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白雪洋 魏华 +4 位作者 白中乐 王琎 陈晓伟 李凌 董建增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其中50例行单纯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照组);另50例在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基础上常规行高功... 目的探讨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其中50例行单纯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照组);另50例在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基础上常规行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试验组),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1年后心房颤动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的试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延长(P<0.05),但1年后心房颤动复发率降低(P<0.05)。两组各出现1例心包积液,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窦房结及膈神经损伤。结论高功率环肺静脉电隔离常规联合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安全的,且与单纯行环肺静脉电隔离相比可有效降低心房颤动术后1年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环肺静脉隔离 上腔静脉电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短时程脉冲式消融电隔离上腔静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
作者 白雪洋 白中乐 +4 位作者 洪晋 王琎 陈晓伟 郭树领 赵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4期4430-4432,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功率短时程脉冲式消融方法电隔离上腔静脉(SV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和许昌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且接受SVC电隔离术的10... 目的 探讨高功率短时程脉冲式消融方法电隔离上腔静脉(SV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和许昌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且接受SVC电隔离术的108例心房颤动患者。SVC消融策略为首选节段性消融,先进行SVC间隔侧消融,之后消融前壁和后壁,最后消融游离壁侧。消融间隔侧时为连续放电策略,消融前壁、后壁和游离壁时采用高功率短时程脉冲式放电。有效性指标为完成SVC电隔离,安全性指标为心脏压塞、窦房结损伤和膈神经损伤。结果 有107例(99.1%)心房颤动患者完成SVC电隔离,在成功完成SVC电隔离的患者中,所有患者均需要进行间隔侧消融,89例(83.2%)患者进行了前壁侧消融,63例(58.9%)患者进行了后壁侧消融,101例(94.4%)患者进行了游离壁侧消融。采用高功率短时程脉冲式消融时每点放电4(3,5)次达到消融终点。从SVC建模至完成SVC电隔离的时间是7(6,8)min。完成SVC电隔离后观察15 min电位均未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心脏压塞、窦房结损伤和膈神经损伤。结论 采用高功率短时程脉冲式放电消融的方法可以高效和安全地完成SVC的电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上腔静脉电隔离 高功率短时程 脉冲式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3
作者 白中乐 白雪洋 +1 位作者 王琎 陈晓伟 《临床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拟同时行上腔静脉电隔离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功率分为高功率组与常规功率组...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行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拟同时行上腔静脉电隔离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功率分为高功率组与常规功率组,每组45例。两组均在消融指数指导下进行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高功率组应用50 W的功率行上腔静脉电隔离术,而常规功率组应用35 W的功率行上腔静脉电隔离术。比较两组上腔静脉电隔离术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高功率组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常规功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功率上腔静脉电隔离术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缩短,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电隔离 高功率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量化消融指导下经验性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刘俊 关文池 +3 位作者 李晓枫 郭晓刚 陈柯萍 姚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第3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索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在肺静脉电隔离(PVI)基础上采用量化消融指导下经验性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SVCI)能否提高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阜外医院接受单一术者射频消融治疗的症状... 目的探索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在肺静脉电隔离(PVI)基础上采用量化消融指导下经验性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SVCI)能否提高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阜外医院接受单一术者射频消融治疗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术中消融策略分为单纯PVI组和SVCI组(即PVI基础上进行SVCI)。两组患者均在量化消融指导下完成PVI和/或SVCI。术后进行规律临床随访筛查房颤发作。房颤复发定义为任何房颤或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时间大于30 s。结果共156例患者入选,其中PVI组76例,SVCI组81例。与PVI组比较,SVCI组患者合并冠心病(31.2%vs 15.8%,P=0.02)和卒中(18.8%vs 2.6%,P<0.01)比例较高,左房内径较小[(37±4)mm vs(39±5)mm,P=0.02]。术后随访(9±3)个月,SVCI组消融治疗成功率高于PVI组(91.3%vs 79.0%,P=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VCI能够独立预测消融术后房颤复发(RR值1.02,P=0.0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在PVI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性SVCI能够提高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并不增加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阵发性心房颤动 量化消融 静脉隔离 上腔静脉电隔离 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上腔静脉起源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现及电隔离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林忠 陈明龙 +8 位作者 杨兵 居维竹 张凤祥 陈红武 顾凯 郦明芳 余金波 李小荣 曹克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目的报道经环肺静脉电隔离后发现上腔静脉触发灶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及电隔离。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行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451例,电隔离后另行上腔静脉电生理检查,明确有否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结果 27例有起源于... 目的报道经环肺静脉电隔离后发现上腔静脉触发灶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及电隔离。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行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451例,电隔离后另行上腔静脉电生理检查,明确有否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结果 27例有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颤(6%),其中22例为上腔静脉早搏触发房颤,5例为上腔静脉房性心动过速驱动心房快速激动。27例中7例为基础状态下发作房颤,其余为异丙肾上腺素和三磷酸腺苷或者电复律后诱发。均于上腔静脉与右房交界上方约1~2 cm处行上腔静脉电隔离。随访6~32个月,3例复发。结论上腔静脉起源的房颤在阵发性房颤中发生的比例为6%。上腔静脉电隔离后长期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阵发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射频 上腔静脉电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上腔静脉节段性电隔离方法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希 张劲林 +4 位作者 唐成 邓成钢 程光辉 黄尾平 郭再雄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上腔静脉节段性电隔离的具体手术方法,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患者常规进行肺静脉隔离后,继续行上腔静脉隔离。消融前进行上腔静脉造影,显示上腔静脉与右...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上腔静脉节段性电隔离的具体手术方法,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患者常规进行肺静脉隔离后,继续行上腔静脉隔离。消融前进行上腔静脉造影,显示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解剖关系,并在CARTO系统运用PentaRay电极导管进行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三维解剖重建,将消融大头送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上方约1~2 cm处,沿上腔静脉壁环行起搏消融大头远端,并确定膈神经反应部位,并在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三维解剖模型进行标记,在相同水平部位行上腔静脉线性消融,消融中避开模型中所标记的侧膈神经反应部位。结果:入选患者均进行肺静脉电隔离+上腔静脉电隔离,在上腔静脉消融中49例患者均在未消融到引起膈肌刺激部位时已成功隔离上墙静脉电位,仅一例患者需消融术中标记到的膈肌刺激部位而放弃上腔静脉电隔离,术中及围术期无一例出现膈神经麻痹及窦房结损伤。术后随访12个月,未发现患者出现膈神经损伤及窦房结损伤相关症状。结论:根据本中心方法行上腔静脉隔离方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上腔静脉电隔离 膈神经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腔静脉隔离在心房颤动消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崔路乾 楚英杰 董淑娟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3年第2期99-101,共3页
上腔静脉(SVC)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最常见的非肺静脉触发灶之一。为减少消融后房颤的复发,SVC隔离(SVC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起源于SVC的房颤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治疗SVC病灶有两种主要方法,传统方法是只有在明确起源于SVC... 上腔静脉(SVC)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最常见的非肺静脉触发灶之一。为减少消融后房颤的复发,SVC隔离(SVC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起源于SVC的房颤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治疗SVC病灶有两种主要方法,传统方法是只有在明确起源于SVC的房颤,才行SVCI。另一种方法是经验性行SVCI,在常规行环肺静脉隔离后,常规预防性行SVCI。由于行SVCI存在潜在并发症,如SVC狭窄、窦房结损伤和膈神经损伤等,以及既往研究提示传统方法具有良好房颤控制成功率,两种方法的优劣一直存在争议。理论上,在不增加并发症前提下,SVCI可以进一步降低房颤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心房颤动 综述 上腔静脉电隔离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