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三维支架材料通过诱导外周巨噬细胞的极化促进成骨前体细胞分化
1
作者 刘鹬 黄伟琨 梁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6-213,共8页
目的:考察硫酸软骨素-壳聚糖-羟基磷灰石(SF-CS-HA)三维支架材料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骨免疫微环境调控对小鼠颅顶骨前体细胞在骨皮质外骨生成的影响。方法:制备SF-CS-HA三维支架材料,将支架材料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 目的:考察硫酸软骨素-壳聚糖-羟基磷灰石(SF-CS-HA)三维支架材料对小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骨免疫微环境调控对小鼠颅顶骨前体细胞在骨皮质外骨生成的影响。方法:制备SF-CS-HA三维支架材料,将支架材料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的M2型分化情况,RT-qPCR检测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GF-β蛋白表达的变化。将巨噬细胞与SF-CS-HA三维支架材料共孵育后,制备条件培养基,比较完全培养基和条件培养基对小鼠颅顶骨前体细胞MC3T3-E1(3T3)增殖、迁移、ALP活性及形态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骨生成相关蛋白的表达。最后,通过动物模型验证SF-CS-HA材料对于小鼠颅骨骨量增加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SF-CS-HA三维支架材料表面和内部都具有均匀的空腔结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F-CS-HA三维支架材料能够促进小鼠外周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F-CS-HA三维支架材料提高了IL-10基因和TGF-β蛋白的表达量,降低了IL-1β基因的表达量。且SF-CS-HA三维支架能够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显著提高ALP活性,增加细胞的迁移能力,提高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生成。而条件培养基(骨免疫微环境调控下)对于MC3T3-E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提升更为显著。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骨免疫微环境调控下,骨生成蛋白OPN、COLA1、RUNX2、OCN和TGF-β显著增加。动物实验结果显示,SF-CS-HA材料能够在体内促进小鼠颅骨的新骨形成。结论:SF-CS-HA三维支架材料能够促进小鼠外周巨噬细胞的极化,且SF-CS-HA能够调控骨免疫微环境,促进骨细胞生成,在骨皮质外达到骨增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支架材料 巨噬细胞 极化 共培养 颅顶骨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培养和三维支架用于软骨修复
2
作者 张金龙(译) 《中国康复》 2024年第5期317-317,共1页
膝关节软骨组织自我修复能力较低,因缺乏血管系统和有限的祖细胞浸润,故治疗选择有限。本研究回顾了使用商业可用的无细胞吸收的支架,将培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固定在支架上的一期试验的一年随访结果。这项前瞻性开放标签... 膝关节软骨组织自我修复能力较低,因缺乏血管系统和有限的祖细胞浸润,故治疗选择有限。本研究回顾了使用商业可用的无细胞吸收的支架,将培养/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固定在支架上的一期试验的一年随访结果。这项前瞻性开放标签试验包括六名有膝关节软骨病变症状的患者。从骨髓中提取自体富含血小板的血浆(PRP)。将PRP应用于聚乙二醇和透明质酸(Chondrotissue)条带上,然后使用Tisseel纤维蛋白粘合剂将这种移植物粘附在病变处,六周后允许完全负重。主要结局测量指标是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局评分(KOOS)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12个月时,Lysholm评分从平均53分提高到79.3分(P=0.03),代表临床症状从差改善至一般。KOOS评分从平均47.8分提高到69.90分(P=0.03)。VAS疼痛评分从34.3分降至20.8分(P=0.31)。术后12个月MRI检查显示植入物固定和融合良好。结论:对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的研究发现,使用三维支架结合培养的干细胞治疗,可以在12个月内改善功能和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粘合剂 三维支架 膝关节损伤 骨关节炎 膝关节软骨 软骨修复 移植物 自我修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支架条件下成骨细胞力学响应的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春秋 张西正 +3 位作者 郭勇 李瑞欣 郑小龙 毛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支架条件下成骨细胞力学响应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取孔隙500~800μm、密度0.36~0.45g/cm^3的生物衍生骨支架50块,接种Wistar乳鼠第3代成骨细胞悬液,复合培养。其中24块施加表观应变1000με、3Hz、3min/d的止弦... 目的 探讨三维支架条件下成骨细胞力学响应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取孔隙500~800μm、密度0.36~0.45g/cm^3的生物衍生骨支架50块,接种Wistar乳鼠第3代成骨细胞悬液,复合培养。其中24块施加表观应变1000με、3Hz、3min/d的止弦载荷,形成成骨细胞力学响应模型,作为加载组,余作为对照组。复合培养3d后,扫描电镜观察加载组成骨细胞形态;于培养后1、4、8、12、16、20、24和28d,采用MTT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结果 扫描电镜下可见支架表面有梭形成骨细胞附着。成骨细胞增殖检测显示,复合培养后1、4、8、12、16、20、24和28d,加载组细胞数始终高于对照组,且培养后12、16、20、24和28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成功建立研究成骨细胞力学响应的模型,为在不同表观应变条件下研究成骨细胞的力学响应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力学响应 模型 三维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骺板软骨细胞复合三维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强 李起鸿 戴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 探讨将骺板软骨细胞复合三维支架经体外培养 ,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及其生物学特点。 方法 将 3周龄幼兔第 1代骺板软骨细胞与液态的生物凝胶混合 ,接种于聚磷酸钙纤维 /L -聚乳酸 (CPPF/PL L A)三维支架材料 ,构建组织工程... 目的 探讨将骺板软骨细胞复合三维支架经体外培养 ,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效果及其生物学特点。 方法 将 3周龄幼兔第 1代骺板软骨细胞与液态的生物凝胶混合 ,接种于聚磷酸钙纤维 /L -聚乳酸 (CPPF/PL L A)三维支架材料 ,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组织块 ,连续培养 4周。行大体、倒置显微镜及组织学、 型和 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光镜观察 ,定量检测硫酸糖胺多糖 (GAG)含量。 结果 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块在培养过程中能保持其初始外形 ,种子细胞呈稳定的三维均相分布 ,外观逐渐呈乳白色、半透明 ,硬度亦不断增加。培养 1周有软骨细胞陷窝形成 ,2周后形成富含 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具有典型软骨组织结构的工程化软骨 ,且 型胶原逐渐转为阴性。 4周时构建软骨的组织结构与天然骺板软骨相类似 ,硫酸 GAG含量平均为天然骺板软骨的 34%以上。 结论 骺板软骨细胞复合三维支架体外培养可生成典型软骨 ,且可形成类似天然骺板软骨的组织结构 ,能满足修复骺板缺损的基本要求。体外培养 1~ 2周可能是植入体内修复骺板缺损的较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骺板 软骨细胞 三维支架 组织工程软骨 生物学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支架材料外消旋聚乳酸复合藻酸钙的生物相容性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闵少雄 靳安民 +2 位作者 朱立新 田京 林荔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3期3153-3155,共3页
目的:观察外消旋聚乳酸(PDLLA)复合藻酸钙(CAG)制备的三维支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细胞相容性,为进一步改善材料性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大鼠成骨细胞与PDLLA、PDLLA/CAG支架材料联合培养,倒置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 目的:观察外消旋聚乳酸(PDLLA)复合藻酸钙(CAG)制备的三维支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细胞相容性,为进一步改善材料性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大鼠成骨细胞与PDLLA、PDLLA/CAG支架材料联合培养,倒置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将支架材料植入大鼠肌袋中,观察局部伤口情况,术后2,4,8,12周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复合支架材料在细胞贴壁时间和细胞活性方面均较单纯支架优良;两种支架材料在体内均无明显炎症反应。MTT法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各时间点PDLLA组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5.091,-154.681,-72.794,-81.306,P<0.01);PDLLA/CAG组细胞数高于PDLL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7.156,-167.687,-84.900,-103.103,P<0.01)。结论:PDLLA/CG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支架材料,有望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支架材料 外消旋聚乳酸 复合藻酸钙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GA为三维支架同种异体工程化软骨的构建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安科 陈文弦 +1 位作者 崔鹏程 罗家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48-749,F003,共3页
为探讨以聚羟基乙酸 (PGA)为三维支架材料的同种异体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能力 ,采用胶原酶消化方法分离乳兔肋软骨获取种子细胞 ,收集体外培养传 2~ 3代的软骨细胞 ,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处理的PGA支架材料上 ,将细胞 材料复... 为探讨以聚羟基乙酸 (PGA)为三维支架材料的同种异体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的能力 ,采用胶原酶消化方法分离乳兔肋软骨获取种子细胞 ,收集体外培养传 2~ 3代的软骨细胞 ,接种于经多聚赖氨酸处理的PGA支架材料上 ,将细胞 材料复合物种植在成兔皮下 ,一定时间取材 ,对获得的同种异体工程化软骨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显示 ,软骨细胞体外培养 1天后 ,在PGA支架上分布均匀 ;培养 1周左右 ,PGA纤维间有呈蜘蛛网状基质产生。种植复合物 4周取材可见PGA纤维未完全降解 ,软骨细胞不成熟 ,周边存在一定程度炎细胞浸润 ;8周取材 ,PGA纤维消失 ,软骨基本成熟 ,炎细胞浸润不明显 ,软骨基质含量丰富 ,分布与正常肋软骨组织学特征相似。提示以PGA为支架材料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在有免疫力的动物体内可形成工程化软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聚羟基乙酸 PGA 三维支架 同种异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牙周膜细胞体外培养及与三维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怡 房殿吉 +4 位作者 李静远 海波 张春梅 施松涛 王松灵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建立小型猪牙周膜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研究其与三维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牙齿再生和牙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拔除12月龄小型猪上颌尖牙,剥离牙根外牙周组织,用3g/LI型胶原酶和4g/L Dispase37℃消化1h,用70μm... 目的建立小型猪牙周膜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研究其与三维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牙齿再生和牙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无菌条件下,拔除12月龄小型猪上颌尖牙,剥离牙根外牙周组织,用3g/LI型胶原酶和4g/L Dispase37℃消化1h,用70μm滤网收集细胞,1000r/min离心10min,培养液重新悬浮成单细胞悬液,α-MEM(α-modification of Eagle's medium)培养基培养。每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抗Stro-1抗体的表达情况。取第3代牙周膜细胞接种于HA/TCP上,扫描电镜观察培养3天和5天后细胞在三维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结果原代培养的小型猪牙周膜细胞生长良好,呈多角形或梭性。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分离培养的牙周膜细胞中有7·6%抗Stro-1抗体表达阳性。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牙周膜细胞在HA/TCP三维支架上生长良好。结论小型猪牙周膜细胞可被成功的分离培养,在三维支架材料HA/TCP上表现出良好的生长状态,有望为牙齿再生和牙周组织工程研究提供有用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牙周膜细胞 细胞培养 流式细胞术 三维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胃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分离与三维支架培养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毅雄 张鲁清 +3 位作者 包祺 陈奇 姜明 陈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3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复合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解离大鼠胃平滑肌细胞,建立稳定的胃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并探讨其三维复合培养的可行性。方法:0.2%Ⅰ型胶原酶和0.05%胰蛋白酶酶解大鼠胃平滑肌,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学形态与生长情况,免疫组化鉴定... 目的:探讨复合胶原酶和胰蛋白酶解离大鼠胃平滑肌细胞,建立稳定的胃平滑肌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并探讨其三维复合培养的可行性。方法:0.2%Ⅰ型胶原酶和0.05%胰蛋白酶酶解大鼠胃平滑肌,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学形态与生长情况,免疫组化鉴定平滑肌细胞;采用纤维蛋白胶作为细胞外基质建立三维PLGA复合物培养模型,荧光显微镜观察复合物中的细胞活性。结果:平滑肌组织裂解充分均匀,细胞接种成功率高,1~2周细胞可传代,传代后细胞呈典型的"峰-谷"样生长;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所获得的平滑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PLGA支架内细胞均匀分布,存活率达90%以上。结论:酶解分离法可获得高纯度大鼠胃平滑肌细胞,三维支架培养在体外成功培养胃平滑肌细胞复合物,为深入研究胃组织工程再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平滑肌细胞 原代培养 三维支架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抗生素的纳米三维支架修复大段骨缺损 被引量:2
9
作者 叶鹏 黄文良 +4 位作者 邓江 邓崇第 张天喜 喻安永 余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4812-4817,共6页
背景:前期研究证明利用壳聚糖、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制备出具有一定机械性能的纳米三维支架材料。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左氧氟沙星负载于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上,观察其对开放性长骨骨干骨缺损的抗感染... 背景:前期研究证明利用壳聚糖、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制备出具有一定机械性能的纳米三维支架材料。目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左氧氟沙星负载于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上,观察其对开放性长骨骨干骨缺损的抗感染及修复效果。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12只。3组均于右侧桡骨中段建立长2.0 cm骨缺损,实验组植入负载抗生素的纳米三维支架材料,对照组植入纳米三维支架材料,空白组未植入任何材料,植入后4个月,进行骨缺损区X射线及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1)植入后1个月,实验组伤口无局部感染化脓,对照组、空白组均出现了局部软组织炎症反应甚至死亡;(2)植入后4个月,实验组骨组织影像学表现与正常骨组织无明显区别,支架完全由正常骨组织替代,有骨髓腔再通;对照组可见骨痂生长,骨质密度低于实验组,未见骨髓腔再通;空白组支架断端已封闭,停止生长,骨折不愈合;(3)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可见成骨细胞成群排列在基质中,细胞形态良好;对照组可见骨细胞、骨基质,还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处于骨髓腔再通早期;空白组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及肌纤维组织生长;实验组Lane-Sandhu组织学评分高于对照组、空白组(P<0.05);(4)结果表明,负载抗生素的丝素蛋白/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支架在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抗感染能力、骨支架及骨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三维支架 左氧氟沙星 骨组织工程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感染 生物材料 抗菌药 氧氟沙星 羟基磷灰石类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解高分子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三维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和鼻软骨组织工程 被引量:5
10
作者 章培标 武汉 +3 位作者 王新 庄秀丽 景遐斌 陈学思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88-91,共3页
目的探讨可生物降解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三维多孔支架生物相容性及用于构建组织工程鼻软骨可行性,为临床鼻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新来源。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兔关节软骨细胞,采用计算机形态分析和MTT法检测兔软骨细胞在PLG... 目的探讨可生物降解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PLGA)(80∶20)三维多孔支架生物相容性及用于构建组织工程鼻软骨可行性,为临床鼻软骨缺损的修复提供新来源。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新生兔关节软骨细胞,采用计算机形态分析和MTT法检测兔软骨细胞在PLGA膜和支架表面粘附、扩展和增殖情况。将培养扩增的兔软骨细胞,按6×106cells/ml浓度接种于预加工的人鼻软骨外形PLGA多孔支架内,抗坏血酸体外诱导培养4周,形成软骨样组织,倒置显微镜、组织切片、扫描电镜观察人工软骨的组织形态结构。结果培养开始阶段,软骨细胞在PLGA膜表面粘附较差,以后逐渐增高,24小时接近于对照组;MTT法结果显示,软骨细胞在PLGA支架内培养7天时细胞绝对数量明显增加,而相对增殖率逐渐下降。肉眼观察,培养物为人鼻软骨外形的透明软骨样组织,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表面有大量软骨基质形成;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人工软骨周围有大量软骨细胞聚集和细胞外基质形成。组织切片及扫描电镜分析,多孔支架材料的网孔不完整,孔内有大量软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可见典型软骨陷窝样结构。结论可生物降解PLGA制备的三维多孔支架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和可塑性,可用于组织工程鼻软骨体外构建,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解高分子 丙交酯 乙交酯共聚物 三维支架 细胞相容性 软骨组织工程 In Vitro 兔软骨细胞 三维多孔支架 鼻软骨 体外诱导培养 细胞外基质 生物相容性 可生物降解 倒置显微镜 组织切片 人工软骨 表面粘附 体外分离培养 扫描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复合三维支架修复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悦 张志愿 +2 位作者 卢建熙 张秀丽 张陈平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复合预制三维下颌骨缺损仿真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对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和快速原型技术,制作3cm长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 目的:探讨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复合预制三维下颌骨缺损仿真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对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和快速原型技术,制作3cm长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β-磷酸三钙支架,体外接种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培养5d天后回植,对犬一侧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修复,并设单纯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局部伤口情况,术后1、3个月行X线片和三维CT成像,术后3个月将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检测和组织学观察。结果:X线片观察显示,术后3个月,对照组缺损区低密度影,BMSCs+β-TCP组缺损区见高密度组织;三维CT成像显示术后3个月,对照组修复区吸收明显,达1/2以上;BMSCs+β-TCP组修复区未见明显吸收;生物力学检测显示,对照组和BMSCs+β-TCP组的牙槽嵴高度分别为9.16mm和18.54mm,最大弯曲载荷分别为42.90N和102.77N,应力分别为1.930N/mm2和3.504N/mm2,应变分别为54.50%和16.98%。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3个月,BMSCs+β-TCP组成骨良好,支架周围可见多核巨细胞吞噬材料,并可见软骨形成区。结论:应用β-TCP三维支架复合犬BMSCs进行犬下颌骨节段性缺损修复存在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Β-磷酸三钙 三维支架 修复 下颌骨节段性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三维支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观察
12
作者 范青洪 余锋 +3 位作者 吴术红 杨晋 金瑛 刘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7,共3页
目的制备丝素蛋白三维支架,并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培养,观察二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家用蚕丝反复脱胶,计算脱胶率;将脱胶的蚕丝溶于Li Br溶液中获得丝素蛋白溶液,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作用24 h,获得成型的丝素蛋白三... 目的制备丝素蛋白三维支架,并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复合培养,观察二者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家用蚕丝反复脱胶,计算脱胶率;将脱胶的蚕丝溶于Li Br溶液中获得丝素蛋白溶液,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作用24 h,获得成型的丝素蛋白三维支架。液体置换法计算支架孔隙率;将该支架与MSCs复合培养,记录支架降解1~8周降解液的p H值变化,MTT法检测支架的细胞毒性(以吸光度值表示),扫描电镜下观察支架结构及MSCs生长情况。结果平均脱胶率为20.72%,平均支架孔隙率为65.25%。复合培养1~8周降解液p H值分别为6.98、6.93、6.90、6.83、6.72、6.75、6.78、6.76。两组吸光度值比较,P均〉0.05。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该支架具有三维空间结构,孔隙大小分布较均匀;复合物中可见MSCs在支架上生长良好,部分细胞嵌入支架孔隙中,与支架黏附良好;细胞外基质分泌量多,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支架间通过细胞外基质紧密相连。结论成功制备丝素蛋白三维支架,该支架对MSCs无毒性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韧带组织工程学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三维支架 组织工程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织造三维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程 《产业用纺织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2-35,共4页
组织工程是集材料、工程和生命科学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而三维支架结构是决定组织工程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三维支架的制备方法、特点及其作用进行了概述,介绍了近几年来非织造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说明了以非织造方法... 组织工程是集材料、工程和生命科学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而三维支架结构是决定组织工程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三维支架的制备方法、特点及其作用进行了概述,介绍了近几年来非织造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情况,说明了以非织造方法制备三维支架材料是一种成本低且产业化可能性最大的方法,必将在组织工程领域中发挥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三维支架材料 非织造材料 医用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许旺细胞及其与三维支架的联合培养
14
作者 贺政 佟晓杰 孙晓红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205-207,共3页
目的:许旺细胞能够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的再生过程。应用许旺细胞与组织工程材料联合培养,构建人工神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探讨许旺细胞的培养方法以及许旺细胞与三维支架的联合培养对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的构建... 目的:许旺细胞能够促进损伤的周围神经的再生过程。应用许旺细胞与组织工程材料联合培养,构建人工神经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探讨许旺细胞的培养方法以及许旺细胞与三维支架的联合培养对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4-01/2004-01中有关许旺细胞培养以及组织工程材料的文章,检索词为“Schwanncellsculture,tissuengineeringmaterials,associationcultur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601/2004-12中有关许旺细胞培养以及组织工程材料的文章,检索词为“许旺细胞培养,组织工程材料,联合培养”,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重点选择介绍许旺细胞培养方法以及许旺细胞与三维支架联合培养的文献,对非随机试验予以排除。资料提炼:在所有检索到的文献中,排除非随机试验的文献以后,最终选择24篇最为相关的作为参考文献。其中有1篇重点介绍许旺细胞的作用,5篇重点介绍许旺细胞的培养方法,其余的主要研究许旺细胞与三维支架的联合培养。资料综合:许旺细胞的培养方法包括组织块法和酶消化培养法。可与许旺细胞进行联合培养的支架材料包括聚酯纤维、聚羟基乙酸、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和聚乳酸共聚物、ZQ膜、壳聚糖等等。这些支架材料为人工神经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为应用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受损的周围神经奠定了基础。结论:应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培养许旺细胞的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对于那些可与许旺细胞进行联合培养的支架材料的研究,应当尽快由现今单纯的体外培养逐渐向动物实验过渡,为早日研制出合格的人工神经做进一步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旺细胞 细胞培养 综述文献 联合培养 三维支架 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 组织工程材料 周围神经损伤 细胞培养方法 聚乳酸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支架培养系统及其模拟骨髓微环境体外扩增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朱晓宇 石军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077-1082,共6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但造血干细胞数量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体外扩增可提供大量的造血干细胞,而三维培养在造血干细胞的扩增和干性维持上优势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维支架培养是目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但造血干细胞数量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体外扩增可提供大量的造血干细胞,而三维培养在造血干细胞的扩增和干性维持上优势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三维支架培养是目前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的主要方法,本文就三维支架培养系统及其扩增造血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前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三维支架培养 体外扩增 骨髓微环境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注速率对成纤维细胞在三维支架中生长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厚勇 丁春梅 +2 位作者 周燕 叶朝阳 谭文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471,共7页
为了降低工程化组织体外构建过程中的传质限制,采用自行研制的灌注生物反应器系统,以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为模型细胞,以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为三维支架,构建工程化真皮组织,考察灌注速率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胞外基质合成的影... 为了降低工程化组织体外构建过程中的传质限制,采用自行研制的灌注生物反应器系统,以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为模型细胞,以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为三维支架,构建工程化真皮组织,考察灌注速率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灌注接种于PET支架,分别以0.02、0.2、0.8 cm/min的灌注速率培养18 d。结果表明,灌注培养能促进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在3D支架中均匀分布;与静态培养和0.02 cm/min的灌注速率相比,在0.2 cm/min和0.8 cm/min的灌注速率下进行培养,提高了细胞的葡萄糖比消耗速率,刺激细胞合成和分泌更多的胶原基质,但增加了流失到培养液中胶原的比例,灌注培养是体外构建工程化真皮组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成纤维细胞 灌注培养 三维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生物人工肝反应器构建三维支架材料的选择与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黎 黄蕾 +2 位作者 余梦瑶 张国英 张世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8期4429-4434,共6页
背景:生物反应器是生物人工肝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效果和作用。将支架材料应用于中空纤维性反应器中有望解决中空纤维型反应器对肝细胞培养支持不足的问题。目的:筛选可用于生物人工肝反应器构建的三维支... 背景:生物反应器是生物人工肝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效果和作用。将支架材料应用于中空纤维性反应器中有望解决中空纤维型反应器对肝细胞培养支持不足的问题。目的:筛选可用于生物人工肝反应器构建的三维支架材料。方法:检测聚氨酯、壳聚糖、聚乳酸-聚羟乙酸酯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将HL-7702人肝细胞分别接种于3种支架上,培养4 h时,检测细胞接种率;培养24 h时,检测细胞活性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量;培养3 d时,检测细胞内白蛋白合成量。根据上述实验结果选择聚氨酯进行以下实验:鼠尾胶原被覆组,以鼠尾胶原溶液浸泡材料后接种HL-7702人肝细胞悬液;纤维蛋白凝胶组,以含纤维蛋白原的培养液重悬HL-7702人肝细胞,随后接种于支架上;聚氨酯对照组,直接接种HL-7702人肝细胞悬液。培养1,3,5,7 d后,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与白蛋白合成量。结果与结论:①3种支架均为多孔结构,聚氨酯和壳聚糖有较好的弹性,聚乳酸-聚羟乙酸酯质地较硬,聚氨酯和壳聚糖支架材料的孔隙率显著高于聚乳酸-聚羟乙酸酯(P<0.05);②聚氨酯内的细胞接种率高于聚乳酸-聚羟乙酸酯(P<0.05),低于壳聚糖(P<0.05);聚氨酯、壳聚糖内的细胞活性与白蛋白合成量高于聚乳酸-聚羟乙酸酯(P<0.05);3组间的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漏出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纤维蛋白凝胶组的细胞分布较聚氨酯对照组、鼠尾胶原被覆组均匀,培养3,5,7 d的细胞活性与白蛋白含量高于聚氨酯对照组、鼠尾胶原被覆组(P<0.05),培养3,5,7 d的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低于聚氨酯对照组、鼠尾胶原被覆组(P<0.05);④结果表明,聚氨酯支架材料经纤维蛋白凝胶优化培养可用于生物人工肝反应器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支架材料 三维支架 聚氨酯 生物反应器 生物人工肝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复合三维支架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缺损
18
作者 袁伟健 王辰宇 +6 位作者 李忱 杨帆 王中汉 李祖浩 秦彦国 刘贺 王金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2239-2244,共6页
背景:对于骨质疏松性骨缺损,干细胞复合三维支架治疗方法具有极大的潜力。目的:介绍干细胞复合三维支架在修复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方面的作用。方法:作者以"stem cells,scaffold,osteoporosis,bone defects"为关键词,检索2007至2... 背景:对于骨质疏松性骨缺损,干细胞复合三维支架治疗方法具有极大的潜力。目的:介绍干细胞复合三维支架在修复骨质疏松性骨缺损方面的作用。方法:作者以"stem cells,scaffold,osteoporosis,bone defects"为关键词,检索2007至2017年Pub 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Medlin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以"干细胞,支架,骨质疏松,骨缺损"为关键词,检索2007至2017年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初检到文章142篇,筛选后对45篇文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由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可用于修复或再生受损组织,被认为是作为细胞替代疗法治疗骨科疾病的理想细胞来源。在治疗骨质疏松性骨缺损过程中,干细胞-三维支架复合体中的支架除了提供一定的机械强度外,还为修复的相关细胞、因子提供一个有利的再生微环境,复合体更重要的作用是调节骨代谢,促进骨缺损的愈合,起到更好的修复作用。此外,结合基因治疗,基因修饰的干细胞复合三维支架对于骨质疏松相关骨缺损的重建具有巨大的潜力。总之,干细胞复合三维支架为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能成为未来的治疗策略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质疏松性骨折 复合体 组织工程 三维支架 骨质疏松 骨缺损 修复 综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的构建及其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牛涵波 陈枉枉 +2 位作者 徐义英 孙茂民 王守立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38-241,247,共5页
目的:筛选出最适合用于骨组织工程的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比例。方法:将提取的丝素蛋白溶液与壳聚糖溶液以不同质量比混合,冷冻干燥后构建以下各组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多孔支架:20%丝素蛋白∶80%壳聚糖(20%丝素蛋白组)、30%丝素蛋白... 目的:筛选出最适合用于骨组织工程的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比例。方法:将提取的丝素蛋白溶液与壳聚糖溶液以不同质量比混合,冷冻干燥后构建以下各组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多孔支架:20%丝素蛋白∶80%壳聚糖(20%丝素蛋白组)、30%丝素蛋白∶70%壳聚糖(30%丝素蛋白组)、40%丝素蛋白∶60%壳聚糖(40%丝素蛋白组)、50%丝素蛋白∶50%壳聚糖(50%丝素蛋白组)、纯丝素蛋白组、纯壳聚糖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三维支架表面形态;将MG-63细胞与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共培养(对照组采用盖玻片培养MG-63细胞),通过细胞计数计算细胞黏附率,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MG-63细胞在40%丝素蛋白、50%丝素蛋白三维支架中的形态分布;采用p NPP显色液检测40%丝素蛋白、50%丝素蛋白三维支架中MG-63细胞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结果:不同比例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中,50%丝素蛋白、40%丝素蛋白支架表面孔隙结构相对规则;黏附率结果显示,三维支架中丝素蛋白含量最少时,支架的细胞黏附率也最低;MTT显示50%丝素蛋白组细胞增殖能力强于其他组支架;MG-63细胞与支架共培养时,50%丝素蛋白支架中细胞量多于40%丝素蛋白组;在共培养第5天,50%丝素蛋白组细胞分泌的ALP含量高于40%丝素蛋白组。结论:质量比为1∶1的丝素蛋白-壳聚糖支架孔隙结构规则,最适合成骨细胞MG-63的黏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丝素蛋白 壳聚糖 三维支架 MG-6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治疗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政 李长树 +1 位作者 卢贺 王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4769-4774,共6页
背景:近年的研究表明,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修复软骨损伤可达到接近正常透明软骨的临床疗效。目的:分析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治疗膝关节大面积(大于3.0cm^2)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深圳... 背景:近年的研究表明,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修复软骨损伤可达到接近正常透明软骨的临床疗效。目的:分析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治疗膝关节大面积(大于3.0cm^2)剥脱性骨软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例膝关节大面积剥脱性骨软骨炎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1-39岁,剥脱性骨软骨缺损面积3.62-12.51cm^2,均进行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三维支架移植治疗,术后进行严格的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后3,9,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通过Lysholm主观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疼痛评分、患者治疗满意度及定期复查MRI来评估治疗效果。试验获得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40105。结果与结论:①7例患者均获得12-24个月的临床随访,未出现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②7例患者治疗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Lysholm主观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Lysholm:(92.1±3.3),(93.4±5.2),(54.8±6.4)分;IKDC:(91.2±3.2),(92.2±3.7),(52.3±6.3)分,P<0.05],治疗后12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主观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7例患者治疗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1.2±1.5),(0.8±1.1),(6.7±2.2)分,P<0.05],治疗后12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治疗后随访12个月,6例患者对治疗满意或非常满意,1例对治疗欠满意;⑤治疗后12个月复查MRI,显示移植软骨恢复良好,未出现脱落或局部水肿等;⑥结果表明,自体软骨细胞结合Ⅰ型胶原蛋白三维支架治疗膝关节大面积剥脱性骨软骨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可显著改善患肢功能和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脱性骨软骨炎 自体软骨细胞 胶原蛋白 膝关节 移植 功能 疼痛 三维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