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康复一体化干预在股骨转子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仲磊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1期116-119,共4页
目的在临床中实施运动康复一体化干预,明确其对股骨转子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23年月1至2023年12月于院内接受诊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71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7例),两组均... 目的在临床中实施运动康复一体化干预,明确其对股骨转子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的影响。方法以2023年月1至2023年12月于院内接受诊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分析对象,共计71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7例),两组均接受骨折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运动康复一体化干预,对干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并发症方面,两组相比,观察组总值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功能、关节活动度、关节疼痛都升高且观察组更高(P<0.05);独立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疼痛情况方面,两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值更佳(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骨折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运动康复一体化干预,有利于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独立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与骨折恢复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折治疗 运动康复一体化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式急救结合一体化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利敏 陈琪 朱薇薇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团队式急救结合一体化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90例DK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5例,常规组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抢救,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团队式急救结合... 目的:探讨团队式急救结合一体化干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90例DK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5例,常规组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抢救,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团队式急救结合一体化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抢救成功率、尿酮体转阴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护理人员急救专业技能考试情况、护理满意度、血糖水平、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P<0.05,P<0.01);干预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团队式急救结合一体化干预能够有效提高DKA患者的急救效果,降低血糖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团队式急救 一体化干预 血糖水平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焦承玖 刘建东 陈晨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9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及心理健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干预后,两组NHISS、SCL-90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康复质量和心理健康,从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干预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心理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清创术后的医护一体化干预效果分析
4
作者 柳赛君 镇普祥 柳赛男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清创术后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长、住院费用、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效果及满...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清创术后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长、住院费用、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效果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1月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创面面积无明显差异,术后一月观察组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效果更佳(P<0.05);两组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方面差异皆具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足清创术后患者,能减轻其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长,减少住院费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医护一体化干预 清创术 疼痛程度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多元化引导一体化干预在日间包皮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5
作者 刘嘉仪 覃锦媚 杨玲 《加速康复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113-11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元化引导一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日间包皮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梧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行包皮择期手术的90例6~13岁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引导干预组... 目的:探讨多元化引导一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在日间包皮手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梧州市人民医院手术室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行包皮择期手术的90例6~13岁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手术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引导干预组(45例)和常规护理组(45例)。对于引导干预组患儿,在围手术期采取多元化引导一体化干预的护理模式,对于常规护理组患儿则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患儿对护理人员的态度及反应,并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对护理各项操作配合程度、不同时段的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评分,术后调查患儿及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分析实施多元化引导一体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引导干预组患儿围手术期不同时段的配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引导干预组围手术期不同时段的m-YPA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引导干预组患儿及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学龄期儿童采取多元化护理引导,能提高患儿手术配合度,稳定患儿麻醉阶段情绪、减少哭闹,能有效降低患儿围手术期焦虑程度,提高患儿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一体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方法安全可行,有助于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期儿童 日间包皮手术 焦虑 多元化引导 一体化干预 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医护一体化干预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的作用
6
作者 陈丽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216-219,共4页
调查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的应用对于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护理作用。方法 时间是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者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奇偶数法划分患者组别,分置对照组,护理予以基础干预方式,分置观察组则予以基于多... 调查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的应用对于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护理作用。方法 时间是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者是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2例,奇偶数法划分患者组别,分置对照组,护理予以基础干预方式,分置观察组则予以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医护一体化干预,应用效果分析。结果 两组做不同形式护理,髋关节功能、健康促进行为等组别中均显示在护理措施干预下,观察组良好(P<0.05);术后并发症、护理服务满意度,均在护理后观察组良好(P<0.05)。结论 实施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对其进行干预,可对其手术安全性、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等做到有效维护,且有助于增进患者健康促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 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患者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患一体化干预模式在静脉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应对策略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黄琦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0117-0120,共4页
将医护患一体化干预模式应用于静脉治疗患者中,探究医护患一体化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应对策略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作为本次研究地点,在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共180例,均为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 将医护患一体化干预模式应用于静脉治疗患者中,探究医护患一体化干预模式的应用效果及应对策略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作为本次研究地点,在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纳入本次研究对象,共180例,均为接受静脉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90例。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治疗期间接受医护患一体化干预模式,在静脉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再评估其自我护理能力,最后统计对比其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接受护理服务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depression Scale,SAS、SDS)评分对比(P均>0.05);接受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以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中4项指标评分及量表总评分对比(P均>0.05);接受护理服务后,观察组患者ESCA中的4项指标评分及量表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事件(穿刺点出血、药物渗出、导管堵塞、水肿、静脉炎)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1.11%(P<0.5)。结论 医护患一体化干预模式可以使结合搜静脉治疗的患者心理状态得到调节,提高其自护能力,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患一体化干预模式 静脉治疗 心理状态 自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策略
8
作者 张卫孟桂平宋芷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58-0161,共4页
探究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患者时应用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效果。方法 患者参与人员50例,于2023年3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治疗,抽签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实验组各应用常规护理和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发生不良事件... 探究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患者时应用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效果。方法 患者参与人员50例,于2023年3月~2023年12月在我院治疗,抽签法分组,各25例,对照组实验组各应用常规护理和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发生不良事件观察组更低,满意度、生活质量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 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疾病患者时应用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效果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可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干预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干预策略对重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的预防效果
9
作者 陈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33-036,共4页
分析医护一体化干预策略对重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管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医护一体化... 分析医护一体化干预策略对重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X)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重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管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行医护一体化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评比指标更优。结论 医护一体化干预策略能显著提高医疗服务品质,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减少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干预 重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置管 非计划性拔管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志梅 周斌 王献华 《齐鲁护理杂志》 2016年第20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NSCLC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NSCLCⅢ、Ⅳ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KPS评分及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NSCLCⅢ、Ⅳ期患者的肿瘤标记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 肿瘤标记物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化疗的医护一体化干预方法与干预效果评估 被引量:5
11
作者 阮淑芳 袁兰 +2 位作者 熊秋萍 张志娟 周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33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化疗患者的医护一体化干预方法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8月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则采取医护一体化干预模... 目的:探讨胃癌化疗患者的医护一体化干预方法及其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8月收治的胃癌化疗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则采取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癌症疲乏量表(CFS)评分,同时记录化疗副反应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CF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CF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应用在胃癌患者中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而且还能更好地改善癌性疲乏症状,提高护士护理水平,减少化疗副反应,缩短住院时间,使得患者对护理更满意,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医护一体化干预 化疗 负性情绪 癌性疲乏症状 化疗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一体化干预在危重艾滋病患者救治中的实践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自群 谢徽微 +5 位作者 劳雪华 黄丽静 黄添彩 廖钰珊 吴海松 韦永孜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9期139-142,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一体化干预在危重艾滋病患者救治中的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10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实施常规一体化干预的危重艾滋病患者和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4例实施基于全面风险... 目的 探讨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一体化干预在危重艾滋病患者救治中的实践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10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实施常规一体化干预的危重艾滋病患者和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4例实施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一体化干预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作A组、B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空气、物品表面细菌学监测合格率与院内感染率,以及职业暴露情况和患方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空气、物品表面细菌学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B组空气、物品表面细菌学监测合格率均高于A组,B组院内感染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职业暴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方满意度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方总满意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危重艾滋病患者救治期间实施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一体化干预可提高细菌学监测合格率,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患方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一体化干预 危重病 艾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艳艳 李晓凡 杨艳莉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6期1793-1796,共4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依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将98例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医护一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依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将98例食管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医护一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睡眠质量[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及免疫功能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Y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吞咽困难、进食、反流、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进食、反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AI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AIS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LYM、IgA、IgG、IgM水平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和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干预可改善食管癌术后放疗患者的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和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医护一体化干预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对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子莲 黄达泉 温咏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24期3138-3140,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对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58例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对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158例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两组,每组79例。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15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结果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可改善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强化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静脉溶栓 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一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祝小丹 《天津护理》 2020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方案。分别在... 目的:探讨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方案。分别在干预前、干预6个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患肢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家庭病床一体化干预 脑卒中 偏瘫 运动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护理策略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静 孟桂平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并心力衰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97例冠心病并心衰患者分成常规组、一体化组,分别以常规护理模式、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进行护理.结果一体化组低盐低脂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管理及运动锻炼知识掌握率均... 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在冠心病并心力衰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将97例冠心病并心衰患者分成常规组、一体化组,分别以常规护理模式、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进行护理.结果一体化组低盐低脂饮食、不良生活习惯管理及运动锻炼知识掌握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一体化组住院时间及生活质量得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一体化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用于冠心病并心衰的护理,可扩充患者病情相关各方面的知识储备,提升依从性水平,并为其病情控制提供可靠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干预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姚丹 《临床医学工程》 2020年第11期1559-1560,共2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一体化干预。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及凝血功能(PT、 APTT、 TT、D-D)。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0%(P <0.05)。干预前,两组的PT、 APTT、 TT、 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PT、 APTT、 TT水平高于干预前,D-D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PT、 APTT、 TT水平高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ICU患者应用医护一体化干预,可显著降低其下肢DVT发生率,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患者 医护一体化干预 深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液滤过患者在专病一体化干预下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清华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16期1780-1782,共3页
目的:探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液滤过患者在专病一体化干预下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液滤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 目的:探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液滤过患者在专病一体化干预下对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间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液滤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专病一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后期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死亡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凝血相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Spitzer生存质量指数评定量表(QLI)评分中日常生活、健康感觉、社会支持、对前景的认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专病一体化干预对ICUSAP患者有效,能对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专病一体化干预 低血压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干预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19
作者 盛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2期417-418,共2页
分析医护一体化干预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9月我院ICU收治的106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常规ICU护理)和观察组(53例,医护一体化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凝血指标值优于对照组... 分析医护一体化干预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9月我院ICU收治的106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常规ICU护理)和观察组(53例,医护一体化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凝血指标值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医护态度、专业技术、心理疏导、健康指导等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干预可有效改善ICU患者凝血功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获得患者认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ICU 医护一体化干预 影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牛雅丽 朱永乐 +1 位作者 郭彩娟 刘莹莹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5期1726-1729,共4页
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20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医院-家庭一体... 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20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癌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PSQI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KPS评分、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KPS评分、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应用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