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流场计算的变矩器改型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葛安林 田华 王健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6-208,共3页
为获得满足使用要求的变矩器性能,利用CFD软件对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进行了三维流场数值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变矩器作改型设计,以期得到分布合理的内流场,从而使改型后的变矩器具有更优的外特性.数值仿真表明,变矩器原型涡轮流道... 为获得满足使用要求的变矩器性能,利用CFD软件对液力变矩器内流场进行了三维流场数值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原有变矩器作改型设计,以期得到分布合理的内流场,从而使改型后的变矩器具有更优的外特性.数值仿真表明,变矩器原型涡轮流道内存在的局部高压区和逆压区在改型后被消除,流场分布更合理.外特性试验结果显示,改型后的变矩器性能大大提高,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改型设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三维流场计算 改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构网格生成方法的改进及气膜冷却三维静子流场的求解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保国 李荣先 +1 位作者 马智明 葛兆生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2-237,共6页
讨论五面体网格下 ,涡轮静子叶片含多排冷却孔时三维粘性流场雷诺平均 Navier-Stokes方程组的数值求解问题。考虑到叶片含多排冷却孔的工程背景 ,本文发展了生成五面体非结构网格的快速有效方法即仅在一个拟 S1面上生成非结构网格 ,而... 讨论五面体网格下 ,涡轮静子叶片含多排冷却孔时三维粘性流场雷诺平均 Navier-Stokes方程组的数值求解问题。考虑到叶片含多排冷却孔的工程背景 ,本文发展了生成五面体非结构网格的快速有效方法即仅在一个拟 S1面上生成非结构网格 ,而沿叶高方向仍采用结构网格的生成办法。文中还采用了新的网格优化措施以改善生成网格的质量。流场的计算采用了非结构网格下的高分辨率迎风格式。几个典型算例表明 :本文发展的网格生成方法快速有效 ,而且网格生成质量较高 ;发展的计算格式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三维流场数值解 ,并具有较高的激波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网格 气膜冷却叶片 三维流场计算 叶轮 流体力学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剑峰 姚激 武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2-115,共4页
基于Realizable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的三维定常湍流计算。捕捉到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的流场和尾水管内的涡旋结构等流动信息。结果表明,水轮机的全流道CFD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水轮机过... 基于Realizable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的三维定常湍流计算。捕捉到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的流场和尾水管内的涡旋结构等流动信息。结果表明,水轮机的全流道CFD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水轮机过流部件内的性能参数及内部流场结构,所得到的结果对进行水轮机的水力设计或改型优化设计等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全流道 三维流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涡轮无气膜动叶的内流流场和气热耦合计算
4
作者 陈朔 罗磊 王松涛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9-331,394,共4页
为了详细设计涡轮动叶冷却结构,采用内流三维流场计算对内部的流动细节进行设计,并将全三维气热耦合计算作为冷却结构最终方案的详细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当调整第三腔隔板倾斜时,可以有效地控制第三腔流动,降低第三腔位置的高温;由于第... 为了详细设计涡轮动叶冷却结构,采用内流三维流场计算对内部的流动细节进行设计,并将全三维气热耦合计算作为冷却结构最终方案的详细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当调整第三腔隔板倾斜时,可以有效地控制第三腔流动,降低第三腔位置的高温;由于第二腔根部冷气流动雷诺数较低,导致第二腔温度较高。通过将肋形式由60°平行肋改为60V型肋能够将最大温度降低10K。三维云图以及流线图可以看出,高温区随着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 冷却 内流三维流场计算 气热耦合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三维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7
5
作者 黄剑峰 张立翔 +1 位作者 王文全 姚激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5-157,214,共4页
基于三维时均N—S方程和RNG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模型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动静干扰的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捕捉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复杂湍流场分布和尾水管内涡旋结构等流动信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水轮... 基于三维时均N—S方程和RNG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模型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动静干扰的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捕捉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复杂湍流场分布和尾水管内涡旋结构等流动信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水轮机中的水流处于复杂的湍流运动状态,随时间推移变化剧烈,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流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全流道 三维非定常流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流道的混流式水轮机内部流动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海库 刘小兵 +2 位作者 曾永忠 王忠全 张德祥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3,共3页
采用三维N-S方程和RNG湍流模型,利用FLUENT6.3软件,并将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作为一整体,对混流式水轮机内部流动进行了三维定常湍流计算,得到了水轮机各过流部件内的流动特性。该数值计算方法和结果对水轮机的水力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全流道 三维流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沙河流中混流式水轮机全流道三维性能预测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海库 刘小兵 +2 位作者 何婷 王忠全 张德祥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8-160,157,共4页
通过对水轮机过流部件内部流动模拟计算,获得了输送含沙两相介质时水轮机过流部件流动不同的规律,分析了水轮机过流部件内部流场的两相流流动机理,并探讨了运行于两相流体(含沙水流)环境下的含沙水流水轮机过流部件的性能及水力损失。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含沙水流 三维流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机长短叶片转轮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6
8
作者 胡秀成 张思青 何士华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49,共3页
基于Standard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HLA351长短叶片转轮流场的三维湍流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流道的流速和压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和常规转轮相比,长短叶片结合的转轮流态较好,流速和压强分布合理,水... 基于Standard k-ε双方程湍流模型和三维时均N-S方程,进行了混流式水轮机HLA351长短叶片转轮流场的三维湍流数值模拟研究,获得了流道的流速和压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和常规转轮相比,长短叶片结合的转轮流态较好,流速和压强分布合理,水轮机的全流道CFD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出水轮机过流部件内的性能参数及内部流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叶片 三维流场计算 混流式水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循环圆设计参数对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影响预测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光强 陈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40-1048,共9页
为了提高改型设计效率,建立了液力变矩器参数化流道模型并进行三维流场仿真计算,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验证了参数化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相对截面积、扁平率、循环圆径向比和进出口半径等循环圆设计参数对液力变矩器性能... 为了提高改型设计效率,建立了液力变矩器参数化流道模型并进行三维流场仿真计算,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验证了参数化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了相对截面积、扁平率、循环圆径向比和进出口半径等循环圆设计参数对液力变矩器性能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对液力性能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相对截面积对失速泵轮能容系数影响最大,但对失速变矩比和最大效率影响最小;扁平率、泵轮出口半径和导轮进出口半径对失速变矩比均有较大影响;而泵轮出口半径对最大效率影响最大。研究结果为液力变矩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参数化设计 三维流场仿真计算 液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ε模型的泵站进水池三维紊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兆利 《陕西水利》 2019年第10期13-15,19,共4页
平鲁地下泵站进水池体型为"下挖式"带支渠的侧向进水池,结构体型复杂,根据泵站进水系统布置方式,对该泵站前池在不同泵组运行组合工况下的进水池水力流态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各工况下平鲁泵站进水池内的水流流态。结果表明,由于... 平鲁地下泵站进水池体型为"下挖式"带支渠的侧向进水池,结构体型复杂,根据泵站进水系统布置方式,对该泵站前池在不同泵组运行组合工况下的进水池水力流态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各工况下平鲁泵站进水池内的水流流态。结果表明,由于"下挖式"带支渠侧向进水池在水平和垂向具有弯道水流的特性,水流三维流场复杂,加之进水池顶部弧形坎的阻挡、导流作用,进水池内横向扩散不充分,主流偏向右侧,右侧较大回流区偏离进水池,且被主流隔离,其对进水池内流态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水池 数值模拟 k-ε模型 三维流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涡旋压缩机多工况瞬态流场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尧 饶家凯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0年第12期31-33,35,共4页
涡旋压缩机由于其高效率、低噪音和振动等优点成为近期制冷领域研究的热点。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三维非恒定可压缩的粘性流动过程。为了优化压缩机的设计,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有必要深入了解涡旋压缩机内部不稳定流动的详细机理... 涡旋压缩机由于其高效率、低噪音和振动等优点成为近期制冷领域研究的热点。涡旋压缩机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三维非恒定可压缩的粘性流动过程。为了优化压缩机的设计,使其具有更好的性能,有必要深入了解涡旋压缩机内部不稳定流动的详细机理。本文建立了涡旋压缩机的三维流场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和用户自定义文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流场的非定常瞬态模拟。最后得到了涡旋压缩机在不同转速和不同排气压力情况下的温度和压力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压缩机 CFD三维瞬态流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模型的泵站进水池流场计算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马涛 樊红刚 +2 位作者 袁义发 李凤超 陈乃祥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4-249,255,共7页
针对泵站进水池在过渡过程中的水面波动现象,本文采用VOF模型对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中的平鲁泵站进水池进行了三维流场计算,在对系统最小来流条件下三台泵运行时进水池稳态流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UDF给定瞬态边界条件,对三台泵运行一台... 针对泵站进水池在过渡过程中的水面波动现象,本文采用VOF模型对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中的平鲁泵站进水池进行了三维流场计算,在对系统最小来流条件下三台泵运行时进水池稳态流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UDF给定瞬态边界条件,对三台泵运行一台泵启动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表明,由于进水池结构和进流方向的原因,泵站进水池流态有较明显的漩涡存在。在系统小流量来流条件下,现有溢流坎的设计可满足三台泵的运行需要,但如要更多水泵工作,需改变溢流坎设计(例如除去溢流坎)或控制出流以加大流入进水池的溢流量,满足运行水泵对流量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机械 泵站 进水池 VOF模型 三维流场计算
原文传递
基于吻切分析法的乘波构型前体设计与性能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丁毅 肖洪 +1 位作者 刘振侠 廉筱纯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72-174,189,共4页
发展了一种基于分析法的高超声速乘波构型飞行器前体设计方法。运用该方法,设计了Ma=6.0具有三道封闭激波适用于匹配矩形高超进气道的乘波前体构型。对前体构型设计、非设计状态进行了全三维流场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设计状态下,前体... 发展了一种基于分析法的高超声速乘波构型飞行器前体设计方法。运用该方法,设计了Ma=6.0具有三道封闭激波适用于匹配矩形高超进气道的乘波前体构型。对前体构型设计、非设计状态进行了全三维流场计算。计算结果显示:在设计状态下,前体构型具有优良的封闭激波性能,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该前体在Ma=5.0~7.0、攻角-2°^+8°的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封闭激波性能。所设计的乘波前体在考虑进气道捕获能力的前提下,在-5°攻角下进气道总压恢复达到最大值。并且在-5°^+10°攻角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总压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乘波构型 前体 封闭激波 三维流场计算 高超声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MVar凸极调相机冷却技术研究与创新
14
作者 李佳 张海波 +2 位作者 张林 杨勇 周光厚 《东方电气评论》 2024年第6期55-58,共4页
近期研制的新型分布式凸极调相机,转子热负荷大幅超出设计经验范围,若沿用常规散热方式,热点温度将远超绝缘耐热限值,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本文提出该电机转子空内冷技术解决方案,并通过开展三维热-流场仿真、转子全电流温升试验等研究,... 近期研制的新型分布式凸极调相机,转子热负荷大幅超出设计经验范围,若沿用常规散热方式,热点温度将远超绝缘耐热限值,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本文提出该电机转子空内冷技术解决方案,并通过开展三维热-流场仿真、转子全电流温升试验等研究,消除了重大技术风险,为产品研制提供了关键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凸极调相机 冷却技术 三维热-流场计算 转子全电流温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管网格快速生成及在微推偏喷管中的应用
15
作者 陈军 武晓松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3期310-312,共3页
探讨了生成火箭喷管网格的一种代数方法,具有喉部网格任意加密、网格间距变化连续、简便快速等特点,既可以直接用于流场数值计算,也可以作为其它更复杂网格生成的初值。通过在微推偏喷管设计中的应用,误差很小,完全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
关键词 火箭弹 火箭弹总体设计 网格生成 三维流场计算 有限体积 TVD 格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eo的液力变矩器参数化设计
16
作者 陈祥 陈洁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20年第7期1335-1346,共12页
提出了一种液力变矩器参数化设计方法,将整个参数化设计过程集成在Creo三维设计软件中完成,大幅缩短了液力变矩器的改型设计周期。首先应用三段圆弧法完成循环圆的参数化设计,然后分别阐述了泵轮、涡轮和导轮的参数化设计过程,并最终构... 提出了一种液力变矩器参数化设计方法,将整个参数化设计过程集成在Creo三维设计软件中完成,大幅缩短了液力变矩器的改型设计周期。首先应用三段圆弧法完成循环圆的参数化设计,然后分别阐述了泵轮、涡轮和导轮的参数化设计过程,并最终构建了液力变矩器参数化几何模型和流道模型。应用同样的仿真策略对原始模型和参数化设计模型进行三维流场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参数化设计前后的性能仿真结果几乎完全一致,验证了液力变矩器参数化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实现了液力变矩器的快速改型,为进一步性能优化设计提供了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参数化设计 Creo 三维流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偏转角对液力变矩器的性能影响规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祥 《农业装备技术》 2020年第3期9-10,14,共3页
建立了液力变矩器三维流道模型并进行流场仿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策略的正确性。基于流场仿真策略分别研究了液力变矩器泵轮、涡轮和导轮叶片偏转角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叶轮叶片偏转角对液力性能... 建立了液力变矩器三维流道模型并进行流场仿真计算,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策略的正确性。基于流场仿真策略分别研究了液力变矩器泵轮、涡轮和导轮叶片偏转角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叶轮叶片偏转角对液力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导轮叶片偏转角对失速泵轮转矩系数影响最大,且随着偏转角的增大,失速泵轮转矩系数先减小后趋于平缓;涡轮叶片偏转角对失速变矩比和最大效率影响最大,且随着偏转角的增大,失速变矩比和最大效率均趋于减小。研究结果为液力变矩器的改型和性能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力变矩器 三维流场仿真计算 叶片偏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通过鉴定
18
《川化》 2004年第3期29-29,共1页
由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大型尿素装置宽工况节能型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近日通过鉴定。课题组在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设计理论、方法和叶轮制造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要创新,其中在化工介质三元叶轮S2流面反问题设计方法中,首次提出... 由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研制的大型尿素装置宽工况节能型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近日通过鉴定。课题组在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设计理论、方法和叶轮制造技术方面均取得了重要创新,其中在化工介质三元叶轮S2流面反问题设计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气体物性参数分段计算方法,缩短了计算时间,提高了准确性;以基于全三维湍流流场计算与实验设计和响应面技术相结合的优化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离心压缩机 叶轮制造 三维湍流流场计算 响应面技术 三元叶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and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for the grating eddy current displacement sensor 被引量:4
19
作者 Hong-li QI Hui ZHAO Wei-wen LI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7期1029-1037,共9页
The grating eddy current displacement sensor (GECDS) for distance or position measurement used in watertight electronic calipers was described. The sensor relies on repetitive variation of inductance against displacem... The grating eddy current displacement sensor (GECDS) for distance or position measurement used in watertight electronic calipers was described. The sensor relies on repetitive variation of inductance against displacement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coupling areas between moving coils and static reflectors. The investigations focused on setting up and utilizing a computer model of the 3D eddy current fields and geometry to analyze causes of the production of measurement blind areas, and to investigate effects of the sensor parameters, such as axial gap between coils and reflectors, reflector length and reflector width 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nsor.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ensor has the smallest nonlinearity error of 0.15%, which agrees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ting eddy current displacement sensor (GECDS) Watertight electronic calipers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NONLINEAR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