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洛培南与泰能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药效学及药物经济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本杰 李玉 郭瑞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药物治疗 美洛培南 泰能 药物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惠民 鱼军 +2 位作者 白洁 薛刚 李建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7期5-10,共6页
目的使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分析西安市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87例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均进行mNGS检测。记录mNGS的诊... 目的使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分析西安市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选取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187例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均进行mNGS检测。记录mNGS的诊断结果,分析患者革兰氏阴性(G-)菌、革兰氏阳性(G+)菌的分布情况。以临床最终诊断为金标准,分析mNGS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病原菌的诊断价值。使用Kappa检验分析mNGS与临床最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根据测序结果,记录患者病原菌的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类型。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耐药基因类型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87例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中,156例诊断为病原菌感染,共检出病原菌32种,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中G-菌23种,G+菌9种。mNGS诊断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病原菌感染与临床最终诊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59)。共检出24种耐药基因,以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41.67%)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5.00%)为主,其中TEM、KPC、gyrA占比较高。共检出9种可移动遗传元件,其中intⅠ(28.21%)、ISaba1(13.46%)、IS903(12.18%)占比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TEM与intⅠ、ISaba1相关联,KPC、ADC、aac(3)-Ⅰ、OXA-1、armA、OXA-23、aph(3')-Ⅲ与IS903相关联,aac(3)-Ⅰ与IS26相关联。结论mNGS与临床最终诊断的一致性较高,有助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精准医疗的开展,并可通过检测可移动遗传元件,分析其与耐药基因的相关性,明确病原菌的耐药性变迁,进而有助于临床用药方案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 耐药基因 西安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痰液标本采集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焦虑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何佳莉 吴惠蝶 +1 位作者 陈伟君 张立佳 《护理学报》 2011年第13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雾化吸入痰液标本采集法和常规痰液标本采集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30例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入院后次日清晨,观察组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后咳嗽排痰,对照... 目的探讨氨溴索雾化吸入痰液标本采集法和常规痰液标本采集法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30例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5例。入院后次日清晨,观察组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后咳嗽排痰,对照组采用常规用力深咳嗽排痰。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自设认知因素调查问卷,在采集痰液标本后和报告痰液标本培养结果后2个时间点对两组进行调查。结果 230例患者有5个认知因素与焦虑正相关,包括担心用力咳嗽排痰损伤肺部、担心痰液不符合培养要求、担心疾病无法治愈、担心药物损害身体和担心医疗费用增加(r为0.665~0.753,P<0.01)。观察组在2个时间点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且5个认知因素得分也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氨溴索雾化吸入痰液标本采集法有利于减轻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痰液标本采集 焦虑 认知因素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给药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祖辉 盛凯华 黄群群 《中华当代医学》 2004年第2期4-5,共2页
目的 观察经皮给药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给药对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进行治疗观察,并与传统常规治疗组作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日明显... 目的 观察经皮给药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给药对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进行治疗观察,并与传统常规治疗组作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结论 经皮给药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治疗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给药 小儿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中药贴片 支气管炎 哮喘 透皮治疗 肺炎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液诱导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中应用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标龙 邵洁 +1 位作者 马德卿 俞善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10-712,共3页
为探讨痰液诱导方法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和有关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对4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应用5%的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诱导痰液,对痰液中的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运用RT-PCR方法检测痰液中的细... 为探讨痰液诱导方法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和有关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对4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应用5%的高渗盐水超声雾化吸入,诱导痰液,对痰液中的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运用RT-PCR方法检测痰液中的细胞因子IL-5、IL-8、TNF-a的mRNA表达,以正常健康儿童的痰液标本为正常对照.结果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组痰液细胞总数为(8.7±2.4)x 10 6/L,其中,中性粒细胞(7.4±2.6)×10 6/L、上皮细胞(2.1±0.87)×10 6/L、淋巴细胞(0.81±0.25)×10 6/L;对照组痰液细胞总数为(2.3±0.8)×10 6/L,中性粒细胞(0.8±0.3)×10 6/L,上皮细胞为(1.1±0.2)×10 6/L,淋巴细胞为(0.17±0.10)x10 6/L,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痰液中上皮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P>0.05).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组痰液中IL-5、IL-8、TNF-α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27.3%,18.2%;对照组痰液中分别为12.5%、8.3%、4.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P<0.05).提示痰液诱导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研究中,能够直接反映与气道感染性炎症有关的细胞因子分泌状况,并具有简单、易行、无创伤性、安全、可重复性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液诱导 儿童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应用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诺酮类药物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俞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2期68-69,共2页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有效应用的价值。方法此次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进入本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做对象,随机从中选出50例进行分组:治疗组25例选择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方案治疗,对照组2...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对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有效应用的价值。方法此次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进入本院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做对象,随机从中选出50例进行分组:治疗组25例选择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方案治疗,对照组25例选择常规治疗,比较2组效果。结果治疗组25例有效率96.00%(24/25),对照组25例72.00%(18/25)(P<0.05)。结论对于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选择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不仅能控制患者病情,而且还能提升其疗效,所以用药效果突出,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常规治疗 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柳云鹏 《北方药学》 2015年第1期125-125,124,共2页
目的:对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情况进行统计,采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通过最低抑菌浓度和防突变选择浓度为临床治疗中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下呼吸道感染病例108例,统计用药种类、喹... 目的:对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情况进行统计,采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理论,通过最低抑菌浓度和防突变选择浓度为临床治疗中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下呼吸道感染病例108例,统计用药种类、喹诺酮类药物所占比例以及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情况,采用MSW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使用喹诺酮类药物69例(占总病例的63.9%),其中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28例(占40.6%)。结论:采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符合MSW,用药合理,但该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使用易导致细菌多重耐药性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 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樊成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4期666-667,共2页
头孢类药物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至今已发展到第5代产品,是当今发展最快,临床应用最广的抗生素。本文首先概述了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与药物选择,论述了头孢类药物的发展阶段,探讨了头孢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应用进展,最后分... 头孢类药物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至今已发展到第5代产品,是当今发展最快,临床应用最广的抗生素。本文首先概述了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与药物选择,论述了头孢类药物的发展阶段,探讨了头孢类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应用进展,最后分析了其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类药物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不良反应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4例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志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第15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合肥医学院附属医院收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804例,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PPA)检测患儿急性期的血清MP...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合肥医学院附属医院收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804例,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PPA)检测患儿急性期的血清MP-IgM抗体水平。结果疾病类型:80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支气管炎组62例(7.71%),毛细支气管炎组102例(12.69%),支气管肺炎组544例(67.66%),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组96例(11.94%)。支气管炎组、支气管肺炎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组MP感染阳性率(9.68%、10.85%、17.71%)大于毛细支气管炎组(0.98%);男性患儿MP感染阳性率(7.84%)小于女性患儿(16.52%);<1岁段患儿的MP感染阳性率(3.33%)小于1~3岁段(15.18%)、3~7岁段(26.17%)和7~14岁段(38.46%)患儿,1~3岁段患儿的MP感染阳性率小于3~7岁段和7~14岁段患儿;10~12月份MP感染阳性率(7.27%)小于1~3月份(16.52%)、4~6月份(15.79%)和7~9月份(14.42%);MP感染患儿住院天数为(7.22±3.22)d,长于非MP感染患儿的(6.36±2.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感染在性别、年龄和季节方面存在差异,毛细支气管炎患儿MP感染极少,MP感染会明显延长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感染/流行病学特点
原文传递
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378例血液气体分析及酸碱平衡的观察
10
作者 董玉斌 刘峻峰 范华岭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2年第10期916-917,共2页
关键词 婴幼儿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血液气体分析 酸碱平衡
原文传递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注治疗难治性感染性下呼吸道疾病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兵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灌注技术对难治性感染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82例感染性下呼吸道疾病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注技术 ,对病变支气管反复冲洗 ,彻底引流 ,并将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直接注入病变部位。结果总有效率96 % ,与... 目的研究纤维支气管镜灌注技术对难治性感染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 82例感染性下呼吸道疾病 ,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注技术 ,对病变支气管反复冲洗 ,彻底引流 ,并将抗生素、激素等药物直接注入病变部位。结果总有效率96 % ,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著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注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注 治疗 难治感染下呼吸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纤支镜灌洗术治疗感染性下呼吸道疾病的护理
12
作者 仲爱玲 龙海碧 +1 位作者 宋晓萍 许铁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经纤支镜灌洗术 纤维支气管镜 感染下呼吸道疾病 护理技术 饮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经验分享”专栏征文通知
13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6-316,共1页
为鼓励临床医生对肺部疾病开展临床经验分享,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改善我国抗生素耐药的现状,合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本刊2015年将开设“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经验分享”专栏,本专栏将由国内感染领域... 为鼓励临床医生对肺部疾病开展临床经验分享,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改善我国抗生素耐药的现状,合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本刊2015年将开设“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经验分享”专栏,本专栏将由国内感染领域的专家轮流担任主编,旨在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充分交流的学术平台,现诚邀广大医生及读者踊跃投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临床经验 征文通知 临床医生 学术水平 抗生素耐药 肺部疾病 专业能力
原文传递
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游贤慧 田野 +2 位作者 于毅 李立群 邱卫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6-399,共4页
目的:了解近年南京儿童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现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微生物室2004年1月~2007年12月从痰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共计1786株,进行kirby-bauer(简称K-B... 目的:了解近年南京儿童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现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微生物室2004年1月~2007年12月从痰标本中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共计1786株,进行kirby-bauer(简称K-B)琼脂扩散法抗生素敏感实验,按照2004~2006年每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进行判读,并计算该细菌的耐药率(R%)。结果:2004、2005、2006、2007年分别送检痰标本966、3758、7802、9300份,阳性率为53.31%、48.56%、49.29%、54.53%。肺炎克雷伯杆菌分离率为21.74%、14.46%、17.70%、14.37%,产ESBLs率为69.64%、62.50%、65.41%、72.01%。对亚胺培南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和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均高度敏感,耐药率<4%,对头孢美他醇的耐药率稳定在22%~32%之间,且有下降趋势。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由2005年的52.63%逐渐下降为2007年的8.26%。结论:肺炎克雷伯杆菌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其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占大多数,表现为多重耐药。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所致重症感染可首选碳青霉烯类或抗生素与酶抑制的复合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耐药分析 头孢哌酮/舒巴坦 抗生素敏感实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ESB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韩富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63-65,共3页
在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分析采用左氧氟沙星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6月我院接诊的116例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采用常规方式,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 在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分析采用左氧氟沙星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6月我院接诊的116例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采用常规方式,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之上,观察组患者还需要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整体更高。结论: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为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药物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治疗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82例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监测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兆玮 杜红丽 +1 位作者 乔艳梅 张梅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7期1338-1339,共2页
目的了解我院最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性分析。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1882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送检的4856份标本中共检出1882株病原菌阳性率达38.7%,革兰氏阴性菌1335株占71%,革兰... 目的了解我院最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性分析。方法对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1882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送检的4856份标本中共检出1882株病原菌阳性率达38.7%,革兰氏阴性菌1335株占71%,革兰氏阳性菌395株占21%,真菌152株占8%。革兰氏阴性菌中鲍曼不动菌468株占24.8%,耐碳青酶烯类的鲍曼不动菌占6%。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3.4%,可作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经验用药。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8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10%。革兰氏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07株占11%、其中MRSA占8%,多重耐药情况不容忽视。屎肠球菌青霉素和阿齐霉素的耐药率>8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依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分布 耐药监测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头孢哌酮/舒巴坦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革兰氏阴 革兰氏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溴索雾化吸入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何佳莉 吴惠蝶 +1 位作者 陈伟君 张立佳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5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痰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采用氨溴索30mg+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后咳嗽排痰,对照... 目的探讨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痰液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5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采用氨溴索30mg+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后咳嗽排痰,对照组采用常规用力深咳嗽排痰。记录两组患者标本采集率、标本合格率、痰液标本培养阳性率以及排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标本采集率、标本合格率、痰液标本培养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排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中,采用早期氨溴索雾化吸入后进行痰液标本的采集,可提高标本采集率、标本合格率、痰液标本培养阳性率,值得在临床实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雾化吸入 痰液标本采集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对小儿病毒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玉华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2年第10期18-20,共3页
病毒是引起小儿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之一,尤其在婴幼儿更为突出。在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病毒病原占有很大比例。常见的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EB病毒、CMV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
关键词 病毒感染疾病 特异IGM 临床意义 早期诊断 抗体检测 血清病毒 小儿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娟 高永刚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1期379-379,共1页
下呼吸道感染为临床常见疾病,位居医院感染的首位[1],但不同的地区其感染菌株的分布及细菌的耐药性有较大差异。近年来由于呼吸道感染菌群变异及耐药性增强,在病原菌组成和药物耐药性方面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 下呼吸道感染为临床常见疾病,位居医院感染的首位[1],但不同的地区其感染菌株的分布及细菌的耐药性有较大差异。近年来由于呼吸道感染菌群变异及耐药性增强,在病原菌组成和药物耐药性方面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了解不同地区分离菌株的分布与耐药性的特点,准确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向和耐药性变迁,有助于该地区的临床医师对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治疗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2-4]。为了解我院下呼吸道感染菌株构成特点及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病原菌构成 耐药分析 药物耐药 细菌耐药 临床常见疾病 分离菌株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关系探讨
20
作者 张竹 武红英 张渝侯 《华中医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36-337,共2页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肺炎衣原体 (CP)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MP、CP特异性IgM、IgG检测。 结果  2 0 1例患儿中 4个年龄组的总阳性检出率有明显差异 ,幼儿组和学龄前组高于婴...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肺炎衣原体 (CP)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MP、CP特异性IgM、IgG检测。 结果  2 0 1例患儿中 4个年龄组的总阳性检出率有明显差异 ,幼儿组和学龄前组高于婴儿组及学龄组。各病种的MP、CP特异性IgM阳性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 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MP 肺炎支原体 特异IGM 肺炎衣原体 检出率 小儿 关系探讨 病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