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三元锂离子电池在变电站直流应急电源中的应用
1
作者 何浩 卢艳超 《科学与信息化》 2025年第4期94-96,共3页
在变电站中,直流系统为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控制信号等提供直流电源,如果直流系统发生故障,则会对变电站的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可将三元锂离子电池应用于变电站直流应急电源中,为直流系统提供保障。本文从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优... 在变电站中,直流系统为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控制信号等提供直流电源,如果直流系统发生故障,则会对变电站的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可将三元锂离子电池应用于变电站直流应急电源中,为直流系统提供保障。本文从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优势与性能分析入手,对变电站直流应急电源中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及产生的应用效果进行论述,期望能够对变电站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 直流应急电源 三元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老化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毒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青松 曲奕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1769,共9页
为研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循环老化过程中热失控特性变化及释放气体的毒性危害,对不同循环老化程度的三元锂离子电池进行热滥用实验,利用气体传感器阵列,基于有效剂量分数模型对热失控气体毒性危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高镍含量三... 为研究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循环老化过程中热失控特性变化及释放气体的毒性危害,对不同循环老化程度的三元锂离子电池进行热滥用实验,利用气体传感器阵列,基于有效剂量分数模型对热失控气体毒性危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高镍含量三元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差,200次循环老化后,电池健康状态低于70%。老化电池更容易进入热失控状态,热失控反应更剧烈但释放能量少,释放气体燃烧效率低。在密闭空间内,电池热失控释放窒息性气体危害性比刺激性气体更高,150次循环老化电池的窒息性气体毒性累积效应比新鲜电池早638 s达到临界值1。随老化程度增加,最终电池的刺激性气体毒性即时效应与气体致死毒性即时效应降低,与新鲜电池相比,100次循环老化后,电池的刺激性气体毒性即时效应降低0.34,气体致死毒性即时效应降低0.19。研究结果可为老化电池安全性评估及热失控预警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循环老化 气体传感器阵列 气体毒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离子电池加热下的热失控行为 被引量:2
3
作者 顾正建 陶倩艺 +2 位作者 杨智皋 黄惠 张耀 《电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18,共6页
针对锂离子电池存在的起火和爆炸风险,以储能用3.2 V 100 Ah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和3.6 V 90 Ah三元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锂离子电池为对象,采用外部加热的滥用方式,研究不同正极体系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取样磷... 针对锂离子电池存在的起火和爆炸风险,以储能用3.2 V 100 Ah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和3.6 V 90 Ah三元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锂离子电池为对象,采用外部加热的滥用方式,研究不同正极体系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取样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在外部加热条件下不会燃烧,仅释放大量白色烟雾,电池热失控最高温度为534.2℃,总放热量为0.162 MJ,最高热释放速率为1.81 kW;取样三元锂离子电池在外部加热条件下发生燃烧和喷射,电池热失控最高温度为1052.4℃,总放热量为3.147 MJ,最高热释放速率为134.85 kW;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产生的气体成分几乎一致,均为H_(2)、CO_(2)、CO和碳氢化合物;磷酸铁锂与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后,电压均存在二次下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离子电池 三元锂离子电池 储能 热失控参数 早期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冶炼酸性废水浸出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Co的动力学研究
4
作者 杨瑞祥 张荣良 +2 位作者 张威 王硕渊 吴昂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3,共7页
采用铜冶炼酸性废水浸出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考察了浸出温度、酸性废水中初始H_(2)SO_(4)浓度、搅拌速度对Co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出时间150 min、浸出温度363 K、液固比12.5、还原剂淀粉用量10 g L、酸性废水中初始H_(2... 采用铜冶炼酸性废水浸出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考察了浸出温度、酸性废水中初始H_(2)SO_(4)浓度、搅拌速度对Co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浸出时间150 min、浸出温度363 K、液固比12.5、还原剂淀粉用量10 g L、酸性废水中初始H_(2)SO_(4)浓度1.5 mol L时,正极材料中Co的浸出率可达99.12%。利用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分析了还原浸出过程中Co的动力学。结果表明,Co的浸出过程受内扩散和界面化学反应混合控制,表观活化能为23.657 kJ mol,动力学方程为:1-(1-x)^(1/3)+β[1-2/3x-(1-x)^(2/3)]=4.5243C^(1.29211)V^(1.60337)[exp(RT/23657)]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CO 酸性废水 还原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回收与再生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豪 宋东祺 +3 位作者 闫庆康 柏明军 万浩 郭慧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3-523,共11页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CM)富含Li、Ni、Co、Mn等有价金属,其高效分离与回收对环保至关重要。评价分析了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和电化学沉积法分离溶解态Li、Ni、Co、Mn的工艺原理、条件及效果;根据NCM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对直...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CM)富含Li、Ni、Co、Mn等有价金属,其高效分离与回收对环保至关重要。评价分析了化学沉淀法、溶剂萃取法和电化学沉积法分离溶解态Li、Ni、Co、Mn的工艺原理、条件及效果;根据NCM正极材料的失效机制,对直接再生策略的固态烧结、水热法和锂基共晶熔盐法,以及间接再生策略的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和电化学法的发展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系统评述;总结了锂、镍、钴、锰等有价金属分离与电极材料再生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进方向,旨在为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利用提供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分离 再生 有价金属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多级破碎及热解预处理工艺技术研究
6
作者 李明川 《有色设备》 2024年第6期22-28,共7页
本文以废旧18650三元锂离子电池为原料,通过开展多级破碎试验和热解试验,研究了破碎和热解处理过程中有价金属含量的变化以及物相组成的变化,并对预处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HF气体和VOCs气体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多级破碎工艺可以... 本文以废旧18650三元锂离子电池为原料,通过开展多级破碎试验和热解试验,研究了破碎和热解处理过程中有价金属含量的变化以及物相组成的变化,并对预处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HF气体和VOCs气体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多级破碎工艺可以从废旧电池中有效分离出塑料薄膜、铜铝粉、金属外壳以及黑粉,黑粉经热解处理时对物料中氟元素和磷元素的脱除效果并不理想。随着热解反应温度的提高,热解产物中出现了明显的镍、钴的特征峰。经“活性炭+碱吸收”装置处理后,热解尾气中HF的最大脱除率为85.94%,VOCs气体的最大脱除率为84.08%。经过热解预处理得到的热解产物可以直接送入湿法工序进一步回收锂、镍、钴、锰等有价金属元素。本研究的试验现象和结论可为工业生产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破碎 热解 回收 电解液 尾气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发条件下NCM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和燃烧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牛慧昌 伍靖怡 +3 位作者 李钊 李磊 江赛华 姬丹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2年第7期83-92,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诱发条件下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和燃烧特性,科学认识海洋工程和装备领域储能电池的安全性,为海洋工程的消防安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三元锂离子电池机械滥用和热滥用场景,分别用针刺和加热方式触发锂电池热失控,对... 目的研究不同诱发条件下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和燃烧特性,科学认识海洋工程和装备领域储能电池的安全性,为海洋工程的消防安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三元锂离子电池机械滥用和热滥用场景,分别用针刺和加热方式触发锂电池热失控,对不同带电状态(0%、25%、50%、75%、100%SOC值)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过程中温度、电压、质量损失进行测量,对热失控后的电池进行拆解,并分析极片残余物的宏观和微观变化特征。结果随着电池SOC值的增加,热失控反应强度增加,电池表面最高温度、温升速率和质量损失率均增大。针刺和加热触发电池热失控后极卷形态变化特征不同,分别呈“贝壳”和“月牙”形状。极片残余物的热重分析表明,50%SOC值和100%SOC值电池在针刺和加热后,极片残余物氧化分解后的质量损失比例分别为36.73%、18.75%和38.28%、30.38%。结论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随电池SOC值和诱发条件的改变而变化,高SOC值时,电池热失控反应更剧烈。一定条件下,针刺比加热更易触发电池热失控,而加热触发的热失控反应速率更快。热失控后的极卷形状变化和残余物热重分析可为火灾原因调查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SOC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模型的三元锂离子电池基本反应模型参数修正研究
8
作者 徐伟 周显松 +3 位作者 许铀 周开晴 姚锦祥 郑振兴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4期94-98,共5页
通过改进单粒子模型(SP+模型)对电池基本参数进行预测及限制负极电位来获得充电安全边界是快充策略应用的有效评估方法。SP+模型需建立在三电极电池的基础上,在各种特性上与真实电池有一定的区别,这导致利用负极电位评估方法在预测精度... 通过改进单粒子模型(SP+模型)对电池基本参数进行预测及限制负极电位来获得充电安全边界是快充策略应用的有效评估方法。SP+模型需建立在三电极电池的基础上,在各种特性上与真实电池有一定的区别,这导致利用负极电位评估方法在预测精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上述问题建立电池基本反应模型,将修正因子导入到涉及SOC、正负极电位、正负极嵌锂浓度的电池平衡电动势表达式中,设置相应的测试计划对修正因子进行标定,实现在25℃和特定SOC情况下对三元锂离子电池平衡电动势及正负极电势预测精度的提升,为后续安全边界评估开路正负极电位预测值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离子动力电池 改进单粒子模型(SP+模型) 电池基本反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体原位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青松 曲奕润 +2 位作者 郝朝龙 刘添添 陈达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17-2825,共9页
针对传统检测技术无法原位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混合气体的问题,利用气体传感与拉曼光谱两种技术的耦合,研究了三元锂离子电池热滥用时释放的特征气体组分及其体积分数变化,通过自制的热滥用装置对不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下... 针对传统检测技术无法原位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混合气体的问题,利用气体传感与拉曼光谱两种技术的耦合,研究了三元锂离子电池热滥用时释放的特征气体组分及其体积分数变化,通过自制的热滥用装置对不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下电池的热失控行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电池安全阀开启温度和热失控起始温度随着SOC的增加而降低,电池最高表面温度和气体最高温度呈现相反的趋势;25%荷电状态下热失控最大压力最高,其他实验组热失控最大压力随SOC的增加而升高;传感器开始检测到气体增长趋势的时间比观测到燃爆现象的时刻至少提前了120 s;不同SOC电池热失控后装置内的CO_(2)、CO、H_(2)体积分数范围分别为1.70%~15.48%、1.32%~13.86%、0.59%~4.15%。研究结果可为评估电池安全性及热失控早期预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拉曼光谱 气体传感器 原位气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还原-水浸工艺回收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中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诚 董爱国 +4 位作者 陈宋璇 付云枫 王玮玮 陈学刚 孙宁磊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20年第4期69-75,共7页
针对当前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回收过程中有价元素锂回收率低的问题,中国恩菲提出了氢还原-水浸新工艺,利用氢气还原正极材料中的高价镍钴锰,解离活化其中的锂,通过水浸分离回收锂,将镍钴锰留在渣中,实现了锂与镍钴锰的分离,与传统锂回收... 针对当前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回收过程中有价元素锂回收率低的问题,中国恩菲提出了氢还原-水浸新工艺,利用氢气还原正极材料中的高价镍钴锰,解离活化其中的锂,通过水浸分离回收锂,将镍钴锰留在渣中,实现了锂与镍钴锰的分离,与传统锂回收工艺相比取得了技术性突破。该工艺最佳工艺参数:氢还原过程为氢还原时间1 h,温度500℃;水浸过程为液固比5∶1,温度80℃,时间40 min。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锂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5.8%,将未经净化除杂处理的水浸出液蒸发结晶后可以制备出纯度为95.4%的氢氧化锂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 氢还原-水浸工艺 回收 氢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下NCM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培红 袁威 +1 位作者 魏钟原 李子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1-887,共7页
从高温热滥用角度出发,对高湿高温环境中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进行实验和模拟的对比分析.选择荷电量(SOC)为50%的镍钴锰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NCM523)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恒定功率1 kW的电热炉作为外加热源,加热660s后撤掉外热源,进... 从高温热滥用角度出发,对高湿高温环境中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行为进行实验和模拟的对比分析.选择荷电量(SOC)为50%的镍钴锰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NCM523)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恒定功率1 kW的电热炉作为外加热源,加热660s后撤掉外热源,进行湿热环境下NCM三元锂离子电池热滥用实验,并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常湿条件下,环境初始温度的提高,造成热失控发生的时刻显著提前.对于SOC为50%的NCM三元锂离子电池,在相对湿度为50%的条件下,当环境初始温度由20℃增加到40℃时,电池达到热失控的时间提前了20. 2%;在室温为30℃条件下,当环境湿度由50%增加到100%时,热失控导致的最高温度增加了37. 2%.高温高湿环境将造成NCM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锰三元锂离子电池 COMSOL多物理场 热滥用 热失控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锂离子电池直流内阻的测试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秦红莲 霍然 魏得勋 《电池工业》 CAS 2021年第5期243-246,共4页
内阻是评价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内阻的测试包括交流内阻(ACIR)与直流内阻(DCIR).交流内阻与欧姆阻抗接近,直流内阻则包含了欧姆电阻和活化电阻.锂离子电池的直流内阻与电池的功率性能直接相关,且关系到电池系统的发热性能、电动汽... 内阻是评价电池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内阻的测试包括交流内阻(ACIR)与直流内阻(DCIR).交流内阻与欧姆阻抗接近,直流内阻则包含了欧姆电阻和活化电阻.锂离子电池的直流内阻与电池的功率性能直接相关,且关系到电池系统的发热性能、电动汽车的爬坡能力,对电池系统的相关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应用中也多用直流内阻来评价电池的健康度和寿命预测等.因此直流内阻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对不同条件下的直流内阻进行了测试对比,测试结果表明,电池SOC状态,脉冲电流,脉冲时间,测试温度以及使用工况都对电池直流内阻有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直流内阻 测试方法 脉冲时间 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法处理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苟海鹏 裴忠冶 +5 位作者 周国治 刘诚 吕东 陈学刚 余跃 李明川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9年第4期79-83,共5页
利用NaCl溶液对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进行放电处理,将放电后的电池在650℃、N2气气氛下进行热解,选用活性炭和NaOH溶液处理热解过程中产生的HF气体和VOCs气体。热解产物主要由C、Cu、Al、Li 2CO3、NiO、CoO和Ni等组成,该产物可进一步用于... 利用NaCl溶液对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进行放电处理,将放电后的电池在650℃、N2气气氛下进行热解,选用活性炭和NaOH溶液处理热解过程中产生的HF气体和VOCs气体。热解产物主要由C、Cu、Al、Li 2CO3、NiO、CoO和Ni等组成,该产物可进一步用于湿法冶金提取Li、Ni、Co、Mn、Cu和Al等有价金属,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放电处理 热解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VM算法的三元锂离子电池SOC估计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金江 颜伏伍 杜常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3-710,共8页
三元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的估计,由于构建模型复杂,受到外界干扰因素影响较大,导致预测精度达不到理想效果,但荷电状态的估计精度对于电池管理系统而言至关重要,因此不断提高估计精度是业内的研究重点.根据已有的相关向量机算法提出了3... 三元锂离子电池荷电状态的估计,由于构建模型复杂,受到外界干扰因素影响较大,导致预测精度达不到理想效果,但荷电状态的估计精度对于电池管理系统而言至关重要,因此不断提高估计精度是业内的研究重点.根据已有的相关向量机算法提出了3种改进算法,即循环相关向量机、自回归相关向量机和自回归循环相关向量机,分别对3 600组大样本训练数据进行学习建模,并对另外3 600组大样本数据进行荷电状态的估计,通过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比表明,提出的基于自回归循环相关向量机的三元锂离子电池SOC的估计,具有稀疏性好、拟合与泛化能力强和运行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荷电状态 相关向量机 拟合能力 泛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热解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苟海鹏 裴忠冶 +5 位作者 周国治 刘诚 吕东 陈学刚 余跃 李明川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9年第5期74-79,共6页
本文研究了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在500~650℃、空气条件下热解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使用软件Factsage对电池热解过程中的热力学进行计算,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电子探针等设备分析热解产物的主要物相组成及其微观形... 本文研究了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在500~650℃、空气条件下热解过程中的反应机理。使用软件Factsage对电池热解过程中的热力学进行计算,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电子探针等设备分析热解产物的主要物相组成及其微观形貌。通过球磨、筛分、真空抽滤等过程回收热解产物中的铜片和铝片,并得到了富含Li、Ni、Co、Mn等有价金属元素的黑色粉末。该黑色粉末可采用湿法冶金进一步提取有价金属,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热力学 热解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充、过热及其共同作用下车用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骁龙 石晓龙 +2 位作者 王子阳 韩路豪 姚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8-226,共9页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电动汽车的主要能源电池,其在外界滥用条件下的热失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不同滥用下尤其是多种滥用共同作用下的电池热失控特性可有效提高电池使用安全性。本工作以车用50 Ah方型动力三元锂离子电池单体作为研究对... 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电动汽车的主要能源电池,其在外界滥用条件下的热失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不同滥用下尤其是多种滥用共同作用下的电池热失控特性可有效提高电池使用安全性。本工作以车用50 Ah方型动力三元锂离子电池单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大功率充放电循环仪和电加热装置,进行了1 C倍率过充、150 W局部过热及其共同作用下的电池热失控实验。对不同工况下热失控实验现象、质量损失、温度变化、升温速率变化、升温部位和电压变化等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充过热共同作用下电池热失控具有更大危险性,电池热失控时间比单一滥用减少约35%,热失控时电池SOC比过充减小约35%,电池电压会出现“持续上升—突降至零”现象。本研究可为车用三元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安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过充 过热 共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水雾释放策略对大容量三元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火灾抑制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韩路豪 王子阳 +3 位作者 何骁龙 何春汕 石晓龙 姚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4-1674,共11页
动力电池中,大容量三元锂离子电池产量大、热失控危险性高,使用细水雾抑制其热失控火灾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150 Ah大容量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使用10 MPa细水雾分别采取连续释放策略和脉冲释放策略进行热失控火灾抑制实验,... 动力电池中,大容量三元锂离子电池产量大、热失控危险性高,使用细水雾抑制其热失控火灾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150 Ah大容量三元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使用10 MPa细水雾分别采取连续释放策略和脉冲释放策略进行热失控火灾抑制实验,对比分析不同释放时间、脉冲周期、占空系数等参数对热失控行为、温度及产热速率等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普通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大容量三元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过程会反复发生多次更为剧烈的燃烧行为,温升速率增幅明显,但细水雾对其仍有较好的火灾抑制效果,且释放时间越长,灭火效果与冷却效果越好,但连续释放策略仍存在复燃现象,且随着释放时间的增加,冷却效率的增幅逐渐趋缓。针对大容量三元锂离子电池,脉冲释放策略的热失控火灾抑制能力优于连续释放策略,其能够快速扑灭明火且不发生复燃,有效降低了产热速率和电池表面最高温度。在本文条件下,耗水量为10 L、周期为10 s的脉冲细水雾,在占空系数为0.3时存在冷却效果的实验最优值,此时的脉冲释放与相同耗水量下的连续释放相比,产热速率下降了28%,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下降了176℃。本文可为大容量三元动力电池系统的灭火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热失控 细水雾 连续释放 脉冲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锂离子电池高温诱导热失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窦文娟 王栋 +3 位作者 王正超 贾隆舟 郑莉莉 戴作强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针对频频发生的锂电池热失控事故,本文使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ccelerating rate calometry,ARC)的“Ramp”程序,外部热诱导一款2.6 Ah的圆柱形Li(Ni _(0.5) Co_(0.2) Mn_(0.3))O_(2)(简称NCM523)电池触发热失控,探究了100%,75%和50%不同... 针对频频发生的锂电池热失控事故,本文使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ccelerating rate calometry,ARC)的“Ramp”程序,外部热诱导一款2.6 Ah的圆柱形Li(Ni _(0.5) Co_(0.2) Mn_(0.3))O_(2)(简称NCM523)电池触发热失控,探究了100%,75%和50%不同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电池热失控的特征参数,并比较了“Ramp”程序和广泛使用的“H-W-S”程序的差异。同时,对100%,75%和50%不同SOC电池热失控起始温度T_(1)、触发温度T_(2)和最高温度T_(3)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池SOC越高,电池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越差,热失控爆炸所释放的能量越大,热失控最高温度为715.4℃。三者热失控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分别为32.68,32.5和14.27 kJ,相当于7.37,7.32,3.22 g三硝基甲苯(trinitortoluene,TNT)爆炸的威力。“Ramp”程序较“H-W-S”程序试验耗时较短,可模拟环境升温对电池的影响。该研究为电池热失控的预警及防控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锂离子电池 安全性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低温放电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富娟 常增花 +3 位作者 赵金玲 王仁念 丁海洋 卢世刚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共17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比能量高成为电动汽车中最具应用前景的动力电池,但该电池体系依然面临着低温性能差的问题。本文综述近年来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不断提高。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因其比能量高成为电动汽车中最具应用前景的动力电池,但该电池体系依然面临着低温性能差的问题。本文综述近年来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因素,一方面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低温下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石墨负极材料的结构变化、电解液相态和溶剂化结构变化以及黏结剂玻璃化转变对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动力学角度分析高镍三元电池低温放电过程中的速率控制步骤。归纳目前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主要改善措施,其中低温电解液的设计包括优化溶剂、改善锂盐及使用新型添加剂三个方面,对电极材料低温性能的改善主要是通过体相掺杂、表面包覆及材料颗粒粒径降低的方式。总结电池中低温性能研究中存在的对电池低温热力学特性研究不够明确、对电池低温动力学过程研究方式单一以及对电池中的反应顺序存在的影响认识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镍三元锂离子电池 低温 热力学 动力学 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材料浸出液除铁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晓川 包申旭 +2 位作者 李政希 唐华英 阮招娣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2,共5页
以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材料浸出液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浸出液的除铁工艺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浸出液除铁后的终点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氧化剂加入系数β(n_(NaClO_(3))∶n_(Fe))对三元锂离子电池材料浸出液除铁的影响。优化的浸... 以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材料浸出液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浸出液的除铁工艺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浸出液除铁后的终点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氧化剂加入系数β(n_(NaClO_(3))∶n_(Fe))对三元锂离子电池材料浸出液除铁的影响。优化的浸出液除铁工艺参数为:终点pH值为4.5、反应时间为2.5 h、反应温度为85℃、β=1.1,在该优化条件下,除铁率大于98%,且渣含镍小于0.2%。该研究结果为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材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三元锂离子电池材料 浸出液 氯酸钠 除铁率 渣含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