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的合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亨 《塑料助剂》 2003年第4期16-18,共3页
以三聚氰氯和烯丙醇为原料 ,在强碱性条件下 ,以苯为反应介质 ,经缩合反应合成了TAC。其最佳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5~10℃ ;反应时间2.5h;原料配比氢氧化钠∶三聚氰氯=3.3∶1(mol) ,烯丙醇∶三聚氰氯=3.45∶1(mol) ;产品收率93.0%,含量≥9... 以三聚氰氯和烯丙醇为原料 ,在强碱性条件下 ,以苯为反应介质 ,经缩合反应合成了TAC。其最佳工艺条件 :反应温度5~10℃ ;反应时间2.5h;原料配比氢氧化钠∶三聚氰氯=3.3∶1(mol) ,烯丙醇∶三聚氰氯=3.45∶1(mol) ;产品收率93.0%,含量≥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 合成 三聚氰氯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的合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亨 《塑胶工业》 2003年第1期35-37,共3页
介绍了三聚制表酸三烯丙酯(TAC)的性质和应用。以三聚氰氯和烯丙醇为原料,在强碱性条件下,以苯为反应介质,经缩合反应合成了TAC,其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5℃-10℃;反应时间2.5h;原料配比氢氧化钠;三聚氰氯=3.3:1(mol),烯丙... 介绍了三聚制表酸三烯丙酯(TAC)的性质和应用。以三聚氰氯和烯丙醇为原料,在强碱性条件下,以苯为反应介质,经缩合反应合成了TAC,其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5℃-10℃;反应时间2.5h;原料配比氢氧化钠;三聚氰氯=3.3:1(mol),烯丙醇:三聚氰氯=3.45:1(mol);产品收率93.0%;含量≥9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 合成 应用 性质 三聚氰氯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联用法测定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中残留烯丙醇含量
3
作者 吴清盛 孔诚 孙丽东 《化工生产与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39-40,46,I0005,共4页
利用气质联用仪顶空进样选择离子扫描模式(GC-MS-SIM)测定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C)样品中残留烯丙醇的含量,峰面积标准曲线法定量,水浴70℃加热,20 min平衡后顶空进样,SIM定量离子m/z 58,参考离子m/z为39和57。结果表明,烯丙醇的质量浓度... 利用气质联用仪顶空进样选择离子扫描模式(GC-MS-SIM)测定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C)样品中残留烯丙醇的含量,峰面积标准曲线法定量,水浴70℃加热,20 min平衡后顶空进样,SIM定量离子m/z 58,参考离子m/z为39和57。结果表明,烯丙醇的质量浓度在0~50 mg/L内呈良好的线性(R^(2)=0.9997)。相对标准偏差为2.50%~5.00%,样品加标回收在95.0%~102.6%,检测限为质量浓度0.5 mg/L,符合定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 顶空进样 气质联用仪选择离子扫描模式(GCMS-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中丙烯醇的含量 被引量:2
4
作者 蒋琴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中丙烯醇含量的方法.采用25m×0.32mm×0.25μmFFAP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内标标准曲线法(正丁醇作内标物)定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1%~1.97%,... 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三聚氰酸三烯丙酯中丙烯醇含量的方法.采用25m×0.32mm×0.25μmFFAP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内标标准曲线法(正丁醇作内标物)定量.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61%~1.97%,平均回收率为97.1%~1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气相色谱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助交联剂为第二单体的聚丙烯熔融接枝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宗伟 王旭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117,共5页
以助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TAIC)或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C)作为聚丙烯(PP)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过程中的第二单体制备PP-g-MAH,与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常用的第二单体进行了对比,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以TAIC为例,研... 以助交联剂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TAIC)或三聚氰酸三烯丙酯(TAC)作为聚丙烯(PP)熔融接枝马来酸酐(MAH)过程中的第二单体制备PP-g-MAH,与苯乙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常用的第二单体进行了对比,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以TAIC为例,研究了其用量对PP-g-MAH接枝率、熔体流动速率(MFR)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苯乙烯等第二单体相比,以助交联剂TAIC或TAC为第二单体,制备的PP-g-MAH接枝率更高,MFR更低,且未产生刺激性气味;在MAH用量不变的条件下,当TAIC用量(占PP-g-MAH中PP质量的百分数)由0%增加至0.5%时,接枝率由0.36%增至0.85%,MFR由95.7 g/10 min降至38.2 g/10 min。将制备的PP-g-MAH应用于P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和PP/尼龙(PA)6合金中,结果表明,随TAIC用量增加,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整体提高,TAIC用量以0.5%为宜。在PP/GF/PP-g-MAH质量比为70/30/0.7或PP/PA6/PP-g-MAH质量比为20/70/10时,与未加TAIC的相比,PP/GF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分别提升了10.9%,20.8%和17.7%,PP/PA6合金的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分别提升了42.9%,8%,12.9%和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熔融接枝 助交联剂 基异氰尿酸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 苯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绝缘橡胶电缆料及其制备工艺
6
作者 赵敏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25-725,共1页
由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03232629A,公开日期2013-08-07)“低成本绝缘橡胶电缆料及其制备工艺”,涉及的低成本绝缘橡胶电缆料配方为:氯化聚乙烯8~14,乙烯一辛烯共聚物弹性体(辛烯单体的质量分数大于0.2... 由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103232629A,公开日期2013-08-07)“低成本绝缘橡胶电缆料及其制备工艺”,涉及的低成本绝缘橡胶电缆料配方为:氯化聚乙烯8~14,乙烯一辛烯共聚物弹性体(辛烯单体的质量分数大于0.20)15~21,改性煅烧陶土15~31,800”石蜡基橡胶油5~8,活性氧化镁0.5~1,活性氧化锌1~2,超细滑石粉4~7,环保稳定剂0.3~O.6,微晶蜡1~2,钛白粉0.5~1,4,4'-双(a,a-二甲基苄基)二苯胺0.5~0.8,过氧化二异丙苯1~2,三聚氰酸三烯丙酯1~1.5。该发明有利于无机粉体添加均匀,连续硫化温度在190~210℃时所得绝缘橡胶电缆料产品仍然保持较高的拉断伸长率,同时成本大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橡胶 制备工艺 电缆料 低成本 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三聚氰酸三烯丙酯 过氧化二异 氯化聚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