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思想改造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的转变——1949~1956年上海交响乐团的成立及创作演出情况 |
秦萌
戴嘉枋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2
|
上海交响乐团:从舶来品到新生态 |
杨宁
|
《上海艺术评论》
|
2018 |
1
|
|
3
|
歌与乐的盛宴 听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有感 |
张雄
邓周风
|
《音乐爱好者》
|
2010 |
1
|
|
4
|
音乐季模式下的古典音乐观众拓展——以上海交响乐团为例 |
魏星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5
|
华东师范大学交响乐团献艺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
|
《当代音乐》
|
2015 |
0 |
|
6
|
上海滩头百年老团——上海交响乐团建团一百一十五周年 |
朱伟良
|
《音乐爱好者》
|
1994 |
0 |
|
7
|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
裴修文
蔡磊磊
|
《歌剧》
|
2017 |
0 |
|
8
|
达人艺典《上海交响乐团-弦乐四重奏》亮相上海音响展 |
|
《视听前线》
|
2014 |
0 |
|
9
|
这里的琴声最美——日本小提琴大师宓多里携手上海交响乐团奏响“完全贝多芬” |
陈媚娜
|
《现代苏州》
|
2011 |
0 |
|
10
|
浪漫情怀 评上海交响乐团8月9日音乐会选曲 |
流觞
|
《音乐爱好者》
|
2011 |
0 |
|
11
|
“灵魂和思想永远比包装重要”——访上海交响乐团团长余隆 |
唐心韵
|
《上海艺术家》
|
2014 |
0 |
|
12
|
君再来 携手陈燮阳 共同捐赠上海交响乐团 |
|
《大美术》
|
2004 |
0 |
|
13
|
上海交响乐团两代首席谈夏季音乐节 |
姚伊为
|
《音乐爱好者》
|
2011 |
0 |
|
14
|
上海交响乐团“乐工房”中秋赏“乐”会将举行 |
|
《音乐爱好者》
|
2011 |
0 |
|
15
|
逆势之中,呈现多元的精彩——上海交响乐团2020—2021音乐季回顾 |
张可驹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1 |
0 |
|
16
|
上海交响乐团2011-2012闭幕音乐会 |
|
《音乐爱好者》
|
2012 |
0 |
|
17
|
上海交响乐团开启14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 |
|
《上海艺术评论》
|
2019 |
0 |
|
18
|
开世界之门,扬交响之道 听上海交响乐团唱片《门道》 |
彭虎
|
《音乐爱好者》
|
2020 |
0 |
|
19
|
什帕切克之我见 上海交响乐团演奏肖斯塔科维奇 |
宋阳
|
《音乐爱好者》
|
2020 |
0 |
|
20
|
是成功还是成长 上海交响乐团2004-2005演出季综述 |
大树皮
|
《音乐爱好者》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