelet技术中第二期诱导膜内植骨固定方式的不... 目的比较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用于Masquelet技术治疗成人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6月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60例成人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asquelet技术中第二期诱导膜内植骨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髓内钉固定组(n=30)与钢板固定组(n=30)。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髓内钉固定组愈合时间及负重时间短于钢板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髓内钉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低于钢板固定组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髓内钉固定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钢板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板固定相比,髓内钉固定有助于提高成人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固定 Masquelet技术 髓内钉固定 成人下肢长骨慢性骨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交锁髓内钉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3
作者 苗春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2期064-067,共4页
分析交锁髓内钉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2年09月-2024年06月期间,选取68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 分析交锁髓内钉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22年09月-2024年06月期间,选取68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交锁髓内钉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各项指标优势明显(P<0.05)。结论 下肢长骨骨折的治疗,采用交锁髓内钉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各项指标均较为明显,术后疼痛有明显缓解,不仅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生活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下肢长骨骨折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介入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万绍勇 胡万亮 +3 位作者 刘丹 王晓梅 张文宏 宋江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作用。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手术治疗后的90例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康复措施的时间、方法不同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组...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作用。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手术治疗后的90例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康复措施的时间、方法不同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45例,早期康复组于术后第1—7天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常规组患者于术后1个月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结果:早期康复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康复组术后第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高于第3个月(P<0.05);末次随访时早期康复组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1.11%,高于常规组的73.33%(P<0.05);早期康复组下肢肿胀率为6.67%、疼痛发生率为8.89%,分别低于常规组的24.44%、31.11%(P<0.05);早期康复组平均伸曲度数为108.5°±12.4°,高于常规组的99.1°±13.6°(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关节活动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康复 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 下肢功能恢复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汽车与行人碰撞载荷特点的下肢长骨建模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冠军 曹立波 +2 位作者 官凤娇 孙光永 Yang King H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947,共9页
基于THUMS(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下肢长骨有限元模型,在材料和单元属性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在详细分析行人下肢长骨载荷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多种不同载荷工况下较新的生物力学实验数据,对长骨模型进行了前-后和外-内加载方向的准... 基于THUMS(total human model for safety)下肢长骨有限元模型,在材料和单元属性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在详细分析行人下肢长骨载荷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多种不同载荷工况下较新的生物力学实验数据,对长骨模型进行了前-后和外-内加载方向的准静态三点弯曲验证,同时对近心端1/3处、中部和远心端1/3处加载的动态三点弯曲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生物逼真度,能够准确地模拟行人下肢长骨的骨折及碰撞响应,可用于后续行人下肢模型的开发,并为行人下肢损伤机理和安全防护研究提供准确高效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型 下肢长骨 汽车与行人碰撞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强龙预防下肢长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志刚 贾新华 +1 位作者 勘武生 李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9期7392-7395,共4页
背景:脂肪栓塞在下肢骨折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为糖皮质激素,但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甲强龙在预防下肢长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中的作用进行定量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 背景:脂肪栓塞在下肢骨折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为糖皮质激素,但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甲强龙在预防下肢长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中的作用进行定量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甲强龙预防下肢长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以相对危险度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6篇文章,共410例患者,甲强龙组患者184例,安慰剂组206例。合并分析的结果显示接受甲强龙治疗的患者发生脂肪栓塞综征的相对危险度为0.20(RR=0.20,95%CI=0.09~0.43,Z=4.07,P=0.000)。证实应用甲强龙可以显著降低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骨折 甲强龙 脂肪栓塞综合征 安慰剂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并发症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46
7
作者 王家骐 俞光荣 +2 位作者 王树青 杨云峰 毕刚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 研究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并发症原因 ,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我院 1 996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对 2 39例下肢长骨骨折行交锁髓内钉治疗 ,发生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锁钉断裂、深部感染、小腿外旋畸形、肢体不等长、会阴神... 目的 研究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并发症原因 ,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我院 1 996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对 2 39例下肢长骨骨折行交锁髓内钉治疗 ,发生骨延迟愈合、骨不连、锁钉断裂、深部感染、小腿外旋畸形、肢体不等长、会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共 2 1例。 6例骨延迟愈合及时改静力交锁为动力交锁 ;4例骨不连行拔钉、扩髓、换钉、植骨等治疗 ;5例深部感染予引流、抗生素治疗 ,骨折部分愈合后拔钉闭式引流、冲洗 ;小腿外旋畸形 1例再次手术矫正 ;单纯锁钉断裂 2例、不等长畸形 2例、会阴神经损伤 1例未特殊处理。结果 骨延迟愈合 6例和骨不连 4例均骨愈合 ;深部感染 5例感染控制和骨折愈合 ;单纯锁钉断裂 2例、小腿外旋和不等长畸形 3例骨折均骨愈合 ;会阴神经损伤 1例 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结论 交锁髓内钉是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有效手段 ,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适当选材、适时掌握静力与动力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髓内钉 下肢长骨骨折 并发症 手术指征 骨延迟愈合 骨不连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复杂骨折及骨折不连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万春 谢亮 +3 位作者 张庆 李定国 陈游 陈汉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复杂骨折及长骨不连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7月的 48例 5 1处复杂骨折及骨折不连应用带锁髓内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 :随访时间 6~ 2 9个月 ,46例 49处骨折愈合 ,愈合... 目的 :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复杂骨折及长骨不连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7月的 48例 5 1处复杂骨折及骨折不连应用带锁髓内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 :随访时间 6~ 2 9个月 ,46例 49处骨折愈合 ,愈合率 95 .8% ,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 :股骨新鲜骨折 16周 (10~ 2 4周 ) ,骨折不连 2 0周 (14~ 46周 ) ;胫骨新鲜骨折 18周 (12~ 2 8周 ) ,骨折不连 2 4周 (16~ 32周 )。功能评价 :股骨骨折的优良率 95 .2 % ,差 4.8% ,胫骨骨折的优良率10 0 %。并发症 8例 ,发生率 16 .6 7% ,其中远端锁钉打偏 3例 ,骨质劈裂 1例 ,肢体短偏 1例 ,锁钉松动 2例 ,骨折不连 1例。结论 :带锁髓内钉可用于下肢长骨各种类型的骨折 ,尤其适用于复杂骨折及原内固定失败的骨折不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内固定术 带锁髓内钉 治疗 下肢长骨骨折 长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 被引量:7
9
作者 何永清 沈宝发 +2 位作者 顾宣歆 钱越宁 凌巍 《中国骨伤》 CAS 2002年第7期435-435,共1页
关键词 带锁髓内钉 治疗 下肢长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绍江 杨天府 池雷霆 《华西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463-463,共1页
目的:研究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8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从全身和局部因素出发分析骨折不愈合的原因。结果:其中36例因为骨折固定不坚固,断端活动过多导致不愈合,30例因为骨折端血运破坏明显引起骨折不愈合... 目的:研究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8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病例,从全身和局部因素出发分析骨折不愈合的原因。结果:其中36例因为骨折固定不坚固,断端活动过多导致不愈合,30例因为骨折端血运破坏明显引起骨折不愈合,另外还有16例是由于感染所造成。结论:骨折端固定不坚固,局部血运的严重破坏以及感染是造成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不愈合 原因分析 下肢长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外固定技术结合病灶清除治疗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 被引量:7
11
作者 夏和桃 彭爱民 《中国创伤骨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提高感染性骨缺损的治愈率,缩短疗程,防止感染复发。方法 彻底的病灶清除术,在长骨折端的干骺端行截骨术,应用组合式骨段延长和加压固定器;对截骨端进行骨段延长术,缺损端采用同步加压固定或Ⅰ期加压固定治疗。本组共62例,骨缺损... 目的 提高感染性骨缺损的治愈率,缩短疗程,防止感染复发。方法 彻底的病灶清除术,在长骨折端的干骺端行截骨术,应用组合式骨段延长和加压固定器;对截骨端进行骨段延长术,缺损端采用同步加压固定或Ⅰ期加压固定治疗。本组共62例,骨缺损及肢体短缩的总长度为3.5~16.5cm,平均6.8cm。结果 随访1~7年,延长骨和骨断端完全愈合,感染未复发。结论 本法疗效可靠,方法简便,疗程短,感染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固定技术 病灶清除 治疗 下肢长骨感染性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文格 张洪林 王慧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853-854,共2页
目的 探讨改良绞链石膏 \支具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 4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骨折部梅花针、Ender氏钉等内固定后 ,应用自行设计的改良绞链石膏 \支具外固定 ,使患者在 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 ,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 目的 探讨改良绞链石膏 \支具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 4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骨折部梅花针、Ender氏钉等内固定后 ,应用自行设计的改良绞链石膏 \支具外固定 ,使患者在 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 ,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结果  6~ 8周内愈合者占 5 2 4 %,较传统方法缩短疗程 1/ 2 ,无一例发生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股骨和胫腓骨干骨折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早期负重活动减少了因骨折长期卧床制动引起的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骨折 康复治疗 改良绞链石膏 支具 生物固定 骨折愈合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性情绪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坤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9期3982-3983,共2页
目的:研究负性情绪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41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半年进行了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ROM)和ADL(使用改良的巴氏量表)评估,同时还使用临床精神... 目的:研究负性情绪对下肢长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步行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寻找进行干预的可能性。方法:41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半年进行了步行能力、膝关节活动度(ROM)和ADL(使用改良的巴氏量表)评估,同时还使用临床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精神心理表现。结果:1例长骨骨折患者中,步行能力≤4级者的躯体化(1.25±0.53)、人际关系(1.25±0.50)、抑郁(1.38±0.47)、焦虑(1.29±0.32)、敌对(1.48±0.59)和精神病性(1.34±0.38)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步行能力5级者(t=2.136~2.363;P均<0.05)。ROM<120°者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ROM≥120°者(t=2.146~2.307;P均<0.05)。ADL<75分者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ADL≥75分者,(t=2.026~2.274;P均<0.05)。结论: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病后的步行功能、ROM和ADL与负性情绪表现密切相关,对前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下肢长骨 骨折 关节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 关节活动度 ROM A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8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智 赵筑川 周焯家 《贵州医药》 CAS 2004年第10期916-916,共1页
关键词 治疗 交锁髓内钉 并发症 下肢长骨骨折 手术创伤 骨折愈合率 功能恢复 过程 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骨不连60例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兴林 彭化文 钟维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73-473,共1页
关键词 下肢长骨骨折 带锁髓内钉治疗 骨不连 内固定方法 生物力学 治疗效果 影像技术 普及 优先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长骨骨折旋转畸形及治疗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建峰 刘沂 +1 位作者 顾敏琪 邓磊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3期167-169,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长骨骨折旋转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4例下肢长骨旋转畸形进行旋转截骨手术治疗 ,1 3例骨干截骨同时进行松质骨植骨 ,膝关节融合和踝关节融合各 1例。结果 随访 6个月~ 5年。术前旋转角度 1 5°~ 4... 目的 探讨下肢长骨骨折旋转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2 4例下肢长骨旋转畸形进行旋转截骨手术治疗 ,1 3例骨干截骨同时进行松质骨植骨 ,膝关节融合和踝关节融合各 1例。结果 随访 6个月~ 5年。术前旋转角度 1 5°~ 4 3°,平均 2 5 3°,矫正到术后 0°~ 1 5° ,平均 9 2°。截骨部位骨折均愈合良好 ,骨愈合时间 3~ 1 0个月 ,平均 5 2个月 ,干骺端截骨较原骨折部位截骨固定平均短 8至 1 2周。 6例膝关节痛者 5例矫形后有明显改善 ,1例有轻度改善。 2例臀中肌步态消失 ;步态明显改善 1 6例 ;轻度改善 4例 ;无改善 2例 (关节融合 )。结论 下肢旋转畸形严重影响到髋关节、膝关节的功能 ,对步态有明显的影响 ,治疗骨折时注意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骨折 下肢旋转畸形 髋关节 膝关节 截骨术 手术治疗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健 《当代医学》 2014年第8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钉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为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四会市万隆医院收治的下肢长骨骨干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采取交锁钉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为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四会市万隆医院收治的下肢长骨骨干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46例采取传统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5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4.00%,对照组优良率80.43%,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长骨骨折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锁钉 下肢长骨骨折 并发症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长骨复杂性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丘如诚 张振兴 张碧煌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10期708-709,共2页
下肢长骨严重粉碎、多段、邻近关节部位骨折及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骨缺损、感染性骨折等这一类复杂性骨折,临床处理较棘手.自1993年10月~2002年3月收治这类下肢长骨复杂性骨折7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下肢长骨复杂性骨折 治疗 软组织损伤 骨缺损 感染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附加钢板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苗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3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附加钢板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治疗组及微创附加钢板手术组,各42例。传统手术治疗组选择传统手术治疗,微创附加... 目的探讨微创附加钢板治疗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治疗组及微创附加钢板手术组,各42例。传统手术治疗组选择传统手术治疗,微创附加钢板手术组选择微创附加钢板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数字量表疼痛评分、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ROM)和健侧的差值、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微创附加钢板手术组数字量表疼痛评分、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和健侧的差值、Kaikkonen踝关节损伤功能评分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传统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附加钢板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实施微创附加钢板手术可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附加钢板 下肢长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 肥大性骨不连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锁钉、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下肢长骨骨不连远期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晓焕 杨春 +3 位作者 李峰 程国杰 吕发明 阿布杜 《新疆医学》 2006年第2期56-58,共3页
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骨科并发症。骨折愈合过程在机体组织修复中有独特的一面,是逐渐恢复骨原有模式的全过程,严重骨折或伴严重组织创伤时,骨折端多有供血不足,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机率很大。据统计,约5%... 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骨科并发症。骨折愈合过程在机体组织修复中有独特的一面,是逐渐恢复骨原有模式的全过程,严重骨折或伴严重组织创伤时,骨折端多有供血不足,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的机率很大。据统计,约5%~10%的骨折可因各种原因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创伤、感染,不当治疗方法及不适宜的功能锻练是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学者在此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传统的钢板加植骨术,骨膜剥离范围广,手术创伤大,易引起血运障碍。1940年Kuntscher提出了髓内针的使用技术,创立了髓内夹板的生物力学原则,自1972年Kleum首次报道交锁髓内针临床应用经验后,交锁髓内钉得到广泛应用已有近30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骨不连 远期疗效 植骨治疗 自体髂骨 骨折延迟愈合 交锁钉 交锁髓内针 骨折愈合过程 组织创伤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