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82篇文章
< 1 2 8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高剑波 张峰 +2 位作者 李飞 董立潮 王静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7期2512-2516,共5页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TTBT)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损伤因子、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下肢TAO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2例下肢TAO患者分为TTB...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TTBT)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损伤因子、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石家庄平安医院收治的下肢TAO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92例下肢TAO患者分为TTBT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接受置管溶栓及球囊扩张术,TTBT组接受TTBT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皮肤温度恢复时间、皮肤颜色恢复时间,以及术前、术后半年患肢踝肱指数(ABI)、间歇性跛行距离,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栓素B2(TXB2)等内皮损伤因子,血清5-羟色胺(5-HT)、P物质(SP)、去甲肾上腺素(NE)等疼痛因子水平。结果TTBT组皮肤温度恢复时间、皮肤颜色恢复时间分别为(10.36±1.32)、(5.07±0.53)d,短于对照组的(12.45±1.50)、(6.28±0.6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患肢ABI、间歇性跛行距离分别为0.86±0.11、(2546.52±258.28)m,大于对照组的0.77±0.09、(2103.06±226.23)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血清VEGF、HIF-1α、vWF、TXB2水平分别为(36.87±3.98)ng/L、(2.64±0.29)ng/L、(149.97±17.62)%、(140.38±17.62)ng/L,低于对照组的(44.09±4.82)ng/L、(3.17±0.34)ng/L、(186.50±21.08)%、(178.95±20.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TTBT组血清5-HT、SP、NE水平分别为(0.24±0.03)μmol/mL、(1.51±0.17)pg/mL、(60.37±6.41)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0.31±0.05)μmol/mL、(1.87±0.21)pg/mL、(75.25±9.1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BT治疗下肢TAO可重建下肢远端侧支循环,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局部缺血状况,促进患者皮肤恢复,增强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疼痛因子、内皮损伤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横向骨搬移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内皮损伤因子 疼痛因子 术后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红外热像图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培清 郭水英 +3 位作者 陈祺 冯亚 吴作干 汪碧萍 《蛇志》 2002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分析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热像图表现 ,并探讨其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查 4 7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及 2 1例正常人的双下肢。 结果 正常人热图像呈现双下肢皮温无明显差异 ,大腿与小腿中央呈现淡红色、周... 目的 分析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热像图表现 ,并探讨其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查 4 7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及 2 1例正常人的双下肢。 结果 正常人热图像呈现双下肢皮温无明显差异 ,大腿与小腿中央呈现淡红色、周边绿色、膝部淡绿色、足背淡兰色。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热图像 ,患肢温度分布混乱 ,高温区与低温区温差在 0 .5℃以上 ,静脉炎区域高温呈红色 ,血栓闭塞区域低温呈绿色 ,足背与足趾低温呈兰色。 结论 红外热像图能直观显示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部位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诊断 红外热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妙勇安汤加味内服外用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6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东初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6-76,共1页
2002年9月-2006年9月,笔者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味内服并熏蒸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四妙勇安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法内膜剥脱术结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瑶 冯晓航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8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序贯法内膜剥脱术结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患者疗效影响。方法:择本科2014-09~2016-09共90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分为剥脱组(n=45)和结合组(n=45),剥脱组患者实施...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序贯法内膜剥脱术结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患者疗效影响。方法:择本科2014-09~2016-09共90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分为剥脱组(n=45)和结合组(n=45),剥脱组患者实施序贯法内膜剥脱术治疗,结合组患者实施序贯法内膜剥脱术+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治疗,分析总结两种手术方案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结合组患者术后6个月ABI、Rutherford分级与剥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合组患者术后1年ABI与剥脱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结合组患者术后1年Rutherford分级与剥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剥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实施序贯法内膜剥脱术结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可提升患者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序贯法内膜剥脱术 腰交感神经节切除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通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建民 郭燏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0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黄芪通脉汤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64例,分为两组。1组进行常规治疗,2组同时配伍黄芪通脉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组患者痊愈7例(21.... 目的:探讨黄芪通脉汤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64例,分为两组。1组进行常规治疗,2组同时配伍黄芪通脉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组患者痊愈7例(21.88%),治疗显著15例(46.87%),治疗有效8例(25%),治疗无效2例(6.25%)。2组患者治疗痊愈16例(50%),治疗显著13例(40.63%),治疗有效3例(9.37%),无治疗无效的患者。1组患者出现胃溃疡4例(12.5%),皮肤瘙痒患者1例(3.13%),无肝肾功能损害患者。2组无并发症患者。结论:黄芪通脉汤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通脉汤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先峰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8期73-75,共3页
目的为了提高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介入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在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治疗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接受中西医结合... 目的为了提高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效果,分析采用介入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在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治疗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通过抽签的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接受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接受介入方案治疗的30例患者列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在疗效方面差异。结果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30/30)、73.33%(22/3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加(χ^2=7.07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血流量、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以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更显著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1/30)和6.67%(2/3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采用介入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外科治疗
7
作者 沈洁 谢觉醒 +1 位作者 王荣国 张卫中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0期1058-1058,共1页
关键词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外科治疗 致残率高 小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骨科护理
8
作者 王新玲 李华 孙邈 《新疆医学》 200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关键词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骨科护理 BUERGER病 浅表静脉 闭塞性疾病 周期性发作 下肢血管 寒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
9
作者 陈秋风 彭艳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5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原位大隐静脉动脉化 治疗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护理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通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李本友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6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黄芪通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医学观察法,选取我院中医科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依照中西医治疗策略,等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应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目的:探讨黄芪通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临床医学观察法,选取我院中医科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依照中西医治疗策略,等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应用西医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黄芪通脉汤联合治疗,临床比对和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39/40)和80.00%(32/4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40)和15.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通脉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上比常规治疗更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通脉汤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介入治疗体会 被引量:22
11
作者 王铭义 王峰 +1 位作者 纪东华 李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可行性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56例确诊下肢TAO患者入组。所有病例均行下肢CTA及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及明确病变范围,联合采用"祛栓、导管溶栓、腔内成形、抗...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可行性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56例确诊下肢TAO患者入组。所有病例均行下肢CTA及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及明确病变范围,联合采用"祛栓、导管溶栓、腔内成形、抗凝"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术后近期总有效率88.9%,治愈率32.1%,有效率60.8%,无效率7.1%。随访时间(37±12)个月,按照Cooley疗效标准,痊愈12例(21.5%)、良好30例(53.5%)、一般8例(14.3%)、差及截肢6例(10.7%)。大部分患者患肢疼痛缓解,溃疡愈合,行走距离延长,踝肱指数(ABI)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介入治疗对下肢TAO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下肢缺血分期与介入治疗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分期越高,疗效及预后越差;远端流出道对于介入治疗下肢TAO的疗效至关重要;积极开通闭塞血管对TAO治疗具有正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强 张智辉 +4 位作者 林少芒 萧剑彬 李阳勇 艾文佳 刘金玲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617-2619,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5例(30条肢体)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CTA结果对病变肢体行下肢动脉造影,行球囊扩张和(或)置管溶栓术。结果本组25例患者(30条肢体)行下肢动脉球...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腔内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5例(30条肢体)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CTA结果对病变肢体行下肢动脉造影,行球囊扩张和(或)置管溶栓术。结果本组25例患者(30条肢体)行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患肢皮温明显升高,下肢疼痛减轻或消失,间歇性跛行消失或跛行距离延长,溃疡伤口经清创换药2~3个月后愈合。8例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1例行大腿截肢术。术后随访22例,随访率88%,随访时间1~24个月,无溃疡复发及肢体坏死。结论腔内治疗可改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肢血供,促进溃疡及创面的愈合,增加保肢率,降低截肢平面。腔内介入技术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中短期效果令人鼓舞,长期疗效仍需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牵拉成骨技术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峰 王宇 +2 位作者 李坤 王昊明 黄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49-1451,共3页
血检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属于进行性慢性闭塞性疾病,常见发病于下肢的中小动静脉,患肢中小动静脉多见节段性的特征,并伴有动脉腔血栓形成,导致患肢远端因缺血而发生病变.牵拉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血检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属于进行性慢性闭塞性疾病,常见发病于下肢的中小动静脉,患肢中小动静脉多见节段性的特征,并伴有动脉腔血栓形成,导致患肢远端因缺血而发生病变.牵拉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技术或牵拉组织再生技术应用了生物学中的张力-应力法则,早期用于治疗骨折及并发症,随后有研究发现临床上DO技术可诱导TAO患者肢体远端生成血管,并且国外已有相关文献的报道.本研究采用DO技术治疗TAOI期、F期患者的肢体缺血,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拉成骨技术 下肢 闭塞性血栓脉管炎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柴昊 刘安康 +4 位作者 李骞 于朝洋 王金亮 樊崇亮 宋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0期1746-1749,共4页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血管外科收治的88例下肢TAO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2例)单独接受前列地尔治疗,试验组(46...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血管外科收治的88例下肢TAO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2例)单独接受前列地尔治疗,试验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加曲班,治疗周期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ABI)、凝血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5.7%)高于对照组(85.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BI、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D-D、Fib、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ABI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加曲班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TAO的效果较好,可以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阿加曲班 前列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腰交感神经节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德卫 赵渝 +2 位作者 时德 代远斌 程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51-2254,共4页
目的 :研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hromboangiitisoblit erans ,TAO)患者腰交感神经节内神经元、神经纤维及微血管的病变 .方法 :对 1 4例TAO患者腰交感神经节进行超微结构分析 ,在光镜下对HE染色片进行神经元的数量和大小检测 ,1 1例非TA... 目的 :研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hromboangiitisoblit erans ,TAO)患者腰交感神经节内神经元、神经纤维及微血管的病变 .方法 :对 1 4例TAO患者腰交感神经节进行超微结构分析 ,在光镜下对HE染色片进行神经元的数量和大小检测 ,1 1例非TAO患者腰交感神经节作为对照 .结果 :TAO患者中有 1 2 (1 2 / 1 4 )例腰交感神经节内神经元胞质内脂褐素增多、线粒体体积变小 ,部分线粒体肿胀 ,核外形不规则 ;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分层、退变 ,有髓样结构 ;无髓神经纤维的卫星细胞内线粒体肿胀 ;神经节内血管的内皮细胞核异染色质增多、边集、核周间隙增宽 ,胞质内粗面内质网扩大明显 ,部分线粒体轻度肿胀 .光镜检查发现TAO患者腰交感神经内的神经元较对照组数量减少、体积增大 (P <0 .0 1 ) .结论 :TAO不但累及肢体中小动脉和静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脉管炎 闭塞性 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大自血联合CT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智慧 孙永海 +2 位作者 赵国利 路桂军 杨静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562-564,共3页
目的探讨臭氧大自血联合CT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giitis oblit-erans,TAO)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作用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有疼痛症状的T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探讨臭氧大自血联合CT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giitis oblit-erans,TAO)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作用优势。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有疼痛症状的TA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单纯CT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试验组给予臭氧大自血联合CT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比较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时间及肢体缺血程度分期变化等指标。结果 3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每组19例。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治疗后不同时点与治疗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同时点比较,治疗第3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0、30天试验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大自血联合CT引导下连续腰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可以改善末梢血运循环、增加体内氧供,缓解TAO患者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臭氧 腰交感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法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叶锋 徐浩博 +1 位作者 沈凯 王荣丽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2205-2206,共2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慢性闭塞性疾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尤其下肢多见。我国各地均有发病,而以北方多见,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好发于青壮年。1908年,Leo Buerg...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和慢性闭塞性疾病,是一种少见的慢性复发性中、小动脉和静脉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袭四肢,尤其下肢多见。我国各地均有发病,而以北方多见,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好发于青壮年。1908年,Leo Buerge报道本病的病理变化,所以又称Buerge病。主要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和游走性表浅静脉炎,严重者有肢端溃疡和坏死。传统治疗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是戒烟、保暖、镇痛,功能锻炼,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手术治疗有腰交感神经切除法、血栓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大网膜移植术、截肢术等[1]。我院运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法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1例,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非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骨搬移法 胫骨 血栓内膜剥脱术 炎症性疾病 表浅静脉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控制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韩玉龙 李彦平 王强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760-762,共3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下肢疼痛患者39例,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组(n=19)和神经阻滞组(n=20)。氨酚羟考酮组口服氨酚羟考酮(每片含325 mg对乙酰氨基酚+5 mg羟可...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性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下肢疼痛患者39例,随机分为氨酚羟考酮组(n=19)和神经阻滞组(n=20)。氨酚羟考酮组口服氨酚羟考酮(每片含325 mg对乙酰氨基酚+5 mg羟可酮),每日3次,每次1片,并根据疼痛缓解情况调整药物用量,每日最大剂量为8片/天。神经阻滞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行患侧坐骨神经臀点穿刺,穿刺成功后置管,做皮下隧道,固定导管,并连接自控镇痛(PCA)泵。100 ml药盒内配制0.15%罗哌卡因溶液,电子泵设定参数:单纯自控镇痛(PCA)模式,8 ml/PCA,间隔时间30 min,每小时限量16 ml。治疗时间为两周。观察指标:①应用VAS镇痛评分评估镇痛效果。②采用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③下肢皮温的变化。④头晕、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给药每日剂量均在药物安全适用范围,并氨酚羟考酮组高剂量组病例数占本组的52.6%;②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但在VAS≤3分组对比中,神经阻滞组所占比率明显高于氨酚羟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镇静评分比较显示,神经阻滞组治疗后均达到正常的镇静状态,而氨酚羟考酮组近30%患者处于浅睡眠状态,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循环改善情况比较,神经阻滞组治疗后皮温有显著性增高(P<0.05),而氨酚羟可酮组治疗后皮温无明显升高。⑤氨酚羟考酮组副作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神经阻滞组(P<0.05)。结论坐骨神经阻滞治疗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下肢疼痛患者神经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发生率低,在安全性和对下肢循环影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疼痛 坐骨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氨酚羟考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伏生 赵国珍 +3 位作者 李金钟 赵卫东 张建东 冯润光 《中国医药》 2006年第10期623-624,共2页
目的根据病变的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方法综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根据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不同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应用股动脉注射,股动脉切开取栓,大隐静脉动脉化等方法结合全身应用药物综合治疗。结果20例患者随访1~5... 目的根据病变的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的方法综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根据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不同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应用股动脉注射,股动脉切开取栓,大隐静脉动脉化等方法结合全身应用药物综合治疗。结果20例患者随访1~5年,除1例足趾坏死脱落,1例膝下截肢,其余均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结论针对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不同时期、不同的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效地降低截肢率和截肢平面,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股动脉注射 股动脉切开取栓 大隐静脉动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贯法内膜剥脱术结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任平 陈刚 +2 位作者 刘冰 关英辉 蒋喜伟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以序贯法内膜剥脱手术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2008年8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66例下肢TAO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两组采用序贯法内膜剥脱术(32例)和... 目的探讨以序贯法内膜剥脱手术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院2008年8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66例下肢TAO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两组采用序贯法内膜剥脱术(32例)和序贯法联合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34例),结合多学科综合治疗来分析其疗效。结果序贯法内膜剥脱组和联合组术后随访6、12和24个月ABI值均明显升高(P<0.05),Rutherford分级值均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12、24个月ABI高于序贯法内膜剥脱组(P<0.05),术后24个月Rutherford分级值低于序贯法内膜剥脱组(P<0.05)。结论以序贯法内膜剥脱手术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能使患者明显获益,增加保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多学科治疗 序贯法内膜剥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