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1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对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创伤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王磊 邢振义 郑杰 《现代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350-353,共4页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75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垂体...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75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长素(GH)、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GH、PRL、TSH、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GH、PRL、TSH、ACTH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hs-CRP、Cor、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s-CRP、Cor、N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调节相关激素水平,同时也能减轻创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技术 内镜 垂体瘤切除术 创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2
作者 高彦春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89-94,115,共7页
目的:探讨西门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复杂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仅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西门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复杂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仅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和观察组(n=51,在西门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19.52±25.85 min)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8.96±17.23 min)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15.25±18.74 mL)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85.65±12.36 mL)显著降低(P<0.001),观察组患者的1次穿刺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6.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和72 h的KIM-1、Cys-C、NGAL水平均有所上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CT扫描技术辅助PCNL治疗复杂肾结石显著提高了手术效率和结石清除率,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 复杂肾结石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息影像CT三维重建技术在结直肠多原发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马晨阳 杨少辉 +1 位作者 邓科 崔巍 《现代实用医学》 2025年第1期56-59,共4页
结直肠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MPCC)是指结直肠在不同部位出现2个或以上相互独立的恶性肿瘤病灶,其发生率为0.4%~8%^([1])。根据出现的时间间隔,可分为同时性或异时性多原发癌。对病灶所在肠段进行根治性手术切... 结直肠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olorectal cancer,MPCC)是指结直肠在不同部位出现2个或以上相互独立的恶性肿瘤病灶,其发生率为0.4%~8%^([1])。根据出现的时间间隔,可分为同时性或异时性多原发癌。对病灶所在肠段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疗MPCC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术中需要保证手术的根治性,又要求尽可能保留正常肠段,这对手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利用全息影像CT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影像资料进行深度处理,可应用于外科手术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多原发癌 全息影像CT三维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片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4
作者 冯丽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97-200,共4页
在不同诊断措施下,观察对于肋骨隐匿性骨折的实践成效。方法 选定时间区间:2022年1月-2024年3月,共计筛取观察对象60名,均为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对其进行诊断,采取D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两种技术,结果 评比。结果 在检出准确率上,... 在不同诊断措施下,观察对于肋骨隐匿性骨折的实践成效。方法 选定时间区间:2022年1月-2024年3月,共计筛取观察对象60名,均为疑似肋骨隐匿性骨折患者,对其进行诊断,采取DR、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两种技术,结果 评比。结果 在检出准确率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为88.33%,高于DR的63.33%;而在具体病理部位与类型的筛查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率也更高,(P<0.05)。结论 在临床中,如进行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可优先考虑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其应用价值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片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肋骨 隐匿性骨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能
5
作者 李刚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4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7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9月该院收治的7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其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效能。结果:7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病理检查诊断恶性36例,良性39例;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诊断恶性30例,良性45例;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恶性37例,良性38例;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多层螺旋CT 薄层扫描 三维重建技术 定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观察
6
作者 赵媛 林楠 +1 位作者 钟克涛 叶克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究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9例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分析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以及骨折部... 目的探究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9例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手术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统计分析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以及骨折部位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结果手术检查结果显示,此次109例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中确诊患者89例;以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平扫常规轴位阅片以及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Kappa值分别为0.528、0.730;经手术结果发现,89例确诊患者,单发骨折42例,多发骨折47例,共有201处骨折,其中下颌骨骨折、上颌骨骨折、颧骨骨折最为常见,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于骨折部位的检出率为92.54(186/201),CT平扫常规轴位阅片的检出率为82.09(165/201)。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术前应用三维重建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三维重建技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探究
7
作者 黄彩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70-073,共4页
比较二维超声与三维重建技术下,对患者产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3.6-2024.6,60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病变,均接受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探究三维重建价值。结果 两种诊断方式比较,三维重建技术下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较为相似,诊... 比较二维超声与三维重建技术下,对患者产生的诊断价值。方法 2023.6-2024.6,60例,疑似子宫内膜息肉病变,均接受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探究三维重建价值。结果 两种诊断方式比较,三维重建技术下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较为相似,诊断效能较高。结论 通过超声表现可判断子宫内膜息肉疾病患者病情发生情况,三维重建技术下的超声诊断方式结果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三维重建技术 子宫内膜重建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三维重建技术的建筑施工进度管理自动化系统构建
8
作者 梁吉成 《大众标准化》 2025年第2期34-36,共3页
在当前建筑施工管理领域,尽管已有诸多研究尝试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及LIDAR(光探测与测距)等先进技术提升项目进度监控的精度与效率,但这些成果与实际应用需求之间仍存显著鸿沟。如高昂成本、操作复杂性与资源依赖... 在当前建筑施工管理领域,尽管已有诸多研究尝试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及LIDAR(光探测与测距)等先进技术提升项目进度监控的精度与效率,但这些成果与实际应用需求之间仍存显著鸿沟。如高昂成本、操作复杂性与资源依赖、技术局限性等,阻碍其大规模应用。因此,探索一种低成本、高度自动化且智能化的建筑施工进度管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度学习技术,特别是其在三维重建领域的卓越表现,构建一套面向建筑施工进度的管理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克服传统技术成本高、操作复杂的弊端,还能实现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精确分析与智能调度,从而显著提升项目管理的效率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三维重建技术 施工进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兵 陈运久 +3 位作者 侯伟 罗容智 黄昀桀 曹成安 《西部医学》 2024年第8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PW)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5例OVC... 目的探讨运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椎弓根宽度(PW)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7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5例OVCF患者纳入A组,将52例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T_(11)-L_(5))骨折患者纳入B组,均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T_(11)-L_(5)各对应脊椎PW,比较两组各对应弓根两侧PW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并计算PW<5 mm及<7 mm的百分比。结果A组对应脊椎左右侧P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_(11)-L_(5)各对应脊椎的PW值小于B组(P<0.05)。两组T_(11)-L_(5)各对应脊椎的PW值男性大于女性(P<0.05),A组T_(11)-L_(3)各对应脊椎的男性和女性PW值小于B组(P<0.05),两组的L_(4)、L_(5)脊椎PW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共测量655个椎弓根,PW<5 mm者占椎弓根总数的7.48%,主要分布于T_(11)-L_(3)脊椎,<7 mm占比37.25%,T_(11)-L_(4)均有分布;B组共测量359个椎弓根,PW<5 mm者占椎弓根总数的1.67%,T_(12)-L_(2)分别均有分布,<7 mm患者占比13.09%,分布于T_(11)-L_(3)。A组PW<5 mm占比和7 mm占比高于B组(均P<0.05)。结论老年OVCF患者T_(11)-L_(3) PW小于中青年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且女性小于男性,故临床应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前行CT三维重建检查,测量PW,以评估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并降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CT 三维重建技术 椎弓根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浩 武乐乐 +1 位作者 曹阿丹 胡舸帆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的图像,完成最大密度投影和血管三维重建,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的诊断特点,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更高,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982条血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86.97%(854/982),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颅内侧支动脉1422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97.54%(1387/1422)。结论针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以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对患者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分辨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技术 脑血管疾病 动脉狭窄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的三维重建技术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陈佳佳 柯映平 +3 位作者 郭伟毅 杨熙 叶海璇 洪建文 《新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403-410,共8页
目的 评估利用MRI图像三维重建直肠癌患者盆腔自主神经以及周围器官在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重建组和对照组,重建组术前依照MRI三维重建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按常规方式制定手术方案,比较... 目的 评估利用MRI图像三维重建直肠癌患者盆腔自主神经以及周围器官在腹腔镜直肠癌D3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重建组和对照组,重建组术前依照MRI三维重建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按常规方式制定手术方案,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功能恢复相关指标。结果 重建的三维模型能个体化呈现患者盆腔自主神经以及周围器官分布关系。与对照组相比,重建组的手术时间缩短[(143.7±13.3)min vs.(151.5±12.1)min,P=0.040)],失血量减少[(31.3±12.1)mLvs.(39.4±11.6) mL,P=0.024)],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更优[(6.0±1.3)分vs.(7.9±2.6)分,P=0.003)]。此外,重建组的术后拔除尿管时间较对照组短[2.0(2.0,2.0)d vs.3.5(3.0,4.0)d,P <0.001]。结论 基于MRI的盆腔自主神经三维重建能准确呈现盆腔自主神经及器官的解剖关系,提高了D3根治术的效率和安全性,可为术者制定精细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 D3根治术 盆腔自主神经 三维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技术行钛网形态优化设计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先波 赖丹 +3 位作者 李洛 胡斌 毛云飞 彭成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22-226,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钛网形态优化设计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前瞻性进行颅骨成形术60例,其中30例应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钛网形态优化设计(优化组),30例应用常规设计的钛网(... 目的探讨应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钛网形态优化设计在颅骨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前瞻性进行颅骨成形术60例,其中30例应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技术进行钛网形态优化设计(优化组),30例应用常规设计的钛网(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优化组手术切口供血良好率明显增高(80.0%vs.53.3%;P=0.028),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增高(70.0%vs.40.0%;P=0.020),术后拆线时间明显缩短[(7.07±0.95)d vs.(7.83±1.12)d;P=0.006],术后大量硬膜外积液发生率明显降低(10.0%vs.36.7%;P=0.015)。优化组术后无颅内出血、钛网外露情况。结论应用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技术对钛网形态进行优化设计,可有效降低颅骨成形术中切口缝合的张力,术后切口供血和愈合更佳,缩短术后拆线时间,降低大量硬膜外积液的发生率,有效减少颅内出血和钛网外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成形术 钛网形态 优化设计 MIMICS软件 三维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后颅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俊 孙而艺 +2 位作者 许恩喜 周洲 陈波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9期58-61,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后颅窝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9例后颅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头部CT和MRI检查... 目的旨在探讨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后颅窝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9例后颅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头部CT和MRI检查,并将影像数据输入影像融合工作站进行图像融合和三维重建。医生利用这些融合后的影像进行肿瘤空间评估和模拟手术入路。术后统计肿瘤全切除率和术后并发症,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后颅窝肿瘤与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19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5例(78.9%),次全切除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脑水肿2例,颅内感染1例,面瘫2例,吞咽困难1例。根据医生的反馈,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在手术中表现出显著价值的案例有16例,辅助价值的案例有3例。结论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可精准、清晰地显示后颅窝肿瘤与周围重要组织的空间关系,有助于医生设计更精准的手术切口和选择更合理的手术入路,对手术顺利完成有较高的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 多模态图像融合及三维重建技术 脑肿瘤 神经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中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研究
14
作者 刁浩峰 李兰涛 +2 位作者 王晓灿 尹祖昌 王勇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中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MIS-TLIF,研究组采取CT三...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中应用效果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MIS-TLIF,研究组采取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MIS-TLIF。统计2组围术期指标、影像学结果(置钉准确性、关节突关节侵犯程度、椎间融合状态)、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7]、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较少,住院时间、每枚螺钉置入时间较短,手术时间较长(P<0.05);研究组Gertzbein-Robbins、FJV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2组血清IL-10、TNF-α、IL-17含量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5 d、6个月、12个月,2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2组椎间融合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MIS-TLIF中效果确切,有助于减少透视次数,提高置钉准确性,缩短住院时间,且对细胞因子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CT三维重建技术 MIS-TLIF 影像学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三维重建技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中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郭新宇 胡伟 +1 位作者 潘沨 严贤科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探究基于人工智能(AI)三维重建技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我院成人DDH患者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的55例采取基于二维X线技术... 目的:探究基于人工智能(AI)三维重建技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我院成人DDH患者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的55例采取基于二维X线技术THA,观察组的57例采取基于AI三维重建技术THA。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假体与术前规划匹配情况、影像学测量参数、术前、术后1d、术后3d炎症-氧化应激指标[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髋臼杯、股骨柄型号与术前规划匹配符合率与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3d观察组血清IL-8、TNF-α、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双下肢长度差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三维重建技术辅助THA治疗成人DDH患者,可优化手术流程,减轻创伤应激,促进术后早期病情恢复,同时提高假体精度,减小双下肢长度差,改善髋关节功能,且有较好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智能 三维重建技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强 杨岸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MVD治疗的200例HFS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指导MV... 目的探讨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MVD治疗的200例HFS的病例资料。术前均行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指导MVD。以术中发现为金标准。结果除1例阴性外,术中发现责任血管199例,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111例,小脑后下动脉52例,椎动脉(VA)29例,AICA联合VA有7例。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与术中发现一致性一般(κ值=0.326),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90%、100.00%和91.00%;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与术中发现一致性良好(κ值=0.651),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9.00%、100.00%和100.00%。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预测责任血管的效果明显优于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P<0.001)。200例术后随访6~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症状完全缓解142例(71.00%),部分缓解51例(25.50%),无变化7例(3.50%)。结论MVD治疗HFS术前应用3D Slicer软件根据3D-FIESTA和3D-TOF MRA检查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模拟手术路径,可以降低遗漏责任血管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3D-FIESTA 3D-TOF MRA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头皮动静脉瘘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王军成 李敏 +3 位作者 马毅哲 兰彦平 蒯涛 马东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548-551,共4页
目的总结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头皮动静脉瘘(sAVF)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15岁男性s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报道的病例为15岁男性,因发现右侧颞部头皮肿物15年伴增大1个月入院。右侧颞... 目的总结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头皮动静脉瘘(sAVF)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15岁男性sAVF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报道的病例为15岁男性,因发现右侧颞部头皮肿物15年伴增大1个月入院。右侧颞部头皮肿物最初大小约1 cm,逐渐增至大约3 cm,皮肤颜色正常,可闻及明显血流冲击声,明显感觉到血流搏动。术前CTA检查可见右侧颞上线水平处头皮下粗大畸形血管团,颧弓水平处颞浅动脉与颞浅静脉之间不排除有瘘口存在。利用3D Slicer软件对CTA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显示颞浅动脉与颞浅静脉在颞上线水平处相沟通,明确诊断sAVF。术前充分评估后,选择显微手术彻底切除畸形血管团,出院后随访2年,头皮状况良好,无复发。结论根据CTA数据,应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对明确sAVF瘘口有一定辅助作用,可协助明确诊断,辅助显微手术彻底切除动静脉瘘,达到治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动静脉瘘 显微手术 3D Slicer三维重建技术 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在蔬菜上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铭桂 琚俊 刘厚诚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35,共9页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重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可对蔬菜进行精准株型预估与表型物理数据的重建,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无损检测,从而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分析...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重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可对蔬菜进行精准株型预估与表型物理数据的重建,可以实现非接触式无损检测,从而提高蔬菜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分析了近年来植物领域基于机器视觉的三维重建技术。首先从主动式三维重建方面,研究了结构光法、三维激光扫描法和飞行时间法等方法。其次,在被动式三维重建方面,探讨了单目视觉法、双目视觉法和多目视觉法等技术。最后,研究了深度学习三维重建方法,即采用端对端深度学习的方式进行三维重建。通过对上述方法的现有研究案例和相互之间的对比,分析了它们在蔬菜三维重建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此外,文章还总结了三维重建技术在蔬菜领域未来发展中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并针对国内技术现状,提出了在蔬菜无损检测领域的研究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视觉 三维重建技术 蔬菜 无损检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盲肠憩室炎和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奕 曾令红 +4 位作者 胡荣兵 叶芸 狄雯婷 王晶甄 廖鸿纯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21-726,共6页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盲肠憩室炎和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于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湘市人民医院和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临床疑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进...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盲肠憩室炎和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于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湘市人民医院和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临床疑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三维重建图像处理。以术后的病理结果或出院诊断为金标准,深度探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盲肠憩室炎和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两者的鉴别要点。结果 12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或出院治疗结果证实急性阑尾炎49例,盲肠憩室炎41例,急性阑尾炎合并盲肠憩室炎21例,正常人17例。术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盲肠憩室炎的准确度为96%;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度为98.25%;诊断急性阑尾炎合并盲肠憩室炎的准确度为100%。CT征象: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增粗的比例高于盲肠憩室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80%的阑尾炎患者阑尾周围有渗出而盲肠周围无渗出,82.93%的盲肠憩室炎患者盲肠周围有渗出而阑尾周围无渗出。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和盲肠憩室炎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效能,并且能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盲肠憩室炎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重建技术在舌诊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前 王敏 +1 位作者 任健 商庆新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75-380,共6页
三维重建在舌诊中的应用方法包括经典三维重建技术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与图像处理算法将二维舌象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的三维舌体能够对舌体胖瘦、齿痕深浅、舌苔厚薄、裂纹深长、点刺高度等立体舌象信息进行空间量化... 三维重建在舌诊中的应用方法包括经典三维重建技术与深度学习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与图像处理算法将二维舌象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的三维舌体能够对舌体胖瘦、齿痕深浅、舌苔厚薄、裂纹深长、点刺高度等立体舌象信息进行空间量化描述及精确重构,可满足舌诊时多方位、立体性的临床观察需求,对舌诊客观化、智能化发展的应用价值极大,可为未来三维重建技术在舌诊中的发展提供参考。因此,提取舌体的三维动态信息并重建出更真实的动态舌体是发展舌诊客观化、立体化的重要方向,同时为舌诊客观化、智能化研究在临床疾病辨识、辅助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文献4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舌诊 三维重建技术 深度学习算法 特征提取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