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浆量对碳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张红卫 蔡莺莺 +1 位作者 黄胜德 季春晓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15年第1期20-22,共3页
采用动态接触角测试仪(DCAT)、悬垂度测试仪(ZTD-1)和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等研究了上浆量对碳纤维表观状态、表面能、直挺度及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上浆量有助于改善碳纤维表面性能以及与树脂基体的界面... 采用动态接触角测试仪(DCAT)、悬垂度测试仪(ZTD-1)和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等研究了上浆量对碳纤维表观状态、表面能、直挺度及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上浆量有助于改善碳纤维表面性能以及与树脂基体的界面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上浆 上浆量 复合材料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浆量对碳纤维应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瑾 张明 张淑斌 《合成纤维》 CAS 2022年第4期12-14,20,共4页
介绍了上浆量对碳纤维应用性能影响的最新研究情况,综述了上浆量对碳纤维成型过程中的工艺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阐述了上浆量对碳纤维界面性能的影响机制,指出针对特定材料体系,存在一个能够使界面结合性能最强的最佳上浆量。
关键词 碳纤维 上浆量 应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上浆量的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婷婷 丁月里 +2 位作者 张新伟 姜艺玺 丁光强 《云南化工》 CAS 2019年第4期99-100,共2页
采用萃取法和热解法两种方法分别测定PAN基碳纤维表面上浆量,以萃取法测试数据为依据,对热解法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热解法测试条件为空气氛围下热解温度465℃,热解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碳纤维表面上浆量基本一致。通过... 采用萃取法和热解法两种方法分别测定PAN基碳纤维表面上浆量,以萃取法测试数据为依据,对热解法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热解法测试条件为空气氛围下热解温度465℃,热解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碳纤维表面上浆量基本一致。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了优化后热解法测试碳纤维表面上浆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上浆量 萃取法 热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浆量对碳纤维的立体织造损伤及其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4
作者 焦亚男 祁小芬 +2 位作者 吴宁 纪高宁 王静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96-1502,共7页
结合立体织造技术和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了不同上浆量国产碳纤维的2.5D经向增强复合材料。使用毛羽测试法、复丝拉伸法及SEM分析了不同上浆量预制织物中经纱、衬经纱和纬纱的织造损伤情况。结果表明:碳纤维织造损伤率随着上浆量... 结合立体织造技术和树脂传递模塑(RTM)工艺制备了不同上浆量国产碳纤维的2.5D经向增强复合材料。使用毛羽测试法、复丝拉伸法及SEM分析了不同上浆量预制织物中经纱、衬经纱和纬纱的织造损伤情况。结果表明:碳纤维织造损伤率随着上浆量的增加而减小;2.5D经向增强复合材料中纱线的损伤率大小依次为纬纱、经纱、衬经纱。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国产碳纤维上浆量为2.01%时,2.5D经向增强复合材料的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碳纤维 上浆量 织造损伤 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原文传递
上浆剂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工艺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瑞超 曹阿民 +3 位作者 季春晓 吴嵩义 黄翔宇 蔡莺莺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6年第1期29-33,共5页
通过测试分析进口和国产碳纤维上浆剂的组成结构和乳液性能,进一步测试分析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形貌、上浆量、直挺度和耐磨性等工艺性能,探讨了不同上浆剂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丽T700SC-12K-50C碳纤维和采... 通过测试分析进口和国产碳纤维上浆剂的组成结构和乳液性能,进一步测试分析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形貌、上浆量、直挺度和耐磨性等工艺性能,探讨了不同上浆剂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工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丽T700SC-12K-50C碳纤维和采用国产X2型上浆剂上浆的碳纤维表面均匀、上浆量高、直挺度高;采用进口SA1型上浆剂和国产X1型上浆剂所上浆的碳纤维耐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上浆 工艺性能 表面形貌 上浆量 直挺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纸张定量波动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孔葆青 魏丽芬 《西南造纸》 2000年第5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纸张定波动 控制 成浆浓度 上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浆工艺条件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性能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季春晓 刘瑞超 +3 位作者 曹阿民 黄翔宇 袁玉红 吴嵩义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18年第1期19-24,共6页
采用二丝束碳纤维上浆模拟装置,对T800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工艺、上浆时间、上浆剂质量分数、干燥温度等多种上浆工艺相关模拟试验,探索了上浆前后各项工艺条件对T800级碳纤维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控制表面处理... 采用二丝束碳纤维上浆模拟装置,对T800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工艺、上浆时间、上浆剂质量分数、干燥温度等多种上浆工艺相关模拟试验,探索了上浆前后各项工艺条件对T800级碳纤维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控制表面处理电流强度0.7 A、上浆时间60 s、上浆剂质量分数3%、上浆后干燥温度140℃时,碳纤维可达到较优异的性能,同时综合成本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上浆工艺 表面能 上浆量 直挺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o MICRO cube元素分析仪测定碳纤维碳含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关丽 邓岩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0年第1期80-83,87,共5页
应用Vario MICRO cube元素分析仪,测定碳纤维中的碳含量(W C),探讨了固定氧气流量下不同加氧时间,以及碳纤维的上浆量对碳纤维的W C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工作曲线法,按CHN模式操作要求,将氧气流量固定为25 mL/min,得出了... 应用Vario MICRO cube元素分析仪,测定碳纤维中的碳含量(W C),探讨了固定氧气流量下不同加氧时间,以及碳纤维的上浆量对碳纤维的W C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工作曲线法,按CHN模式操作要求,将氧气流量固定为25 mL/min,得出了最佳的加氧时间为107 s;碳纤维的上浆量使碳纤维的W C结果偏低,测试碳纤维的W C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去浆处理;在最佳的仪器操作条件下,采用加入标准物质乙酰苯氨和蒽分别进行方法准确性验证,加入乙酰苯胺的回收率为99.68%~100.29%,加入蒽的回收率为100.20%~100.45%;7次测定日本东丽公司的T300B-6K碳纤维和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的JHT300-6K碳纤维的W C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1%,0.10%;进口碳纤维和国产碳纤维的W C为92.50%~96.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元素分析仪 碳含 方法 上浆量 加氧时间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料成本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9
作者 贾素琴 范晓玲 《河南纺织科技》 2002年第3期12-13,15,共3页
通过两种计算浆料成本的核算办法,对比其利弊,根据用途选择,以便得到最佳途径。
关键词 浆料成本 计算方法 对比分析 含固 上浆量 干浆价 干燥重百分比 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机综合控制与节能改造的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超 冯永忠 +2 位作者 雷道东 周安乡 徐力 《中华纸业》 CAS 2018年第8期34-40,共7页
介绍一5000t/a产能造纸生产线的综合技术改造。项目由集中打浆控制系统、纸机热泵供汽系统、高速分切机控制系统、绝干上浆量控制系统、纸机传动系统和车间D CS主系统六个部分组成。改造后收到了预期效果,蒸汽单耗下降15%以上,电能消耗... 介绍一5000t/a产能造纸生产线的综合技术改造。项目由集中打浆控制系统、纸机热泵供汽系统、高速分切机控制系统、绝干上浆量控制系统、纸机传动系统和车间D CS主系统六个部分组成。改造后收到了预期效果,蒸汽单耗下降15%以上,电能消耗下降10%,主要工序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年综合效益可望达到30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用纸纸机 改造 打浆控制系统 纸机热泵供汽系统 上浆量控制系统 纸机传动系统 车间D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