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考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晓琦
陈晓慧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5-118,共4页
“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考张晓琦,陈晓慧关于凤姐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释,据笔者所知,已有20来种。若说它是《红楼梦》中最难破解的谜语,恐也不为过份。难怪胡适先生当年不无讥讽地说:“这个谜只好等上海灵学会把曹雪芹先...
“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考张晓琦,陈晓慧关于凤姐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释,据笔者所知,已有20来种。若说它是《红楼梦》中最难破解的谜语,恐也不为过份。难怪胡适先生当年不无讥讽地说:“这个谜只好等上海灵学会把曹雪芹先生请来降坛时再来解决了。”①其实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冷香丸
《红楼梦》
帝位继承
七月七日
“
二
令”
唐五代
判词
拆字法
康熙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综观王熙凤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解读史
被引量:
7
2
作者
纪永贵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4期53-59,共7页
二百余年来,关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一语,众解纷纭,迄无定说。尤其是20世纪《石头记》脂抄本被发现后,因甲戌本上在此句下有一批语“拆字法”,所以人们在这个“钦定”的指示下,不停地提出“新解”。但因为越解...
二百余年来,关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一语,众解纷纭,迄无定说。尤其是20世纪《石头记》脂抄本被发现后,因甲戌本上在此句下有一批语“拆字法”,所以人们在这个“钦定”的指示下,不停地提出“新解”。但因为越解越复杂,越解越离奇,所以也就与作者“原意”愈加疏远。笔者胪列47种成说,经过分析,指出它们的不通之处,同时对研究此句判词提出了三条原则:第一,要承认这句判词是让人一望即知的谜语结构;第二,这是凤姐的判词,不必无端引申;第三,作者“原意”已不可知,“新解”可以休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王熙凤判词
一从二令三人木
解笨谜
拆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说凤:王熙凤—孔子—曹寅——兼解“一从二令三人木”
被引量:
3
3
作者
林方直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10,共7页
王熙凤册子画与词中的凤、冰山、末世、金陵、从、令、休等元素,都是相互关联、依存和制约的有机统一整体中的系统质。楚狂的凤歌:"凤兮凤兮……今之从政者殆而",王熙凤形象假借了"凤歌"的文化因子。她这只"凤...
王熙凤册子画与词中的凤、冰山、末世、金陵、从、令、休等元素,都是相互关联、依存和制约的有机统一整体中的系统质。楚狂的凤歌:"凤兮凤兮……今之从政者殆而",王熙凤形象假借了"凤歌"的文化因子。她这只"凤"是家政的"从政"者。她威重令行,颇有令名;后贾母亡故,元妃大梦归,靠山冰消,君令抄贾府,家败于金陵,半世性命休矣。这是她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凤是象征,是共名,王熙凤称凤,孔夫子被称凤,曹寅也是凤。"王熙凤",喻指康熙王朝之凤,即曹寅。其先辈"从龙入关"、"扈从入关",曹寅父子三代从政于江宁(金陵)织造六十年,后期又兼从两淮盐政,与康熙王朝相终始。康熙寿终则靠山冰消。康雍易代,康熙"政尚宽仁",雍正政尚"严刻"。在这两种政令下,先被"爱之加诸膝",后被"恶之坠诸渊",革职抄家,万事"休"矣;这是曹家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熙凤
一从二令三人木
'凤歌'
康熙之凤
曹寅
康雍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王熙凤形象的悲剧意义——兼解“一从二令三人木”
被引量:
1
4
作者
姜洪涛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第1期92-98,共7页
王熙凤是《红楼梦》人物中最受研究者重视的形象。《红楼梦》第五回中判词的一句:"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学者猜测曹雪芹笔下其最初结局的基本依据。而解读此句时,应联想到作品所描写的封建时代,看清其男权的本质...
王熙凤是《红楼梦》人物中最受研究者重视的形象。《红楼梦》第五回中判词的一句:"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学者猜测曹雪芹笔下其最初结局的基本依据。而解读此句时,应联想到作品所描写的封建时代,看清其男权的本质,将熙凤的结局与她的直接对立面——其夫贾琏联系起来,进而体会和感受她一生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熙凤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贾琏
悲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揭《红楼梦》“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谜
5
作者
王远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14-119,共6页
对“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谜的探究,必须用脂砚斋所批之“拆字法”。谜底应是“六人令休”之意。“六人令休”是曹雪芹创作思想中存在的“因果报应观”的具体表现。这句谶语是曹雪芹在对王熙凤“爱而知其恶”的矛盾心理下设计的。
关键词
《红楼梦》
一从二令三人木
因果报应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从二令三人木”摭谈
6
作者
乔翔
《消费导刊》
2009年第2期222-223,共2页
"一从二令三人木"是《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判词。古往今来,许多学者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释都无法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或是断章取义,或是不求甚解,或是死拆字谜,至今没有一种解释能成为定论。笔者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解释进行...
"一从二令三人木"是《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判词。古往今来,许多学者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释都无法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或是断章取义,或是不求甚解,或是死拆字谜,至今没有一种解释能成为定论。笔者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解释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浅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王熙凤
贾琏
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凤凰惜作末世舞——论凤姐兼说“一从二令三人木”
被引量:
3
7
作者
罗书华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00-319,共16页
凤凰惜作末世舞——论凤姐兼说“一从二令三人木”罗书华《红楼梦》的核心人物是谁?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母,还是其它哪位?这也许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然而,如果对《红楼梦》进行一番细致的...
凤凰惜作末世舞——论凤姐兼说“一从二令三人木”罗书华《红楼梦》的核心人物是谁?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母,还是其它哪位?这也许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然而,如果对《红楼梦》进行一番细致的分析,那么,应该可以得出比较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凤姐
《红楼梦》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大观园
脂粉英雄
男子
金陵十
二
钗
王夫人
贾宝玉
贾母
原文传递
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分析与补白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新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5-288,共4页
“一”、“二”、“三”三个序数词代表了王熙凤人生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一从”是指她嫁给贾琏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夫唱妇随 ,即“出嫁从夫” ;“二令”是指她执掌荣国府大权后发号施令 ;“三人木”是指她失势后被贾琏休弃。“一从”...
“一”、“二”、“三”三个序数词代表了王熙凤人生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一从”是指她嫁给贾琏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夫唱妇随 ,即“出嫁从夫” ;“二令”是指她执掌荣国府大权后发号施令 ;“三人木”是指她失势后被贾琏休弃。“一从”是“二令”的基础 ,而“二令”又带来了“三人木”的恶果。对于“一从” ,曹雪芹采取“留白” ,即不写之写 ;对于“二令” ,则采取详写 ;对于“三人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补白
《红楼梦》
曹雪芹
长篇小说
王熙凤形象
艺术价值
原文传递
再说“一从二令三人木”
9
作者
朱国伟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7-292,共6页
王熙凤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中"一从"意为"自从","二令"可拆为"冷"字,"三人木"可拆为"冰休",因为"冰"字的古体就是"仌","休"可...
王熙凤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中"一从"意为"自从","二令"可拆为"冷"字,"三人木"可拆为"冰休",因为"冰"字的古体就是"仌","休"可解为"完结、到头",这就与画面"冰山"联系起来了。"哭向金陵事更哀"中"哭向"的意思是"向着……哭",这是古典诗歌中的挽歌的惯常用法。两句合起来就是"自从冷冰之山消解(同时暗指父亲去世),靠山倒了,却不能奔丧,只能遥祭而哭,更增悲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一从二令三人木
新释
原文传递
“一从二令三人木”小议
被引量:
4
10
作者
张亮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345,共13页
历来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释都无法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或是断章取义,或是不求甚解,或是死拆字谜……总而言之,至今无一种解释能成为定论,本文对一些影响较大或被很多人接受的解释做了分析与思考,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看法,并做出...
历来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释都无法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或是断章取义,或是不求甚解,或是死拆字谜……总而言之,至今无一种解释能成为定论,本文对一些影响较大或被很多人接受的解释做了分析与思考,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看法,并做出新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王熙凤
贾琏
冷
原文传递
性格的写照 命运的谶语——“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解
11
作者
李鑫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4期149-151,共3页
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令人费解,多年来没有定论。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出发,从王熙凤的性格、命运入手,吸收较有影响的一些观点,做出新的解释。
关键词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放纵
使令
休
原文传递
王熙凤判词里的闷葫芦
被引量:
2
12
作者
刘福勤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0-94,共15页
逐一评议"一从二令三人木"的20多种猜解说法,认为虽无一完全妥当,却在切磋中推进了对王熙凤判词、对王熙凤这一人物的研究。就多种异说所涉"脂批"、凤姐判词的理解、凤姐形象塑造路数、佚稿等问题提出看法。
关键词
王熙凤
判词
《红楼梦》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中国
文学评论
古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解“如冰水好空相妒”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玉伟
《文史杂志》
2020年第2期89-90,共2页
对《红楼梦》中李纨的判词,历来众说纷纭,至今迄无定论。虽有梁归智、井玉贵诸先生先后解说,鄙意以为似尚有探讨的余地。兹不揣浅陋,略呈管见,以就正于当世方家。李纨判词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
对《红楼梦》中李纨的判词,历来众说纷纭,至今迄无定论。虽有梁归智、井玉贵诸先生先后解说,鄙意以为似尚有探讨的余地。兹不揣浅陋,略呈管见,以就正于当世方家。李纨判词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贾兰母子于贾家败落后能独善其身,贾兰更将位居高官,这是红学界已经定论的,此不赘言。那么,解这首判词的难点则全在第三句。这句诗跟十二钗判词的有些句子一样,字面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如王熙凤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纨
红学界
判词
一从二令三人木
独善其身
冰水
《红楼梦》
十
二
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习与商榷——对黄汉生同志主编《现代汉语》修辞部分第三章中一些例句的商榷
14
作者
高亢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54-58,共5页
黄汉生同志主编的《现代汉语》分两大部分。语法部分共171页,修辞部分共206页。从量上来看,对修辞是很重视的。在前言里说,本书编写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实用,有利读者提高阅读、分析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从第三章《修...
黄汉生同志主编的《现代汉语》分两大部分。语法部分共171页,修辞部分共206页。从量上来看,对修辞是很重视的。在前言里说,本书编写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实用,有利读者提高阅读、分析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从第三章《修辞方式》部分,可以看出。在这部分中,举例较多,这些例句,首尾完备,可以体现出原文运用这种修辞方式的语言环境而无割裂的感觉,对例句的分析也比较细致。确能使读者通过例句辨识修辞方式的特点,收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无疑地,这对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有的例句,似乎不够恰当,现提出和黄汉生同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方式
志主
《现代汉语》
修辞格
中心词
附加语
儿童
王熙凤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对比的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考
被引量:
2
1
作者
张晓琦
陈晓慧
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5-118,共4页
文摘
“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考张晓琦,陈晓慧关于凤姐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释,据笔者所知,已有20来种。若说它是《红楼梦》中最难破解的谜语,恐也不为过份。难怪胡适先生当年不无讥讽地说:“这个谜只好等上海灵学会把曹雪芹先生请来降坛时再来解决了。”①其实事...
关键词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冷香丸
《红楼梦》
帝位继承
七月七日
“
二
令”
唐五代
判词
拆字法
康熙帝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综观王熙凤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解读史
被引量:
7
2
作者
纪永贵
机构
池州学院中文系
出处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4期53-59,共7页
文摘
二百余年来,关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一语,众解纷纭,迄无定说。尤其是20世纪《石头记》脂抄本被发现后,因甲戌本上在此句下有一批语“拆字法”,所以人们在这个“钦定”的指示下,不停地提出“新解”。但因为越解越复杂,越解越离奇,所以也就与作者“原意”愈加疏远。笔者胪列47种成说,经过分析,指出它们的不通之处,同时对研究此句判词提出了三条原则:第一,要承认这句判词是让人一望即知的谜语结构;第二,这是凤姐的判词,不必无端引申;第三,作者“原意”已不可知,“新解”可以休矣。
关键词
《红楼梦》
王熙凤判词
一从二令三人木
解笨谜
拆字法
Keyword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verdict verse on WANG Xi-feng' s fate
"First she complies, then commands, then is dismissed"
interpret the riddle
the principle of taking the character apart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说凤:王熙凤—孔子—曹寅——兼解“一从二令三人木”
被引量:
3
3
作者
林方直
机构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4-110,共7页
文摘
王熙凤册子画与词中的凤、冰山、末世、金陵、从、令、休等元素,都是相互关联、依存和制约的有机统一整体中的系统质。楚狂的凤歌:"凤兮凤兮……今之从政者殆而",王熙凤形象假借了"凤歌"的文化因子。她这只"凤"是家政的"从政"者。她威重令行,颇有令名;后贾母亡故,元妃大梦归,靠山冰消,君令抄贾府,家败于金陵,半世性命休矣。这是她的"一从二令三人木"。凤是象征,是共名,王熙凤称凤,孔夫子被称凤,曹寅也是凤。"王熙凤",喻指康熙王朝之凤,即曹寅。其先辈"从龙入关"、"扈从入关",曹寅父子三代从政于江宁(金陵)织造六十年,后期又兼从两淮盐政,与康熙王朝相终始。康熙寿终则靠山冰消。康雍易代,康熙"政尚宽仁",雍正政尚"严刻"。在这两种政令下,先被"爱之加诸膝",后被"恶之坠诸渊",革职抄家,万事"休"矣;这是曹家的"一从二令三人木"之义。
关键词
王熙凤
一从二令三人木
'凤歌'
康熙之凤
曹寅
康雍易代
Keywords
Wang Xi - feng
"Yi cong er ling san ten mu"
"Phoenix Song"
the phoenix of the Kangxi time
Cao Yin
the transposition from Kan Xi to Yong Zheng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王熙凤形象的悲剧意义——兼解“一从二令三人木”
被引量:
1
4
作者
姜洪涛
机构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
出处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年第1期92-98,共7页
文摘
王熙凤是《红楼梦》人物中最受研究者重视的形象。《红楼梦》第五回中判词的一句:"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学者猜测曹雪芹笔下其最初结局的基本依据。而解读此句时,应联想到作品所描写的封建时代,看清其男权的本质,将熙凤的结局与她的直接对立面——其夫贾琏联系起来,进而体会和感受她一生的悲剧。
关键词
王熙凤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贾琏
悲剧
Keywords
Wang Xi -feng
follow,order and obey
Jia Lian
tragedy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揭《红楼梦》“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谜
5
作者
王远峰
机构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文摘
对“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谜的探究,必须用脂砚斋所批之“拆字法”。谜底应是“六人令休”之意。“六人令休”是曹雪芹创作思想中存在的“因果报应观”的具体表现。这句谶语是曹雪芹在对王熙凤“爱而知其恶”的矛盾心理下设计的。
关键词
《红楼梦》
一从二令三人木
因果报应观
Keywords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Yī Cōng èr Lìng Sān Rén Mù"(
一从二令三人木
) the viewpoint of retribution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从二令三人木”摭谈
6
作者
乔翔
机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
出处
《消费导刊》
2009年第2期222-223,共2页
文摘
"一从二令三人木"是《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判词。古往今来,许多学者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释都无法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或是断章取义,或是不求甚解,或是死拆字谜,至今没有一种解释能成为定论。笔者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解释进行分析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王熙凤
贾琏
冷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凤凰惜作末世舞——论凤姐兼说“一从二令三人木”
被引量:
3
7
作者
罗书华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00-319,共16页
文摘
凤凰惜作末世舞——论凤姐兼说“一从二令三人木”罗书华《红楼梦》的核心人物是谁?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母,还是其它哪位?这也许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然而,如果对《红楼梦》进行一番细致的分析,那么,应该可以得出比较一致的...
关键词
论凤姐
《红楼梦》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大观园
脂粉英雄
男子
金陵十
二
钗
王夫人
贾宝玉
贾母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分析与补白
被引量:
1
8
作者
李新灿
机构
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5-288,共4页
文摘
“一”、“二”、“三”三个序数词代表了王熙凤人生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一从”是指她嫁给贾琏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夫唱妇随 ,即“出嫁从夫” ;“二令”是指她执掌荣国府大权后发号施令 ;“三人木”是指她失势后被贾琏休弃。“一从”是“二令”的基础 ,而“二令”又带来了“三人木”的恶果。对于“一从” ,曹雪芹采取“留白” ,即不写之写 ;对于“二令” ,则采取详写 ;对于“三人木” 。
关键词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补白
《红楼梦》
曹雪芹
长篇小说
王熙凤形象
艺术价值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再说“一从二令三人木”
9
作者
朱国伟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7-292,共6页
文摘
王熙凤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中"一从"意为"自从","二令"可拆为"冷"字,"三人木"可拆为"冰休",因为"冰"字的古体就是"仌","休"可解为"完结、到头",这就与画面"冰山"联系起来了。"哭向金陵事更哀"中"哭向"的意思是"向着……哭",这是古典诗歌中的挽歌的惯常用法。两句合起来就是"自从冷冰之山消解(同时暗指父亲去世),靠山倒了,却不能奔丧,只能遥祭而哭,更增悲哀。"
关键词
《红楼梦》
一从二令三人木
新释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一从二令三人木”小议
被引量:
4
10
作者
张亮
机构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33-345,共13页
文摘
历来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解释都无法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或是断章取义,或是不求甚解,或是死拆字谜……总而言之,至今无一种解释能成为定论,本文对一些影响较大或被很多人接受的解释做了分析与思考,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看法,并做出新的解释。
关键词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王熙凤
贾琏
冷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性格的写照 命运的谶语——“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解
11
作者
李鑫
机构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4期149-151,共3页
文摘
王熙凤判词中"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令人费解,多年来没有定论。本文从《红楼梦》文本出发,从王熙凤的性格、命运入手,吸收较有影响的一些观点,做出新的解释。
关键词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放纵
使令
休
分类号
I [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王熙凤判词里的闷葫芦
被引量:
2
12
作者
刘福勤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0-94,共15页
文摘
逐一评议"一从二令三人木"的20多种猜解说法,认为虽无一完全妥当,却在切磋中推进了对王熙凤判词、对王熙凤这一人物的研究。就多种异说所涉"脂批"、凤姐判词的理解、凤姐形象塑造路数、佚稿等问题提出看法。
关键词
王熙凤
判词
《红楼梦》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中国
文学评论
古代小说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解“如冰水好空相妒”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玉伟
机构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史杂志》
2020年第2期89-90,共2页
文摘
对《红楼梦》中李纨的判词,历来众说纷纭,至今迄无定论。虽有梁归智、井玉贵诸先生先后解说,鄙意以为似尚有探讨的余地。兹不揣浅陋,略呈管见,以就正于当世方家。李纨判词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李纨贾兰母子于贾家败落后能独善其身,贾兰更将位居高官,这是红学界已经定论的,此不赘言。那么,解这首判词的难点则全在第三句。这句诗跟十二钗判词的有些句子一样,字面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如王熙凤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
关键词
李纨
红学界
判词
一从二令三人木
独善其身
冰水
《红楼梦》
十
二
钗
分类号
I207.41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习与商榷——对黄汉生同志主编《现代汉语》修辞部分第三章中一些例句的商榷
14
作者
高亢
出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54-58,共5页
文摘
黄汉生同志主编的《现代汉语》分两大部分。语法部分共171页,修辞部分共206页。从量上来看,对修辞是很重视的。在前言里说,本书编写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实用,有利读者提高阅读、分析和正确使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从第三章《修辞方式》部分,可以看出。在这部分中,举例较多,这些例句,首尾完备,可以体现出原文运用这种修辞方式的语言环境而无割裂的感觉,对例句的分析也比较细致。确能使读者通过例句辨识修辞方式的特点,收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无疑地,这对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有的例句,似乎不够恰当,现提出和黄汉生同志商榷。
关键词
修辞方式
志主
《现代汉语》
修辞格
中心词
附加语
儿童
王熙凤
“
一从二令三人木
”
对比的形式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考
张晓琦
陈晓慧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综观王熙凤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解读史
纪永贵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说凤:王熙凤—孔子—曹寅——兼解“一从二令三人木”
林方直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王熙凤形象的悲剧意义——兼解“一从二令三人木”
姜洪涛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重揭《红楼梦》“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谜
王远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一从二令三人木”摭谈
乔翔
《消费导刊》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凤凰惜作末世舞——论凤姐兼说“一从二令三人木”
罗书华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3
原文传递
8
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分析与补白
李新灿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1
原文传递
9
再说“一从二令三人木”
朱国伟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10
“一从二令三人木”小议
张亮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4
原文传递
11
性格的写照 命运的谶语——“一从二令三人木”新解
李鑫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
0
原文传递
12
王熙凤判词里的闷葫芦
刘福勤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试解“如冰水好空相妒”
刘玉伟
《文史杂志》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学习与商榷——对黄汉生同志主编《现代汉语》修辞部分第三章中一些例句的商榷
高亢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