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及其他血液系统损害的骨髓特征及文献回顾
1
作者 罗媛琳 马盼 +5 位作者 郑婕 樊丽娅 郭辉 张宝 施秉银 贺雅毅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9-227,共9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及其他血液系统损害的骨髓学特征,探索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的20例Graves病患者骨髓学及... 目的回顾性分析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及其他血液系统损害的骨髓学特征,探索其与临床表现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甲巯咪唑所致粒细胞缺乏症的20例Graves病患者骨髓学及临床参数,分析不同骨髓学特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的组间差异;比较单纯粒细胞缺乏症与合并三系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及骨髓学特征的差异;并回顾性分析甲巯咪唑所致血液系统疾病相关文献。结果相较于骨髓学特征为粒细胞及前体成熟障碍型(Ⅱ型)患者,再生障碍型(Ⅰ型)患者粒细胞系统各期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淋巴细胞系统比例显著增加[51.00%(41.50%,75.50%)对22.00%(14.00%,35.00%),P=0.002],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更长[(6.58±1.68)d对(3.71±1.60)d,P=0.003];相关分析提示,骨髓粒红比值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呈负相关(r=-0.520,P=0.023),骨髓淋巴细胞比例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呈正相关(r=0.622,P=0.004)。相对于单纯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合并外周血三系细胞减少者住院时间显著延长[(27.14±5.27)d对(14.15±7.36)d,P=0.001]。文献回顾结果提示,甲巯咪唑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血液系统损害和骨髓破坏。结论甲巯咪唑可导致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分析骨髓特征有助于进一步判断其预后,临床医生在使用甲巯咪唑时应警惕可能发生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并及时诊治,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巯咪唑 细胞缺乏 三系细胞减少症 骨髓 造血功能损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