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家实”及三承气汤运用辨析
1
作者 姚军 吴佳 谢雪姣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3期443-446,458,共5页
“胃家实”作为阳明病提纲,意义重大的同时也颇具争议。本文基于阳明胃肠的生理机制揭示“胃家实”本质,并进一步分析“胃家实”病机治法,又据此探讨三承气汤之鉴别运用、“燥屎”与大小承气汤辨证关系及“胃家实”与“脾家实”的内在... “胃家实”作为阳明病提纲,意义重大的同时也颇具争议。本文基于阳明胃肠的生理机制揭示“胃家实”本质,并进一步分析“胃家实”病机治法,又据此探讨三承气汤之鉴别运用、“燥屎”与大小承气汤辨证关系及“胃家实”与“脾家实”的内在联系。从而提出“胃家实”属于正阳阳明病提纲,是阳明胃肠“更虚更满”机制紊乱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家实 《伤寒论》 三承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伤寒论》“津液-胃气”配对体系探析仲景三承气汤处方思路
2
作者 雷娜 王庆国 +4 位作者 宋虹霏 曾玲 李岫滟 李乔 穆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607-1610,共4页
《伤寒论》“津液—胃气”以燥润相和构建的配对体系是仲景论阳明病篇的主要内容,以“津液—胃气”失和导致的“胃气”相对或绝对的亢燥构建了阳明病“胃家实”的病机基础,而参合阳明腑“主通降”“传化物”的病机叠加态又是阳明腑实证... 《伤寒论》“津液—胃气”以燥润相和构建的配对体系是仲景论阳明病篇的主要内容,以“津液—胃气”失和导致的“胃气”相对或绝对的亢燥构建了阳明病“胃家实”的病机基础,而参合阳明腑“主通降”“传化物”的病机叠加态又是阳明腑实证的主要病机。张仲景的三承气汤处方思路则是以此为据,引舟无水则不行,水载舟无风亦不行之理,其中大黄、芒硝是用以制约“胃气”亢燥,使舟有水载,厚朴、枳实是“击惰归之邪”的攻下腑实之品,使风能行舟,故以此小议之,以期有资于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伤寒论 三承气汤 津液 胃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泻脾汤”反探《伤寒论》中三承气汤与四逆汤的关系
3
作者 王明炯 戴瑜娉 《中医文献杂志》 2024年第5期59-62,共4页
当代中医界主流观点关于四逆汤与三承气汤方证的描述可谓是泾渭分明,但是笔者认为并非全然如此。从方证病机上来看,三承气汤可以视为四逆汤的一种转归,大泻脾汤及温脾汤的组方立意便是极好的佐证,这一认识与主流截然相反。另外,“绕脐... 当代中医界主流观点关于四逆汤与三承气汤方证的描述可谓是泾渭分明,但是笔者认为并非全然如此。从方证病机上来看,三承气汤可以视为四逆汤的一种转归,大泻脾汤及温脾汤的组方立意便是极好的佐证,这一认识与主流截然相反。另外,“绕脐痛”一症并非阳明腑实专属,也与“寒”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汤 三承气汤 阴盛则亡 泻脾汤 绕脐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承气汤冲剂用于肠道准备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解基良 吴咸中 +2 位作者 伍孝先 吴建国 程宇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8年第2期79-82,共4页
为明确三承气汤冲剂在腹部外科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从胃肠道检查前肠道预洁、结直肠手术前肠道准备和术前代替肥皂水灌肠等几方面,用三承气汤冲剂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进行了前瞻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三承气汤冲剂行腹... 为明确三承气汤冲剂在腹部外科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从胃肠道检查前肠道预洁、结直肠手术前肠道准备和术前代替肥皂水灌肠等几方面,用三承气汤冲剂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进行了前瞻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三承气汤冲剂行腹部外科肠道准备能达到满意的机械清肠效果和肠道除菌作用。口服三承气汤冲剂引起的消化道症状较少,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同时还具有调整肠功能、加快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等作用,有别于单纯泻下剂的作用。说明三承气汤冲剂可用于腹部外科肠道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准备 三承气汤冲剂 腹部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承气汤冲剂对实验动物胃肠功能影响的观察与比较 被引量:15
5
作者 解基良 田在善 吴咸中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355-357,共3页
为了验证和比较三承气汤冲剂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使用的效果,本实验用三承气汤冲剂分别从小鼠胃肠推进率和胃肠容积变化、家兔肠运动功能等几方面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三承气汤冲剂能显著增加实验动物的胃肠炭末推进率;大承气汤冲... 为了验证和比较三承气汤冲剂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使用的效果,本实验用三承气汤冲剂分别从小鼠胃肠推进率和胃肠容积变化、家兔肠运动功能等几方面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三承气汤冲剂能显著增加实验动物的胃肠炭末推进率;大承气汤冲剂和调胃承气汤冲剂能显著增加实验动物的胃肠客积。三承气汤冲剂均能显著增加实验动物的肠蠕动和肠腔压力,但它们各自的特点是:大承气汤冲剂药效高,作用的时间长;加味小承气汤冲剂药效较小;调胃承气汤冲剂药效高但作用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功能 三承气汤冲剂 腹部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承气汤对里实证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唐铁军 别平华 《山东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4-105,共2页
目的 :探讨三承气汤对里实证模型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粪便法制造里实证便秘模型 ,采用平板细菌培养 ,菌落计数的菌群分析法 ,分析里实证模型组及三承气汤各组动物肠道菌群。结果 :模型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含量下... 目的 :探讨三承气汤对里实证模型动物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粪便法制造里实证便秘模型 ,采用平板细菌培养 ,菌落计数的菌群分析法 ,分析里实证模型组及三承气汤各组动物肠道菌群。结果 :模型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含量下降 (P<0 .0 1或 P<0 .0 5 ) ,大肠杆菌、肠球菌含量增高 (P<0 .0 1)。结论 :三承气汤对里实热证动物肠道菌群均有影响 ,抑菌谱有所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承气汤 里实证便秘模型 小鼠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乳杆菌 拟杆菌 肠道微生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中“三承气汤证”的辨证思维与临床运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彬强 张振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33-34,共2页
《伤寒论》为阐述外感疾病的专书,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专著,全书共计397条原文合113首方剂。承《黄帝内经》,理论联系实际,首创"六经辨证论治"治疗外感病。其中的"三承气汤证"是一个典型缩影,可谓"冰... 《伤寒论》为阐述外感疾病的专书,是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专著,全书共计397条原文合113首方剂。承《黄帝内经》,理论联系实际,首创"六经辨证论治"治疗外感病。其中的"三承气汤证"是一个典型缩影,可谓"冰山一角"。其方证主要包括调胃承气汤证、小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后世演化不胜枚举。此三证在《伤寒论》中共涉及条文34条:其中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7条,"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2条,"辨太阴病脉证并治"1条、"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条、"辨厥阴病脉证并治"1条。其内容思想贯穿全篇始末,是辨证论治思想的经典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承气汤 伤寒论 辨证思维 临床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病条辨》对“三承气汤”的发展与创新 被引量:4
8
作者 许家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5期432-434,共3页
《伤寒论》中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以下简称“三承气汤”)是为攻下里热实邪而立。主要用于阳明病阶段。阳明病属于急性外感热病的极期,病邪已由表入里,邪气盛实,正气未虚,正气全力以抗邪,因此,在治疗上应以祛邪为... 《伤寒论》中的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以下简称“三承气汤”)是为攻下里热实邪而立。主要用于阳明病阶段。阳明病属于急性外感热病的极期,病邪已由表入里,邪气盛实,正气未虚,正气全力以抗邪,因此,在治疗上应以祛邪为主。“三承气汤”即是阳明病逐邪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伤寒论》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伤寒论》中,有关“三承气汤”的条文共33条(其中22条在阳明病篇中),约占全书条文的十分之一。而桂枝汤的条文也不过31条,小柴胡汤的条文是19条,白虎和白虎加参汤是9条,可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承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承气汤证辨证方法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吕翠霞 《河南中医》 2006年第6期1-2,共2页
以《伤寒论》阳明三承气汤证辨证为例,对仲景辨证之典型症状辨证法、预测法、试探法、反证法、筛选法等常用方法进行了辨析和归纳,以期达到举一反三,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伤寒论》 三承气汤 辨证 方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醌类成分在三承气汤复方配伍中变化规律
10
作者 孙兆姝 曹爱民 +2 位作者 张振秋 方晓明 袁昌鲁 《中医药学刊》 CAS 2005年第5期 866-868,共3页
目的:研究复方配伍对三承气汤中君药大黄的有效成分蒽醌类溶出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RP-HPLC法和比色法,测定大黄单味水煎液及三承气汤的不同煎煮方法、不同配伍的水煎液中游离大黄酸、大黄酚和结合型大黄酸、大黄酚的含量及游离总蒽... 目的:研究复方配伍对三承气汤中君药大黄的有效成分蒽醌类溶出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RP-HPLC法和比色法,测定大黄单味水煎液及三承气汤的不同煎煮方法、不同配伍的水煎液中游离大黄酸、大黄酚和结合型大黄酸、大黄酚的含量及游离总蒽醌和结合型总蒽醌的含量.结果:与大黄单味水煎液相比,多数水煎液中游离蒽醌与结合型蒽醌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煎方中无论是结合性大黄酸,还是结合性蒽醌的含量均按如下顺序减少: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结论:大黄与不同药材配伍、不同煎煮方法,是使三承气汤中的游离蒽醌、结合性蒽醌含量变化的重要原因.三承气汤中结合性大黄酸、结合性总蒽醌含量变化顺序与其泻下作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承气汤 配伍 蒽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承气汤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分析
11
作者 孙兆姝 曹爱民 +2 位作者 张振秋 方晓明 袁昌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 470-471,共2页
目的:建立三承气汤中大黄酸、大黄酚和总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RP-HPLC法,流动相为甲醇-四氢呋喃-水(80:3.6:16.4),于428 nm处分别测定三承气汤中游离大黄酸、大黄酚和总大黄酸、大黄酚的含量;采用比色法,以醋酸镁为显色剂,在4... 目的:建立三承气汤中大黄酸、大黄酚和总蒽醌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RP-HPLC法,流动相为甲醇-四氢呋喃-水(80:3.6:16.4),于428 nm处分别测定三承气汤中游离大黄酸、大黄酚和总大黄酸、大黄酚的含量;采用比色法,以醋酸镁为显色剂,在498nm处分别测定三承气汤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以1,8-二羟基蒽醌计)的含量.结果:大黄酸进样量在0.08020~0.7218μg范围时,相关系数r=0.9999;大黄酚进样量在0.04900~0.4410μg范围时,相关系数r=0.9998;1,8-二羟基蒽醌取样量在0.0386~0.1352mg范围时,相关系数r=0.996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三承气汤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承气汤 大黄酸 大黄素 总蒽醌 1 8-二羟基蒽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仲景三承气汤在热病治疗中的地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占彬 《四川中医》 1991年第7期3-4,共2页
热病是多种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总称。中医治疗除用清热剂外,其他方药也时有应用。张仲景的大、小、调胃承气汤(简称三承气汤)虽属泻下剂,但被用于热病者却并不鲜见。现试就其在热病治疗中的地位问题作点肤浅分析。
关键词 张机 三承气汤 热病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承气汤方的化裁与考释 被引量:3
13
作者 沈元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年第9期8-8,共1页
关键词 三承气汤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剂实验示教──三承气汤中蒽醌含量的测定
14
作者 文小平 毛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1996年第2期44-45,共2页
方剂实验示教──三承气汤中蒽醌含量的测定文小平,毛平(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系200032)《伤寒论》中著名的三承气汤,皆属泻下剂,均用大黄为君药,以荡涤肠胃积热。在方剂教学中,为研究三方泻下作用不同的机理,便于学生获得... 方剂实验示教──三承气汤中蒽醌含量的测定文小平,毛平(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系200032)《伤寒论》中著名的三承气汤,皆属泻下剂,均用大黄为君药,以荡涤肠胃积热。在方剂教学中,为研究三方泻下作用不同的机理,便于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我们作了以下实验示教。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三承气汤 蒽醌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承气汤化裁治疗急性病举偶
15
作者 郑师碧 郑关毅 邓祥雄 《福建中医药》 1993年第3期28-30,共3页
我们以三承气汤化裁配合麻杏石甘汤、四逆散、八正散、白头翁汤分别治疗肺炎、急性胆囊炎伴胰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茵痢均获良效,现报道如下。肺炎 [例1] 张某,女,62岁,1991年10月28日就诊。患者有慢支病史10年,1个月前因气候变化... 我们以三承气汤化裁配合麻杏石甘汤、四逆散、八正散、白头翁汤分别治疗肺炎、急性胆囊炎伴胰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茵痢均获良效,现报道如下。肺炎 [例1] 张某,女,62岁,1991年10月28日就诊。患者有慢支病史10年,1个月前因气候变化诱发。证见头痛,发热,咳嗽,痰中带血,胸闷气促,烦燥失眠,口渴引饮,腹部胀痛,大便5天未解,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数。体检:体温39.2℃;左下肺可闻及湿性罗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承气汤 急性病 麻杏甘石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病条辨》对三承气汤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翟珂 张思超 +2 位作者 周琪 陈艳娇 闫业富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3期32-34,共3页
对比三承气汤在《伤寒论》和《温病条辨》中应用的异同,总结吴鞠通对三承气汤使用原则的认识。三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原用于阳明腑实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运用了大量三承气汤方,不仅完整保留了仲景急下存阴思想,还进一步说明与... 对比三承气汤在《伤寒论》和《温病条辨》中应用的异同,总结吴鞠通对三承气汤使用原则的认识。三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原用于阳明腑实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运用了大量三承气汤方,不仅完整保留了仲景急下存阴思想,还进一步说明与补充了三承气汤的使用。吴鞠通运用三承气汤方时重视祛邪与扶正同用,主张主证与兼证两者的同步治疗,强调下后顾复胃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承气汤 《温病条辨》 应用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承气汤琐谈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桂勤 姜建国 《山东中医杂志》 2010年第3期207-208,共2页
三承气汤方是《伤寒论》中三张名方,历代对三承气汤的认识也大致清晰。但在"大黄后下"、三承气汤制法之意、大黄清酒洗的作用这三方面认识上,不是十分明朗。笔者仔细研读伤寒论、分析其中相关条文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认为:大黄后下在... 三承气汤方是《伤寒论》中三张名方,历代对三承气汤的认识也大致清晰。但在"大黄后下"、三承气汤制法之意、大黄清酒洗的作用这三方面认识上,不是十分明朗。笔者仔细研读伤寒论、分析其中相关条文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认为:大黄后下在三承气汤中没有鉴别意义;三承气汤意在制热而非通导大便;大黄酒洗是反佐之意,防拒药不受。现试论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后下 三承气汤 清酒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张锡纯对《伤寒论》三承气汤的认识和运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学海 杨书兰 赵杰 《河南中医》 2003年第9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伤寒论》 三承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伤寒论》三承气汤方证应用辨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美娜 边文彦 +5 位作者 蓝海 谢美景 林浩铭 张迪 马胜锁 赵国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1958-1960,共3页
系统梳理《伤寒论》三承气汤证条文,分析各证候、病机,认为用痞、满、燥、实、坚区分三承气汤证有一定局限性。三承气汤证反映了阳明腑实证病机演变的三个阶段:调胃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初期,燥热初结,胃气不和证;小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中... 系统梳理《伤寒论》三承气汤证条文,分析各证候、病机,认为用痞、满、燥、实、坚区分三承气汤证有一定局限性。三承气汤证反映了阳明腑实证病机演变的三个阶段:调胃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初期,燥热初结,胃气不和证;小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中期,小热小实证;大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极期,大热大实证。调胃承气汤的功效为泻胃中无形之结热,用芒硝的目的不是软化大便,而是解胃中无形热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承气汤 方证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温和初探经方之三承气汤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祥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8期1167-1169,共3页
《伤寒论》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理法方药一线相贯的巨著,在今天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承气汤作为经方的“冰山一角”在阳明病篇被重点论述,如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在此,与大家重温《伤寒论》中三承气汤的相关条文,并对其... 《伤寒论》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理法方药一线相贯的巨著,在今天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承气汤作为经方的“冰山一角”在阳明病篇被重点论述,如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笔者在此,与大家重温《伤寒论》中三承气汤的相关条文,并对其做出整理和探讨,不恰当之处望大家斧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承气汤 伤寒论 阳明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